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的“和”怎么读?

来源 :作文周刊·小学五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halista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相和》的“和”读什么音呢?是读“hé”,还是读“huó”呢?不少人感到困惑。这也难怪,因为“和”的读音太多了,共計6种,是常用字中读音最多的汉字之一。
  “和”读“hé”音的最多,有10种情况:①相安、谐调,如“和谐”“和衷共济”;②平静,如“和平”“和气”;③平息争端,如“和约”“和议”;④数学上指加法运算中的得数,如“二加二的和是四”;⑤连带,如“和盘托出”;⑥连词,跟、同,如“和老师打球”;⑦介词,向、对,如“和老师请教”;⑧指日本国的,如“和服”“大和民族”;⑨比赛不分胜负的结果,如“和棋”“和局”;⑩姓,如“和氏”“和绅”等。
  “和”读“hè”音时,意指跟随别人的韵律吟唱,如“曲高和寡”“随声附和”;读“hú”音时,专指打麻将时某一家的牌符合要求,赢得胜利;读“huó”音时,意指在粉状物中加液体搅拌或揉弄使其产生黏性,如“和面”“和泥”;读“huò”音时,其含义可分为两种情形,①将粉状或粒状物中加水搅拌成较稀的溶液,如“和药”,②俗语,喻无原则地调和矛盾,如“和稀泥”;读作轻声时作词尾,如“掺和”“暖和”等。
  《将相和》中的“和”是和好的意思,有“相安、谐调”与“平息争端”的含义,所以应该读“hé”。
  小小提示
  从“李逵打虎”的故事情节中,你觉得李逵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和武松打虎又有哪些不同之处呢?
其他文献
“我……我出了趟远门。”蛤蟆回答,“让我把气儿喘匀了,我这就给你们讲。”  “你吃过饭了吗?”大獾关切地问。  “吃过了,我不饿。”蛤蟆回答,“就是特别累。”  他长满斑点的小胸脯一起一伏,好不容易才喘过气,渐渐平静了下来。大家都耐心地等着他开口。只见他抬起疲惫不堪的眼睛,将听众们扫视一周。  “你们知道吗,我被人绑架了。”他慢慢道来,“那还是去年春天的事儿,发生在水塘里。他们……他们把我带到很远
期刊
2018年1月9日,云南昭通一名满头冰花的孩子照片在网上引起广泛关注。照片中的孩子站在教室里,脸蛋通红,头发和眉毛已经被霜雪染白。据报道,“冰花男孩”的家距离学校4.5公里,平时需步行一个多小时上学。  任柯松:他这个发型好帅啊!  郭梦柳:帅什么帅?你没见他脸都冻红了,手都冻伤了吗?我觉得他真可怜。  任爱学:我也这样认为,可是当我在网上看了他的资料,特别是记者对他的采访后,我的想法发生了变化。
期刊
2017年11月15日上午,黄桥小学五年级全体学生长途跋涉8公里,来到泰州市青少年实践基地——小南湖,开展为期两天的综合实践活动。两天里,同学们参加了军训、厨艺、真人CS、手工制作、皮划艇、篝火晚会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两天的集体生活和综合实践体验让孩子们难以忘怀,收获颇多。大家学会了叠“豆腐块”被子、洗衣服,学会了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学会了勇敢坚持,相互关心……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两天的集体生
期刊
“嘶嘶,”蝰蛇慢条斯理地说,“我的嘴巴里能装好几只野鼠和田鼠呢,我的动作也会很温柔,他们什么都感觉不到。”他兴奋地吐着芯子,“要是正好我带着的那几只都肥嘟嘟的话,我大概会万分满足。”他好像说着梦话一般,“还有你,猫头鹰。你怎么也能用爪子带上一两只小棕兔,对不对?”  “蝰蛇,你想问题的出发点就不对。”大獾批评蝰蛇,转头同情地看了看那些小个子动物。他们正挤在一起跑到离蝰蛇远远的地方,差不多要冲出地洞
期刊
(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基础知识  一、看拼音,写词语(18分)  zhào jí yǔn nuò jù jué  ( ) ( ) ( )  dù jì wěi tuō sī zì  ( ) ( ) ( )  léi gǔ shén jī miào suàn  ( ) ( )  二、形近字组词(8分)  幔( ) 寨( )  漫( ) 赛( )  缓( ) 壁( )  援( ) 璧(
期刊
那只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那只大虫想要挣扎,武松使尽气力按定,哪里肯放半点儿松!武松把脚往大蟲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只大虫咆哮起来,不住地扒身底下的泥,扒起了两堆黄泥,成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只大虫一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只大虫叫武松弄得没有一些气力了。武松用左手紧紧地揪住大虫的顶花皮,空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
期刊
在“草船借箭”的故事中,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设计陷害他,诸葛亮却巧妙地利用大雾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文章写得有声有色,生动传神,但这只能显示作者罗贯中的大胆想象,而不能说明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因为这脍炙人口的故事并非诸葛亮所为,而是作者把别人的事移花接木硬安到孔明身上的。更有趣的是,这“借箭”也非事先精心设计,而是一个突发事件,属“突然想到”而已。  建安十八年,曹操与孙权对垒。初次交战,曹军大
期刊
不知同学们是否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学骑自行车的情景,摔跤可是摔到膝盖都破了,不过还是蛮值得怀念的。虽然现在的自行车被电动车、汽车等替代了,但是随着共享单车的火热,又带起了一波自行车热。快来看看这些未来的自行车,看着就想骑。  这是由Ben Wilson设计的概念自行车,这辆自行车兼具自行车和部分“汽车”功能,你可以选择骑行或者使用电池。  这款自行车叫“绿色的跳虫”,这是一款可伸缩的自行车,你随时可以
期刊
人的一生为什么读书?为什么努力?总是把道理说了一遍又一遍,但是,能把读书描述得这么美的,也就只有我们的古诗词啦!不如在世界读书日这天,选一首这样的诗做座右铭吧!  劝 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诗意】  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少年时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
期刊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是故有古人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邻光,更有程门立雪,囊萤映雪,燃糠自照,最终终成一代名人。因此,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更可以成就一个全新的自己,何乐而不为呢?下面这些成语典故,再现了古人读书的“正确打开方式”——  打开方式:凿洞  匡衡·凿壁偷光  汉朝元帝时的匡衡,从小喜好读书。可是家里很穷,连饭都吃不饱,哪有钱上学读书呢?他只好白天干活,晚上自己学习。家里没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