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生态功能区定位融合的现实困境与解决途径

来源 :上海城市规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long_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重点生态功能区内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是“十四五”规划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宁夏石嘴山市为例,通过分析其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生态功能区定位融合的现实困境,剖析引发困境的原因,进而提出4条解决途径:积极推进“多规合一”、协调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优化划定实际操作和统筹多种分析方法。有助于构建石嘴山市“两屏一带、多廊多点”的生态空间格局,建设成为国家贺兰山区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以期为全国其他各级市县协调并承接上级生态功能区定位、科学合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提供思路
其他文献
在系统总结轨枕板式轨道结构特点基础上,通过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计算了轨枕板式轨道结构受力和变形。首次运用极限状态法对轨枕板式轨道进行配筋设计及检算,检算了轨枕板纵向承载力、裂纹宽度、轨枕板横向预应力损失,确定了合理的配筋方案,为类似大跨度钢桁梁明桥面上轨枕板式轨道设计提供参考。
基于国内外既有实践探索,重点探讨我国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的定位和作用、空间范围界定、规划原则、编制重点和编制管理等核心问题,认为我国都市圈规划定位应以国土空间规划作为基本属性并兼顾发展规划,空间范围划定应综合考虑地理的邻近性、功能的关联性和行政的完整性,规划组织编制则强调上下结合和平等协商,技术思路重在建立开放平台、聚焦底线与协同,同时要充分考虑全国地区差异性,在规划编制管理方面突出因地制宜和分类管理。最后,对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的实践探索进行总结,主要包括认识其兼具“通勤圈+功能圈”的特殊性,形成
针对当前国土规划中对农业空间规划关注不足的问题,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农业空间规划的内容和传导关系进行研究。基于对原有相关规划中农业空间规划的核心内容和传导方式的回顾以及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要求的分析,提出农业空间规划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各层级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农业空间规划内容各有侧重但上下之间是一个可传导的体系,同时农业空间规划内容应体现差异性。在此基础上结合实践,对省市县乡四级国土空间规划中农业空间规划的内容重点和传导框架进行探索。
通过对某高校浴室污水温度、流量等相关参数的采集分析,实现从洗浴污水中提取低品位热能来加热自来水以供给使用,发现利用污水源热泵系统替代原有的燃煤系统是一种更加节能的方式。分析污水源热泵机组的工作原理、换热器选型以及最终的污水源热泵机组设备选择,并与传统的热水供应模式进行对比。
根据建筑行业智能建造的发展要求,结合现场工程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针对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探究了“1+X”建筑信息模型(BIM)证书的内涵,找出了课证融通的路径;提出了“1+X”证书制度背景下,构建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和“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方案,通过“课、证、赛”的有机融合,培养“1+X”现场工程师人才,实现毕业紧贴就业,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新途径。
依托某县道沥青路面大修工程展开对泡沫沥青—水泥稳定碎石再生混合料的研究,主要介绍了沥青发泡参数的选取及评价指标,并综合无机结合料试验及沥青混合料试验对泡沫沥青—水泥稳定碎石再生混合料的配合比参数进行设计,同时验证了在最佳泡沫沥青用量下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最后分析了不同方案下的泡沫沥青—水泥稳定碎石再生混合料作为基层材料的经济性。
诚信理念对建筑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选择诚信度高的建筑企业有利于工程项目目标的实现。针对建筑施工企业信用评价反映的信息具有重叠性,使得评价结果不客观、不准确等问题,建立了基于主成分分析和熵权法的建筑施工企业信用综合评价模型。借助主成分分析法的降维原理,解决信息重叠的问题,运用熵权法对评价指标客观赋权,得出建筑施工企业信用评价的综合得分,从中选出诚信度最高的建筑施工企业,为工程项目如何选择诚信度高的建筑企业提供选择依据。
生态空间外部性与改革开放以来生态空间治理职能的专业化和碎片化始终是区域生态空间治理的难点。省级国土空间规划作为构建省域政府间生态共治框架的关键政策工具,是促进生态共治形成、推动治理实施的重要抓手。基于空间治理的视角,分析省域生态共治的空间管制与资源管理制度基础,认为目前省域层面丰富的空间治理工具需进一步整合,省域自然资源管理机制、管理目标和转用路径有待完善。提出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在编制期构建省域生态结构传导框架,上下协调推动生态要素边界落地;实施期培育完善生态共治动力与路径的建议。最后就生态共治从耕地保护的
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应用强度折减法,对微型桩加固浅层堆积层边坡稳定性进行耦合分析,系统性地研究了微型桩加固堆积层边坡设桩位置、设桩倾角、锚固深度等设桩参数与微型桩加固效果之间的规律。研究表明:耦合作用下,微型桩加固浅层堆积层边坡加固效果与微型桩设桩位置关系较大,对于该浅层堆积层边坡,微型桩位于边坡中上部时能充分发挥其加固效果。倾斜设桩对比铅锤设桩,微型桩加固效果更好,微型桩的最优设桩倾角约为50°。对于嵌入完整岩层中的微型桩,边坡安全系数随着锚固长度的增加而增大,当微型桩锚固长度达到最优长度时,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成为未来教育行业新常态是大势所趋。在亲身教学实践基础上,以土力学课程为例,从课程网站建立、教学组织管理、教学分析总结三个方面总结了混合式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分享了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反思,并指出了混合式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