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xuefub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5]1号)等一系列文件的出台,可以看到党中央以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其中,培养和培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努力造就一支专兼结合、素质较高、相对稳定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一、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现状
  
  目前,虽然大部分高校已经配备了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但与面临的需求相比,师资队伍建设整体上还存在着数量不足、业务水平不高、队伍不稳定等问题。在心理健康教育人员配备数量方面,美国有关行业协会的专业标准是每1000-1200名学生要配1名专业人员。[1] 而根据国内一项针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调查,27所高校(其中1所信息不详)共有专、兼职教师160人,平均每校6.15人。其中,专职教师47人,占29.38%,平均每校1.8 1人;兼职教师l13人,占7O.62%,平均每校4.35人。实际上,在26所高校中有3所高校尚无专职教师,兼职人员中有一部分人只是挂名或偶尔参加活动(有先后聘请的)。27所高校约有学生516322人,按47个专职教师折算师生比约为1:10 986,即平均每个专职教师要面对1万多学生。[2]这大大超过了一个教师所能承担的工作量。限于各方面的条件,高校又不可能在短期内大量扩充心理教师队伍,要较稳妥地解决当前大学生求学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只有充分整合利用现有教师资源。
  另一方面,大学生作为统计学意义上的大样本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符合正态分布曲线,心理完全健康和心理问题特别严重的学生都只占大学生群体的极小部分,大部分学生的心理状态都是在某个心理维度较为倾向不健康或亚健康,常态分布于两个极端的连续体当中,所以非专职心理健康教育人员在心理问题程度上较轻的学生群体中可以发挥适当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分担专职心理教师的压力。高校辅导员因工作性质、素质等方面的优势,成为扩充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重要选择。
  
  二、高校辅导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利条件
  
  1.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联性
  从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和学生心理的形成规律看,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虽然是两个不同的学科领域,但在某些方面有着紧密的联系。高校辅导员的日常管理工作和在校大学生心理教育在总目标上是一致的,都在于塑造一个完整的人、提高人的素质。它们的工作内容和效果是相互支持的。辅导员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考虑人的心理活动规律,而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借鉴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进行,如谈话法、榜样示范法、集体教育、课堂教学等等。同时二者都强调学生主体的积极能动性。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还是心理健康教育,要想取得成效,必须调动大学生自身的积极能动性,做到助人自助。由于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联系性,辅导员在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比其他一般教师具有更大的优势。
  2.类同辈群体优势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中大部分是刚刚从大学毕业的优秀青年,他们在年龄、经历、价值观、文化背景等方面与在校大学生都比较接近,属于类同辈群体。这样,大学生们很容易把他们当作朋友,愿意把自己的内心想法倾诉给他们,同时也乐于接受辅导员的意见。在大学生的心目中,辅导员既是教师又是朋友,这种双重身份使得辅导员很容易走进大学生的内心深处,与他们进行心灵上的沟通。
  3.信息通道畅通
  辅导员负责学生学习、生活的管理工作,小到学生的生活起居,大到毕业生就业,对于学生的适应环境能力、情感状况、人际关系、和谐程度等情况都比较了解,加上学生干部的支持,使得辅导员与专业任课老师和行政工作人员相比,无论在与学生接触的时间还是工作内容的性质方面都有着独特的资源优势。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是长期积累而成的,对此要通过与他们的家长、同学多沟通,掌握详细的信息,对出现心理危机者更要加深了解。
  
  三、高校辅导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参与心理健康知识宣传,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首先,向学生简要说明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心理因素的影响,保持身心健康的意义,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问题有哪些表现,在哪些领域出现,怎么样预防等。另外,要澄清学生对心理咨询存在的误解,要介绍学校心理卫生机构(如心理咨询中心)设置的目的、服务内容、所在地点、联系方式等。通过宣传,使学生从一入学起就有增进心理健康、防止心理疾病的意识,遇到问题时敢于求助。
  现在,“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世界精神卫生日”等已成为各高校的常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辅导员要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和报告、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心理电影赏析、校园心理剧、心理健康主题班会等活动。
   2.把握契机开展班级和团体心理活动
  辅导员可以利用主题班会、例会、评优、社会实践、出游等形式,贴近、了解学生的内心。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分歧,辅导员可以以此为契机,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群体,并充分利用班级群体效应——对同辈群体强烈归属感的特殊制约功能,健全、规范和发展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引导教育工作,使学生学会生活、学会沟通、学会自我管理。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辅导的形式。[3]它是通过团体内的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能力的助人自助过程。因为大学生年龄相仿,非常适合开展团体心理辅导。辅导员可以在专业咨询人员的指导下,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把他们组织成不同的小组进行团体心理辅导。通过共同商讨、训练、引导,解决成员共有的发展课题或相似的心理障碍,激发他们内在的潜能,形成稳定和良好的人格、良好的团队精神与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协助做好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
  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是近年来高校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普查结果的真实度十分重要。让大学生在测试前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个初步的认识,了解心理普查的意义和作用,就能促进他们积极认真地参加心理测试。在普查前先对辅导员进行培训,然后由辅导员对自己所管辖的学生进行宣教,这样可弥补专职教师不足的缺点,提高新生的心理普查工作的效率。
  4.参与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
  一所大学仅靠少数的专业心理工作者开展心理辅导,所收到的效果往往很有限。辅导员要参与、推进高校构建心理辅导和思政教育相结合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工作网络机制。这一预防机制包含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由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组成,专门从事全校性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工作,对具有严重心理障碍和问题的学生进行直接咨询、诊疗和转介,并对辅导员进行心理学运用技能辅导。第二层次由各个二级学院的辅导员组成,主要通过自身工作的便利对学生中出现的心理危机进行及时的干预,对大学生的人格发展和生涯发展进行指导与规划。第三层次由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骨干组成。辅导员要指导学生骨干开展工作,在最短时间内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5.利用网络,开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阵地
  随着大学生与网络接触的时间逐渐增多,很多学生都有了自己的QQ号、MSN、电子邮箱、博客、空间等。辅导员可以利用这些新的沟通平台与学生进行良性互动,也可以经常关注学生的博客,去解读学生的心声,把握他们的心理动向,及时化解危机。
  
  四、创造条件,提高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在实践中,当高校辅导员参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常常遭遇“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至“好心办坏事”的尴尬。心理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对专业知识不熟悉、采取措施不当或教师道德水准不高,就往往达不到预期目的。因此提高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十分必要。
  首先,辅导员应该不断加强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学习,积极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可以通过阅读相关心理学知识的书籍、参加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心理咨询师培训等,学习系统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并结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技巧。如根据气质、性格、兴趣、能力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性,对照了解学生对事物做出反应的速度、强度以及灵活性等行为特征,将不同学生归入相关类别,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相关活动。但在工作过程中,应该谨慎把握学生心理,不要随便根据书上的症状给学生贴标签,对于有疑惑的学生案例,要本着对学生负责的精神,及时请专业人员帮助。在此过程中,辅导员自身也应通过自我成长训练和自我调适等方法进一步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调整好心态和情绪,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工作。
  其次,高校辅导员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专业水平的不足应该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对辅导员心理学知识的培养应作为高校师资培训的重要内容,纳入在职教师培训的轨道,定期举办各种专题性的讲座、辅导班,提升辅导员的业务素质。还应该鼓励辅导员攻读相关学历学位,如选拔优秀辅导员定向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同时要考虑辅导员工作繁忙的实际问题,适时安排辅导员参加脱产、半脱产培训进修。还应经常开展与兄弟院校辅导员和心理学方面专家、教师的交流,进行案例分析、讨论座谈,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形势、新资讯。
  高校辅导员参与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将会进一步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使高校的心理工作突破障碍咨询和问题解决模式,进入普及教育的领域。以发展性咨询为主,立足于为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潜能开发和人格完善服务,从而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获得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2008-03-11).
  [2] 屈正良,易玉屏,夏金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大学教育科学,2006(6).
  [3] 林静,吴小林.高校辅导员应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6(10).
其他文献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解抽象的语文课时我力求做到“八要”。即对课文中心思想把握要精准,分析课文结构段落要清楚,教学目的要明确,教学过程要协调,教学方法要得当,教学难点要突破,课时安排要合理,课后链接要及时。  下面我就以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千年梦圆在今朝》为例,具体讲解。  第一,在熟悉课文的情况下,找出本课的中心思想。课文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
目的研究当前产业结构演变的特征.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产业结构软化趋势进行实证分析.结果阐述了产业结构软化的内涵,分析了三大产业软化的现象,提出了软化度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使用的广泛普及,人们思想观念的适时转变以及教育教学改革浪潮的冲击,在学校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形成很普遍的现象。教育各级部门以及学校各级领导几乎在涉及教育教学改革的会议或讲话中都强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在教学中是否积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并且是否达到规定的教学时数作为评价一门课程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并涉及到教师的教学改革立项,评奖评优甚
本文阐明了师生关系对英语教学的影响.要保持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教师应学会宽容、赏识并尊重学生,有效利用情感资源激发学习兴趣
创新是时代的主旋律,而创业则是时代的永恒主题。在21世纪这样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创业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已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全国已有1200余所高等职业院校,在校生规模近千万。高等职业院校在产学研结合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特别是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发展新兴产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这为开展创业教育并探索其实施模式提供了先天条件。此外,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大学
“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这是强调指出的.古诗以意境清新,含义深刻,语言生动,韵律优美而著称,是中华文化传统教育的一座宝库.
高校班级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生活即教育”。高校特色班级文化是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外部监督与引导机制,使其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行发展与相互配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获得有效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高校班级文化的内涵    所谓班级文化,就是被班级成员所共同认可并遵守和建立起来的准则、态度和价值观念,并直接指导班集体成员达
在本科教育的对象中,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是一个具有特殊性的群体。由于其专业背景、性格特征、思维方式等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呈现出普遍的差异,因此,这一专业的学生管理工作也应该体现出相应的特点。对于从事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教师而言,担任兼职班主任不但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需求,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将教书与育人完美结合,还对促进学风、教风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意义。因此,如何利用专
我们要如何使高职学生避免或消除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促进其身心健康,使其能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在校生活,进而毕业后尽快适应社会环境并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探索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各高职学院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高职学院学生的心理问题    目前的高职学院学生的学业竞争、人际关系紧张、就业、家庭因素等都有可能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  1.环境适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