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由此应运而生的网络文化更以铺天盖地之势涌入了我国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对青年学生的政治态度、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模式及个性心理等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我们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网络文化的特点,将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地结合,促进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健康、有序地发展。
【关键词】信息时代;高等学校;网络文化;校园网络文化
【中图分类号】 G5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69(2007)07-0173-02
当前,网络技术迅猛发展,人们通过网络快速交换、传递信息,分享文明与进步,它迅速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由此应运而生的网络文化更以铺天盖地之势涌入了我国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给高校校园文化带来了一系列的新情况,也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它的出现,不仅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扩大了人们的交流的空间,也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改写着道德规范的内涵,对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整个社会文化生活都带来了深刻的变化。我们要正确认识网络文化的影响,充分发挥网络文化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引导高校青年学生健康成长。
一、网络文化与校园网络文化
(一)Internet的内涵
在英语中“Inter”的含义是“交互的”,“net”是指“网络”。简单地讲,Internet是一个计算机交互网络,又称网间网。它是一个全球性的巨大的计算机网络体系,它把全球数万个计算机网络,数千万台主机连接起来,包含了难以计数的信息资源,向全世界提供信息服务,它的出现,是世界由工业化走向信息化的必然和象征,但这并不是对Internet的一种定义,仅仅是对它的一种解释。今天的Internet已经远远超过了一个网络的涵义,它是信息社会的缩影。虽然至今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来概括Internet,但互联网(Internet)即国际信息互联网络,则是指集通讯网络、计算机、数据库以及日用电子产品于一体的电子信息交换系统,它的定义应从通信协议,物理连接,资源共享,相互联系,相互通信等角度来综合加以考虑。
(二)网络文化及其特征
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一切非自然的社会性事物。网络文化是随着计算机联网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它以计算机及其附属设备作为物质载体,以上网者为主体,以虚拟的赛博空间为主要传播领域,以数字化为基本技术手段,为人类创造出了一种新的生存方式、活动方式和思维方式。网络文化是信息时代的特殊文化,它不是一种地域文化,而是一种时域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以人对其自身——大脑的开发,以谋求智力的突破和人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网络文化是人、信息、文化三位一体的产物,是由互联网(Internet)产生并依赖于其发展的所有技术、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的集合体。网络文化具有虚拟性、全球性、开放性、交互性等特征。
(三)校园网络文化的内涵
网络文化具有的虚拟性、全球性、开放性、交互性等特点引起了人们对生存价值、生存方式、社会约束的种种反思和审视,日益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校园文化则是指在高校这一特定的文化氛围中,师生依据高校的特殊条件,在从事课内外的各项活动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的规章制度、组织活动和意识形态。校园网络文化就是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与校园传统文化相比,它具有数字化、跨文化、开放式和互动式等特点。当前,如何更好地将网络文化引进校园,把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建设一种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将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二、网络视野下高校校园文化面临的新情况
1.网络文化的多元性和虚拟性,使高校校园文化环境变得更为复杂。网络文化的多元性的特点,使世界上各种不同的文化、观念在网上交流,成为各民族文化、意识形态交锋的主战场,它加剧了各种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的交融和碰撞,削弱了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的教育作用,容易使尚未成熟的高校学生的价值标准和价值选择在多样化中陷入混乱。一方面有利于青年学生形成诸如平等、民主、自信等良好的思想观念。另一方面也导致了部分大学生主流思想观念的退化,以及道德观念的弱化和理想信念的淡化。尤其西方发达国家积极利用其网络技术和经济优势,不断地通过网络宣传西方社会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宣扬西方的民主、自由和人权观念,对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上的渗透。大学生由于好奇心强,接受新事物快,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理想信念、道德伦理、民族认同感等容易受到西方文化的潜移默化的侵蚀和消磨,使高校德育教育的效果受到严重消解。阿尔温·托夫勒在《权力的转移》中提醒我们:“世界已经离开了暴力与金钱控制的时代,而未来世界政治的魔力将控制在拥有信息强权人的手里,他们会使用手中掌握的网络控制权、信息发布权,利用英语这种强大的文化语言优势,达到暴力、金钱无法征服的目的。”高校德育教育再不可能封闭在一个学校、一个地区内,它不仅要面向国内,而且必须注视国际环境的变化,是今后高校德育教育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2.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直接冲击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互联网为人们获取各方面信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渠道,但是,互联网是开放的,信息庞杂多样,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因此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西化意识形态的冲击,互联网打破了信息交流的时空限制,实现网络信息共享和高速传递,从而提高人类资源利用率。西方敌对势力利用互联网的全球性、时效性、开放性、隐匿性等特点,在意识领域里以“自由”、“民主”、“人权”为幌子,肆意歪曲事实,颠倒黑白,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恶意攻击和诽谤,通过变相的理论宣扬资本主义制度及资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由于当代大学生求知欲高,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接受能力较强,但信息甄别和是非判断能力尚不成熟,极可能因“一键”之差,其思想被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占领。二是大量信息垃圾的毒害。网络文化下各种社会思潮,不同国家、民族和政党在网上激烈交锋,下流、庸俗信息和反动、迷信言论在网上畅行无阻,造成严重的信息污染,网上充斥着色情、暴力及种族主义、宗教仇恨、法西斯主义宣传。这些都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和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若没有健康的思想情操和自觉抵制黄色诱惑的坚强毅力,很容易坠入“黄潮”难以自拔,不仅严重影响了学业,且容易引发性犯罪等社会问题,直接冲击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三、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基本策略
(一)创建学高校德育的主题网站,营建校园网络文化氛围
利用网络开展学校德育的有效形式之一就是创建各类主题网站,如开设网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论坛、网上党校、网上团校,设立理论学习、时事政策等网站。在校园网设立主题网站特别能引起青年学生的关注,调动其主动性和参与性。例如“中国大学生网”、“学生公社”、“校园文化”、“红色网站”、“青年学生邓小平理论学习网站”……。其中红色网站(www. Chinaredweb. com)是由清华大学学生创建的“学生党员自己的网站”,红色网站开宗明义,把自己的宗旨定为:宗马列之说,承毛邓之学,怀寰宇之心,砺报国之志。该网站的服务对象是大学校园中的共产党员、申请入党的积极分子以及党支部、党课学习小组,网站开设了“学习园地”、“校园采风”、“时事追击”、“两课之窗”、“求是专栏”等许多别具特色的板块和栏目。在这里,他们研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时事政治,介绍党、团、班级活动情况,交流学习实践的体会,深受广大青年学生欢迎的。同时在主题网站上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坚决抵制西方的“文化渗透”与“文化侵略”,让中华民族古老而璀璨的文化发扬光大;结合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在网上建立交互性的师生对话,在交流与讨论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分析国内外形势;要开展网络伦理教育,把人类最优秀的美德包括自律、同情、友谊、勤劳、坚毅、诚实、正直、高尚、忠诚等传播给青年学生;要利用形象、生动的媒体手段,设立心理咨询专家的电子信箱与聊天室,进行心理健康指导,帮助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及时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等,使网络真正融入师生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关键词】信息时代;高等学校;网络文化;校园网络文化
【中图分类号】 G5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69(2007)07-0173-02
当前,网络技术迅猛发展,人们通过网络快速交换、传递信息,分享文明与进步,它迅速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由此应运而生的网络文化更以铺天盖地之势涌入了我国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给高校校园文化带来了一系列的新情况,也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它的出现,不仅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扩大了人们的交流的空间,也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改写着道德规范的内涵,对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整个社会文化生活都带来了深刻的变化。我们要正确认识网络文化的影响,充分发挥网络文化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引导高校青年学生健康成长。
一、网络文化与校园网络文化
(一)Internet的内涵
在英语中“Inter”的含义是“交互的”,“net”是指“网络”。简单地讲,Internet是一个计算机交互网络,又称网间网。它是一个全球性的巨大的计算机网络体系,它把全球数万个计算机网络,数千万台主机连接起来,包含了难以计数的信息资源,向全世界提供信息服务,它的出现,是世界由工业化走向信息化的必然和象征,但这并不是对Internet的一种定义,仅仅是对它的一种解释。今天的Internet已经远远超过了一个网络的涵义,它是信息社会的缩影。虽然至今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来概括Internet,但互联网(Internet)即国际信息互联网络,则是指集通讯网络、计算机、数据库以及日用电子产品于一体的电子信息交换系统,它的定义应从通信协议,物理连接,资源共享,相互联系,相互通信等角度来综合加以考虑。
(二)网络文化及其特征
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一切非自然的社会性事物。网络文化是随着计算机联网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它以计算机及其附属设备作为物质载体,以上网者为主体,以虚拟的赛博空间为主要传播领域,以数字化为基本技术手段,为人类创造出了一种新的生存方式、活动方式和思维方式。网络文化是信息时代的特殊文化,它不是一种地域文化,而是一种时域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以人对其自身——大脑的开发,以谋求智力的突破和人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网络文化是人、信息、文化三位一体的产物,是由互联网(Internet)产生并依赖于其发展的所有技术、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的集合体。网络文化具有虚拟性、全球性、开放性、交互性等特征。
(三)校园网络文化的内涵
网络文化具有的虚拟性、全球性、开放性、交互性等特点引起了人们对生存价值、生存方式、社会约束的种种反思和审视,日益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校园文化则是指在高校这一特定的文化氛围中,师生依据高校的特殊条件,在从事课内外的各项活动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的规章制度、组织活动和意识形态。校园网络文化就是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与校园传统文化相比,它具有数字化、跨文化、开放式和互动式等特点。当前,如何更好地将网络文化引进校园,把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建设一种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将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二、网络视野下高校校园文化面临的新情况
1.网络文化的多元性和虚拟性,使高校校园文化环境变得更为复杂。网络文化的多元性的特点,使世界上各种不同的文化、观念在网上交流,成为各民族文化、意识形态交锋的主战场,它加剧了各种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的交融和碰撞,削弱了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的教育作用,容易使尚未成熟的高校学生的价值标准和价值选择在多样化中陷入混乱。一方面有利于青年学生形成诸如平等、民主、自信等良好的思想观念。另一方面也导致了部分大学生主流思想观念的退化,以及道德观念的弱化和理想信念的淡化。尤其西方发达国家积极利用其网络技术和经济优势,不断地通过网络宣传西方社会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宣扬西方的民主、自由和人权观念,对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上的渗透。大学生由于好奇心强,接受新事物快,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理想信念、道德伦理、民族认同感等容易受到西方文化的潜移默化的侵蚀和消磨,使高校德育教育的效果受到严重消解。阿尔温·托夫勒在《权力的转移》中提醒我们:“世界已经离开了暴力与金钱控制的时代,而未来世界政治的魔力将控制在拥有信息强权人的手里,他们会使用手中掌握的网络控制权、信息发布权,利用英语这种强大的文化语言优势,达到暴力、金钱无法征服的目的。”高校德育教育再不可能封闭在一个学校、一个地区内,它不仅要面向国内,而且必须注视国际环境的变化,是今后高校德育教育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2.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直接冲击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互联网为人们获取各方面信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渠道,但是,互联网是开放的,信息庞杂多样,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因此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西化意识形态的冲击,互联网打破了信息交流的时空限制,实现网络信息共享和高速传递,从而提高人类资源利用率。西方敌对势力利用互联网的全球性、时效性、开放性、隐匿性等特点,在意识领域里以“自由”、“民主”、“人权”为幌子,肆意歪曲事实,颠倒黑白,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恶意攻击和诽谤,通过变相的理论宣扬资本主义制度及资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由于当代大学生求知欲高,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接受能力较强,但信息甄别和是非判断能力尚不成熟,极可能因“一键”之差,其思想被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占领。二是大量信息垃圾的毒害。网络文化下各种社会思潮,不同国家、民族和政党在网上激烈交锋,下流、庸俗信息和反动、迷信言论在网上畅行无阻,造成严重的信息污染,网上充斥着色情、暴力及种族主义、宗教仇恨、法西斯主义宣传。这些都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和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若没有健康的思想情操和自觉抵制黄色诱惑的坚强毅力,很容易坠入“黄潮”难以自拔,不仅严重影响了学业,且容易引发性犯罪等社会问题,直接冲击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三、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基本策略
(一)创建学高校德育的主题网站,营建校园网络文化氛围
利用网络开展学校德育的有效形式之一就是创建各类主题网站,如开设网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论坛、网上党校、网上团校,设立理论学习、时事政策等网站。在校园网设立主题网站特别能引起青年学生的关注,调动其主动性和参与性。例如“中国大学生网”、“学生公社”、“校园文化”、“红色网站”、“青年学生邓小平理论学习网站”……。其中红色网站(www. Chinaredweb. com)是由清华大学学生创建的“学生党员自己的网站”,红色网站开宗明义,把自己的宗旨定为:宗马列之说,承毛邓之学,怀寰宇之心,砺报国之志。该网站的服务对象是大学校园中的共产党员、申请入党的积极分子以及党支部、党课学习小组,网站开设了“学习园地”、“校园采风”、“时事追击”、“两课之窗”、“求是专栏”等许多别具特色的板块和栏目。在这里,他们研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时事政治,介绍党、团、班级活动情况,交流学习实践的体会,深受广大青年学生欢迎的。同时在主题网站上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坚决抵制西方的“文化渗透”与“文化侵略”,让中华民族古老而璀璨的文化发扬光大;结合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在网上建立交互性的师生对话,在交流与讨论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分析国内外形势;要开展网络伦理教育,把人类最优秀的美德包括自律、同情、友谊、勤劳、坚毅、诚实、正直、高尚、忠诚等传播给青年学生;要利用形象、生动的媒体手段,设立心理咨询专家的电子信箱与聊天室,进行心理健康指导,帮助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及时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等,使网络真正融入师生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