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美国签证面谈记

来源 :出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zero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带着期望与幻想,去到美国进行了一学年的国际学生交流。与此同时,我决定要申请继续在美国完成学业,成为一名美国留学生。这个决定,也就意味着我不得不再次经受美国签证的严峻考验。
  
  上一次申请美国签证,大约是一年前的事。当时有位和我一起排队等候签证的叔叔,跟我说:“没想到你年纪轻轻,对签证倒比我还有经验。”我告诉他,其实我已经获取过一次美国签证,并刚刚从美国回来。但我没有告诉他,这一回,已经是我第四次到美国领事馆来签证了。
  每一次的签证经历,都会给我不同的体验和感受。同时,也让我学会用平常心态去对待签证问题。
  15岁那年,我正读初三,要到美国做国际交流学生,同时要面对签证和中考两大关口,心理压力非常大。毕竟,赴美留学或者考升重点高中两者都会影响自己的前途。
  签证前的一个月,日子最难过。我一方面难以忍受等待签证的空虚,另一方面又难以适应中考前冲刺复习的紧张。况且,这次签证的成败,关系到我的出国交流。据说美国是一个讲究个人档案的国家,所以我一直担心美国对我的档案评价是否偏低。
  准备签证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我把厚厚的一叠资料整理好,看了一遍又一遍,生怕有不熟悉的地方。由于交流学生的签证规定,学生本人必须用英语答辩,所以每天晚上我都要给英语老师打电话练习口语。同时,我又担心自己会过分地忙于准备签证而影响了中考复习。我的情绪变得低落和消极,父母看见我的状况,不断地鼓励和安慰我。
  签证的前一天,爸爸把我叫到他的书房。他说,对这次签证要充满信心,但签证的成功与否将视平我的个人发挥。我不解地问:“要准备的材料我已经准备妥当,答题的技巧我也基本掌握,英语口语也练得不错了。我还要怎样才能发挥得更好呢?”“你的心态,这是最重要的。不要被你的担心和恐惧打败。”爸爸的一番话,让我猛然明白:有的人答辩时,由于紧张,会导致说话结巴,语句不清。这很容易让签证官误认为申请人在说谎,或者语言尚不过关,无法用英语沟通,而拒绝给申请人签证。勿庸置疑,签证时的临场发挥的确是很重要的。如果我不能战胜自己,就不可能正常地发挥自己的能力,签证也会受到影响。
  为了消除我的心理障碍,爸爸详细地为我分析了这次签证的情况和已经具备的有利条件。爸爸叮嘱我一定要用平常心态来面对签证官,其实签证官签证时无非也是在进行一项正常的工作,没有一个签证官会特意针对某一个与自己素未谋面的申请人的。只是职责所在,他们必须按规定来判断和决定是否同意签证。而且,签证官不是英语考官,只要申请人一般口语过得去,他们是不会在英语上刻意为难的。
  确实,签证官也只是执行公务的人员,我将要回答他们的都是实话,有什么好担心的呢?这样子一想,我就放下了长期以来对签证官的偏见和对立情绪,心情自然也轻松了许多。
  中国YFU国际交流学生组织,这一年准备派出十四名学生到美国,而其中有七名是跟我同一天签证。
  签证那天早上,爸爸妈妈送我到美国领事馆。一路上我都忐忑不安,脑海里不断闪烁着签证官有可能问的问题,心情紧张极了。到达领事馆大概9点,好几个同学都已经到了,我和他们立即站到一起排队进场,而所有的父母们就都只能在领事馆外等候。此时,我们同学之间可以说说笑笑,心里自然没那么紧张了。
  在正式进入签证室前,我们要在另一座大楼的窗口先递交材料。因为前两次的签证经历让我对这些程序有所认识,所以我很顺利地交了要求的材料。然而,我的其中四名同学却被发现少填了两份表格,他们只能留在门外,弄得一团忙乱。我们三个材料齐全的学生就先进了签证室,T同学是我们的其中一个。看到那四位被留下的同学彷徨的表情,我心里不禁生出一丝担忧来。
  进入签证室后,我发现除了原本的几个会见窗口外,还多了一个窗口,后面排着长长的队伍。这时,我才想起因为“9·11事件”的影响,现在所有到美国大使馆和领事馆签证的人都得先打手印。我们乖乖排队打手印,打完手印后再到指定的窗口等待签证答辩。我们三个学生被分到了同一个窗口,T同学仍然排在最前面,我居中间,后面是另一位女同学。利用排队的时间,我探头往前看,一方面想看看这一队还有多少人答辩完才轮到自己,另一方面也想观察一下那些人的签证答辩情况,以便自己心里有数。
  “哎哟,不会那么邪门吧?怎么又是这个签证官!”我的心猛跳了一下,因为我看到了这个窗口的签证官正是一位金色头发蓝色眼睛的年轻人,他的相貌就像两年前拒签过我的那个签证官。“不会的,别紧张。就算真的是他又怎样,根本就没关系。”我心里不断地想,应该不是他,长得相似而已……正想着,我就听到了签证官在喊T同学的名字。
  T同学走上前,充满信心,开始和签证官答辩。我一直尝试听他们问答的内容,我想签证官不外乎都是问我们同样几个问题的。但由于签证室太吵,我没听到什么。看着T同学答辩的背影,我恨不得马上知道结果。我总觉得如果他成功了,我排在他后面,跟他又是同一个组织选定的交流学生,成功机会应该很大。
  突然,我听到T同学对签证官说“保留学籍”,而且还是用中文说的。我们的英语老师签证前曾经一再强调,虽然学生签证要求用英文答辩,但若碰到真不会讲的语句时,宁愿用中文补救也不要不回答,因为大多数签证官是懂中文的。我的心里又是一阵紧张,但后来他们又继续说了些什么,却一点都听不到。我无法猜测到那句“保留学籍”的回答到底是由什么问题引起的,只好在心里默默为他祈祷。
  可是,没过多久,我最不想看到的画面还是发生了——签证官把T同学的护照退还给他了。
  “他过了吗?过了吗?”我身后的女同学没有签证经验,还以为他通过了。
  我轻叹了一口气,跟她解释“没有,他被拒了,退还护照就意味着被拒签了。”
  T同学拿过自己的护照,无奈地看了我们一眼,摇摇头,离开了签证室。
  我看着T同学走出签证室的背景,紧张情绪又油然而生。当我还没来得及害怕时,就听到了签证官正在呼喊我的名字了。我深吸一口气,告诉自己千万要镇定,然后迈步走到窗口前。我微笑着向签证官问候“早上好,先生。”签证官没有马上答我的话。相反,他拿起杯子唱了一口咖啡。放下杯子后,他才微笑着说:“早上好。”
  这五秒钟的过渡动作,让我的情绪稍稍稳定下来。但接着,他却问了一个出乎我意料之外的问题:“我可以看看你的文件夹吗?就是那个封面上印有你们组织名字的文件夹。”
  YFU国际交流组织给我们每人发了一个文件夹,便于我们携带资料。签证那天我其实并没有用那个文件夹装放资料,只是为了预防万一把它也带上了,以便有+空的文件夹可装放临时增加或多余的文件。我万万没想到签证官首先想看的是这个文件夹,而不是其他的资料。
  “当然可以。”我把空文件夹递给他,不明他的用意,还附上一句,“但它是空的。”
  签证官点点头,转身走了。我愕然地站在那里,不知所措。再深吸一口气时,却闻到了一股淡淡的咖啡香味,从签证官的杯 子里飘了出来。也许是这股香味的作用,我渐渐不紧张了。既然已经走到了这里,紧张也无补于事的,倒不如随遇而安、随机应变吧。我望向窗口里面的办公室,寻找着我的签证官的踪影。只见他拿着我的文件夹,指着封面上我们组织的名字,叽里咕噜地跟一位大胡子叔叔在讨论着什么,估计是向大胡子叔叔了解YFU组织的情况。我望着他,不慌不忙地耐心等候着。
  大概三四分钟后,他终于回来了。他把文件夹还给我,然后问:“你为什么想到美国?”“因为我爸爸在美国当了一年半的访问学者,他半年前回国,告诉了我很多有关美国的事,使我很有兴趣到美国做交流。”我如实地回答他。
  “你什么时候中学毕业呢?”签证官又问。
  中学毕业?他指的是初中还是高中呢?我想了想,就回答他:“我今年毕业。”见他一脸疑惑,我想自己也许误解了他的问题。于是我立刻补充“我今年读九年级,所以今年将初中毕业。”九年级就是初三,因为美国用一到十二年级来划分小学、初中和高中的级别。签证官点点头,在电脑里输入了一些资料。然后,他又问了一句我听不懂的话。
  我心想这下子糟了,他会不会觉得我的英语水平不够呢?我有点尴尬地微笑着说:“对不起,你能不能重复一遍你的问题?”“你妈妈的工作是什么?”他换了一种方式问我,这次我听懂了。“她在XXX艺术馆工作。”我稍微镇定了一些。
  签证官又在电脑里输入了一些什么,问:“你的这次交流项目会持续多久呢?”“一年,一学年。”我回答。签证官开始埋下头写东西,然后伸手在他旁边的架子上拿出一张红色的纸。我心头一喜:红色的纸,难道那就是大家都期盼的红条?
  所谓的红条,其实是一张表明签证通过的纸条。这张红色纸条上写着申请人已经被同意签证,可以在某年某月某时前来领事馆领取贴上了美国签证的护照。一般来说,拿到红条的申请人,在签证后的一天就能凭红条换取到签证护照的。
  这时,只见签证官抬起头来把红条递出道:“请你明天来领事馆领取你的签证吧。”领取签证?我签过了吗?我签过了!噢,当时我接过红条,连续道了好几声“谢谢”。又转过头,向我的同学举了个V字的胜利手势。然而,正当我准备离开时,却又听到签证官在后面喊叫:“请等等!”我吓了一跳,妈呀,不会是他又要改变决定吧。扭过头时,只见他从窗口内递出了一张表格,微笑着说:“你的2019表,不要忘了拿。”
  原来我刚才太激动,竟然把美国移民局重要的2019表格给放在那里忘记拿走了。其实,签证只是一份允许入境的证明,而决定交流学生在美国逗留时间的却是2019表,而且这也是进入美国国境时必须检查的表格,十分重要。我又向他连声道谢,接过2019表,握紧了红条,兴奋地快步走出签证室。
  也许是我无法藏起自己高兴的心情,离开领事馆的一路上不少人都问我是否签到了。我咧开嘴巴笑着点头,迫不及待地走出领事馆大门,要立刻把好消息告诉在外等候的父母。在领事馆外等待的人很多,但我刚踏出领事馆就一眼看见我的父母正和其他同学的家长一起,正在那里踮着脚跟引颈顾盼。
  爸爸问我:“签到了吗?”我用力地点点头,跑到他们身边。爸爸立即开心地给了我一个热情的拥抱。其他家长也纷纷围上来了,关切地询问他们孩子在签证室里的情况……
  后来我们才知道,我们当中的七个同学只有三个签过了。其中包括我和排在我后面签证的女生,以及后来另一个男同学。我们在为自己签证成功高兴之余,也暗暗为其他的同学感到可惜和担忧。可幸的是,这些同学几个星期后又尝试申请了几次签证,并且最后除了有两位依然被拒签的,其他九个同学都相继通过了签证,其中包括那位T同学。
  带着期望与幻想,我们这十二个成功签证的幸运儿,去到美国进行了一学年的国际学生交流。精彩的一学年,我们经历了许多甜酸苦辣,却同时遗忘了时光的流逝。一学年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带着对接待家庭和美国同学朋友们的不合,我按时离开美国又返回到中国了。
  与此同时,我决定要申请继续在美国完成学业,成为一名美国留学生。这个决定,也就意味着我不得不再次经受美国签证的严峻考验。
  回到中国第一个星期,我在爸爸的帮助下就开始准备签证的各种材料。我在美国的一年交流经历和按时回国是对签证非常有利的,然而美国的F1学生签证相对难以获取,我也难免感到一点焦虑。我很希望能再度获取签证,很希望能重新感受美国接待家庭和朋友们的温暖,并更长时间地生活学习在那片充满阳光的美丽土地上。
  碰巧,同期的一位中国交流学生Eva也有继续在美国读书的打算。我们于是相约共同报读了美国西海岸上一所风景秀丽的私立中学,而且双双被录取了。
  这样,我们便一起申请签证。
  签证那天,我早早排在领事馆外的签证队伍里,感到异常紧张。也许是因为回国不久就签证,总觉得自己准备得不够充分;或者是由于过于担心假如被拒签,则中美学业前途两茫茫。我不安地等待着,脑海里一片空白,自觉状态不佳。过了大约15分钟,Eva终于赶来了。她走到我身旁,跟我排队排到了一起。Eva是一个非常活泼的女生,她一个劲儿的跟我聊天,相互回忆去年出国前的集训情况,以及交流各自在美国的生活和暑假的安排等等。当然,我们也聊到了签证的问题。
  “Eva,你紧张吗?要是我们签不过怎么办?”我问她。
  “还好吧。这次签不过就再申请签下一次,只要坚持,总有一次签过的。不要紧张啦。”我一边排队,一边和Eva以及其他几个排队申请的人聊天。聊天确实是一个减轻压力的好方法,我的心情轻松多了。
  Eva和我被安排到了一位亚洲面孔的年轻女签证官的窗口。一如既往,排队等候时,我安静地观察着前面几个人的签证情况。有过以往几次成功和失败的签证经历,我大概知道签证官会问我些什么类型的问题。经过一年的美国交流,我对自己的口语表达也比较自信。因此,那一刻我心里蛮平静的,觉得现在紧张也没用,还是一切顺其自然吧。
  没过多久轮到我了,我走上前答辩。签证官先翻看了我之前的美国签证,然后问我是怎么知道这家要申请就读的学校的。
  这个问题早在我们的预料之中,我即坦然相告是我爸爸的一位美国教授朋友介绍的。于是签证官很自然地就把问题转向了解爸爸的留美经历。她问我爸爸在美国做什么。我说他在美国当了一年半的访问学者。
  “你爸爸在美国教什么科目的呢?”签证官又问。
  啊?我没想到她会这样问。我心里一愣,思考了两秒钟后如实回答:“我爸爸不任教,他不是老师,而是访问学者,他研究的是传媒学,所以认识一些美国教授。”
  签证官满意地点点头。然后,她又问我此前在美国的交流学生项目为期多长。我说一学年。她又点点头,往电脑里不断输入一些资料,一时来还不及继续发问。
  这时我想,交流学生在美国学习期间所获得的好成绩对签证应该是有帮助的,于是我就主动问她是否想看看我的成绩单。她说好。我把自己在美国新泽西学校获得全A的成绩单呈上。谁料,她却突然用中文问了一句:“还有初三的成绩单呢?”我心领神会地对她一笑,就把自己在中国的初中三年成绩单以及获得优秀学生奖学金的证明一起递了上去。她仔细地看完我的学习成绩单后,很满意地点点头,随即伸手就要去拿红条了。一看到这个熟悉的动作,我忍不住放心地绽开了笑容。
  她微笑着对我说:“There isno problem for for yourvisit to the United States(你去美国是毫无问题的),请明天下午三点钟凭红条来拿你的签证吧。”
  “谢谢你。”我接过红条,轻轻点头向她道谢。
  走到Eva身旁,我对她耳语“我签过了,你要加油!”不久,Eva果然也顺利获取签证。
  这次签证的过程比较简短,没有太多的波折。走出领事馆,我心里充满了喜悦。家长们依然是在领事馆门前踮着脚跟引颈期盼,爸爸知道我成功获签后依然是开心地上前就给我一个热情拥抱。
  我虽然没有前一次获取签证那样的兴奋,但对未来就读生活的新学校和的新地方还是满怀期待的。不同于前一次的是,这次留学美国是少了一点幻想和激情,少了一点迷茫和彷徨。毕竟我已经感受过了美国,也知道了自己未来的路要怎样走。
  就这样,一个多月以后,我跟Eva同学一起如愿地又重新飞往了美国,在闻名于世的史丹佛大学附近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继续读中学。可我知道,其实获取签证,就意味着离乡别井的生活才刚拉开了序幕,新的挑战已经来临!
其他文献
近日,澳大利亚奋进奖学金等三类奖学金在线申请开通,7月31日截止。澳大利亚留学,向来因其毕业后移民有较大的便利吸引了众多申请者。2008年澳大利亚留学的变化该如何解读呢?    最新动态:三项奖学金7月31日申请截止    近年来,澳大利亚大幅增加国际奖学金的金额,除了在原有的“奋进奖学金”和“发展奖学金”上增加了4.4亿澳元外,另外还推出了“澳大利亚领导人奖学金”。  据了解,2008-2009
期刊
去年十一月,我们一行三人开着一辆桑塔那去九寨沟旅游。  记得是十一月五日的晚上,我们途经汶川县,一路的长途跋涉,大家都很疲劳,并且汽车电需要临时检修,我们决定夜宿汶川。这是一个十多万人口的小县城, 位于四川阿坝羌族自治州境内,因汶水得名。小县城街道干净整洁,依水而建,依山成城。我们到的时候已经是华灯初上,小城显得宁静安祥,路上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没有川流不息的车辆,但是临街的小商铺里商品却非常齐
期刊
高考之后送孩子出国留学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选择,而一个适合孩子的留学方案乃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下面,我们给出一个真实的案例请专家予以分析,仅供学生家长们参考。    案例回放:去年高考不理想本月底赴加拿大留学    小徐是一所普遍中学学生,成绩一般。但他很喜欢学习操作性强的技能,尤其对电脑有兴趣。高考结束后,他进入本地一所大专读计算机专业,但很快他就意识到,学校的教学无法满足他的学习需求,因
期刊
出国留学,要面对文化冲击,生活习惯、学习工作环境的强行改变,而所有的这些,都得自己独自面对。若能挺住,并融入其中的话,这便是一段弥足珍贵的经历。在准留学生们即将告别家人故土、远渡重洋之前,也许,听听过来者和专家的建议,会有所收获。    kenneth钟,22岁,现留学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攻读管理学学士学位    2005年,对于kenneth钟是不平常的一年,他怀揣着梦想登上了飞往加拿大的飞机,
期刊
美国 必须购买医疗保险    在美国,如果没有保险,就医看病对美国人和外国人来说都是一笔不菲的开销。美国法律规定国际学生必须购买医疗保险,各州的具体法律法规对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的要求不同,各所大学也对国际学生的医疗保障设定了最低要求。一般大学在入学时,就要求国际学生购买保险,并且将保险费涵盖在学校收费内。通常,为了寻求更周密的健康保障,建议学生购买补充医疗保险,而国际学生医疗保险的支出则很大程度上取
期刊
平时聊的是地震,新闻里播的是地震,甚至梦里梦见的还是地震……那天,手机都收到这样一个“段子”:一汶川地震幸存者被俄罗斯救援队救出,记者问他感觉怎样,幸存者想了半天说:“狗日的地震好凶噢!老子被挖出来,看到外国人还以为把老子震到国外了。”  也许这只是个“段子”,但其中蕴含的幽默、豁达,却让我们感到钦佩和欣慰。  有人说,幽默是痛苦与欢乐交叉点上的产物。一个人不经历痛苦、酸辛,便不懂幽默。其实,地震
期刊
星期天,我无所事事,为了打发寂寞时光,便帮老公收拾书包。他的书包,真够乱的,一大堆毛票七零八落的,我脑袋都大了,真后悔不该多管闲事。算了,本人已骑虎难下,慢慢收拾吧。  大约折腾了半个小时,嘿,功劳真不小,我整理出厚厚一叠毛票,经仔细清点,总共27元零8角。够买一星期的青菜了。  担心儿子青睐那堆花花绿绿的毛票,我把它们置之高阁。  突然之间,我想起了我的母亲,想起她曾与一张张毛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
期刊
那天晚饭后,我们像往常一样,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这时,父亲忽然对老公说:“把你的名片拿给我看看,改天我也去印几张。”我们怔了一下,都以为自己听错了。父亲是个老实巴交的乡下人,今年年初才被我和老公接到城里来住,一没工作,二没职务,三没头衔,他印名片干啥?父亲见老公半天没有反应,尴尬地一笑,一五一十地掏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父亲说:“这段时间,你们上班后,我每天都出去闲逛,也认识了不少朋友,大家挺投缘
期刊
我们传达的是更直接、更朴实的中国民众的声音,我们也有责任让周围的人了解一个我们亲身感受到的中国    2002年刚到法国留学时,我发现,这个一直被认为是对华友好的国家,其媒体、政客和民众却对中国亮满了偏见和误解。在法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竟然是:百姓食不果腹,自由被亵渎,人权遭泯灭……  当在网络论坛里告诉他们我是中国人,你们说得不对时,很多人就把我定性为“北京派来的间谍”、“共产党的红卫兵”。   
期刊
今年我每月的生活费才1000多一点。听起来不太多,但也不是——事实上,我不但打算靠这些生活下去,还要存些积蓄。  今年我整年的“收入”将是12,084元。我之所以清楚这个数目是因为它来自于我的赡养费和部分助学金。(我去年又上学了;这笔助学金负担学费和书本后还有些剩余。)我也知道今年的两笔最大支出:租金6,300元、汽车保险1,200元。减去这些,我的收入还剩382元每月,用来购买衣服、各种设施、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