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针对低温地区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从辽河油田兴隆台土样中筛选出的耐低温石油烃降解菌群X-3,经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其中包括2株假单胞菌(Pseudomonas?sp.)、1株节杆菌(Arthrobacter?sp.)、1株红球菌(Rhodococcus?sp.)、2株芽孢杆菌(Bacillus?sp.)和1株苍白杆菌(Ochrobactrum?sp.).通过实验优化X-3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在温度10~15?℃、接种量3%(质量百分比)、石油烃最适浓度10?g·L–1、最适氮磷比10:1、最
【机 构】
: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辽宁 抚顺 113001;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石油化工过程运行优化与节能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辽宁 抚顺 113001;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生态技术与工程学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低温地区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从辽河油田兴隆台土样中筛选出的耐低温石油烃降解菌群X-3,经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其中包括2株假单胞菌(Pseudomonas?sp.)、1株节杆菌(Arthrobacter?sp.)、1株红球菌(Rhodococcus?sp.)、2株芽孢杆菌(Bacillus?sp.)和1株苍白杆菌(Ochrobactrum?sp.).通过实验优化X-3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在温度10~15?℃、接种量3%(质量百分比)、石油烃最适浓度10?g·L–1、最适氮磷比10:1、最适pH为7的条件下,X-3对石油烃的降解率从最初的47.75%增加到了60.07%.气质联用仪分析降解前后石油烃组分表明,X-3对C10~C21的石油烃均有一定程度的降解,并且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降解菌对石油烃的利用率逐渐降低,其中C16—4 C H 3的降解率仅为25%,表明含支链的烃类污染物的生物降解比直链烷烃类更困难.
其他文献
某车型主驾油门踏板在正碰RGB/MPDB等工况中无法及时断裂,有右小腿损伤风险,主要原因是踏板面与旋转轴之间有Y向偏置,在碰撞过程中偏置增加,会导致比较大的X向扭矩,同时,脚面不能被踏板限制往前的运动趋势,引起比较大的Y向扭矩,需要重新设计油门踏板使踏板在碰撞过程中尽早断裂并且断裂位置要尽量出现在踏板臂根部.文章通过建立带失效的踏板瞬态分析模型,并提取断裂时刻踏板能量,从仿真和试验两个维度,验证断裂设计能满足动态断裂要求的同时也能满足静强度要求.
地下水是地球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调节生态环境健康的重要水源,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工农业快速发展导致的地下水污染问题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针对典型有机污染地下水原位修复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阐述了绿色可持续的土著微生物原位修复技术的特点、优势和实施模式,分析了其原位修复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对土著微生物原位修复有机污染地下水的研究和工程应用进行了展望.
中国大中城市化工企业的大规模搬迁,致使大量工业污染场地遗留在城市周边.研发高效和成本低廉的修复技术,对于实现我国工业污染场地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现有物化和生物修复技术进行综述,指出生物技术在有机污染场地修复中的重要性,并从土壤环境和微生物两方面,分别总结了当前有机污染场地修复面临的挑战,并在高效、持久、稳定的菌剂和酶制剂,以及具有协同效应的生物修复助剂与微生物菌剂配合使用等方面,对有机污染场地生物修复技术研发提出建议.
石油的泄露和排放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迪茨氏菌(Dietzia)具有较强的石油烃降解能力,它能降解正构烷烃(C6~C44)、姥鲛烷、植烷、多环芳烃等多种石油组分,是一种可用于石油污染生物修复技术的潜在菌种.近期关于Dietzia菌与不同物种微生物互作、菌群构建和示范应用的研究结果,为该菌的实际应用以及现场修复策略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对Dietzia菌的系统分类与生理特性,分离来源和分布,以及应用前景进行了总结.
石油烃是一类难降解的全球性污染物,石油烃污染土壤的修复一直是环境学者面临的挑战性课题.微生物固定化技术(MIT)拥有高效、稳定、低成本和环境友好性的优点,在土壤修复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近年来,微生物固定化技术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的研究方兴未艾.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已成为提高微生物对土壤中石油烃污染降解的有效途径.探讨了微生物固定化技术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固定化过程中载体材料、微生物、固定化方法和影响因素的不同特点及对于固定化效果的影响,阐述了固定化技术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滑行阻力试验结果是现在乘用车能耗和排放性能指标的阻力输入来源,由于滑行阻力试验会受天气条件影响,在试验规范规定的天气条件内,如何提升滑行试验结果的可信度至关重要,文章通过对一辆传统燃油乘用车基于车载式国六滑行试验进行了大量滑行试验,以及进行风洞试验测量不同横向风下风阻系数的结果,研究了试验环境因素(温度、风速、湿度及大气压力)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并找出相应规律,为车辆阻力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结果的准确预测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石油污染土壤两端插入石墨电极,施加24?V直流电压,使电极之间土壤电势降达到1?V/cm.添加实验室筛选的高效石油降解菌,研究电动-微生物联合修复对石油污染土壤pH、土壤温度、有机碳含量、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石油浓度为2%的模拟污染土壤经过电动-微生物联合技术处理后,最佳降解率达到67.5%.有效N、有效P、有效K分别平均提高为原来的1.5、1.4和1.2倍.外加电动修复可以使土壤pH、温度保持在一个相对恒定的变化范围内,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环境,提高石油降解率.
生物修复技术是一种成本较低且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修复技术,但是其所需的修复时间较长.采用化学氧化强化生物堆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方法探究其修复效果并采用BIOLOG?ECO板和高通量测序技术探明微生物群落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通过240?d的生物堆修复,生物修复(NP)和氧化剂强化生物修复(NP_O)处理使土壤中总石油烃从30649?mg·g–1分别下降至5889?mg·g–1和2351?mg·g–1,化学氧化强化生物修复后的土壤石油烃浓度低于国家风险管制值(GB?36600—2018).BIOLOG?ECO
文章对近4年以来在新疆吐鲁番盆地开展自然气候环境老化试验的32辆试验车的老化问题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结合皮尔逊相关系数法,考察变形、松动、异响、变色、渗析物、脱胶和操作力异常等常见劣化现象出现频次随季节的变化.结果表明,变形、松动及异响等力学性能变化现象在全年持续出现;变色、脱胶和渗析物等劣化现象主要集中出现在夏季中后段;冬季低温环境容易产生操作力异常等阶段性或永久性的劣化现象.
人为的多环芳烃(PAHs)污染源主要包括化学工业、交通运输、日常生活和垃圾焚烧等.PAHs在大气、水体、植被和土壤中均有分布,可通过食物、饮水、呼吸、皮肤等途径进入人体,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危害.目前,PAHs的降解技术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其中微生物PAHs降解技术因其高效、低成本、无二次污染,已成为行业的主流技术.微生物固定法可分为吸附、共价结合、交联、包埋等方法,所负载的微生物能有效降解PAHs,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根据其菌群又可分为单株菌和菌群,其中固定化菌群对PAHs的降解能力更优.本综述为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