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常说,数学来源于生活,要服务生活。学习和研究数学,其目的是为了应用,也正是有了应用,才体现出了数学的价值。数学的应用作为一种能力已成为衡量现代人的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早已被时代赋予了历史的使命。本文将针对小学阶段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作一些探究。
一、潜移默化,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的前提。意识是一种心理倾向,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是让学生在面对问题时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寻求解决解决策略的一条重要途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呢?既然数学来源于生活,那么我们就应由此出发,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的联系。
1 生活——体验——数学
小学各个阶段都有与生活具有直接联系的内容,如简单的图形的认识、角的认识、时分秒、年月日、元角分等。这些内容许多学生在教师教授之前就已经在日常生活中理解一些了,但即使是这样,如果教学与生活脱节,那么学生还是会因此而感到神秘难懂。
2、数学——体验——生活
数学教学中也有一些知识是生活中常要遇到,但小学生接触的较少的。例如重量单位克与千克的初步认识,天平的应用、比例尺、三角形的特性等等。这时候,我们就要考虑利用数学知识将学生带进丰富多彩的生活之中。
二 、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学生有了应用数学的意识后,会对数学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他们会自觉的希望补充更多的数学知识,要求实践锻炼。另外我们还要注意到,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思维特点与数学的抽象性特点之间还存在矛盾。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就一定要避免空洞的讲述,而应该将知识的传授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不讲知识的来源,不讲知识的形成,不讲知识的应用,只会导致学生对知识理解的不深刻,表面化,把学生的兴趣、意识扼杀。
我在《中小学电教》上发现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是《轴对称图形》。教师以自主的学习形式,利用网络这一新型教学手段首先让孩子们进入的就是一个生动的生活空间。1剪刀、彩纸、窗花——学生切实感受到自己的双手创造出的对称美。2红枫叶、蜻蜓、扇着翅膀的蝴蝶。蝴蝶扇着翅膀,呈现出的动画效果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常见却又容易被忽视的对称美。3出示图形,并要求学生按要求进行折、剪。4出示几组图形:判断他们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5设计一个具有轴对称特征的图形。这样的一堂课,从知识的发现到应用都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到了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体验到了数学的简洁美、对称美,学生的创造力、应用能力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三、创想空间,释放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培養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还要时刻留心为学生创造一个生活化数字化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掌握的数学的知识、能力有一个施展的空间。让学习活动生活化,换言之就是将应用于生活的数学能力转化为一种生活中的数学能力。
我曾经听过一节高年级数学实践活动课“房屋装修招标”。教师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走进社会、走进生活的模拟市场。学生们要自己选材、测面积、估价。授课老师在这里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这样的课堂,无论是上课的老师、学生还是听课的老师都感受到了再创造的快乐,感受到了生活中数学能力的重要。
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我们数学老师在开展活动的同时,也深深的忧虑着教学的任务能否完成。可喜的是新课程的实施将为学生,也为我们教师提供更广阔的施展空间。我们要承诺让孩子们学有价值的数学,获得必需的数学,让他们因此在未来的生活中能有不同的发展。
(作者通联:336300江西省宜丰县潭山中心小学)
一、潜移默化,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的前提。意识是一种心理倾向,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是让学生在面对问题时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寻求解决解决策略的一条重要途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呢?既然数学来源于生活,那么我们就应由此出发,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的联系。
1 生活——体验——数学
小学各个阶段都有与生活具有直接联系的内容,如简单的图形的认识、角的认识、时分秒、年月日、元角分等。这些内容许多学生在教师教授之前就已经在日常生活中理解一些了,但即使是这样,如果教学与生活脱节,那么学生还是会因此而感到神秘难懂。
2、数学——体验——生活
数学教学中也有一些知识是生活中常要遇到,但小学生接触的较少的。例如重量单位克与千克的初步认识,天平的应用、比例尺、三角形的特性等等。这时候,我们就要考虑利用数学知识将学生带进丰富多彩的生活之中。
二 、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学生有了应用数学的意识后,会对数学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他们会自觉的希望补充更多的数学知识,要求实践锻炼。另外我们还要注意到,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思维特点与数学的抽象性特点之间还存在矛盾。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就一定要避免空洞的讲述,而应该将知识的传授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不讲知识的来源,不讲知识的形成,不讲知识的应用,只会导致学生对知识理解的不深刻,表面化,把学生的兴趣、意识扼杀。
我在《中小学电教》上发现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是《轴对称图形》。教师以自主的学习形式,利用网络这一新型教学手段首先让孩子们进入的就是一个生动的生活空间。1剪刀、彩纸、窗花——学生切实感受到自己的双手创造出的对称美。2红枫叶、蜻蜓、扇着翅膀的蝴蝶。蝴蝶扇着翅膀,呈现出的动画效果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常见却又容易被忽视的对称美。3出示图形,并要求学生按要求进行折、剪。4出示几组图形:判断他们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5设计一个具有轴对称特征的图形。这样的一堂课,从知识的发现到应用都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到了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体验到了数学的简洁美、对称美,学生的创造力、应用能力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三、创想空间,释放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培養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还要时刻留心为学生创造一个生活化数字化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掌握的数学的知识、能力有一个施展的空间。让学习活动生活化,换言之就是将应用于生活的数学能力转化为一种生活中的数学能力。
我曾经听过一节高年级数学实践活动课“房屋装修招标”。教师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走进社会、走进生活的模拟市场。学生们要自己选材、测面积、估价。授课老师在这里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这样的课堂,无论是上课的老师、学生还是听课的老师都感受到了再创造的快乐,感受到了生活中数学能力的重要。
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我们数学老师在开展活动的同时,也深深的忧虑着教学的任务能否完成。可喜的是新课程的实施将为学生,也为我们教师提供更广阔的施展空间。我们要承诺让孩子们学有价值的数学,获得必需的数学,让他们因此在未来的生活中能有不同的发展。
(作者通联:336300江西省宜丰县潭山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