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少林十讲之八

来源 :少林与太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h8886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少林对中国佛教最大的贡献,在于老方丈行正十多年的持续上访。
  在“上访”一词愈来愈政治化、敏感化的今天,讨论上访是不合时宜的。但是讲述当代少林史却无论如何不能遗漏当年行正千辛万苦的上访。
  “文革”对佛教是“彻底的扫荡”(叶小文语)。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也有让人稍稍欣慰的事情。从1972年到“文革”结束前,北京广济寺、河南嵩山少林寺、洛阳白马寺、浙江天台山国清寺等,均在周恩来等中央高层的过问下得以修复。上述四座寺院,除了少林寺,其他三座寺院得以修复都是外交因素起了关键作用:广济寺是中国佛教协会所在地,1972年斯里兰卡总理班达拉奈克要求进寺访问;白马寺是中国第一佛寺,1972年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要求进寺访问:国清寺是佛教“天台宗”发祥地,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要求进寺参拜。除了从北京调拨来文物、佛像外,白马寺获得40万元拨款,国清寺获得30万元拨款。
  和其他三座寺院的修复原因相比,少林寺是个例外。1972年用于修复少林寺山门、维修千佛殿、白衣殿的7.5万元,是在行正上访离京返寺一个月后顺利下拨到登封的,加上之后获得的拨款,仅仅在“文革”期间,少林寺就获得了财政拨款20多万元,“文革”初期被拆毁的少林寺山门被落地翻修,千佛殿、白衣殿的壁画得以保存。
  少林寺获得的拨款少于白马寺,是因为少林寺地处深山老林中交通不便,在“文革”中遭到的破坏并不严重。当然这也和僧人与村民关系和睦有关,更与行正舍身护寺、提前转移掩藏有关文物有着直接的关系。
  1972年,僧众拮据的生活、破损漏雨的大殿让少林寺难以为继,行正在居士郝释斋的帮助下,不得不踏上进京的火车。少林寺太出名了,以至于在同样处于困境的广济寺,行正与郝释斋仍然受到了高规格的接待:食宿有专门的侍者,出行有专门的轿车。中国佛教协会的领导说,你们来得太是时候了,我们正需要这方面的材料,中央也需要这方面的材料。
  中央领导在少林寺的上访材料上批示了八个字:关门照顾,拨款维修。
  行正回到少林寺,发现虽然河南省革委会已经把抢修的7.5万元专款下拨,但是登封这边迟迟没有动工,他不得不再次前往开封(1983年以前少林寺属于开封地区管辖)统战部、河南省统战部上访。
  上访之路太辛苦。因为拿不出1块钱的锻磨钱,行正与郝释斋曾经抱头痛哭。往返北京一次需要70多元,每一次进京行正都要等着郝释斋攒够路费方能成行。他们总是睡在候车室或街头,路上只吃烧饼喝开水,有时甚至一路饿到北京。但是,作为唯一的、长期持续的上访者,少林寺推动了国家宗教政策的调整和落实。与此同时,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分别于1974年、1976年、1978年三次来到少林寺。1977年赵朴初到白马寺调研时说,可以从少林寺调两个僧人到白马寺,两个僧人看殿比十几个文物管理人员都要尽职。随后国家“僧道管庙,以庙养庙”的宗教政策出台,但是地方政府拒绝执行,行正不得不再次上访。1983年国务院发布了60号文件《国务院批转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关于确定汉族地区佛道教全国重点寺观的报告>的通知》,确定在全国汉族地区开放163座重点寺观,作为佛道教活动场所,并规定其中曾由文物、园林等部门管理使用的94座寺观,要在1984年内移交给佛道教组织和僧道人员管理使用。确切地说,少林寺的复兴是从1984年4月1日开始的,而非《少林寺》电影上映的时间。正是行正的上访推动了少林寺的复兴,也推动了中国佛教前进的车轮。
  2009年,少林寺陷入“被上市”风波,永信再次上访,并于12月28日受到河南省省长郭庚茂接见。永信表示少林寺是佛教寺院,无论名称权还是门票经营权都不能以任何形式上市。郭庚茂指出,政府会严格按照我国的宗教政策法规对待此事,保护佛教寺院以及佛教徒的合法权益。少林寺上市就此止步,永信的上访阻止了少林在全国佛教界首开恶例。
其他文献
生死令主、地魔和黑煞站在山坡上,身后是百名魔宫紧衣杀手,前边是武当、峨眉等各大门派的掌门不下二十人木然呆立。血手夫人和董济世立于各派人质之后,苗岭蛇女孟竹、孟兰立在血手夫人和董济世的两侧,金银二凤侍立在黑煞身后。  生死令主目暴凶光,一阵狞笑之后,说:“董济世!”  “在!”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成败在此一举。施术冲杀!”  “遵命!”  董济世拧过身来,手一扬,一股奇香弥漫山坡,生死令主也为
期刊
三十五  战巫山群雄喋血 破地穴龙凤脱险  巫山绵延于鄂川边境,北接大巴山东段的大神农架,南跨长江,长江切穿巫山形成著名的长江三峡。三峡中巫峡最长、最险峻,两岸险峰壁立,高插云天,江水湍急迅猛,势如奔马。  武当紫虚道长率领群雄,由道人江道真引路直奔巫山五龙庄。  五龙庄外杀声正急,五爪神龙楚天雄与飞天玉女柳线娘在空中恶斗。阎君、二鬼和董灵芝已被百名魔宫杀手围住,身陷重围,多亏董灵芝的辛辣弹不时飞
期刊
练体以固精,炼精以化气,炼气以化神,炼神以化虚,此乃太极之灵魂。修炼养生太极不可须臾离开“气”。  太极之气可分为三。一是外气,包括吸进与呼出之气、浊气(从鼻腔、口腔、谷道、毛孔排出之秽气、屁气、汗气及眼帘渗出之泪气)、秽气(因浊气积蓄郁结于体内所形成的有害之气,亦称病气或邪气)。二是内气,即本真的元气。内气集中藏于肾,因吸收外气中的清气而得到养护。内气属真元、真阳,行于眼及经络与神经者为神气,行
期刊
人类的文明,其实与人类的健康也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随着进步与文明的程度不断提高,人类的寿命也越来越长,人们有了更多的机会来改造这个复杂的世界,创造越来越文明的社会,所以说文明对人类的健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健康也能促进文明的进程。  现代健康理论与最新科学研究表明,现代人的身心健康不但与文明行为紧密相关,而且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促互益的,尤其在人的内在心理、精神和生理上更为突出。  一、真诚的微笑 
期刊
位于江苏省沛县歌风台上的汉高祖刘邦像,左手握剑,右手持酒杯,表现了大汉文化博大中和的尚武之魂。  汉魂武道是对国粹中国武术文化精髓的诠释,汉之魂与武之道是华夏五千年炎黄文化得以传承的命脉。汉魂武道所传承的文化形式是智慧、仁爱、勇武之气魄,是雄浑拙朴、刚野强劲的尚武之魂,是无为而治、天人合一的养生之道。  有着两千余年尚武传承的江苏省沛县是闻名全国的武术之乡,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亦是汉文化的发祥地,
期刊
通备宗师马凤图亲传弟子陈万智先生离开我们已三年多了,斯人虽去,其言谈笑语却犹在耳畔,音容笑貌如在眼前,令人深切怀念,无限追思……  陈万智先生原籍兰州市永登县秦川镇,后因工作(曾任兰州天生园食品厂厂长)而长期定居兰州。先生丁卯相,肖兔,生于1927年(民国十六年),2009年9月15日下午3时许病逝于永登县秦川镇原籍老家中,享年82周岁。  先生祖风尚武,早年师从武术名家裴子源(1891-1964
期刊
在晨曦朝阳中,暮色夕阳里,温州的世纪广场上,总能看到一个神清气爽、儒雅温和的中年男子身着练功服,带领学员们伴随着优美的音乐习练太极拳的身影。只见他拳姿舒展、移步生风,如行云流水,大气又不失中和,招招式式中尽显太极神韵,学员们紧随其后悉心揣摩习练。这已经成为温州,这个节奏飞快的城市中最靓丽的风景。  他,就是来自太极拳发源地河南温县陈家沟的太极名师陈卫生,一位师出名门、尽得真传、勇挑重担、广播太极的
期刊
内功大架子,是传统洪门拳械体系中拳功一体、内外兼修、体用俱备的重要功夫拳架。此拳既是洪门入门必练的基础功夫,又是“壮内坚外、抻筋拔骨、调息走劲、抗打反弹”的高级功夫。  内功大架子的练习也叫“盘架子”,要求在每个姿势定势时都要静止不动,站够十次呼吸,并使呼吸与身体内外协调配合,产生不停的松紧转换(吸气时全身上下紧到极限,呼气时松到极限),从而练就“一松俱松,一紧俱紧,整体鼓荡,瞬间反弹”的功夫效验
期刊
第一势 左汤瓶势  盘法、功用均同第一路。  第二势 右翻身肘  【盘法】  1.承上势。以头领身,上右脚半步,随即上左脚过右脚一大步,同时左手后拽,右肘从后向前横击。目前视,三尖照,六合合(图1)。  2.以头领身,向后翻身,左肘从下向上撩击(图2)。  3.翻身同时右肘下砸,步成半马步。  【功用】  如有人用右拳击我前胸,我用左掌一翻化敌击,接着上右脚用右肘从后向前横击敌(图3)。  敌如退
期刊
近年来,西方国家医学理论界正在兴起一门新的长寿医学理论——“情感应力”说。这种学说认为:在现代生存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生活中,由于个人竞争能力的强弱与客观上种种条件的限制,许多人很难实现自己的理想,因此,人们心中都郁积了许多“感情势能”,这种“感情势能”如果得不到散发,就会形成心理障碍的“应力”,影响人们的心理及生理健康,减少人们的寿命。对于这种症状,不能单纯地从药物中去寻求医治,而应当从心理学方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