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问中生成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hob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万丈高楼,平地起”,坚实的地基是建设高楼的关键,图形教学尤其如此。如果概念课能上好、上透,使概念在学生脑中真正内化,不但能突破教学难点,凸现教学重点,而且能对后续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一直很重视起始课的概念教学,尝试从不同角度突破陈规。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我发现通过追问更有利于学生对三角形意义的理解。
  传统“三角形的认识”一课的教学,总把三角形意义和三角形的特征进行割离,重点一般都放在三角形意义中“围成”两字的突破上,对三角形具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的理解都认为简单易懂,没什么可教,因而小结意义后一语带过。今年执教本课,我尝试把“围成”的理解与特征分析相整合,通过追问形式进行教学,发现学生不但概念内化更透彻,而且后续教学得心应手,特别是三角形高的教学,不再存在难度。
  1.在追问中沟通三角形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师:看黑板上的三角形,你发现什么?
  (学生不假思索就发现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其中三条边是三条线段)
  师(追问):一条线段有两个端点,三条线段应该有几个端点?为什么现在三条线段只有三个顶点?
  (在追问之下,学生沉思了一会儿,发现每一条线段的端点分别与另两条线段的一个端点重合了,所以六个端点变成了三个,从而认识到三边要首尾相接)
  师:根据刚才的发现,你能不能用三条线段搭成一个三角形?要求同桌合作,一人描述搭建过程,另一人根据同桌的描述用三根吸管搭一个三角形。
  (学生同桌分工合作,随着语言描述用三根吸管、三枚图钉搭建了一个三角形,在描述和搭建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了首尾相连)
  【说明:这一环节的教学,通过三个顶点形成过程的探讨,吸管、图钉的模拟操作使学生意识到三角形的构建条件,初步建构直观形象的三角形表象。】
  师(继续追问):几条边才能组成一个角?为什么三角形只有三条边却能组成三个角?
  (有了前面的思考和积累,学生进一步发现三角形三条边首尾相接,每边公用两次,所以围成了三个内角)
  【说明:这一环节通过角与边、顶点的关系探究,再次对三角形意义中的“围成”进行了解读。这样操作的优点是使学生脑海中三角形的各部分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整体,同时直观形象地建立了“围成”的影像,突破难点,凸现重点,三角形的形象更丰富和生动。】
  2.在追问中构建三角形的意义。
  师:请把你所认识的三角形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这时有些学生说三角形由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组成,三条边要首尾连接;有的学生直接说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是三角形)
  师(追问):根据第二个同学的描述,一定能围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由于有了前面的认识,学生们很快认识到这样的描述既简洁,又蕴含了三角形的特征)
  【说明:这一坏节在前面教学的基础上,仍然采用追问的形式,把三角形的意义提升到理论的层面上,通过分析思考、语言描述,进一步深化了意义的认识,自然生成三角形的意义。】
  3.在追问中生成对应思想,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师(出示下图):你发现三角形各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吗?找一找它们之间的对应部分。
  (通过查找,使学生意识到点、边、角之间的对应关系)
  师(追问):比比每条边的长短,仔细观察三个角的大小,你还发现什么?为什么长边所对的角较大,短边所对的角较小?
  结合教具(活动角)操作,学生明白了为什么对边长,对角也会变大的道理:三边要围成图形,角的叉开度会随着边的长短发生变化。
  【说明:一般教学中,三角形意义和各部分关系在探究生成三角形意义后就基本完成,接着就是一系列练习进行巩固。在这里,我加入了以上环节,之所以这样做,有两个目的:一方面继续沟通和深化顶点、边、角三者之间的关系,理解变与不变的道理;另一方面通过点、边、角对应关系的研究,既渗透一一对应思想,同时为后续三角形高的教学中难点(画三角形的高)的突破打好基础,花时不多,效果显著。】
  从尝试教学的结果来看,整个课堂学生探究兴趣浓厚,在不断追问中,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随着教学的推进,学生对三角形各部分关系有了系统、全面的认识,在不断思考中三角形意义也水到渠成,对应关系十分清晰,为后面高的教学分散了难点。
  (责编 杜 华)
其他文献
在周其仁先生博客里读到《劣币驱逐良币不成立,优胜劣汰违背规律》,该文后来发表于2006年5月28日《经济观察报》,很有意思。对周先生的大名早有耳闻,也念过先生大作,他有乃师张五常先生之风,加之对“劣币驱逐良币”这个现象很有兴趣,所以不敢错过这篇新作。拜读之后,我觉得有些话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葛氏定律(Gresham’s Law,有人译为格雷欣法则,或格雷沙姆定律等),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劣币驱逐
人生总有晚境,《白狐》中施金教授夫妇这一代的晚境尤其堪忧。  上帝喜欢孩子、青年,羞辱老人,不喜老人,让他们老态龙钟,身体臃肿,牙齿脱落,头发掉光,老眼昏花,骨质增生,让他们心血管瘀塞,皮肤松弛,走路蹒跚,卧床不起,老年痴呆,最后被凄惨地收走,从这个世界上抹去,而且,在生前要折磨他们。  这只是生理上的衰老和遗弃,而在每个时代,每个地方,老年人的晚景也各有不同。我写的是在如今的大学里老年知识分子的
我的同桌莉莉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她特别爱干净,我们都叫她“洁癖王”。  她的洁癖有多严重呢?这么给你说吧,她所看到的地方不能出现灰尘。她只要看到一点儿灰尘,就会自动弹开,躲得远远的,好像如临大敌,而且还用双手捂住口鼻,一脸嫌弃的表情。同桌爱干净到这种程度,我真是服了。  这不,暑假过完刚开學,我们高高兴兴地来到教室。经过一个暑假,每张桌子上都难免会落有灰尘。莉莉进教室后的第一件事,不是和同学们打招呼
苏轼诗、词、书、画俱佳,是我最钦敬的大文豪。他不媚权贵,爱民如子,勇于直谏,屡遭迫害,贬官、流放、迁徙,由开封而黄州,由黄州而惠州,由惠州而琼岛儋州,远逐至天涯海角。他仕途浮沉,数起数落,一生坎坷。诚如苏轼弟弟苏辙所云:“东坡何罪?惟因正直、敢言、名太高!”  1080年,苏轼受政敌排挤、诬陷,由京都贬至黄州。到了偏僻之地,他只能自食其力,荷锄躬耕于丘陵东坡,因号东坡居士。东坡才华横溢,流放到黄州
老马,自称“虎爷”,“文革”时他是造反派,如今他是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革”虽已远去,可他一如既往地工于心计,在官场上一斗到底,甚至斗出了人命。一个激烈残酷引人入胜但又让人毛骨悚然的好看故事。  老马是一个厉害的人。  在这座城市里,许多人都熟悉他,他吃饭打包,朋友请客和公家饭局都不例外。他个子不高,但是走路飞快,奔会场签到领取礼品时尤其如此;他的脚步丝毫不亚于年轻人——要是再年轻三十岁,说不定他
北宋诗人黄庭坚也是一位茶痴,他把茶都拟人化了,视茶为老友,在咏茶的《品令》词中写道“故人万里,归来对影”。茶如故人,万里归来,相对无言,却又满腹真情,那是怎样一个沉静、深邃、超然、而又思绪绵远的境界。  2005年,我从杭州回到武汉,暂别纷杂的工作,重返宁静的校园,终于有时间常去刘登峰老师那里学茶,从此叩开茶的门扉。  刘老师的茶室,并不见太多茶叶,更多的是茶的氛围。挂画、插花、焚香、抚琴,茶经、
父亲深深地陷在被子里,只露出一个瘦削的头,一张峥嵘的脸。  七十四岁的父亲可受苦了。医生要他仰躺在床上,一月之内不能坐起来,吃喝拉撒,痛苦或者幸福,忧郁或者平静,回忆或者期盼,孤独或者快乐,一切的一切,都在床上进行和完成。其实我知道,父亲只有前者,没有后者。  我默默地凝望着父亲那张脸,看见他的鼻孔里长满了又细又密的毛,也如头发一样,白了。人一老,一切都呈现萎缩趋势,唯独鼻毛茂盛得像夏天山沟里的山
一  从兰州出发,沿河西走廊一路西行,过武威、张掖、嘉峪关,最后到达敦煌,凡一千一百余公里。七十余年前,当莫高窟的第一代保护者常书鸿与他的同伴们奔赴敦煌時,他们乘坐的是一辆破旧的敞篷卡车,在破烂不堪的公路上整整颠簸了一个月,才到达甘肃安西。从安西到敦煌的一百二十多公里路程,连破旧的公路也没有了,他们雇了十头骆驼,在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走了三天三夜,才终于到达敦煌。而现在,现代化的高速公路缩短了时间与
夜幕降临,当我走出办公室时,校园的运动场上依然有学生在活动。他们趁着夜色,大汗淋漓,欢声笑语。  我喜欢这样的场景,希望校园的运动场上,永远有孩子们奔跑的身影,在汗水和欢笑声中,放飞青春梦想,释放生命活力。  在学校里,教室和运动场,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地方。他们在教室里汲取人类社会积淀和传承下来的各种知识,充实稚嫩的大脑,完成自我成长所必须接受的教育;在运动场上,他们释放生命的激情,建
我和老爸都是十足的电视迷,闲暇时都爱看电视。可因为年龄上的差距,我们爱看的节目自然也有所不同,于是,我俩就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遥控器争夺战。今天的战争分外激烈。  第一回合:声东击西  我正蹺着二郎腿,津津有味地看动画片。这时,老爸嬉皮笑脸地走过来说:“儿子,看什么节目呢?我陪你看呗!”  我一看老爸脸上露出诡异的笑容,瞬间明白了,他这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我很快进入了一级戒备状态,提防老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