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疗效比较

来源 :国际外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olff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腹膜后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显微镜手术3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8年9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50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的病例资料,平均年龄24.5岁,年龄范围为22~30岁。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开放组、腹腔镜组和显微镜组,每组各50例。开放组患者采用腹膜后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腹腔镜组患者采用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显微镜组患者采用显微镜手术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保留动脉、手术并发症(如睾丸鞘膜积液、阴囊水肿、附睾炎、睾丸萎缩)、复发情况、精液质量改善情况。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两组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

显微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52.52±4.29) min]较开放组[(36.60±3.69) min]及腹腔镜组[(39.54±2.87) min]长,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微镜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2.16±0.95) d]、住院费用[(5 251±300)元]较开放组[(3.80±0.78) d、(6 475±415)元]及腹腔镜组[(3.28±1.01)d、(7 379±273)元]少,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显微镜组与开放组、腹腔镜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显微镜组患者的保留动脉47例(94.0%)较开放组35例(70.0%)及腹腔镜组30例(60.0%)优势明显,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显微镜组与开放组、腹腔镜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半年,显微镜组失访2例,开放组失访1例,腹腔镜组失访5例。显微镜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2%(2/48),开放组患者为28.6%(14/49);腹腔镜组患者为20.0%(9/4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显微镜组与开放组、腹腔镜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镜组复发率为2.1%(1/48),开放组复发率为18.4%(9/49),腹腔镜组复发率为13.3%(6/45);复发率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显微镜组与开放组、腹腔镜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镜组精液质量改善率为68.8%(33/48),开放组为42.9%(21/49),腹腔镜组为55.6%(25/45),显微镜组与开放组、腹腔镜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显微镜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手术费用及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精液质量改善等方面均优于开放精索静脉高位结扎和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安全有效的方式。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AL117378.1对膀胱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2月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4例膀胱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14例膀胱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组织、膀胱癌细胞株(5637、J82、T24、BIU-87)及对应的人膀胱正常上皮细胞(SV-HUC-1)中AL117378.1的表达水
目的系统评价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管空肠黏膜吻合与胰肠套入式吻合的手术效果。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等,查找关于胰十二指肠切除胰管空肠黏膜吻合与胰肠套入式吻合的随机对照试验,观察2种手术方式的术后胰瘘发病率,以及总的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胃排空障碍发病率、术后出血发生率、术后感染发病率、再手术率、住院天数。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
乳腺癌综合治疗水平的提高不但改善了患者的预后,也影响了外科手术治疗的策略,特别是术前新辅助化疗的广泛开展,使前哨淋巴结活检时机与新辅助化疗的关系、新辅助化疗后保乳手术切缘相关问题成为外科治疗讨论的热点。此外,对于不能接受乳房全切术的乳腺癌患者,乳房全切术后Ⅰ期重建是目前最好的保留美容乳房外形的手术方式,重建的方式和材料选择仍然是外科治疗另一个讨论的热点。本文回顾了2019年上述乳腺癌外科治疗的热点
乳腺癌作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发病率高、侵袭性强、极易复发和转移的特点。尽管近年来乳腺癌的病死率有所下降,但其发病率尚未得到有效地控制。化学预防是指对无症状的高风险人群使用自然或加工合成的化学药物进行一级、二级预防,从而降低疾病发病率的一种预防措施。目前允许应用于临床的乳腺癌化学预防药物仅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及芳香化酶抑制剂2类,故应积极采取措施寻找新的高效、低毒且兼顾较多数人群的预防药物。本文
目前,男性不育症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成为各国严重的社会、医疗负担,降低了人们的幸福生活指数。基于此,放射科医师和临床医师正在努力寻找一些新的、无创的医学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X线、B超、核磁共振等,试图找到男性不育症的确切病因诊断,以期使男性不育症患者得到更为有效的治疗,来造福更多的家庭。本文就近年来最新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在男性不育症患者诊断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伴有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胚系突变的个体患乳腺癌的风险显著增加,且BRCA突变癌细胞的DNA同源重组修复存在异常。无论是由于BRCA1/2基因突变,还是由于其他信号通路的异常所引起同源重组异常的乳腺癌,均可通过抑制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取得显著疗效。随着多种PARP抑制剂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用于治疗卵巢癌患者,多项临床试验也正在评估PARP抑制剂单药或联合治疗是否可以使
目的分析青年肥胖男性人群中下尿路症状(LUTS)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年龄为20~40岁的126例青年男性,其中就诊于代谢减重门诊的肥胖患者74例,纳入试验组;于体检中心进行正常体检的健康人群52例,纳入对照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血压(收缩压、舒张压),胰岛素抵抗水平(空腹血糖、胰岛素、C肽),血脂代谢(甘油三酯、高
目前手术治疗依然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治疗方法,乳腺癌的手术方式也不断从传统的根治术向保乳根治术转变。近年来乳腺癌保乳根治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普遍认可。保乳根治术后的整形技术帮助患者重塑外形,自信地恢复正常生活。随着治疗理念的更新与生活的进步,乳腺癌外科治疗进入到"整形保乳"的个体化治疗时代。本文针对近年来乳腺癌外科治疗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分析。
保乳手术已成为早期乳腺癌外科治疗的标准术式,但随着保乳手术的规范化推进,目前临床仍面临诸多焦点问题。首先,有关保乳手术的适应证,虽然总体达成一致,但有关年龄、肿瘤大小对保乳手术效果的影响仍值得关注;其次,如何确保切缘阴性以及修复组织缺损进而达到较好乳房外形是保乳手术成功的关键;另外,术中切缘评估方法的改进、肿瘤整形技术、新辅助化疗、腋窝前哨淋巴活检、腔镜辅助技术及新型人工材料和3D打印技术在保乳手
目的评估射频消融术在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保乳手术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18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30例乳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平均年龄54.3岁,范围为28~70岁,患者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均于新辅助化疗后行保乳手术,之后接受射频消融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术后并发症、复发转移及美容效果。结果30例乳腺癌保乳手术患者均成功完成射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