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不语,终极永恒

来源 :音乐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uc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20年1月10日晚的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里,一场德奥系音乐会在青年指挥家张亮与上海爱乐乐团的精彩演释下大放光彩。音乐会的演出曲目近乎偏僻生冷——上半场为贝多芬《科里奥兰》序曲和舒曼《F大调圆号四重协奏曲》,下半场为布鲁克纳《C小调第一交响曲》。不过,纵然冬雨阴凉,众多爱乐者依然如约而至。当晚的音乐点燃热情,因其优雅、饱满和清晰的特质,让观众的听觉体验再获享受。


上海爱乐乐团

  《科里奥兰》序曲由贝多芬创作于1807年,以传统奏鸣曲式的形式、连奏与断奏相结合的手法,預示了主人公内心的矛盾冲突,几番撞击与不安的情绪塑造了C小调交响叙事的“悲剧性基调”。强劲主音在三次被打断后开始了紧迫浓烈的叙事情节,在指挥家大幅度的动作引领下,对答式音乐语言显示出了棱角明确且层次分明的情绪对比。整个乐队音色完美通透,声响质感自如,在音乐会的开场已然展现出了一股强大的风范。
  如果说《科里奥兰》序曲较为冷门,那么舒曼为四个圆号和乐队而作的《F大调圆号四重协奏曲》在音乐史上则可以算作是“另类”了。纵观音乐史上的圆号经典曲目,从亨德尔《F大调协奏曲》、海顿《D大调第三十一交响曲(圆号的标志)》、莫扎特为圆号写过的四部协奏曲,一直到十九世纪末理查·施特劳斯《第一圆号协奏曲》的问世,圆号一直因其技艺难以掌握被吐槽诟病,而后随着乐器性能及技法的逐步完善与成熟而被听众接受。这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被看作是古典音乐史上圆号这件乐器在形制构造与音乐表现的历史演进。舒曼凭借着对圆号情有独钟的热爱和对乐器表现力的挖掘,为其个人晚期创作注入了一丝鲜活的生命力。然而,这部作品一度被当时一些优秀的演奏家看作是异想天开的存在,因此被尘封多年。作品无论从音乐表现还是演奏技巧上都达到了圆号艺术的最高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当晚担任圆号独奏的四位演奏家也组成了别具一格的“跨国组合”,东西方的合作交流在最大限度地满足普通观众以及极力寻找自己平衡点的同时,不断叠加协调,圆号也因其儒雅抒情的音色与乐队声响合而为一。当晚的表演堪称完美,营造出了舒曼的优雅气质和丰富内涵。


青年指挥家张亮

  下半场的布鲁克纳《C小调第一交响曲》可谓是本场音乐会的重头戏。这部经历了近四十年孕育的作品于1868年由作曲家亲自指挥。乐队在第一提琴组极弱的附点节奏下渐进,随后圆号与木管乐器依次强奏,整个弦乐队在看似平静的湖面下掀起暗藏涌动的漩涡。即兴风格的段落引出随后的慢板乐章,谐谑曲在愈发明朗的主题中呈现出来,强烈的节奏律动像是矛盾处境下的宣泄,激动如火的末乐章采用第一乐章主题材料构成并以木管与弦乐的应答再现,最后在乐队全奏中结束全曲,极具张力。


上海爱乐乐团

  在这部作品中,布鲁克纳营造出一种徐缓神秘的、经过精心编排且修长伸展的结构线条,意在制造一种深思熟虑且层层递进的展开效果。整首曲子不难听出这位德国晚期浪漫派作曲家深受瓦格纳和舒伯特音乐的影响,第一乐章持续引用瓦格纳《唐豪瑟》的序曲音调片段,第二乐章在舒伯特式的华彩乐句中确立调性。布鲁克纳独特的配器概念来自瓦格纳对低音与铜管乐器的挖掘,这与瓦格纳以构筑交响戏剧为核心的宏大的“未来音乐”的观念设想不无关系。到后来,他汲取了瓦格纳晚期的半音化和声的运用且将其发展,以及调性的游移在某种意义上甚至超过了瓦格纳。布鲁克纳以虔诚信仰和独特个性为德奥音乐发展另辟蹊径。他的音乐真诚质朴,充满哲思,并以独具一格的探求史诗般“宏伟”的交响乐风格,在十九世纪浪漫主义的余晖中再现德奥音乐黄金期。
  指挥家张亮也保持着应有的激情与气度,对声部层次和力度行进幅度给予了精细的把控,整个乐队音响在他的指挥下逐渐涌动而上,掀起观众心中的层层波澜。最终,细密的线条不断叠加汇聚为大规模集中爆发的高潮,高潮是细小发展壮大后必定会有的结果。就这个意义而言,高潮是一切过程的终极结论,同时也是对一个中心主题做出的一个个不同的思考。
  走进布鲁克纳的音乐世界,人的心灵会不自觉地深入到那高深莫测的云端深处,驰骋于天际,顷刻间圣洁之光洒向大地。这种崇高性体现在笔法粗大与体量庞大的交响思维结构方面,体现在音响质料与音色修辞并存的壮美空间中,体现在对德奥音乐一脉相承的接续和挑战中。那么如何使编制庞大的管弦乐队展现出这种深刻厚重的乐音效果,这对指挥家、演奏家甚至听众都提出了一定程度的功力考验。
  布鲁克纳的交响曲从技术手法和发展空间方面达到了历史与时代的极致,而他的灵魂在以音乐为媒介与宇宙空间交汇时,显然已脱离身体的躯壳而徜徉于无极之境。他的音乐犹如他的画像那般憨厚可掬,鞠躬卑微的姿态以及过长外套所表现出来的不合时宜的农民身份。就是这样一位现实中的小人物,却在精神层面达到了自由意志。而如今,在德奥经典依然占据核心地位的音乐生活中,如何将自己置身于音乐主题空间中,获取灵魂和能量的“终极永恒”,当晚的音乐会已然给出了答案。
其他文献
你或许没有听说过彼得·巴菲特(Peter Buffett)的名字,但你一定听说过他的父亲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价值投资的践行者,富可敌国的“股神”,名列美国《时代》杂志全球一百名“最具影响力人物榜”。众多名流富豪挤破脑袋,宁愿花上几百万美元,就为了与沃伦·巴菲特吃上一顿午餐。  沃伦·巴菲特掌管的投资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Berkshire Hathaway)成立于195
期刊
近日,我将所存唱片拿出一一听赏。这次我着重听了交响乐方面的作品,如贝多芬、勃拉姆斯、柴科夫斯基、马勒、柏辽兹的交响曲,以及李斯特、理查·施特劳斯、拉赫玛尼诺夫的交响诗等。在重温了这些经典作品后,我的头脑中忽然闪现出一些对中国交响乐创作的看法。  坦率地讲,对于中国的交响乐创作我一直很关心,但若叫我敞开心扉来讲,我只能说是有些失望,因为有很多遗憾存于心中。我认为,中国的交响乐创作至今仍然有着很大的缺
期刊
沈阳,辽宁省省会城市,以重工业装备制造闻名,有着“东方鲁尔”的美称。  沈阳,中国历史名城之一,前有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迁都于此,后有皇太极在此建立的清王朝,被称为“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  沈阳,是国耻的见证者,日军在此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沈阳,还是指挥大师小泽征尔的出生地、钢琴大师郎朗的故乡。  ……  走过历史,如今高楼林立的沈阳,四处散发着作为东北第一大城市的独特魅力,处处体
期刊
4月的北京满园春色,到处都盛开着鲜艳的花朵。而位于京城北四环边缘的中国音乐学院,此时正在举行一个中国音乐史上的重要活动:2021年4月8日至12日,纪念琵琶大师刘德海的“刘德海音乐艺术周”在这里隆重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民族音乐专家、学者和教师齐聚一堂,以音乐会、研讨会的形式,缅怀这位伟大的民族音乐先驱者、传承者和发展者。  “刘德海音乐艺术周”由中国音乐学院主办,其主要活动包括六场讲座、三场音乐会
期刊
爱德华·埃尔加(Edward Elgar,1857—1934),浪漫主义晚期的英国作曲家。他的音乐以华美、精致著称,其中最为著名的作品当属《爱的礼赞》,主题由小提琴拉奏出优雅、精致的旋律,伴奏由鋼琴以典型的圆舞曲织体为其点缀,使整首作品都沉浸在爱情的甜蜜与梦幻之中。  埃尔加是一位带有浪漫色彩的古典主义者。他的音乐既受到了瓦格纳和勃拉姆斯的影响,又受到了李斯特、施特劳斯和威尔第的影响。他创作的《降
期刊
1822年,在贝多芬完成他的《第七交响曲》十年之后,年幼的李斯特举行了自己的首场公开音乐会。无论民间关于这个男孩被贝多芬亲吻的传闻真实与否,李斯特当时的确与贝多芬见了面,并且始终非常珍视两人间这段特殊的情谊。日后,无论是作为钢琴家还是作曲家,李斯特不仅将这份感情注入了他对贝多芬作品的演奏中,同样也注入了他对贝多芬交响曲虔诚的改编中。  李斯特1811年出生于匈牙利雷丁,其父亚当·李斯特是海顿曾经的
期刊
曾有这么一句格言:“音乐,谱写起来应该好像那些既定的法则不存在才对。”它出自每一位室内乐爱好者都不会忽略的二十世纪苏联作曲家——阿尔弗雷德·施尼特凯(Alfred Schnittke)。  在施尼特凯两百余部的创作中,弦乐四重奏虽然不惹眼,却非常重要。它们既折射出了大环境对他的影响,也映照着他的内心准则。记得我最早被它们所吸引,就是从《第二弦乐四重奏》的次乐章开始的。一发声便使人感到震惊——极不和
期刊
2021梅纽因国际青少年小提琴比赛结果揭晓  梅纽因国际青少年小提琴比赛于2021年5月在美国里士满举行,本届参赛选手都是在线演奏比赛曲目。青年组第一名由十八岁的西班牙选手玛丽亚·杜埃尼亚斯(María Due?as)摘得。她的演奏富有张力,给众多评委和在线听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她之前还获得过柯冈、杨克列维奇、泰勒曼和珠海小提琴比赛的第一名。第二至第四名的获奖者都是亚裔选手,分别是:朱熙萌(德国)、
期刊
作为二十世纪极具影响力的知识分子、文学批评家,萨义德的大名如雷贯耳,但很少有人关注到他的乐评。他为杂志撰写音乐专栏多年,最终结集出版了他唯一的一本乐评集《音乐的极境》。  在这本书里,他打通了音乐、文学、哲学、历史、政治的学科壁垒,重新定义了何为真正的乐评。  这次我们有幸邀请到《音乐的极境》中文版译者庄加逊,以及国内著名的音乐评论家曹利群,一起就这本书展开一次对谈,一次沿着萨义德的方向探寻音乐极
期刊
歌剧艺术的魅力  歌剧诞生于十六世纪末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它通过音乐与戏剧的结合,更有力地表达人类的情感,是人类艺术发展史上的瑰宝。宣叙调与咏叹调的结合,使得音乐的性格色彩更为饱满;极具穿透力的美声唱法,歌唱着人世间的爱恨情仇;独唱、重唱等多种演唱形式,使歌剧的舞台效果变得丰富多彩;管弦乐队的演奏烘托恢宏之势,富有戏剧张力的剧本和跌宕起伏的剧情唤起人们对人性、世界乃至宇宙等方面的思考。总而言之,歌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