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隐喻理论视域下生态话语中隐喻构式的主观性认知分析

来源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ravi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主观性是说话者“自我”成分在话语中的表现,生态话语是其一个重要载体,反映了说话人的观点、态度、意识形态等.隐喻作为形义的结合体,可视为一种构式.基于概念隐喻理论,选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为研究语料,对隐喻构式进行分类及量化统计,采用批评隐喻分析方法,深入分析生态话语中隐喻构式所承载的说话人的认识、情感、意图、态度、观点等,试图披露生态话语中隐喻构式所蕴含的语言主观性,为更深刻地体会语言的表意功能及更好识解隐喻构式提供思路.
其他文献
科学家精神在新时代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这六个方面,它既传承了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风貌,又蕴含了新的时代特点,已经成为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精神要素.以科学家精神的本真要义为切入点,阐明科学家精神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弘扬科学家精神的路径.
高校大学生思政话语体系创新,是解决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基础难题的有效方式.高校方面应针对当前教育困境做好深度教育分析,进一步结合对思政话语体系创新核心特点的分析,掌握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新方向,完善高校思政话语体系内容及结构,使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能够更好地融入新时代教育发展环境.
多元文化发展构筑了多彩的文化世界.以文化发展为核心,推动多元文化与思政教育充分融合,是未来阶段高校思政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之一.高校应围绕多元文化发展进行科学教育布局,在充分了解多元文化对思政教育实际影响的同时,发挥多元文化教育引导优势,提高多元文化的教育影响力,基于多元文化发展创新思政教育发展路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与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存在着互通性,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融合到思政教育中,发挥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以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增强思政课程的教育实效性,同时还能够有效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基于此,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的需求和困境,提出两者融合创新有效途径.
新发现的汉语教科书《中华正音》诸抄本是重要的汉语域外纸本文献,该书由精通汉语东北方言的朝鲜人所编写,它所记录的词语与所记载的语音系统都体现了19世纪东北方言的基本面貌.从研究东北方言发展来看,这与今天东北方言存在明确的相承关系.
对合作写作中的语言使用进行研究并结合访谈分析其使用的超语言技能功能,最终得出结果,即超语言技能使用始终贯穿于双语者语言实践中,在写中阶段超语言技能使用情况最多,多用于考虑词汇/句子意义、词汇搜索和词汇选择;中英双语者使用的超语言技能的功能可分为四类,即任务相关功能、内容相关功能、语言相关功能、协商相关功能.其中,协商功能贯穿合作写作的全阶段,与其他功能共同发挥作用.
希腊文化是西方文化重要渊源,其在世界文学中具有极高的地位,拥有大量的读者.古希腊文化的价值不可估量,它是英语语言和文学的根.希腊人相信宙斯大神和他的家族诸神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上,人神同形同性,编出了耐人寻味的故事.在英语语言和文学作品中,有大量与希腊神话有关的内容,其对英语语言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鉴于此,就希腊神话对英语语言与文学创作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把握英语语言特点和文化现象.
《决心与自立》是华兹华斯在1802年创作的浪漫主义诗歌,并发表于1807年出版的诗集《诗·两卷》中.诗歌讲述了“我”在乡村漫游时,偶遇一位捞水蛭的老人,虽年老体衰却坚持劳作,因而受到感染,并重振精神的故事.从诗歌的人物形象来看,作者借助乡村漫游者的角色,在开篇感知与描绘自然的愉悦后,剥去其疗愈功效,阐发了对诗人命运的忧虑.紧接着又刻绘理想老者形象,将其塑造为自然的恩赐与宗教的启示,兼具人性与神性.从诗歌的内核来看,《决心与自立》是华兹华斯在诗人命运面临困境时的私人化总结与回应,也是其共同体思想的一个间接阐
“耗子尾汁”是由“好自为之”的方言发音和拼音打字输入错误造成的,因其发音上的诙谐、幽默,字面意义上带来的形象性,而降低了源词“好自为之”所具有的交际上的严肃性和陌生感,并在网络用语求新求异倾向的推动下,迅速在网络上得以流行,尤其受到了20—30岁青年群体的热捧,成为2020年热门网络词语之一.诸如“耗子尾汁”的谐音类网络词语,近些年来异军突起,但由于这类词语与时事关联度较低,只是短暂“热”用于网络,在语言使用追求规范化的基本导向下终将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众名姬春风吊柳七》出自冯梦龙《喻世明言》中的第十二卷,主要对柳永的人生经历和先前已有的柳永故事进行了继承与改编.冯梦龙通过对柳永故事的改编,使作品中的士妓关系不再像之前故事中那样局限于表面,更使柳永与妓女们的感情在心灵间得到了升华,柳永的人物形象也随之转变.其中蕴含了冯梦龙本人的人生轨迹与心灵的寄托,同时也反映了明代文人的心理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