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金婚老人 记录时代幸福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zg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10月21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也是《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的第三个法定老年节。光明日报社和江苏今世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今世有缘,相伴永远”2015文化老人金婚庆典大型公益活动于近日在京启动。在此,我们向参与活动的金婚夫妇表示祝贺!向全国的老年人致以节日的问候,表达崇高的敬意!
  婚姻,人生的重要历程;爱情,人生的永恒主题;家庭,社会的基本细胞。金婚,不仅是夫妻和美、家庭和睦、代际和谐的具体体现,更是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当今盛世所出现的一种特有的现象。金婚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它见证着社会的进步和家庭的变迁;金婚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折射,它反映着社会的文明和人们对先进文化的认同。
  每对金婚夫妇都是浩瀚史诗中精彩的一章。他们漫长的婚姻生活,伴随着风云变幻的社会、历史、岁月,蕴藏着一个个或坎坷丰富或平凡真挚的人生故事。其中有那么多令人讶异、令人唏嘘、令人感动、令人肃然起敬的东西。他们对缘分、爱情、责任、包容的认知与坚守,在当今婚姻如纸如玻璃,感情似水似白云的时代,他们在岁月长河里沉淀下来的婚姻故事,可能是平淡的,但无疑是最真实的,最值得全社会尤其是年轻人聆听的。
  参与活动的金婚夫妇具有老一代知识分子的本色:朴素、诚实、勤奋、低调。他们携手相伴经历50年的风风雨雨,却很少拍照留念。因此,记录他们跨越半个世纪的爱,将那些美丽、淡定、祥和、静好的人生瞬间定格,留下他们金婚庆典的幸福见证,为他们弥补这一人生缺憾,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次公益活动由光明日报报业集团《新天地》杂志社承办,并得到中华老干部志愿者工作委员会和北京保利安平养老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爱心企业的大力支持。无论志愿者、爱心企业以何种身份和方式参与本次活动,我们所有人都是在完成一次深刻的人生思考、人文关怀,实现一种社会价值。
  值此佳节,让我们共同祝愿,走过岁月往事,步入金色年华的老年人拥有更值得期许、更加灿烂的未来。
  (孙展)
其他文献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3月5日成为学雷锋纪念日。  雷锋原名雷正兴,1940年12月出生于湖南省望城县。50多年前的1962年8月15日,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的雷锋因公殉职,年仅22岁。因为雷锋乐于助人,半个多世纪以来, “学雷锋”几乎成了“做好事”的同义语。  进入21世纪以来,关于雷锋的一些网络质疑随之而来,比如人们发现生活中的雷锋也“赶时髦”,甚至还有名表和
期刊
尊重人才  1955年10月,钱学森在周恩来的关怀下回到祖国。不久,周恩来亲自将制定研制火箭、导弹计划的任务交给了他。1957年,中国科学家要到苏联参观,考察原子弹研制的情况。但苏方提出,他们的火箭、原子弹,必须是相当级别的官员或者相当高军衔的人才能参观。当时钱学森没有军衔,如果他无法参加这次考察,将十分不利于国家研制原子弹计划的实施。周恩来得知苏方要求后,立即与毛泽东商议,授予钱学森中将军衔。 
期刊
2015年2月27日,孝女朱晓晖以300万的全国投票数,站到了“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颁奖盛典的舞台上,2015年底,她又成为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  蜗居车库,也不放弃瘫痪的老父亲  黑龙江绥芬河市的女记者朱晓晖原本衣食无忧,工作顺利。然而14年前,父亲突如其来地病倒了,她的命运就此改变了。  2002年4月末的一天,朱晓晖的父亲突患弥漫性脑梗,半身瘫痪,口眼歪斜,即使朱晓晖带着父亲看遍
期刊
日前媒体报道,广西一位65岁老人因病入院,以当地风俗为由,要求自己由两个女儿照顾,而两个儿子不许插手。与此同时,老人坚持要求未来全部家产必须只分给两个儿子,一时引起广泛关注。家产之难,不在聚而在分,这是历史名人们一再证明的事情——  家产该怎么分,该由谁来分,一直是挠头的事情,这一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面对巨富流失,抑或面对分毫不剩,豁达不计者和锱铢必较者都记录于史。每每读来,不禁使人唏嘘不已。  
期刊
一个老人,不过是希望自己的晚年有一个可以全身心投入的爱好,颐养身心,替卧床的老伴多走一些路、多看一些风景,却走出了一片新天地。  吉林长春市有一位不服老的“台球奶奶”,她75岁开始学台球,以顽强的“学霸”精神成为青年的榜样,并多次在省市级台球比赛中获奖。她在台球桌前的飒爽英姿鼓励了很多同龄人,但鲜有人知道,这一让她全身心投入的爱好背后,是她对老伴深沉的爱。  替老伴好好享受自由时光  2008年,
期刊
现在有一种现象叫“黄昏离”,即厮守了大半生的夫妻最终劳燕分飞。在老年夫妻婚变中,作为子女该如何自处,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是我维系了无爱的家  1987年我出生在长春市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爸爸是导演,妈妈是大学美术教师,省内知名画家。从我懂事那天起,我整天面对的就是爸爸严厉的面孔、妈妈忧郁的脸。爸妈虽然同居一室,但他们更像是一对陌生人,他们很少说话,每天都各忙各的,我上初中时,我们这个家更
期刊
今年80岁的叶久能是我国最早一批在互联网上“吃螃蟹”的人,还有不少“粉丝”。最近,他将10多年来在网上发表的文章整理出书,自冠其名为《叶久能自选集》。  新浪博主“深山绿客”,真名叶久能,生于1935年,已80岁高龄,却喜欢站在互联网的潮流前沿。十几年前,叶久能就已在网站论坛上码字,还培养了不少“粉丝”。  老叶现居浙江台州临海洪池路,他的生活简单安逸,老叶每日除了出门遛遛腿脚,便是在家与网络、文
期刊
人生处在十字路口,面临重大选择——  经过20年亲力亲为的努力经营后,老张的小加工面对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现在只有靠低价及关系挽回一些顾客,但代价就是没什么盈利可言,只能赚得“工钱”维持。要挽回竞争力,必须再投资新机器,粗粗一算投入要超过50万以上。想想今年已经55岁,即使投资顺利,也要5年回本。  老张也小有积蓄,现在自住的房子市价约140万元,各类存款基金大约有200万,公积金50万元,可是还
期刊
在上海市徐汇区肇家浜路一幢老楼里,住着一位特殊的老人朱餐霞,她年过百岁,依然皮肤白皙、风度优雅、谈吐流利。  朱餐霞个子不高,满头银发,正在午休。见客人登门拜访,随即整一整自己服饰,又叫保姆替她梳理一下头发,随口吟咏:“好梦初回人乍起,一帘晴日照梳头。”她笑意盈盈地解释:“这是清代华亭才女袁镜蓉《月蕖轩诗词》所录一诗名句。华亭就是上海古时之名……”这位知识渊博的老人侃侃而谈。  老人最大的特点就是
期刊
他称老伴儿是“我的助理”,和爱妻形影不离;他爱开车,不能学车的时候,他悄悄去儿童乐园开卡丁车过把瘾;他60学艺,成为“优秀老司机”;他做事讲究,70岁以后,拍戏当做生活调剂。表演艺术家韩善续和爱妻王文英青梅竹马,将步入钻石婚的他们,有着说不完的幸福……  60学车的老司机  表演艺术家韩善续从小就很迷恋开车的感觉,每次单位组织活动,他总是坐在司机边儿上,看着人家点火、挂挡、踩离合……神奇享受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