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69年,世界上第一位“鬼魂摄影师”威廉·穆勒被送上了法庭。穆勒的倒台,部分原因是由P·巴纳姆引起的。穆勒曾拍到巴纳姆和一位极其著名的鬼魂的合影——此鬼看上去很像当时刚被暗杀的美国前总统亚伯拉罕·林肯。
在法庭对穆勒的欺诈行为进行聆讯期间,巴纳姆因不满穆勒用照片招摇撞骗而上庭作证。
穆勒不是唯一因为好玩和追求利益,而将鬼魂摄影作为噱头的人。照片处理技术几乎和摄影的历史一样久远。穆勒在处理照片方面的技术并不纯熟,但他巧妙地用“鬼”弥补了不足。
审讯过程中,资深摄影师们先后展示了9个可以让照片中出现“鬼魂”的方法,其中包括多次曝光和合成冲洗。正如万花筒发明者大卫·布儒斯特在1856年出版的关于立体镜的书中所解释的:
“为了取悦大众的猎奇心理,摄影师甚至会想办法将人们带入超自然领域。正如我在其他地方曾展示过的,摄影艺术能制造出一个或多个鬼魂的影子,这些鬼影像“稀薄的空气”一样,出现在实物的影像中。”
对穆勒而言,鬼魂摄影着实带来了不少好处,首当其冲的自然是生意。虽然他标榜的是出售怀旧和舒适性,但从技术上来说,穆勒最大的卖点是客户与其已故亲人灵魂的合影。
据牛津大学出版社的凯特·斯考特透露,这些合照每张售价在5美元到10美元之间。“在当时,这是一笔不小的支出。”斯考特写道,“通过鬼魂摄影,穆雷让美国内战中因失去亲人而悲痛欲绝的客户完成了心愿。他自己也很快积累起一笔财富。”
那他又是怎么制作出这些照片的呢?有时,穆勒需要准备好“鬼魂”的照片。南北战争期间,许多家庭忍受着冗长甚至永久性的分离,拍摄纪念照因此走红。其中,最流行的形式之一就是制作明信片——将照片贴在小且厚的纸片上。
这些卡片上的照片正是穆勒的“灵魂”素材库之一。除了用普通人的照片营造出他能拍到灵魂的假象,有时他还用已故名人的照片制造合影,例如巴纳姆照片中林肯的影子。
“鬼魂摄影”是种视觉记忆,看起来很巧妙却也残酷。亲人们的照片会随着时间逐渐褪色,图像变得模糊,穆勒正是抓住了其中的机会。就像斯考特所写的——如果顾客提供素材给摄影师,并且这些照片足够模糊不清,那么制作出的“灵魂”就能说服那些渴望见到亲人的顾客。
穆勒被控告欺诈,并不只因为这些照片。他被告的原因是他对顾客表示,自己可以通灵,因此能让人们看到这些鬼魂。事实上,为了搜集素材,穆勒还被指控偷偷潜入顾客家中,窃取死者的照片。
那些和穆勒一样的“鬼魂摄影师”们,利用人们希望自己深爱的人仍然存在的心理来赚钱。穆勒告诉顾客,尽管肉眼无法捕捉鬼影,相机却可以做到。思念亲人心切的顾客们也就轻信他了。
为何这些人愿意付出信任呢?想留一件借以怀念心爱之人的物品,这是人之常情,尽管飘渺无形,也希望他能常伴身边。话虽如此,但相信摄影师的镜头能捕捉到人眼看不到的东西,又是另一回事。斯考特指出,穆勒所处的时代,人们正在重塑人与新的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
19世纪中期正逢唯灵论在美国兴起,这些具有宗教色彩的运动,假定灵魂可以脱离肉体存在。传媒历史学家杰弗里·斯肯瑟认为,电报和相机等新科技产品,给唯灵运动提供了理论支持。新技术将信息和发送者分离,图像与实体分离,信息能从千里之外传来——这一切令人们相信,灵魂也可以用它们的方式无处不在。
到了20世纪,“鬼魂摄影”继续流行的部分原因在于内战,以及后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的威廉·霍普在一战余波中,将“鬼魂摄影”继续发扬光大,甚至获得了包括创造出福尔摩斯的大作家柯南·道尔的支持。后者在1922年撰写了名为《鬼魂摄影案》的书。
在多次被指控欺诈后,穆勒的事业开始下滑,但他从未被判刑,1869年的指控最终也被驳回。法官认为他可能对顾客进行了欺诈,然而始终没有足够证据将其定罪。
在法庭对穆勒的欺诈行为进行聆讯期间,巴纳姆因不满穆勒用照片招摇撞骗而上庭作证。
穆勒不是唯一因为好玩和追求利益,而将鬼魂摄影作为噱头的人。照片处理技术几乎和摄影的历史一样久远。穆勒在处理照片方面的技术并不纯熟,但他巧妙地用“鬼”弥补了不足。
审讯过程中,资深摄影师们先后展示了9个可以让照片中出现“鬼魂”的方法,其中包括多次曝光和合成冲洗。正如万花筒发明者大卫·布儒斯特在1856年出版的关于立体镜的书中所解释的:
“为了取悦大众的猎奇心理,摄影师甚至会想办法将人们带入超自然领域。正如我在其他地方曾展示过的,摄影艺术能制造出一个或多个鬼魂的影子,这些鬼影像“稀薄的空气”一样,出现在实物的影像中。”
对穆勒而言,鬼魂摄影着实带来了不少好处,首当其冲的自然是生意。虽然他标榜的是出售怀旧和舒适性,但从技术上来说,穆勒最大的卖点是客户与其已故亲人灵魂的合影。
据牛津大学出版社的凯特·斯考特透露,这些合照每张售价在5美元到10美元之间。“在当时,这是一笔不小的支出。”斯考特写道,“通过鬼魂摄影,穆雷让美国内战中因失去亲人而悲痛欲绝的客户完成了心愿。他自己也很快积累起一笔财富。”
那他又是怎么制作出这些照片的呢?有时,穆勒需要准备好“鬼魂”的照片。南北战争期间,许多家庭忍受着冗长甚至永久性的分离,拍摄纪念照因此走红。其中,最流行的形式之一就是制作明信片——将照片贴在小且厚的纸片上。
这些卡片上的照片正是穆勒的“灵魂”素材库之一。除了用普通人的照片营造出他能拍到灵魂的假象,有时他还用已故名人的照片制造合影,例如巴纳姆照片中林肯的影子。
“鬼魂摄影”是种视觉记忆,看起来很巧妙却也残酷。亲人们的照片会随着时间逐渐褪色,图像变得模糊,穆勒正是抓住了其中的机会。就像斯考特所写的——如果顾客提供素材给摄影师,并且这些照片足够模糊不清,那么制作出的“灵魂”就能说服那些渴望见到亲人的顾客。
穆勒被控告欺诈,并不只因为这些照片。他被告的原因是他对顾客表示,自己可以通灵,因此能让人们看到这些鬼魂。事实上,为了搜集素材,穆勒还被指控偷偷潜入顾客家中,窃取死者的照片。
那些和穆勒一样的“鬼魂摄影师”们,利用人们希望自己深爱的人仍然存在的心理来赚钱。穆勒告诉顾客,尽管肉眼无法捕捉鬼影,相机却可以做到。思念亲人心切的顾客们也就轻信他了。
为何这些人愿意付出信任呢?想留一件借以怀念心爱之人的物品,这是人之常情,尽管飘渺无形,也希望他能常伴身边。话虽如此,但相信摄影师的镜头能捕捉到人眼看不到的东西,又是另一回事。斯考特指出,穆勒所处的时代,人们正在重塑人与新的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
19世纪中期正逢唯灵论在美国兴起,这些具有宗教色彩的运动,假定灵魂可以脱离肉体存在。传媒历史学家杰弗里·斯肯瑟认为,电报和相机等新科技产品,给唯灵运动提供了理论支持。新技术将信息和发送者分离,图像与实体分离,信息能从千里之外传来——这一切令人们相信,灵魂也可以用它们的方式无处不在。
到了20世纪,“鬼魂摄影”继续流行的部分原因在于内战,以及后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的威廉·霍普在一战余波中,将“鬼魂摄影”继续发扬光大,甚至获得了包括创造出福尔摩斯的大作家柯南·道尔的支持。后者在1922年撰写了名为《鬼魂摄影案》的书。
在多次被指控欺诈后,穆勒的事业开始下滑,但他从未被判刑,1869年的指控最终也被驳回。法官认为他可能对顾客进行了欺诈,然而始终没有足够证据将其定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