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乘法算式书写格式的思考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zh9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由来
  有报道称,教育界一位资深领导在一次会议上提出这样一件事:他的小孙子在学校做了这样一道数学题:“4个小朋友,每人分3个苹果,一共要多少个苹果?”凡书写成“3×4=12(个)”的,老师判对,打“√”;凡是写成“4×3=12(个)”的,老师通通判错,打“×”。这位资深领导气愤地说:“这是哪家的数学?”他的责问,提出了小学乘法算式书写格式教学上的一大失误。纠正这一失误,是改革教师课堂教学和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大事,教师和学生都为此感到振奋。可是,仍有一些教师对这位领导的话不以为然。他们提出,乘法的定义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相同加数”叫被乘数,写在乘号前面;“相同加数的个数”叫乘数,写在乘号的后面。“3×4=12(个)”符合这一列式要求,所以是对的;“4×3=12(个)”,不符合这一列式要求,因而是错的。有些同志还振振有词地提出:“作为分管教育的资深领导,怎么能违背算理,信口开河呢?管他谁说的,我们坚持真理,‘4×3=12(个)’列式就是错误的。”这些教师“不唯上”的精神难能可贵,但教育界这位资深领导真的说错了吗?
  二、“4×3=12”没错
  “4×3=12(个)”这种书写格式违背算理了吗?否!请看如下分析:4个小朋友,假定每次分给每人1个苹果,一次就分了4个,而要使每人得到3个苹果,就要分3次。第一次要4个苹果,分3次共要多少个苹果?这里“4”就是“相同的加数”,“3”就是“相同加数的个数”,式子列成 “4×3=12(个)”,何错之有?违反了哪家的算理?其实,学生用“3×4=12(个)”来列式,倒是就题目论题目来找“被乘数”和“乘数”的,是照搬照套书本概念的思维模式,充其量只是对习题浅层次的认识和理解;而敢于用“4×3=12(个)”列式的同学,则是在充分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打破常规的解题思路,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解题方法。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理应得到教师的肯定和鼓励。而一些教师由于疏于对教材的钻研,不了解“上山不只一条道”,把学生“独辟蹊径”的解题方法,武断地判为错的,这就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实在是乘法教学上的一大失误,这种僵化的教学模式非改不可。
  三、教师武断的危害
  一些小学低年级教师武断地否定学生乘法列式的另一种正确解法,错误地强调学生只能按一种模式列式,束缚了学生的解题思路,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致使学生拿到乘法应用题,就机械地去找哪一个数是“被乘数”,哪一个数是“乘数”,形成僵化的思维定势,它对学生以后的学习造成极大危害,这绝不只是判错了一道题的小事。
  首先,学生形成这样的思维定势后,增加了学习乘法运算定律的难度。两个数相乘,交换它们的位置,积不变,这就是乘法交换律。毫无疑问,运用乘法交换律可以使运算简便。可是,由于教师过分地强调了“被乘数”和“乘数”的位置颠倒不得,“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使这条戒律在学生头脑中根深蒂固。学生常常对乘法的交换律转不过弯子来。一些不善于思考的学生也就罢了,反正老师说能交换位置就交换位置,老师说乘法的书写格式不能变就不能变。而那些肯动脑筋的学生会提出疑问:以前老师讲的怎么和现在讲的不一样?是哪个老师讲错了?有的学生一直到上初中、上高中,都对小学低年级老师强调“被乘数”和“乘数”的位置不能变造成的困惑感到不可思议。
  其次,不利于跟初中的代数教学接轨。谁都清楚,学生到了初中学习代数,根本不用去考虑“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问题,8个a就是a个8,即8×a=a×8。a的8倍是多少?当然是8a,不能写成a8,根据代数式的有关知识,8a就是8×a。而谁把a×8写成a8,则肯定错了。因为在代数式中,数字必须写在字母的前面。而小学阶段的老师,硬性要求学生严格按照一种格式书写,不懂得在一个习题中,由于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被乘数”和“乘数”的认识就不一样。这就给学生学习代数造成思想障碍,影响了小学教学同中学教学的衔接。
  四、思考和期盼
  在以后的教学中,特别是应用题的教学中,处处用乘法的定义来硬套,把学生引进死胡同,把按照常规解题列式判为对的,而把换一种思维也是正确列式说成错的,这是乘法列式教学的严重误导。根据《中小学教材教学》杂志介绍,目前通用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中,对“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书写位置采取的是宽容的态度,不强求一律。教师在教学乘法时,应淡化对“被乘数”和“乘数”的书写格式的要求。这在教材早有体现。比如,二年级数学上的乘法口诀“三七二十一”,可以列两道算式,“3×7=21”,“7×3=21”。如果教条地看这个问题,那应该是一句口诀为“三七二十一”,另一句口诀为“七三二十一”了。三年级教材上说,“在乘法算式中,被乘数和乘数都叫做积的因数。”例如6×4=24,6和4都是24的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一个因数”可以指“乘数”也可以指“被乘数”。只要认真深入地研究教材,就不会费九牛二虎之力,学生也不至于学得那么苦了!纠正了教学上的这一错误,既减轻了教师的教学难度,又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何乐而不为呢!
  还有一点需要特别强调,就是应该提倡学生不按僵化的“被乘数”和“乘数”的位置列式解应用题,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比如:“粮店运来675袋大米,每袋25千克,一共运来大米多少千克?”学生列式为25×675=16875(千克),固然对;如有学生列式为675×25=16875(千克),不仅算对,而且应该表扬鼓励。因为25×675这道式子乘数是三位数,而675×25这道式子乘数是两位数,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比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容易计算。这种善于思考找出最简便解题方法的学生,难道不应该受到肯定和鼓励吗?
其他文献
在重视素质教育,重视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当今教坛之风下,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已势在必行。写字课是兼实用性、艺术性、人文性为一体的课,在内容编排上,有非常严密的系统性,在书写训练上、又有较强的模仿性和实用性。教学中我们为何不让学生带着疑问,带着目标去探索性地练字呢?  基于此,我在写字教学中,强调学生用眼、动手的同时,应
期刊
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一、学会阅读数学,从中感悟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
期刊
摘 要:在小学教材中,古诗文教学占较大比例,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情感有着重要作用。在小学阶段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运用故事法创造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结合多媒体教学法感受、体会诗意,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使小学生对学习古诗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使古诗文的教学多姿多彩,充满活力。  关键词:诗词 故事 体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驱使学生去学习的强大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会
期刊
摘 要:语文老师就是要通过“复杂化—人文化”过程,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社会意识、历史责任、审美情趣,这应是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职业担当和文化使命。另一面,语文又力图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其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将抽象的形象化、一般的具体化、理论的经验化、机械的生命化,这也正是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题材多为我们喜闻乐见的风花雪月的原因,它总是努力将智能的转化为本能的,将心理的转化为生理的,将认知的转化为感知的——而
期刊
一位名人说:“教育人是艺术中的艺术,教育人使用的语言是艺术的语言。”课堂教学的内容虽然各不相同,但其最重要的教学手段是通过语言。因此讲授的艺术是一种语言的艺术,也有一定的技巧。象人们熟悉的语言的流畅性、生动性、启发性以及概括性等等都是一堂好课所必备的语言“素质”,而对于数学教学来说,由于教学内容自身的特点,如:抽象、多变、枯燥等等,其教学语言的好坏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更为突出。可以说研究数学教学中的语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作文教学目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由此可见,作文是为学生的生活服务的。因此,我们应在作文教学中更新观念,让孩子的作文融入生活。  一、放飞时间,自由畅想,乐于习作  叶圣陶说:“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点缀和装饰,而就是生活本身。”生活是一个万花筒,多姿多彩,学生在生活的万花筒中,尽情地捕捉自
期刊
我国不同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如下。  一、水土流失  分布:我国是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国家。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华南的丘陵山地、北方的土石山地均为水土流失的分布区,其中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最为严重。  成因: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高原、山地、丘陵地区,与高低起伏的地形密切相关。但现代水土流失的发生主要与人类破坏植被、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及工程建设等人为因素有关。  二、土地荒漠化  分布:土地荒漠化
期刊
摘 要:想成为优秀教师,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就应用心去从事这份职业,把爱心、事业心、责任心、平淡心,融入日常教学行为中。  关键词:爱心 事业心 责任心 平淡心  “优秀教师与普通教师的区别到底是什么?是什么造就了优秀教师?是机遇?是激情?是信心?是热情?是意志?还是毅力?”现代教育需要“拥有多智慧的立体的人”,想成为优秀教师,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就应用心去从事这份职业,把爱心、事业心、责任心、平
期刊
创造能力是一种智力活动,需要一定的知识,同时它更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是一种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创造条件以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创造能力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综合素质。有的学者认为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因此,探索、研究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意识,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任务,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谈谈个人的看法
期刊
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在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中,在指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有的放矢地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具体抓了以下几方面。  一、抓一个“补”字,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补”就是给不完整的题目补条件、补问题,使其成为一步或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补条件、补问题的练习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初步培养学生从条件出发来考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