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蓝天,为国加“铀”

来源 :科研成果与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f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4年10月16日,一声“东方巨响”震惊世界。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国庆70周年阅兵式上,东风-41核导弹方阵压轴出场。东风快递,使命必达,是我国安全的重要保障。
  核能作为一种零碳排放的清洁能源,还在用另一种方式守护着我们美丽的碧海蓝天。近年来我国的核电事业发展迅速,总装机容量已经位列世界前三,预计2035年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无论是核武器还是核电站,它们的发展都离不开一种重要的资源——铀。目前,铀资源主要来源于陆地铀矿的开采。而我国铀资源的储量和产量在世界上排名仅在第10名左右,远远不能满足我国核事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因此,发展非常规的铀资源开采和利用,就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幸运的是,在美丽的大海之中就蕴藏着丰富的铀资源。据统计,海水中铀的总储量达到45亿吨,是陆地铀矿的上千倍,足够人类使用上万年。更重要的是,全世界的海水是流通的。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哪个国家率先掌握了海水提铀的技术,那么它就对全世界海水中的铀资源拥有了优先开采权。因此,《自然》曾发表评论,将“海水提铀”列为“能改变世界的七种化学分离技术”之一。
  虽然海水提铀前景非常美好,但是技术难度却非常大。它的难点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首先,虽然海水里面铀的总量很大,但是浓度非常低,每吨海水中仅有0.0033克铀。这是个什么概念呢?一个标准泳池,长50米,宽25米,深3米。如果我们把泳池里面灌满海水,那么里面铀的含量只有12克,大概相当于我们平时喝咖啡用的3颗方糖的量。而且大家都知道,海水是咸的,这是因为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盐分。在这样一池海水中,就有多达150吨盐,相当于43万袋我们平时用的食用盐。大家不妨设想一下,无论是在这一池海水中把溶解在其中的3颗方糖提取出来,还是在43万袋食盐堆成的盐山中把分散在其中的12克糖一粒粒挑选出来,都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科学家,就是要将不可能变成可能。而且我们还喜欢在科研中寻找乐趣。
  我们可以把海水提铀看作一个钓鱼的游戏,而我们的任务就是要从成千上万种鱼当中钓出那1条具有特殊花色的鱼。提到钓鱼,我们知道首先要有鱼钩。如果是用普通的鱼钩,是愿者上钩,所有的鱼都有可能来咬钩。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可能要钓一百万次才能钓到1条我们所要的铀。因此,科学家设计合成筛选了各种各样的“鱼钩”,也就是捕获分子。尝试了不同的元素组成,不同的官能团组成,不同的大小,不同的形状,最终找到了这样一种偕胺肟基团。它特殊的结构和组成,可以在众多的“鱼”当中准确识别出铀,并把其牢牢抓住。
  有了这样优异的“鱼钩”,接下来就是要把“鱼钩”固定在“鱼线”上。我们知道鱼线是很柔软的,同时又很坚韧。聚合物纤维材料,恰好能够满足我们的要求。我们首先合成出纳米级的纤维,然后通过化学方法将捕获分子修饰到纤维表面,就好像把鱼钩一个一个挂到鱼线上。又由于我们的“鱼线”有很高的机械强度,我们可以进一步对其进行加工,纺织成丝,编织成网,缠绕成束,最终把渔网束固定到特制的“钓竿”上。右图就是钓竿的最终形态。它是不是像一颗海草一样?
  做好了钓竿,接下来就要下杆钓鱼了。只不过,我们要做的是种一片巨大的海草场。每一根海草有60米高,整片海草场有1000多平方千米。下完钩,钓鱼最需要的就是耐心。接下来,我们只需要静静地等待,等待海草随波飘摇,等待着“鱼儿”游过我们的海草场,被“鱼钩”捕获下来。这就是,目前世界海水提铀通用的方法——吸附法。但是,在收获的季节我们发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我们花了这么大的力气建造的海草场,抓到的“鱼”不够多,这就导致每条“鱼”的单价成本太高,不能满足商业化的要求。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经研究,原来是因为我们的铀离子是带电荷的,由于静电相斥的作用,当一个“鱼钩”捕获了铀之后,其他的铀离子就很难再靠近这个离子,导致周围有大量的“鱼钩”被空置了。怎么办呢?我们一个很直接的想法就是把铀离子的电荷中和掉,让它不再带电就好了。可是电,又从哪里来呢?如果采用人工发电或者人工输电的方式,无疑又会提高成本。怎么办呢?我们设想用海草。对了,海草除了随波飘摇,除了抓鱼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特性,那就是利用太阳光的能 量。
  我们合成了一种特殊的纳米光催化剂,把它复合到我们的海草材料中,赋予它利用太阳光的能力。这样,当海草吸附了铀离子之后,还可以吸收太阳光的能量,产生光生电荷,光生电荷就可以中和铀离子的电荷,把它转变为中性的纳米颗粒。没有了静电斥力,这样铀离子就可以源源不断地靠近海草并被捕獲下来。实验结果发现,我们的特制海草,在光照的条件下,对铀的吸附容量能够提升10倍之多。相关研究成果,我们已经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并发表在了国际顶尖期刊上。
  虽然我们在海水提铀技术上取得了一点进步,但是要实现其商业化应用,依然任重而道远。因为海水提铀是一个需要多学科交叉、多单位共同合作的系统工程。国际上的主要核能国家早已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究多年。而我国,要想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需要我们这一代人不断努力。前路漫漫,但是我们有足够的信心。
  因为我们记得:60多年前,曾有一群平均年龄只有23岁半的清华师生,面对国外的核封锁,响应国家号召,来到昌平南口,虎峪山下,要用自己的双手“开创祖国原子能事业的春天”。他们从零开始,艰苦创业,建成了我国第一座屏蔽试验反应堆;他们无惧艰辛,反复探索,完成了“712”任务,为我国两弹事业建立了赫赫功勋。今天,作为新一代的“235”人,将传承老一辈“235”的光荣和使命,知难而进,众志成城,担当起祖国和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核能报国,科技报国,为了祖国的和平与安全,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其他文献
时间拉回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打乱了我们每个人的节奏。  母亲电话告诉我姥爷的身体熬不了太久了,能回来尽量回来吧。1个多月后,那个我记忆里的和蔼的小老头,没有等到我回来。诚实地讲,错愕多于悲伤。一切都发生得太快了。比这更快的,是疫情的肆虐。  我的研究领域是儿童神经系统罕见病。病毒的蔓延,让很多小患者无法常规就诊。对于他们,悲伤多于错愕。先天的基因缺陷,让他们的身体无法正常完成功能。他
期刊
2020年初,一场全球性危机突然来袭,在世界六大洲、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造成大范围恐慌。这是过去几代人都没有想象过的灾难,震惊了全世界。没错,它就是新冠肺炎疫情。但是在短短的几十年后,以上这段描述将很有可能同样适用于另一场全球性危机——气候变 化。  马尔代夫,这个印度洋上的岛国,因其异乎寻常的风景,被誉为“人间最后的乐园”。然而,2004年的南亚大海啸,已经让这个国家三分之二的国土惨遭淹没,气候
期刊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科技事业也从弱到强,不断创新进取,取得了一系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40年来,党和政府对科学技术事业发展高度重视,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国科技从以跟踪国外科技发展为主迈向了跟跑、并跑、领跑并存的新时代,实现了整体创新能力的历史性飞跃。  站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
期刊
生活中,人们看到的璀璨夺目的珠宝大多是晶体。那琳琅满目、晶莹剔透的外表,总是一下就抓住了人们的眼球,令人见之不忘。其实,还有大量的人工晶体在国民经济的工农业、科研文化、国防科技等各个领域中都有广泛应用,只是一般人知之不多,但可以说没有晶体,就没有现代科技文明。  如何获取这些天然少有的晶体,就要靠人工培育,这就是晶体生长。不同晶体的生长技术和工艺基本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每种晶体成熟的生长工艺都要经
期刊
2019年9月,北京市各大媒体纷纷刊登一则消息——《北京南中轴御道全线贯通》,文字间透露着振奋与鼓舞。中轴线申遗保护课题组听闻,立刻动身调研。  然而,我们看到的是一段尚在毛坯状态的御道,御道中是还未漆缝的地砖、锯齿状未收边的斜幔以及艰难生长的草皮,而御道以外的街道上,曝晒无林荫、行进有障碍、斑驳的围墙后线杆林立。虽然说御道条石是按传统规制铺设贯通,但整个街道空间中的车流人流、界面围墙、临时景观显
期刊
何为超强蚕丝?它的性能发生了怎样的改变?蚕丝可以导电?还能够做成智能器件?它又是如何被赋予了全新的功能?素来享有“纤维皇后”美誉的天然蚕丝遇上高科技是怎样的一番景象?跟随张莹莹研究团队,走进清华大学微纳米力学与多学科交叉创新研究中心,一探究竟。所谓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传统蚕丝经过高科技变身,在柔性可穿戴领域有着巨大的潜力,去参与智能未来的编织;同时, 每一项研究成果都是科学家们智慧的结晶,见证着科
期刊
广东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实现“一图统管、一网通办”  高标准农田建设点多面广,经过多年建设,究竟建了多少?建在哪里?效果如何?全面搞清楚这些问题,高标准项目监管才能更加精准,项目规划布局才能更加优化,高标准农田建设才能更有质量。为破解这些难题,广东省在原农业综合开发信息管理系统基础上,重新梳理项目管理流程,升级改造省级农田建设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一图统管、一网通办”。  “我们
期刊
缘于一张网络高点击率的照片,我们结识了一位可爱的老人,认真从不懈怠的可爱;也缘于这位具有大国匠心的老人,我们结识了二代街景技术——老人和其团队孜孜不倦的科研成果。  平面线稿,显示导航路线、提醒拥堵,这是我们日常所用的导航。如果变成立体画面,具备街道全景景观;可以从任意视角进行移动观赏,这是老人及其团队目前正在研究的技术实现——三维立体地形图。  比较传统地图,老人将自己的研究称之为“二代街景”,
期刊
当您走进现代化办公场所开始新一天的工作时,当您和着电磨飞转的旋律享受咖啡的甜美气息时,当您伴着霓虹回到家中欣赏精彩电视节目时,您是否想过,是什么带给我们如此绚烂的环境呢?是的,是我们国家的强大、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和谐稳定!而这其中,离不开电力工业的飞速发展。随着“十三五”期间,国家建设智能电网等战略规划及“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地,电力相关行業又迎来了新的蓝天。支撑电力系统的重要设备之一是变压器,而有
期刊
新型酵母菌株可将乙醇生产效率提高15.5%  印度研究人员近日分离出一种新型酵母菌株,利用这种菌株发酵农作物秸秆等木质纤维素,可比传统菌株发酵多产生约15.5%的乙醇。印度国际遗传工程和生物技术中心研究人员纳西姆·高尔等人在英国《生物燃料技术》杂志上发表报告说,他们从酿酒厂废料、乳制品废料、温泉等多种样本来源中分离出500个类似酵母的菌落,再将从中分离出的菌株与已有酵母菌株进行比较,发现一种代号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