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电与其他能源的显著不同之处,就是在生产电力的同时,也存在放射性物质释放的潜在风险。针对这种风险的防范,即核电站的安全问题,自核电站产生之日起,就成为核电运营者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为确保核电站安全可靠运行,除了先进的工艺设计和优良的设备质量之外,运营人员的资质和能力极为重要。
大亚湾核电作为中广核集团核电运营人才培养基地,运营人才培养工作紧密围绕着“为核电站安全生产培养合格的运营人才,确保核电站长期安全稳定运行及业绩持续创优”的工作目标,积极吸收国际先进核电人才培养经验,结合自身发展特点,构建了多层次、全方位的人才培养体系构架,开展以授权为核心的各类员工培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意多种途径并举,不断完善培训设施,并且重视提升安全文化意识和塑造良好行为规范。
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大亚湾核电逐步形成人才培养专业化、规模化和市场化的核心能力,有效支持了中广核集团人才发展战略。
核电运营人才培养工作的特点
◆ 人员素质要求高
核电站是高技术行业,技术含量高、安全要求严,涵盖了核技术、热能动力、电气、仪表控制、机械、材料、化学等专业技术领域。一个合格的核电人,必须全面地理解和掌握核电站系统和设备的工作原理,熟练地应用涉及核专业和常规专业的多种知识和技能,才能胜任其岗位工作。因此,核电员工的专业技能既“专”且“博”,呈现复合型人才的特征。
我国核电技术来源不一,多国技术并存;同时,现有在役核电站都属于“二代”机组,而今后新建核电站主流是更加先进的“三代”机组。技术路线的多元化和更新换代,要求核电员工成为学习型人才,必须不断学习,吸收新知识,才能具备驾驭新机组的能力。
知识技能固然重要,安全意识也必不可少。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发表的报告《安全文化》(INSAG4)指出,核电站发生的任何问题在某种程度上都来源于人因失误。“核安全重于泰山”,核电员工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在工作中始终秉承质疑的态度、严谨的方法和沟通的习惯,安全至上,精益求精。
因此,核电运营人才既要满足一般常规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要求,同时又具备核安全要求所带来的特殊要求,人才培养工作需要以不断创新的思维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追求卓越。
◆ 人员培养数量大
人才短缺是全球核电共有的问题,我国尤其突出。核电人才短缺的一个主因是核电规模化发展导致人员需求大增。由于我国核电发展起伏较大,长期以来未能有计划地持续实施人才培养,使得核电人才出现一定程度的青黄不接。例如,大亚湾核电员工平均年龄仅有31岁,30岁以下的人员达到52.19%。
导致人才短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核电人才培养要求高、周期长、难度大。以核电站反应堆操纵员为例,除了参加各种严格的培训,还要通过考试取得国家认可的执照资格方可上岗,一名反应堆操纵员的培养周期约为4至5年。因此,核电站在开工之时就要开始实施运营人才培养计划。
中广核集团继大亚湾核电基地之后,陆续新建了红沿河、宁德、阳江、台山、防城港等一批核电站。核电发展,人才先行,新建核电站要投运,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运营人员的配备。面对如此庞大的核电人才需求,在新电厂尚不具备自主培养能力的情况下,人才培养重担自然地落到了大亚湾核电基地。从单基地到多基地,从一种技术路线到多种技术路线,从大亚湾到全国,中广核集团运营环境在变化,大亚湾核电人才培养模式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机制,才能满足快速发展形势下的核电人才需求。
核电运营人才培养实践与创新做法
◆ 紧密结合电站生产,实施程序化管理
大亚湾核电人才培养组织机构与电站生产紧密结合,建立了由公司教育培训委员会决策领导、培训部门归口管理、各部门培训工程师执行落实的多层次、网络化组织机构,其中培训部门列入生产一线单位,并实施教员与现场岗位交流制度,使人才培养工作紧密围绕电站安全生产这一核心主题。
程序化管理是大亚湾核电人才培养工作管理的一大特色,电站人才培养原则、流程和方法、各级培训管理组织及人员的职责要求等都通过一系列程序予以规范和明确,并严格坚持程序至上。每个工作环节都必须依靠程序办事,使人才培养工作计划有序、严谨规范,另外安全质保部、审计部独立监督程序的遵守和执行情况。
◆ 授权上岗、全员培训、终身教育
大亚湾核电实施授权上岗制度,保证员工具备岗位所要求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实现核安全责任的层层落实。授权是指电站部门经理对本部门员工具备相应岗位工作能力的一种正式认可。每位员工必须在完成相应岗位授权所要求的培训内容,并结合现场实际工作表现,经综合考核合格,由其主管经理给予岗位工作授权,方能上岗工作。
授权上岗制度适用于电站全体员工,与其地位和身份无关,从总经理到最基层的清洁工,以及所有参与核电站工作的承包商人员,无论处在何种岗位,都必须按照其岗位要求接受相应的培训。同时岗位授权具有时效性,这就要求每一个员工根据其职业发展,每年按个人年度培训计划进行复训及新课程学习。
“授权上岗、全员培训、终身教育”制度使员工学习培训与职业发展无缝对接。岗位工作授权有不同的阶梯和等级,员工的职级待遇与其岗位授权相挂钩,由此规划了员工的职业生涯。
◆ 基于岗位培训大纲开展培训
大亚湾核电以核电站技术专业岗位为基础,通过对岗位任务进行科学细致的分析,提炼出各专业岗位对不同层级员工的知识、技能、态度要求,据此设计出培训项目,并且明确规定培训项目的实施方法、考核标准、授权要求。一份具体的岗位培训大纲,由专业培训流程、岗位培训大纲任务书、培训课程/项目描述单等一套标准文件构成。到目前为止大亚湾核电已建立了166个专业的岗位培训大纲。
岗位培训大纲是大亚湾核电人才培养的基石,为核电站开展各类人员培养提供了标准,依据岗位培训大纲并结合员工职业发展每年制订出员工的个人年度培训计划,使企业能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员工进行培训。 ◆ “订单+联合”模式培养新员工
按照校企“订单+联合”培养模式,在学生毕业的前一年,大亚湾核电就到校园招聘,与受聘学生签订就业意向协议,提前锁定一批优秀学生作为准员工,将原本新员工到岗后必须学习的核电相关基础理论课程提前安排到大学最后一个学年来进行,由大亚湾核电制定标准的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管理要求,各高校按统一的标准实施教学和管理。另外企业派出人员参与部分教学,使学员较早树立安全文化意识和理念,具备基本核安全素养和对企业文化的基本认同。
“订单+联合”这种创新的校企合作模式,将人才培养的起点向前延伸至大学时代,缩短了新员工培养时间,使之在毕业时就已初具核电从业者的基本素质,加快实现角色转变。
◆ 紧抓安全文化教育,塑造人员规范行为
大亚湾核电把管理者带头示范授课作为公司一项制度,由公司管理层讲授安全文化和公司具体安全文化实践培训课程。公司每年定期组织全员参与的“安全文化震撼教育”,通过对国内外核电行业重大安全事件,特别是本企业的安全事件为案例进行多视角、深层次的回顾和再分析,从中获取宝贵的经验教训。公司也积极组织全体员工通过各种诸如“安全文化辩论赛”“安全文化小品大赛”“DV大赛”“安全文化漫画大赛”等形式开展安全文化普及和推广,此外还建立专门的开放式安全文化教育室,作为员工日常的安全文化教育和学习场所。通过上述一系列活动,在公司内形成浓郁的安全文化氛围。
大亚湾核电在强化人员安全意识的同时,建立了国内核电行业首家行为训练中心,根据核电工作特点以及核电站的主要人因失误类型,创新性地设计开发了“工前会”“三段式沟通”“实用程序”“明星自检”“监护操作”“质疑的态度”六张防人因失误工具卡,对全体员工实施体验式培训和训练,有效改善了员工行为,降低了人因失误。
◆ 向新建电站标准化输出,快速扶植人才培养能力
为保障中广核集团各新建电站快速形成培训能力,大亚湾核电将培训工作流程及课程文件包进行标准化,形成包括培训组织机构建立、教员及培训管理人员培养、培训设施建设、课程体系以及程序体系等五大核心领域的标准包,输出到中广核集团各核电基地,使大亚湾核电培训经验在异地得到复制和运用,实现培训资源共享,在各电厂形成较为一致的人才培训理念和运作模式,支持新电厂培训实现高水平起步。
◆ 建设系列化培训设施,促进各类人员能力提升
大亚湾核电在培训设施建设上累计投资达13亿人民币,配备了运行、维修、技术等核电专业领域人员能力提升的通用及专项培训和训练设施。针对运行人员培养,设置了全范围模拟机(4台)为主,原理模拟机(11套)、多功能模拟机(8台)、事故后分析模拟机(1套)、严重事故模拟机(1套)等系列化、多层次、完善的运行培训设施;针对维修人员,建成了国内核行业规模最大的技能训练中心,配置有600多台各类技能训练设备及装置,能够覆盖核电各专业基础维修技能及部分重大专项训练,提供100余项的技能训练项目,形成了基础类、专项类、重大专项类维修三个层次的技能培训能力,其中,投入1.7亿元人民币按1∶1比例建成的国内首座核电站换料操作(PMC)训练设施,可实现针对国内核电机组换料操作员的技能培训与资质认证。
当前,大亚湾核电正在向世界一流核电运营企业的目标迈进,人才培养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与世界先进企业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大亚湾核电将持之以恒,以追求卓越的精神努力探索,持续创新,力求核电运营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更上新台阶。(作者苏林森系中广核核电运营有限公司培训中心主任工程师、邴金荣系中广核核电运营有限公司培训中心综合培训办公室主任、杨辉玉系中广核核电运营有限公司培训中心高级教员、邱丹系中广核核电运营有限公司培训中心培训项目管理主管工程师)
大亚湾核电作为中广核集团核电运营人才培养基地,运营人才培养工作紧密围绕着“为核电站安全生产培养合格的运营人才,确保核电站长期安全稳定运行及业绩持续创优”的工作目标,积极吸收国际先进核电人才培养经验,结合自身发展特点,构建了多层次、全方位的人才培养体系构架,开展以授权为核心的各类员工培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意多种途径并举,不断完善培训设施,并且重视提升安全文化意识和塑造良好行为规范。
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大亚湾核电逐步形成人才培养专业化、规模化和市场化的核心能力,有效支持了中广核集团人才发展战略。
核电运营人才培养工作的特点
◆ 人员素质要求高
核电站是高技术行业,技术含量高、安全要求严,涵盖了核技术、热能动力、电气、仪表控制、机械、材料、化学等专业技术领域。一个合格的核电人,必须全面地理解和掌握核电站系统和设备的工作原理,熟练地应用涉及核专业和常规专业的多种知识和技能,才能胜任其岗位工作。因此,核电员工的专业技能既“专”且“博”,呈现复合型人才的特征。
我国核电技术来源不一,多国技术并存;同时,现有在役核电站都属于“二代”机组,而今后新建核电站主流是更加先进的“三代”机组。技术路线的多元化和更新换代,要求核电员工成为学习型人才,必须不断学习,吸收新知识,才能具备驾驭新机组的能力。
知识技能固然重要,安全意识也必不可少。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发表的报告《安全文化》(INSAG4)指出,核电站发生的任何问题在某种程度上都来源于人因失误。“核安全重于泰山”,核电员工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在工作中始终秉承质疑的态度、严谨的方法和沟通的习惯,安全至上,精益求精。
因此,核电运营人才既要满足一般常规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要求,同时又具备核安全要求所带来的特殊要求,人才培养工作需要以不断创新的思维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追求卓越。
◆ 人员培养数量大
人才短缺是全球核电共有的问题,我国尤其突出。核电人才短缺的一个主因是核电规模化发展导致人员需求大增。由于我国核电发展起伏较大,长期以来未能有计划地持续实施人才培养,使得核电人才出现一定程度的青黄不接。例如,大亚湾核电员工平均年龄仅有31岁,30岁以下的人员达到52.19%。
导致人才短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核电人才培养要求高、周期长、难度大。以核电站反应堆操纵员为例,除了参加各种严格的培训,还要通过考试取得国家认可的执照资格方可上岗,一名反应堆操纵员的培养周期约为4至5年。因此,核电站在开工之时就要开始实施运营人才培养计划。
中广核集团继大亚湾核电基地之后,陆续新建了红沿河、宁德、阳江、台山、防城港等一批核电站。核电发展,人才先行,新建核电站要投运,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运营人员的配备。面对如此庞大的核电人才需求,在新电厂尚不具备自主培养能力的情况下,人才培养重担自然地落到了大亚湾核电基地。从单基地到多基地,从一种技术路线到多种技术路线,从大亚湾到全国,中广核集团运营环境在变化,大亚湾核电人才培养模式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机制,才能满足快速发展形势下的核电人才需求。
核电运营人才培养实践与创新做法
◆ 紧密结合电站生产,实施程序化管理
大亚湾核电人才培养组织机构与电站生产紧密结合,建立了由公司教育培训委员会决策领导、培训部门归口管理、各部门培训工程师执行落实的多层次、网络化组织机构,其中培训部门列入生产一线单位,并实施教员与现场岗位交流制度,使人才培养工作紧密围绕电站安全生产这一核心主题。
程序化管理是大亚湾核电人才培养工作管理的一大特色,电站人才培养原则、流程和方法、各级培训管理组织及人员的职责要求等都通过一系列程序予以规范和明确,并严格坚持程序至上。每个工作环节都必须依靠程序办事,使人才培养工作计划有序、严谨规范,另外安全质保部、审计部独立监督程序的遵守和执行情况。
◆ 授权上岗、全员培训、终身教育
大亚湾核电实施授权上岗制度,保证员工具备岗位所要求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实现核安全责任的层层落实。授权是指电站部门经理对本部门员工具备相应岗位工作能力的一种正式认可。每位员工必须在完成相应岗位授权所要求的培训内容,并结合现场实际工作表现,经综合考核合格,由其主管经理给予岗位工作授权,方能上岗工作。
授权上岗制度适用于电站全体员工,与其地位和身份无关,从总经理到最基层的清洁工,以及所有参与核电站工作的承包商人员,无论处在何种岗位,都必须按照其岗位要求接受相应的培训。同时岗位授权具有时效性,这就要求每一个员工根据其职业发展,每年按个人年度培训计划进行复训及新课程学习。
“授权上岗、全员培训、终身教育”制度使员工学习培训与职业发展无缝对接。岗位工作授权有不同的阶梯和等级,员工的职级待遇与其岗位授权相挂钩,由此规划了员工的职业生涯。
◆ 基于岗位培训大纲开展培训
大亚湾核电以核电站技术专业岗位为基础,通过对岗位任务进行科学细致的分析,提炼出各专业岗位对不同层级员工的知识、技能、态度要求,据此设计出培训项目,并且明确规定培训项目的实施方法、考核标准、授权要求。一份具体的岗位培训大纲,由专业培训流程、岗位培训大纲任务书、培训课程/项目描述单等一套标准文件构成。到目前为止大亚湾核电已建立了166个专业的岗位培训大纲。
岗位培训大纲是大亚湾核电人才培养的基石,为核电站开展各类人员培养提供了标准,依据岗位培训大纲并结合员工职业发展每年制订出员工的个人年度培训计划,使企业能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员工进行培训。 ◆ “订单+联合”模式培养新员工
按照校企“订单+联合”培养模式,在学生毕业的前一年,大亚湾核电就到校园招聘,与受聘学生签订就业意向协议,提前锁定一批优秀学生作为准员工,将原本新员工到岗后必须学习的核电相关基础理论课程提前安排到大学最后一个学年来进行,由大亚湾核电制定标准的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管理要求,各高校按统一的标准实施教学和管理。另外企业派出人员参与部分教学,使学员较早树立安全文化意识和理念,具备基本核安全素养和对企业文化的基本认同。
“订单+联合”这种创新的校企合作模式,将人才培养的起点向前延伸至大学时代,缩短了新员工培养时间,使之在毕业时就已初具核电从业者的基本素质,加快实现角色转变。
◆ 紧抓安全文化教育,塑造人员规范行为
大亚湾核电把管理者带头示范授课作为公司一项制度,由公司管理层讲授安全文化和公司具体安全文化实践培训课程。公司每年定期组织全员参与的“安全文化震撼教育”,通过对国内外核电行业重大安全事件,特别是本企业的安全事件为案例进行多视角、深层次的回顾和再分析,从中获取宝贵的经验教训。公司也积极组织全体员工通过各种诸如“安全文化辩论赛”“安全文化小品大赛”“DV大赛”“安全文化漫画大赛”等形式开展安全文化普及和推广,此外还建立专门的开放式安全文化教育室,作为员工日常的安全文化教育和学习场所。通过上述一系列活动,在公司内形成浓郁的安全文化氛围。
大亚湾核电在强化人员安全意识的同时,建立了国内核电行业首家行为训练中心,根据核电工作特点以及核电站的主要人因失误类型,创新性地设计开发了“工前会”“三段式沟通”“实用程序”“明星自检”“监护操作”“质疑的态度”六张防人因失误工具卡,对全体员工实施体验式培训和训练,有效改善了员工行为,降低了人因失误。
◆ 向新建电站标准化输出,快速扶植人才培养能力
为保障中广核集团各新建电站快速形成培训能力,大亚湾核电将培训工作流程及课程文件包进行标准化,形成包括培训组织机构建立、教员及培训管理人员培养、培训设施建设、课程体系以及程序体系等五大核心领域的标准包,输出到中广核集团各核电基地,使大亚湾核电培训经验在异地得到复制和运用,实现培训资源共享,在各电厂形成较为一致的人才培训理念和运作模式,支持新电厂培训实现高水平起步。
◆ 建设系列化培训设施,促进各类人员能力提升
大亚湾核电在培训设施建设上累计投资达13亿人民币,配备了运行、维修、技术等核电专业领域人员能力提升的通用及专项培训和训练设施。针对运行人员培养,设置了全范围模拟机(4台)为主,原理模拟机(11套)、多功能模拟机(8台)、事故后分析模拟机(1套)、严重事故模拟机(1套)等系列化、多层次、完善的运行培训设施;针对维修人员,建成了国内核行业规模最大的技能训练中心,配置有600多台各类技能训练设备及装置,能够覆盖核电各专业基础维修技能及部分重大专项训练,提供100余项的技能训练项目,形成了基础类、专项类、重大专项类维修三个层次的技能培训能力,其中,投入1.7亿元人民币按1∶1比例建成的国内首座核电站换料操作(PMC)训练设施,可实现针对国内核电机组换料操作员的技能培训与资质认证。
当前,大亚湾核电正在向世界一流核电运营企业的目标迈进,人才培养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与世界先进企业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大亚湾核电将持之以恒,以追求卓越的精神努力探索,持续创新,力求核电运营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更上新台阶。(作者苏林森系中广核核电运营有限公司培训中心主任工程师、邴金荣系中广核核电运营有限公司培训中心综合培训办公室主任、杨辉玉系中广核核电运营有限公司培训中心高级教员、邱丹系中广核核电运营有限公司培训中心培训项目管理主管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