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地区儿童死亡率和残疾率对多生意愿的影响

来源 :人口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mk07js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一对夫妇生一个或两个孩子与养育一个或两个无残疾孩子是有区别的。由于出生后有死亡和残疾的可能性,所以,并不是所有出生的活产儿都能活下来并健康的成长。丧失孩子或残疾孩子的父母往往通过多生作为对孩子死亡或残疾的一种补偿,因此,出生孩子数肯定多于养育无残疾的孩子数。
其他文献
<正> 计划生育工作期终评估,就是在一段时期结束之后,对一地(或单位)的计划生育工作成绩进行评论和估价。全面、合理的评估对激发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整个计划生育工作的水平和效益,都有重要作用。此种评估应是建立在科学的评估方法基础之上。本
<正> 影响生育率的因素可分为直接影响因素,如结婚比例、性生活、哺乳、人工流产等,和间接影响因素,如社会制度、经济、文化、职业等。由于直接影响因素介于生育动机和生育率之间,直接决定人们的生育行为,因此又称为中间生育变量(Intermediate FertilityVariables)。本世纪50年代中期Kingsley Davis和Judith Blake首先提出中间生育
<正> 人口发展是人口研究的重要内容,不少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有益的论述,并取得一定成效,但对人口发展的理论研究毕竟起步较晚,有待深入探讨。本文试图为人口发展的理论由“潜”到“显”提供一个讨论的范例,供大家参考。
<正> 养老金与物价挂钩的议论,使越来越多的退、离休老人的养老金制度的改革愈见迫切。本文试就养老金与物价挂钩和养老金制度的改革谈点粗浅看法。 一、关于养老金与物价挂钩 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引起的养老金贬值,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对于长期处于低工资、低物价、虽低而全面由社会保障而形成依赖心理的我国
<正> 扶贫与计划生育结合是贫困地区必须解决的新课题。近年来,不少地方在实践中摸索了一些把两项工作结合起来的新经验。 这里,就如何进一步把扶贫与计划生育工作结合起来的问题谈点儿不成熟的意见。 一、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不适应,是贫困地区之所以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
<正> 计划生育宣传是计划生育措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宣传对象,是具有丰富的、复杂的心理活动的人,因而计划生育宣传活动就是将宣传作用于宣传对象的相应心理的过程。本文试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结合计划生育宣传现状,就宣传者如何把握宣传对象
<正>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民族人口研究起步较晚,近年来,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口战略决策的需要,我国学术界对某些少数民族人口发展状况,人口与社会经济,民族人口与生态环境,少数民族人口政策等,进行了某些单项研究,取得了不
<正> 由法国著名人口学家、国立大学人口研究所罗兰·普列萨(Roland.Pressat)教授主持编纂的《人口学辞典》1980年由法国大学出版社出版,开创了人口学走向标准化、普及化的新时期,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正> 1989年10月24日至27日中国人民大学人口所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全国人口、环境与发展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18个省市的人口、生态、地理、社会学界的专家学者和有关部门的工作者近百人参加了会议。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郑杭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顾问马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金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学部委员候学
<正> 解放以来,随着工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内地、边疆和沿海地区涌现出许多新的城镇。尤其近几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农村经济繁荣,市场活跃,乡镇企业大发展,促进了小城镇人口的迅速增长。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资料表明,到1984年底,市镇总人口已增加到32723万人。与1982年相比,短短的三年里,城市人口共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