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变动与我国外向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

来源 :求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xen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多元协整的研究方法,充分考虑了汇率变动的水平趋势与波动幅度,从长短期效应比较分析了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与我国外向经济的关系,研究发现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外贸依存度影响比较显著,而对外资依存度的影响是不显著的。无论长期还是短期,人民币汇率变动仅仅是外贸依存度变动的因,也不存在J曲线效应。因此,外向经济政策应以结构优化为导向,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政策的对称性,鼓励企业走出去,大力培育“中国创造”,提高外向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应对汇率风险能力。
其他文献
"神之重造"是沈从文40年代提出了重要思想命题,它本质上是对于上古"巫术教化观"的现代性提升,由于"巫术仪式"的本质是音乐,因而这个思想进一步发展,便演化为后来的"音乐改造社会"思想。沈从文的"乐治"观念把握和体现了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科学和信仰、艺术和政治、原始与现代之间相互抗衡又相互促进的发展趋势,从而从一个特定的角度丰富了20世纪中国的社会思想,并且具有一定的当代价值。
中国文学的现代进程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与社会形态的现代进程一致的,文学作为一定时期内的思想启蒙,其体现的是文学的现代性质和现代性精神,这种精神多向的影响着作家的创作,包括作家的创作动机、创作手法、文学观念在内,这正是中国现代文学之现代性的一种表现。所以,本文写作选取"现代性"这个理论,以此作为一个基本思考和阐释的角度,考察沈从文湘西小说的创作在审美理念层面的内容,进而说明沈从文湘西小说的独特性就在于它现代性的价值体现,有着深刻的社会启蒙意义。
在漫长的以"革命"为历史主题的20世纪,以质疑乃至否定知识分子及知识价值为表征的反智主义思潮,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知识分子叙事发生了不可小觑的影响。自五四新文学对"劳工神圣"这一口号接纳起,在之后的"革命文学"、"解放区文学",乃至"十七年"部分红色经典中皆可见其踪迹。甚而,在某些自由主义作家的某些作品中也不乏对此思潮的呼应。换言之,在新文学开创的现代知识分子叙事传统内,对知识分子价值进行解构的反智性书写业已形成线性的历史。
辛亥革命前后,知识分子们只为社稷福祉、为亿万国人争人格的艰难宪政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难以理解的、貌似倒退逾矩的行为与言论。尝试以严复宪政思想的关怀为参照系,对比同时代其他知识分子们立宪政治思想背后的理据、预设或关怀,"由班而马"揣度其间的价值"共识",浅酌清末民初大变局中,宪政思潮关怀经历之变迁。期冀向上能通达哲学的、形而上精神的世界;向下能对社会的、形而下生活的世界有所裨益。
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解不是体现为整体的社会秩序,而是存在物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丰富和具体的联系;和解所要达到的"和平"状态正是集体主体、个人主体与客观世界组成的三星星丛。真正完成的同一性将释放非同一性,使差异化的东西之间得以相互交流。与马克思一样,阿多诺也想通过以社会的财富和劳动力创造财富的方式,重新建构劳动,从而克服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对立关系。然则,阿多诺认为,尽管和解作为人类解放的最终形象是无法直接用概念把握的,但是艺术能为真理提供一个可触摸的感性形象,只是这种实践不同于为了集体的进步目标的
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由于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导致了我国现行文化体制当中的机制不合理,体系失衡,立法不规范,缺乏开放性等弊端产生。进行当下文化体制改革,需要在文化结构、体制、机制、法制及市场体系等方面进行全面规划。
分析经济增长中高等教育发展的驱动因素,对制定高等教育发展规划,提高经济增长中的人力资本贡献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运用1995-2008年中部地区的六省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高等教育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等教育发展对中部六省的经济增长具有加速效应,推动了地区经济的增长,但其加速效应并不显著。
一般而言,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新人",教育的过程是在"人与人之间"展开的。因此,教育理论和实际都必须对"人的本质"与"教育的本质"关系问题进行思考。作为这种思考的一个结果就是在思考者的意识中形成各种以人性假设为核心的观念性知识。这些观念性知识又勾勒出或明或暗的"人的本质"与"""教育的本质"来反思与重塑开始。
网络能力是经济全球化下企业生存和发展需要具备的一种合作能力。本文以传统产业——中国南珠产业集群企业为研究对象,构建网络能力的理论模型,以全球价值链治理为调节变量、网络能力为中介变量实证研究传统产业集群企业网络嵌入、网络能力与竞争力关系,并得出了相应的有益结论,为集群企业的发展和企业国际化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在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存在着多元化的目标利益。出于不同的目标利益,中央、地方和企业已开始体现出不同的行为取向。针对政府与企业不同的行为主体,从产业与市场不同的角度建立相关利益协调机制,从源头破解积弊已久的多种利益割据,才能确保中央、地方和企业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体现出一致的行为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