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从人本属性到人格特质的学生发展核心素质培育

来源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11925736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作为生命存在体,具有自然人、社会人、主体人属性和物质体、生命体、社会体、意识体特征,以及物理性、生理性、伦理性、心理性等人性特质。学校教育应基于人的“物质生命体的物理-生理性”、“社会活动体的群智-伦理性”和“智能意识体的主体-心理性”等的综合特性,来规划和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构建以“生命活力-智能學力-社会群力-心理念力”为核心的学生发展四维人格核心素质培育生态目标体系,以促进学生发展人格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协同发展、自主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人本属性;人格特质;学生发展;核心素质;生态目标;自主发展
  培养什么样的人,是学校教育的首要问题。学校教育的宗旨是促进学生素质的积极、健康、全面发展。“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公布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提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的总体框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目标如何转化和落实为课程目标体系和学校教育实践活动以及师生发展与教学行为,是学校尤其是中小学教育教学亟待研究的课题。
  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关注点:“人本发展取向”
  正确、准确认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科学、有效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和前提。那么,究竟什么是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作为发展主体应具和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第一,核心素质应该是对学生发展起关键性和决定性作用的深层品质的“DNA”,具有唯一性,而非只是教育者人为预设或派生的规范要求;其二,核心素养应该是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具有基础性和生长性意义的要素,具有生成性,而非只是作为社会发展“工具人”标准的“逻辑框架”;其三,核心素养应该是对学生全面发展起主导性和决定性作用的精炼的素质“结晶体”,具有简约性,而非全面素质高大全的“集合体”。换言之,核心素质,就是对学生素质发展起着关键、决定与生成作用的要素,也就是常言道的具有“牵一发动全身”、“纲举目张”作用和意义的关键素质。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本质内涵是什么?1950年毛泽东主席提出“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学校育人理念,“健康”在学生发展核心素质中应居何位?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与“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教育方针如何理顺关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能否与“素质教育”强调的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发展有机融合而与时俱进地引导学生素质发展?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目标的关系?这些都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需要厘清和探索的问题。学生发展核心素质目标体系的确立,关系到学生应如何发展和学校培育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有正确、先进而清晰的教育方针、教育理念和育人目标,学生核心素质发展和培养才能落到学校办学和教育教学的实处。诸如,实施“健康第一”的教育方针,以个人和民族的“健康为本”为发展导向,注重健康在核心素质中的地位,健康与生活在中小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中的奠基性、关键性作用就会凸显和地位,人的身体健康、生命成长和民族体魄素质就会增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劳动者、建设者”的教育方针,强调以国家与社会利益第一“国家为本”的育人方向,学校教育教学的关注点就会聚焦在学生德、智、体发展的核心素质上;推行素质教育以学生素质“发展为本”取向,学校教育教学就更关注学生素质发展中的生命与人格主体的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发展的问题;倡导“立德树人”的核心任务以“品德发展为本”为导向,突出中小学教育的“立德树人”功能,学校就会把“立德”、“立品”作为中小学生核心素质作为重中之重和首要任务。
  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学校教育是要培养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还是“核心素质”?核心素质一般包括人遗传(自然)素质、发展(社会)素质和养成(教育)素质。从素质教育的意义上说,将人的自然素质通过教育影响而转化生成和通过自我修为而内化养成社会素质,从而使学生从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和自主人,就是学校教育的使命,其中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核心素养主要包含素质培养、素质养成与素质修为的内涵,而素质养成和修养多侧重于品格等方面发展的个体自我行为,更强调个体素质自我修养、自我修炼、自我提升、自我发展的意义。学生发展核心素质的培养、养成和修养,是素质发展主体积极而主动的发展意识和自觉而持续的意志行为过程,是人的素质发展的高级形式,是终身学习、终身教育意义上的学校素质教育系统和长远的终极目标。因此,无论是核心素养还是核心素质的提法,笼统来说都是可以。然而,从学生素质发展的教育理念上说,培养中小学生的“核心素质”的提法,内涵更能体现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宗旨。核心素养多用于素质发展主体的主体性、自主性的养成发展意义上,如教师的发展和专业成长等。从中小学生核心素质发展的奠基性、发展性、生长性的意义上说,“核心素质”的概念更为明确、精准和适合。
  其次要回答的问题是,学校教育要培养学生发展的“关键素质”还是“核心素质”?核心素质是个体生命终身发展和社会公民健全发展的最基础和最根本的素质品质,也是世界各国教育乃至经济与社会软实力竞争的聚焦点。因此,不同的国家或不同的组织提出不同的核心素质说,诸如“五大支柱说”、“关键能力说”、“八大素养说”、“三项技能说”,以及“关键能力说”与“基础学力说”等。整体综观这些表述,“关键素质”(Key Competencies)的意义远大于“核心素质”的意义。实际上,《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所公布的三个方面、六大素养、十八要点的总体框架,主要是一个关键素养体系。核心素养应该具有根本性、本质性和唯一性的特质,而关键素养的是重要的或主要的,可以有多元性。也就是说,关键素质可以由核心素质派生,而核心素质可以由关键素质生成。当然,考虑到“核心素养”提法公布的权威性、统一性、约定俗成性,习惯上统一称“核心素养”未尝不可,但“关键”的意义是应该明确的。同时也说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内涵等问题并不是不能争论或不需要讨论的“金科玉律”。相反,學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只是个“冒号”,核心素质培育取向需要不断深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再次要回答的问题是,学生发展核心素质培养需要什么主题理念指引?学生发展核心素质培养必须要有正确、明确和先进的主题理念作为指导思想。学校教育具有服务社会发展和促进人的发展的功能。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家在教育方针和教育目标上的指导思想,经历了从“健康体魄为本”、“国家利益为本”到“素质发展为本”和“立德树人为本”的学生发展核心素质培养导向的发展过程,不同时期的学生发展核心素质取向都有其必然性和时代性的意义。
  从教育未来发展趋向以及基础教育在国家、社会和人的发展中的功能、作用、地位、价值和意义上看,教育的国家、社会和人的发展功能的整合与融合,学校教育从注重国家、社会功能为主逐步转向关注人的发展功能为重,中小学教育从注重“国本”、“社本”核心素养走向“人本”、“德本”核心素养培养定位,是一种必然发展趋向。人是教育的产物,更是发展的主体、社会的主体。服务人的发展、促进人的发展、拓展人的发展是现代教育和未来教育的发展走向,也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和永恒的主题。这一目标和主题落实在基础教育上,就是培养中小学生的核心素质,促进中小学生整体素质、综合素质的健全发展。因此,基于促进人的发展主题思考中小学生核心素质培养问题,才是一种合符育人规律的、合情合理的选择。
  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的聚焦点:从“人本属性”到“人格特质”发展
  基于人的本质属性与人格特质的学生发展核心素质培育理念称为“人格特质发展”,而人本特质发展核心素质培养目标、内容的确定,关键在于对人的本質属性与人格特质的正确的认识,进而在此基础上明确学生发展核心素质培养的基本目标和具体内容。
  人作为生命存在体,具有自然人、社会人、主体人属性和物质体、生命体、社会体、意识体特征,以及物理性、生理性、伦理性、心理性等特质。根据核心素养的根本性、本质性和唯一性特质,我们把对生命存在体具有生存与发展核心驱动力量和内在品质能力意义的人格“力”特质作为核心素养的聚焦点。
  人的第一属性是自然人。自然人是一种“物质-生物体”,具有与生俱来的物质生命性,以及由此派生的物理与生理性的生命人的特质。因此,人首先是自然的“物理-生理人”,生命活力(简称“活力”)是人的基本特质和第一本质特征。人的其他属性和特征都要以此为母体,都是在这一属性和特质基础上的生成物。作为一个“物质-生物”存在体和“物理-生理人”,人具有物质体的组织、结构、组成元素的特性和物理性特征。物质人身体的所有系统和器官,都是由物质的最基本元素——质子构成的。物质人的存在和发展服从于物理学的原理和规律。物质人作为生命的承载体和生物人的“皮囊”,就具有了存在与发展的价值和意义:生命人需要物质人健硕体格的支撑,生命人需要物质人坚固耐用的体质以延续繁衍其生命,生命人需要物质人具有审美意义的外表以引人注目和自信人生。正因为如此,物质人也就具有了“结构性”、“形象性”、“审美性”教育的价值和人格素质发展的意义。2006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就提出,用3年时间使85%以上的学生能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然而,每天锻炼一小时事实上得不到保证,学生的体质还是每况愈下。由此可见,作为学生发展核心素质根基(基础之基础)的“物质-物理人”的生命活力特质的发展和培育是何等的不可或缺。
  富有生命力特质的自然人,不仅是一副皮囊或一具骨骼,更重要的是具有“生物-生理人”的生命活力的本质特征。自然人作为一种“生命存在体”来到世界上,生存、发展、生活和繁衍是生物人作为生命存在体的主要意义,它服从于生理学的规则和原理,富有生命的自生性、内生性和续生性,因而形成了旺盛而顽强的生命活力。生命活力是贯穿生命始终,存在于生物-生理人的生存、生活与发展全过程的生命力特质,体现为自然人的生命安全、生命健康、生命發展、生命自觉和强身健体、尊重生命、爱惜生命、发展生命,追求生命价值和愉悦生活等的意识、需要和能力。因此,培育健康的生物-生理人,促进自然个体成长为社会个体,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也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
  人的第二本质属性是社会人。社会人是一种“学习-共生体”,具有后天环境影响与习得的“社会活动体的群体-伦理性”特质。因而,人是“社会-伦理人”,具有后天习得和教育培养发展而成的社会学习、社会认知、社会适应、社会融入和人际沟通、国际理解的群体智商与人际智慧,以及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群我智能”等社会人格智能特征。人的社会智能特征的形成与发展,其动力和根源全在于人的学习而形成的社会性共生、发展和适应智能,我们称之为人格智能学力,简称学力。因此,人格智能学力是人由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第二本质特征。作为学生发展核心素质的学力,内涵包括社会学力、教育学力和自主学力。人类的学习不仅是一种行为与认知方式,更是一种情感需要与智慧品质。可以说,学习和学力是社会人人格特质的本质特征,是作为学生素质发展的核心之核心,也是未来的学习型社会的共同素养。社会人的其他所有属性都是在这一本质属性基础上的生成与发展。人的社会性是人的人格核心属性和群体特征的体现,主要是人的社会学习的结果。社会人以人际存在体、学习存在体、公民存在体等特定的角色身份和社会责任生存生活于社会和各种人际关系及道德规范之中,而贯穿其中的人格智能学力,促进个体人通过学习成为角色成长学习体、道德发展学习体、公民责任学习体等与时俱进的社会人。
  人类社会的本质是社会关系共同体,基本特征是群体社会,社会人的素质发展服从于社会群体伦理和国家法律的原理与规范。人际群力,简称群力,即社会人的社会群体伦理品格与社会适应及人际关系能力等人格群性智能,是社会人的核心素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以及社群归属,群体伦理,角色责任,人际沟通,尊重理解,社会适应,道德文明,公民意识,遵纪守法,承担义务等都是社会人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把自然人的动物性转化为社会人的人性,培育人的道德行为和文明素养,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职责,而是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责任。学校作为儿童青少年素质发展的专门教育机构,理应承担起立德树人——培养具有社会适应力和终身学习力的社会人。   智能学力和人际群力是自然人之所以成为社会人的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两大人格特质。
  人的第三本质属性是主体人。主体人是一种“意识-心理体”,具有后天环境影响与习得生成的主体性和自主发展意识。因此,人是“自主-发展人”。意识-心理体的主体人格自主发展性是人的第三本质特征。人的其他属性和特质都要由此支配或派生。与意识人的主体人格自主发展性特征相关联的是主体的人格自主发展意识、意念和意志力——人格心理念力,简称念力。人格念力是“意识-心理人”的本质特征,也是学生发展核心素质的本质之本质,根本之根本。“心是主人身客”,主体人以心理存在体、精神存在体、发展存在体的形式在个体与群体、学校与组织、家庭与社会等不同的情境生成、存在和发展。心理存在体以认知智能、情感智慧、意志品质与自主人格为发展取向;精神存在体以理想信念、自由意志、品格修养人格为价值追求;发展存在体以规划人生、完善心智、完美品性、拓展潜能、积极进取、开拓创新、自我实现人格为人生目标。主体人的成长与发展服从于的人本心理学、积极心理学和人生规划学的原理和理念。具有主体性的人,是具有自主意识、自由意志和自觉行为人格念力的人。培养具有自主、自由和自觉的意识、意志和行为人格念力的主体人,促进人的素质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发展,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使命,也是中小学生核心素质培养的聚焦点。
  三、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着力点:构建“四维人格生态发展目标”
  “学生发展大体上分为三个方面:生理发展、心理发展、社会发展。”(王道俊,郭文安)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着力点,是要在此基础上,构建形成“四维人格生态发展目标体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目标是制定相应课程内容、实施途径、教学策略、质量评价等的依据,是实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规划的前提,是落实全面发展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其重要性、必要性不言而喻。
  根据中小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取向和“立德树人”核心任务的要求,基于自然人、社会人和主体人的“物质生命体的物理-生理性”、“社会活动体的群体-伦理性”和“自主意识体的主体-心理性”三大人格特质,学生发展核心素质培养的关键,是要建立以“生命活力-智能学力-人际群力-心理念力”为核心而展开的学生发展四维人格核心素质培育生态目标体系。
  学生发展“四维人格核心素质”目标体系以“生态发展”取向为建构原则。学生人格核心素质的生态发展,内涵不是绿色环保意义的生态发展,而是包含人格核心素质的“自生-内生-共生-续生”四种生态的发展。人格生态培养目标首先表现为生命活力-智能学力-人际群力-心理念力各人格核心“力”自身的“自生态”和“内生态”,其次表现为人格“四力”(四维)之间的“共生态”,以及由人格活力-学力-群力-到念力生成过程的“续生态”。自生态、内生态、共生态、续生态的目标共同形成人格生态培养目标系统。
  根据学生核心素质应该具有唯一性、生成性与简约性的特点,学生发展“四维人格核心素质”培养以人格品质与能力的“力”包括“活力-学力-群力-念力”为核心,以学生自主发展为取向形成生成性人格生态发展目标系统:自然人——物理-生理性特质——人格活力核心素质发展目标——生命安全、身体健康、体格健美等关键素养生成性人格生态发展目标;社会人——群体-伦理性特质——学力和群力核心素质发展目标——人文情怀、科学思维、群体智慧等关键素养生成性人格生态发展目标;主体人——意识-心理性特质——念力核心素质发展目标——积极心理、规划意识、自主发展等关键素养生成性人格生态发展目标。活力-学力-群力-念力学生发展四维人格核心素质培育生态目标系统。
  “物质人-生物人-社会人-主体人”的“全人素质自主发展”的中小学生核心素质培养模式,体现为连贯性和阶段性发展的人格生态目标体系,如下表所示:
  “生命活力维度”核心素质目标主要包含生命安全、体格健美、生活热情三大关键人格素养指标,它构成学生素质生态发展的生理基础系统。生命安全包括认识生命、珍爱生命、發展生命三方面内容,主要让学生对生命与生命安全认知的基础上形成对生命的尊重、敬畏、爱护、珍惜,进而激发对生命发展和生命价值追求的意识和能力;体格健美是让学生通过了解身体发育规律与自身特点,学会通过运动锻炼、营养卫生、作息管理而得到最佳的发展;生活热情是基于生命认知和价值追求基础上产生的生命情感,它是生命活力的重要体现与表现形态,更是人的生命、生存、生长、生活的内在动力,是人生正能量的源头活水。
  “智能学力维度”核心素质目标主要包含科学思维、人文修养、终身学习三大关键人格素养指标,它构成了学生素质生态发展的内生智能系统。科学思维是人的认知能力的核心,它的核心是逻辑思维方式,以“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为基本思路和主要程式,通过“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考三部曲回答和探索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所有现象、事情或问题。它是人类思维的内核,是创新思维和辩证思维的根本,也是学生学习生活、智力及素质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人文修养指学生的“人文底蕴”,主要内涵是学生的国学文史哲基础和人类智慧与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的积淀与修为。终身学习,指人的学习過程始于生命起点而贯穿于生命全程,它是终身学习时代人的发展的一种行为方式、意识观念、情感需要和生活习惯。学生是“全职学习者”,终身学习是必备的学习、生活、工作、发展的能力,是素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载体和方式。终身学习意识、能力、习惯,是学生发展核心素质智能学力维度最具成长意义的核心素养。
  “人际群力维度”核心素质目标主要包含社会适应、群我智能、公民意识三大关键人格素养指标,它构成了学生素质生态发展的互动共生系统。社会适应是社会人的基本能力素养,是关于个体在社会群体中生存、互动与发展的学问与能力,是学生走上社会必备的基本素质和发展性素养。针对学生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严重脱节的现状,强化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与意识培养尤为重要。群我智能是社会人为人处世的伦理道德、群体意识、人际沟通、情感智能和合作发展等方面的态度、方式和能力,即社会人对待个体与群体、自我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思维与行为方式及能力。群我智能是学生成长为成熟的、真正的社会人的标志,是学生发展必不可少的成长性核心素养。群我智能的形成发展服从于心理学家荣格的“I+we=Fully I”的成功公式原理,个体在群体中发展和完善自我。公民意识指社会人的国家意识、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法律自觉等素养,是社会人认识和对待个人与国家及法律层面的核心素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价值取向方面的规范和要求。   “心理念力维度”人格核心素质目标主要包含主体精神,积极心理,成长规划三大关键人格素养指标,它构成了学生素质生态发展的精神动力系统。主体精神是学生发展人格核心素养的灵魂。主体精神主要通过学生自主发展意识和能力体现,具有自主发展意识能力学生,在有组织有计划的课程与教育影响下能够主动、自觉、自主地协同发展要求并审时度势地作出合理恰当的判断和理性的发展选择。积极心理是以“福流体验”(愉悦情绪与幸福体验)核心的人类的正向能量、阳光心态、进取精神、拓潜能力与美德行为的心理品质,是人类人格品质素养的珍宝,是人类幸福、和美、友好、创意行为品格的动力源,也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自我发展的原动力。成长规划是学生自我发展的顶层设计意识和“以的为始”的自我引领发展智慧。它遵循“我从哪里来-欲往何处去-我现在在哪里-我怎样到达那里?”的思维线路图。自我成长规划是学生主体精神和积极心理的实践行动,三者构成“意识-动力-行为”的联动机制,同向、同步、同力引导学生人格素质的健康发展。
  从“物理性-生理性-伦理性-心理性”发展是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由“物质人-生物人-社会人-主体人”的发展是人的发展的规律,而在其中起核心作用的是人的“活力-學力-群力-念力”。学生发展的四大人格核心素質及其派生的其他核心素养贯穿于生命成长与素质发展的全过程,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引导人积极向上的生命动力和正能量,是人的发展本质特征的核心。因此,学生发展人格核心素质培育,在自主发展人格生态培养目标理念下,应注重学生“生命活力-智能学力-人际群力-心理念力”四大人格核心素质的培育。这也是学生发展“四维人格核心素质”培育生态目标体系构建的主要目的意图。
  学生人格核心素质生态发展与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学生发展核心素质培育人格生态目标系统的建立,为实施学生发展核心素质生态培养规划,为引导学生素质生态发展铺垫了基础。但“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面向未来,以全面发展和生态发展为导向的学生发展核心素质培养,要体现教育的幸福人生的价值追求和学生自主发展的时代精神,引导学生成为自身核心素质发展的主体和“创客”,才是学生发展人格核心素质培养的本义。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编辑部.核心素养:重构未来教育图景[J].人民教育,2015(07).
  [2]钟启泉.核心素养的“核心”在哪里[N].中国教育报,2015-04-01(07).
  [3]赵婀娜,赵婷玉.《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N].人民日报,2016-09-14(12).
  [4]李季.儿童的早期学习[J].教育导刊,2005(04).
  [5]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对物联网发展进行了简单的概述,然后分析了交通运输物流中物联网运用的内容,最后探讨了物联网在交通运输物流中推广运用的举措,包括物联网技术、教育、创新这几个方
期刊
“物联网”现在来说是个非常热门的词语了,我们对它的熟悉程度已经颇高,伴随着“物联网”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中也处处可见它的身影.由于物联网的功能及技术特征,一些传统的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对孩子的要求也逐渐变得不一样,从原来的只重视学习成绩到现在的注重孩子的全方面发展.这便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改革,搜寻最好的教育方法.而我们现在
当前高职院校党员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工作思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要坚持党员发展标准,
风吹日晒“雷锋车”没了昔日冈采rn“雷锋车”开过抚顺市区的大街rn雷锋牺牲后,他开的那辆“老爷车”——13号“嘎斯”车被连里保存了下来,一直放在运输连作为参观和进行雷锋
期刊
期刊
与传统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方式方法相比,新媒体微信公众平台有着简单、快捷、精准、学生乐于接受等特点。文章通过比较的方法,分析了传统媒体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应用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