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型企业IT运维管理

来源 :商品与质量·房地产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u802370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阐述了建设一支适合本中型企业TI'运维的专业队伍,通过应用TI'技术掌控运维队伍,使TI'运维业务正常、有序、高效开展的思路,为生产管理服务,提供一个安全、可靠、高效、快捷的信息网络平台。
  【关键词】 中型企业;IT运维管理
  一、IT运维队伍组成
  IT运维涉及的专业有:网络、数据库、操作系统、服务器(包括小型机)、存储、桌面运维、视频会议、门户、美工、业务管理系统等。这些专业性很强,需要专业化人才进行运维管理。各专业知识面不一样,能从事运维工作的业务面也不一样。如从事网络、操作系统专业的运维人员可以从事桌面运维工作,但从事桌面的运维人员不一定能从事网络、数据库、存储维护工作。对涉及信息安全的专业必须分开运维,如网络权限、数据库权限、操作系统权限、存储权限、业务管理系统权限管理这几个专业必须独立,不得互相兼用,但做技术的可以兼用。IT运维中技术难度低的工作,工作量较大,人员需求较多,而技术难度高的工作,工作量相对小,人员需求相对较少。因此以上提到的每个专业的人员都必须有,但总的工作可以统一协调安排。
  IT运维管理人员较少,工作量大,因此对人员专业面、专业素质要求高。对重要专业要能吃得透,在项目建设中能把握住方案的要害,所组建的设备、系统平台既要保证运行可靠、高效,还要不浪费,面且便于维护。在运维中要能制定合理可行的运维策略,完全了解所管辖的设备运行和停运的风险。在指挥运维作业时,能指出不规范或错误的操作,能意识到相应的风险,并能做到不瞎指挥,不违章指挥。
  运维人员按专业设组,每个组至少有一名技术专家,该专家负责解决该专业的疑难问题,根据日常运维业务量配备相应的技术人员,在信息安全不互斥的情况下可以兼用。
  对以下两个专业特别指出:一是网络专业,该专业覆盖面大,专业性强,影响面大,因此从事网络专业人员的数量有一定要求,并具有5年及以上网络从业经验。专业上具有以下能力:能够独立配置该公司所有品牌的网络设备,能够随意组网,能够优化网络设备的安全策略,能够利用常用工具快速查找、分析、处理故障。一是数据库专业,该专业风险大,数据库一旦故障可能造成所有业务管理系统中断,严重会造成数据丢失,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必须取得DBA证书,并具有5年及以上从事数据库开发或维护工作经验的,才能独立从事数据库维护工作。
  二、国内中型企业IT运维管理现状
  1、IT运维管理现状
  随着信息化的逐渐深入,中型企业的应用系统日益复杂,特别是数据集中之后,业务对IT持续运行的需求日益强烈,同时保证系统7x24h正常运行也变得尤为重要,IT服务管理理念引进中国后,国内信息化的建设在参照了国际的流行趋势后,结合国内企业的现状进行运维管理体系的建设,在一些企业取得了重大成就,并且国内企业充分结合ITIL最佳实践和企业的IT运维管理的现状,从整体上提升了IT系统的运维管理水平。
  通过调研中石化、中海油、国家电网、中烟信息4家企业的IT运维管理现状,从运维体系、流程、工具、团队4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见表1)从表1案例来看,IT运维管理都借鉴ITIL国际标准建立了相关流程,并遵照实施,其共同之处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从运维体系来看,中石化、中海油、国家电网、中烟信息均采用三级运维体系架构。
  从运维流程来看,服务交付域和服务控制域中涉及的事件、问题、变更、发布、配置5个流程已得到全面应用,这5个流程是快速响应和解决用户提报问题的关键流程,直接决定运维服务水平高低、通常与流程相关的关键绩效指标会在与客户签汀的服务级别协议(SLA)中体现出来,之后这些指标会在内部团队和外部供应商之间进行分解以保证服务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2、IT运维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IT运维管理领域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国内中型企业在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改进:
  1)向集中化管理转变各中型企业的运维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工具支持
  目前各中型企业的运维管理水平也存在较大差距,有此中型企业已经初步建立了运维管理流程和工具,但在实际执行效果上并不尽如人意;更多中型企业的运维管理工作还处在不尽规范的状态,缺少相关的管理流程和工具,更多的是依靠运维人员的个人能力维系业务系统的运维管理。另外,有此中型企业的信息系统运维工作缺乏有效工具的支持,运维流程效率的体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适当工具的使用,包括监控系统去获取客观的数据,IT服务管理平台掌握对运维流程关键点的控制等。
  2)系统建设与运维并举,运维管理环境和运维团队尚不稳定
  目前从总体来看,国内中型企业的信息化还处在建设和运维并行的阶段,面且这种特点还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这种并行特点给统一和整合的IT运维管理体系的建设带来了环境和团队方面的挑战。
  3)量化考核和评价机制需进一步完善
  目前,国内中型企业的IT部门量化考核和评价机制还不完善,缺乏服務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面为配合运维管理工作规范化的开展,应提前制定必要的管理制度、绩效衡量和质量评价体系等,这些内容是实现运维管理工作目标的必要手段。
  3、国内中型企业实施IT运维管理的对策建议
  未来,运维管理模式的建设方向是一体化集中管控模式。为此,国内中型企业在设计运维管理模式时,必须考虑组织特点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尤其要考虑,随着基础设施、应用的大集中模式的实现,未来国内中型企业会搭建以IaaS,PaaS为主,逐步尝试SaaS的私有云,集中化的运维管理模式必须能够支撑未来中型企业云环境的管理。
  三、IT运维管理模式建议
  借鉴IT运维管理发展趋势,结合国内中型企业的现状特点,建议IT运维管理以统一的技术工具平台为支撑,遵照统一规范的运维流程执行,明确出人员角色,涵盖三级运维体系。IT运维管理体系的建设涵盖组织模式、管理制度,管理流程、绩效考核、知识管理、技术支撑等内容。   1、组织模式
  为了实现一体化集中管控的运维管理,建议将运维管理机构、运维服务机构到后台支持团队3个层次进行统一,按照业务设立统一的运维团队,为用户提供统一的IT运维服务。
  2、制度规范
  管理制度体系分为“信息化运维管理办法”、“各服务管理流程序文件”、各信息系统项目根据具体情况再制定实施细则和操作指南以及表单4个层次(如图1所示)
  3、管理流程
  建立统一的服务管理流程,包括分别面向用户的服务支持流程,如事件、问题等流程。以及面向客户服务交付流程,如容量管理、可用性管理等流程。
  4、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从IT运维管理体系的目标出发,按照组织、流程和岗位角色分解,形成“IT运维组织KPI关键绩效指标一流程KPI-角色岗位KPI"3层相互关联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5、知识管理
  整合知识资源,建立一套“统一、集中”的运维知识管理平台,以便为总部及所属企事业单位IT运维工作提供支持。
  6、技术支撑
  建立集中统一的运维管理平台,包括服务流程平台、监控平台、知识管理平台等。
  四、IT运维队伍的管理
  一个团队要有凝聚力,相互协作,听指挥。尤其在处理疑难问题和应急情况处理时,更需要团队的力量。每个运维人员必须有相应的岗位及岗位职责。IT运维的岗位应按以上提到的IT专业设置。由于工作量的不平衡,在信息安全不互斥的情况下,可以兼任其它岗位,相互渗透,而且便于人才的培养。每台重要设备确定一个主责任人,特别重要的设备可以增加一个辅助维护人员。
  IT技术更新极快,新技术学习、专业相互渗透、常规培训必须保证足够的时间和次数。每人每周参加一次集体的培训,相互培训、相互学习,取民补短。每个专业的技术专家每年至少得参加一次一周左右的外送培训。
  每天发生的运维业务很多,有常规的、有临时的、有应急的。如何使这些业务不落掉,做到每个运维业务定人定责,随时能跟踪运维进度。因此我们需要利用我们的强项IT技术,建一个问题管理系统,对整个业务执行过程进行监控。做到定人提报问题或定时发布常规任务,定人分配问题。得到任务的人员及时对问题进行处理,如果个人处理不了,可以找相应专业的技术专家处理,技术专家处理不了可以找团队共同处理,直到问题关闭。问题的处理过程及措施都在系统中体现。问题处理不及时,或没达到用户的要求,将会报警并产生扣分项。
  有了以上的问题管理系统,就可以监控、跟踪每个运维业务,提高信息共享、传输的效率,从而提高运维的工作效率,防比工作失误。周报、月报及每人的考核、团队的考核以系统中具体的数据为依据。
  应急预案的编制、审核、演练、处理、记录、分析演练、分析事故处理等整个过程,对这个团队处理应急情況尤其重要。预案编制一定要可行、责任到位,而且要言简意赅,容易理解好接收。涉及到的专业、管理部门都要参与审核并签字通过。应急预案应定期演练,只有通过演练才能了解这个团队在处理应急问题时还哪些不足。整个应急预案的演练或事故处理都应该如实按预案要求做记录,为演练或事故分析提供依据。演练分析或事故处理分析可以为这个团队增加事故处理经验,并从中吸取教训。
  五、结语
  建设一支能够解决问题、创造价值、有活力的、不断进取的IT运维团队,并带领这支团队,充分发挥这个团队的优势力量,是运维业务有效开展的关键。运维策略是直接体现运维业务的经济价值所在。好的运维措施、方法可以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充分发挥该设备、物品应有的作用,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李长征.国家部委IT运维管理体系案例[J].电子政务,2008(12):26-33.
  [2]庞玉东,樊少明.基于ITIL的中国石油IT运维管理体系研究[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2(8),50-53.
其他文献
【摘 要】 由于我國大部分水库的建设周期短,随施工随设计,这样就会造成部分水库出现险情,给周围人民的生产以及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加强对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将对大中型水库大坝除险加固工程设计以及施工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 水库大坝;除险加固;设计;施工  水库大坝在防御洪水灾害和保证国民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必须加强水库大坝的安全管理,完善水库鉴定制度,
期刊
【摘 要】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从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尤其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而作为现代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必须严把质量关,全方位多视角的对工程质量进行监控,并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质量与技术完善措施,才能在提高工程质量的同时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本文就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及质量管理进行探讨。  【关键词】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问题;质量;技术;完善措施  引言: 
期刊
【摘 要】 分析了谐波对供配电网络造成的危害及谐波对医用设备的危害,提出了抑制谐波的方案,以解决现代化医院中谐波的污染问题,保证配电网络和医用设备的正常运行。  【关键词】 医院;非线性负载;谐波  引言:  随着医疗行业的发展,一些大型医院装备了许多电子医疗设备,这些设备共同的特点是:设备运行会产生大量的高次谐波;对电源质量要求很高。医疗设备所在配电系统中,如果存在大量的谐波,会使电压、电流波形
期刊
【摘 要】 在工业生产技术逐渐提升的背景之下,自动化仪表设备可以有效实现直接控制各种生产模式。基于此,本文分析了自动化仪表的分类以及如何对其进行维护。  【关键词】 自动化仪表;技术特点;维护  引言:  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形势和经济结构发生的巨大转变,生产有了速度上和体系上的变化,在为其他行业提供重要基础原料的同时,也在为发展和财税提供重要资金来源。未来的趋势是自动化,在新时期应该重点对自动化
期刊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生活方式发生了转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民用建筑对水电安装的需求日益扩大,水电安装工程的施工规模日渐集中。本文就主要对我国民用建筑水电安装工程质量通病及其预防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 民用建筑;水电安装;质量通病  引言:  近年来,随着建筑业高速发展,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越来越受到建筑部门的重视,而要想加强建筑工程
期刊
【摘 要】 水利水电工程关乎国计民生,其建设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及国民经济的发展。水闸是水利水电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质量关系到水利水电工程使用功能的充分发挥,因此要求施工人员对水闸工程进行全面分析,采取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加强对其的管理工作,这样才能够保证水闸工程的施工质量,使水利水电工程中分发挥作用,本文就水利水电工程中水闸施工技术与管理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
期刊
【摘 要】 电力系统存在安全隐患,为了保证用电安全必须要辨识电力检修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加强电力检修的风险控制。在检修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安全标准进行,通过电力检修风险识别、编写电力检修控制文档、加强电力检修安全控制的操作等来加强电力检修的安全控制,从而将减少电力检修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 电力检修;风险;控制措施  一、电力检修风险控制的意义  在电力系统中,存在着许多潜在的风险,如果风险发生
期刊
【摘 要】 电力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是基本建设投资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工程建设科学管理的重要部分,它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全方位的控制和管理,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工程建设全过程的控制和管理,使技术与经济有机结合,最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和资金等资源,以获得最大的投资效益。通过工程建设全过程的控制和管理,使技术与经济有机结合,最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和资金等资源,以获得最大的投资效益。采纳造价
期刊
【摘 要】 对于偏远山区来讲,水库项目建设是造福一方的重点项目投资。只有在建设过程中,全面完善施工管理,提高水库的工程质量,才能满足其后续的使用功能。文章主要针对山区水库项目建设质量管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山区;水库;质量管理  引言:  由于山区地带特殊的地理位置关系,其水库建设多是结合当地百姓生活所需的中小型项目,而山区的艰苦环境也给项目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山区水库建设的管理,一方面
期刊
【摘 要】 变电器属于供电环节不可缺少的一邵分,因为在电厂输送的电流是无法直接供给用户进行使用的,因此变电器的工作就是保障电力供给的正常稳定,然面在日常运作过程中电学元件难免会因为种种原因损坏,因此在维修变电器的过程中就有诸多需要注意的问题,本文针对变电气维护检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变电检修;问题与措施  前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得到高速的发展。随之面来就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