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河北教育改革二三事

来源 :领导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bru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作田,1941年2月生,河北滦南县人。历任河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兼河北省行政学院院长,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院长,河北乡镇企业学院院长,省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党组副书记等职。五届省委委员,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杜丽荣:刘主任,您好!20世纪90年代中期,您担任河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分管教育工作。当时,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工作作为我国加强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科教兴国的基点。请您谈谈河北省当时是如何开展“普九”工作的?
  刘作田:我任省政府副省长期间,在分管教育工作时,见证了我省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工作。当时全省“普九”人口覆盖率是25.77%,城市的市区已经基本实现了“普九”。“普九”的重点在农村,难点在贫困地区,瓶颈在初中,关键在投入。那时我省有55个“国定”和“省定”贫困县。
  为了加快“普九”的步伐,1994年,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关于大力加强基础教育的决定,建立了“普九”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制度,要求各级政府层层签订责任制,省政府还设立了贫困地区义务教育专项费用。到了“九五”期间,省委、省政府又组织实施了“普九攻坚工程”,突出“普九”攻坚的重点和难点,下大力打好贫困地区的“普九”和乡中建设两个硬仗。经过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到1997年,我省完成了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任务,2000年,在全省范围内如期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这就使我省基础教育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杜丽荣:您前面说到我省“普九”的难点在贫困地区。请谈谈您当时在省内一些贫困地区学校调研的情况,这些地区“普九”难在哪里?
  刘作田:贫困地区的学校,特别是山区的学校,我跑了不少地方,最困难的还是山区的学校。比如,当时我去的灵寿县一个深山区,有一个山村,三条大山沟一所小学,这所小学建在中间这个山坡上,离得远的孩子来这儿上学,得父亲背着,翻一道山梁到这个学校,放学再把孩子背回去还得翻山梁。像这样的地方“普九”很艰难,普及小学也不易。怎么办?这些孩子也得上学啊!我看了这所学校以后,受到启示,要保证山区的孩子有学上,实现“普九”目标, 搞寄宿制是个好办法。这所学校就是个典型,只是办学条件太差。
  杜丽荣:您还记得这所学校的名字吗?
  刘作田:记忆深刻,灵寿漫山小学。这个学校的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住宿,睡的是板条钉起来的大通铺,一排睡一二十个孩子。老师睡在铺的两头,既是教师又是“保姆”,很辛苦。当时正值冬季,孩子们取暖的设施,就那么一个大铁桶,里面抹了抹当火炉,白天先在外面点着,晚上再把它搬到屋子里取暖。屋里没有烟囱,孩子们中了煤气怎么办?看到这些情况我是既担心又心酸。住宿条件是这样,吃饭呢?让家长交钱,他们交不起啊!怎么办,就各家送。这家背半袋玉米来,那家背点儿萝卜来,就这样维持,很困难。我去伙房看了孩子们的伙食,说是伙房,其实就是一个棚子,房顶子上面还往下掉东西。有一口大锅,里面熬着白菜粉条,上面漂着一些白肉片。中午和孩子们一起吃饭,孩子们很高兴,说菜里有肉。据说,这是乡里给买的。这顿饭我想了许多。饭后和县、乡的同志们一起商定,省里出资,县、乡负责为学校办四件事。一是买一台小锅炉,既解决孩子们的取暖问题,又能让孩子们喝上开水;二是为学校建院墙,安校门,以利学生安全;三是给老师们盖几间办公室;四是盖个伙房,还请县里给孩子们捐助一些过冬的棉衣、棉被。
  杜丽荣:看到灵寿漫山小学的情况后,为了加快我省贫困山区的“普九”进程,您又做了那些工作?
  刘作田:看了这所学校,心里很不平静,全省山区还有多少孩子渴望上学,多少学校渴望改善办学条件,感到政府的责任沉甸甸的。后经向国家计委领导汇报、争取,商定专门搞一项工程——“太行山区中小学住宿工程”,解决山区孩子们上学困难问题。国家计委每年给河北拨七百万,省政府一比一配套,这就是每年一千四百万。这项工程的连年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山区的“普九”工作。
  杜丽荣:正如您所言,我省的“普九”工作克服了不少困难,如期完成了任务。那么,当时我省的职业教育是如何发展的呢?职教改革的中心任务是什么?
  刘作田:我所见证的第二件事就是加快职教改革和发展。我省加快职教改革和发展是从抓县职教中心建设开始的。县职教中心是我省在进行农村综合教育改革实验中创造和推广的一种职教办学模式。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县职教中心的建设,从1991年开始到1996年初用了五年的时间,全省138个县(市)全部都建起了一所综合性多功能的职业教育中心。
  在县职教中心建设的实践当中,我们始终注重深化职教改革,强化职教特点,注重技能培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实行产教结合,不能挂着职教的牌子走着普教的路子。始终注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加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全省先后有43所职教中心被教育部認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县职教中心的建立,有力地加快了我省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为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杜丽荣:1995年前后,我省进行了高校布局结构调整,多所高校进行了合并,您作为见证人,请谈谈当时的情况以及调整合并以后的效果。
  刘作田:调整高校布局结构,加强重点大学重点学科建设,这是我亲历的第三件事。调整高校布局结构,是中央部署的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也是我省实施“科教兴冀”战略的一项重点工程。我省高校因历史原因,布局结构不合理,办学实力不强,严重制约着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提高。
  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校的数量多,规模小,办学效益差;二是院校专业重复设置,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三是师资力量分散,形不成学科优势和整体优势,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能力薄弱。省委、省政府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和反复论证,决定对全省高校布局结构进行调整。这项工作是从1993年的下半年开始筹划,1995年上半年正式启动。我省是按照全局性调整和全面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与资源配置为指导思想,制定了调整合并的整体方案,统筹规划了普通高校、高职院校的布局结构,统筹安排了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校的合作办学,统筹考虑了与国家有关部委共建共管部委院校的问题。我省制定的这个整体调整方案,在1994年12月国家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上全票通过。1995年2月国家教委正式批准,按照这个整体规划,组织分步实施。
  在院校合并调整的基础上,开始进行专业结构调整,同时进行重点大学、重点学科的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全省初步形成了以8所大学为骨干,50个重点学科专业为基础,充分发挥驻冀部属院校的作用,带动全省高校共同发展的高等教育体系框架。河北工业大学进入了国家“211工程”,河北大学实行了省部共建。这样的高校布局结构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形成了学科优势,提高了教学科研水平,增强了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能力,提高了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可以说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基本上是适应的。
  (责编/梁晓娟)
其他文献
中国特色“集体领导制”如何确立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政治创意和制度创新都源于毛泽东。  1956年,党的八大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毛泽东在考虑中央领导机构设置方案时,提出增设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并提议由党中央主席、副主席和中央书记处总书记,一起组成该委员会,作为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1956年9月28日,党的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为中央政治局常委,构
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编辑王海龙发现自己这次对市场的判断有很大偏差,第一版1.5万册的印数看起来不少,但被证明过于保守了。胡鞍钢新作《中国集体领导体制》上市一周,已销售1万多册。  无疑,书封上“国内外首部解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工作机制的专著”字样充满了解密味道,挠到了关心中国政治的人们的痒处,还引起了国外驻华使馆和媒体的关注。  担任省级党委书记几乎是“入常”必要条件  治理大省如同治理“大国” 
期刊
第九个大问题……  王永琦/画  利 剑  李济川/画  一把手  王永琦/画  工作札记  王永琦/画
期刊
齐心协力,打造国际第三杂技赛场  杜丽荣:您前面提到要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办成国际第三杂技赛场,为什么是国际第三杂技赛场?  王幼辉:世界上最有权威的国际杂技赛场有两个:一个是摩纳哥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一个是法国“明日与未来”世界杂技节。这两大国际赛场都在西方,各有特色,为世界杂技界所公认。中国作为一个杂技大国,理应拥有东方第三国际杂技赛场,这是在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举办之初就确定了这个目标。我
期刊
一、群眾路线是密切党群关系的前提  党的群众路线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党的群众观点;二是表现为党的领导方法、工作作风的狭义群众路线。1943年毛泽东起草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是群众路线具备成熟理论形态的标志。毛泽东指出:“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这是基本的领导方法。”此后,党的主要领导人
期刊
底特律曾经是一个人口达到180万的美国第四大城市,是拥有成千上万家汽车相关企业的著名汽车城,也是美国第一个铺设水泥公路和建成城市高速公路的城市。底特律辉煌时80%的经济依靠汽车产业,由此形成一个汽车产业链条,汽车年产量约为美国的四分之一,从业人员近20万人,占全市职工总数的40%以上。但从20世纪60年代末以后,欧洲、日本和韩国等地汽车制造业发展迅速,冲击美国汽车业,迫使原先总部设于底特律的汽车制
期刊
《〈共产党人〉发刊词》写于1939年10月4日,是毛泽东所著一篇党的建设经典文献,在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学说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笔者自从事党建教学研究工作以来,这篇文章虽已读过多次,却总有百读不厌、常读常新之感。现在中央提倡多读经典,领导干部特别是从事党务工作的同志,很有必要读一读这篇文章。笔者有几点学习体会,愿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一、“文章合为时而著”  1939年10月4日,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共
期刊
记 者:6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请问胡主任,学习党史、国史有什么重要意义?  胡庆胜:党史、国史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后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为了实现中国梦的探索史、奋斗史、创业史和发展史,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治党治国理政的艰辛探索、成功实践和深层
期刊
一呼百應
期刊
【作者简介】  潘学聪,字平人,1955年生于河北南皮县,1979年毕业于河北大学中文系。现任河北省文联副主席。曾出版《作文描写字帖》《潘学聪草书赤壁赋》《潘学聪书法艺术》等书籍,先后5次到国外进行文化交流并进行书法演示。  潘学聪先生书法注重个性的自然流露,不雕饰、不取宠,用笔灵活、锋态多样、交错并用、线条流畅、有放有收、包容大气,充分体现了传统和现代线条语言艺術的综合特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