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4年,我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进入实际性阶段,在取得一些成果的同时,如:人民币成为全球十大交易货币、离岸市场建设效果显著以及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增加等,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到人民币国际化进一步发展。本文阐述人民币国际化除中国大陆地区及港澳台地区外,在各地区国家发展水平不均衡这一现状,分析其对人民币国际化可能产生汇率波动、限制人民币流通规模扩大、影响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和冲击金融体系等一系列影响,并提出解决措施,为人民币国际化顺利迈向下一阶段提出建议。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结算量;人民币离岸市场;金融监管体系
中图分类号:F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7-0001
一、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水平不均衡现状
自2009年,中国政府提出“人民币国际化”这一目标以来,人民币已经被一些国家所接受。与此同时,作为国际上流通的、发展较快的新货币,人民币在世界各个地区国际化存在进程不一的问题。根据人民币在各个国际地区的结算量,除中国内地以及港澳台地区外,由多到少,大致可以分为欧洲地区、亚太地区、北美及南美地区、非洲及中东地区等四个层次。
2011年至2012年欧洲、亚太地区、美洲及非洲和中东地区人民币结算量占总人民币结算量比例
Source:SW IFT.Customer in itiated and in stitutional payments,sentand received with China and Hong Kong.based on value Asia-pacificexcludes China and Hong Kong itself.
2012年,世界范围内除中国内地以及港澳台地区外,结算量排名第一的是以英国为首要代表的欧洲地区。与2011年位居第二的亚太地区相比,欧洲地区使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惊人。欧洲地区2012年人民币使用率为6.7%,稍低于亚太地区的7.2%,但由于欧洲经济发达,人民生活水平高,其付款绝对数额较大,所以实际上对人民币付款的贡献比亚太地区大。
以新加坡为首要代表的亚太地区在2012年人民币结算量被欧洲地区赶超,退居第二位。亚太地区由于旅游业的发展,边境贸易的繁荣,人民币在这些国家地区发展迅速,与各种国际货币以及亚太地区各国货币兑换便利,并且亚太地区的华侨数量较多,对拓展人民币使用起到一定作用,但是由于亚太地区总体经济水平较低,人民生活水平差距大,所以付款绝对数额相对欧洲地区较小,加上近几年我国与菲律宾、越南、印度等东南亚国家之间存在南海之争,从而人民币结算量总体上落后于欧洲。
北美及南美地区2012年人民币结算量排在世界第三位。人民币在北美地区发展比较缓慢,主要原因之一是美国对中国的压制。近几年,中国飞速发展使得美国感受到自身地位受到威胁,不择手段压抑中国发展,不断对中国提出无理要求,大量抛售美国国债后通货膨胀使得美元大幅度贬值,使得人民币难以回笼,破坏中国与他国友好外交,干涉我国与其他国家的领土纠纷,以限制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所以虽然美国与中国存在大量经济合作,但是人民币在北美的结算量十分有限,而人民币在南美洲地区基本没有活动迹象。
人民币结算量在最后一位的是非洲广大地区以及中东地区。在2011年以前,人民币在非洲流通活动为零,但是同年上半年,情况有了改变。2011上半年,非洲的人民币贸易结算额达到人民币5亿元,这一数字在2012年飞速上升为57亿元。中国与非洲各国之间一直保持友好的外交关系,为中国在非洲地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奠定政治基础,并且非洲地区市场广大,蕴藏着巨大的未来潜能,人民币在非洲地区流通这一举措值得一试。
二、对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消极影响
1.造成汇率不稳定及波动
人民币在境外的交易结算规模较小,或人民币国际化加速发展都将导致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较落后的地区,人民币的交易量和规模都较小,因而海外市场对本币定价掌握很大的决定权,且我国用于扩大交易规模的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主体较少,容易被交易对方的控制,进而影响到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对于人民币国际化水平较高的地区而言,为了进一步深化人民币国际化,我国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放宽监管限制,尽可能将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与此同时,人民币在外的流动性与汇率相关性高,以是增加汇率波动的可能性。例如2012年,香港有关部门采取放松人民币风险管理以及延长人民币支付结算时间等一系列措施带动人民币国际化在香港的进展。然而在人民币交易结算规模扩大、香港作为人民币离岸市场的活跃和欧洲债务危机等多种因素影响下,2012年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剧。人民币汇率的不稳定,将影响宏观经济健康正常发展,进而影响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2.限制人民币流通规模的扩大
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规模,虽然目前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在欧洲、亚太地区发展较快,但在北美及南美、非洲及中东地区发展不是很理想。想要从整体上提高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量以及人民币在境外的流通度,仅仅依靠欧洲、亚太几个主要优势地区的拉动是非常有限的,发展偏慢的地区会拖后人民币国际化的整体水平,特别是在完全没有人民币计价的金融市场存在的地区,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人民币流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特别是如果当人民币结算量高的地区人民币流通市场趋于饱和,国际化程度很难再进一步提升的情况下,只有发展人民币结算量较少的地区,才能使人民币流通规模水平完成另一个飞跃,从而提高人民币国际化全局的水平,向下一个阶段迈进。
3.影响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建设
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建设是为增加人民币境外结算量,拓宽人民币使用渠道,发展人民币金融市场而建设,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主要物质载体就是人民币离岸市场,由此可见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对于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性。然而,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水平不均衡导致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水平不均衡。在港澳、欧洲、亚太等人民币流通量、结算量较大的地区,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建设就较为完善,例如我国目前正在建设以香港、伦敦、新加坡以及东京为中心的人民币离岸市场以带动经济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但在北美及南美地区、非洲及中东等人民币使用量较少甚至没有的地区,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建设就偏落后。由此可见,人民币国际化发展不均衡影响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建设。由于在一些地区没有建立健全的人民币离岸市场,人民币在一些地区难以或完全不能实现自由兑换,以至于难以满足离岸市场人民币持有者的需求,人民币无法在境外实现大规模投资,也影响到人民币计价金融市场的建设,从而限制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 4.产生套利投机行为冲击金融体系
人民币国际化在不同地区发展水平不同,可能会造成套利和投机行为的发生。由于人民币境外需求不同,相较于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较慢的地区,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较快的地区的居民和投资者对人民币的需求较大,加上对外投放的人民币数量有限,不能盲目一味增加投放量,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较发达地区的人民币投放量较多,例如中国人民银行2013年与欧洲央行、英国、新加坡等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走在前段的地区和国家签署了规模分别为3500亿人民币、2000亿人民币、3000亿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但在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较为缓慢的北美及南美、非洲及中东地区,中央人民银行在2009-2003年与巴西、阿联酋、阿根廷分别签订了规模为1900亿人民币、350亿人民币、700亿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因此将会产生不同水平的两个市场,套利者会利用这个机会,从人民币汇率较低的地区购入人民币,再到人民币汇率较高的地区卖出,从而获得套利利润。同时这一行为也影响到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将造成人民币汇率不可预知的波动,又为投机者,特别是风险偏好大的投机者创造了投机的可能。而我国的金融监管尚不完善,对套利投机行为的监督管理存在缺陷,增加我国金融体系的风险,降低其安全性。在这样的条件下,不能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良好的环境,最终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三、解决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水平不均衡的措施
1.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
目前,我国人民币汇率主要仍是由中国人民银行控制,若要促进人民币国际化,重要的前提之一就是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市场化的人民币汇率能够比较好地反映人民币在外汇市场上供给和需求的实际情况,如果人民币外汇水平完全由中国人民银行控制,那么人民币汇率的国际供给需求将失衡,限制人民币自由流通度。但是,由于前几年我国处于人民币国际化初始阶段,为保障人民币币值和国内金融市场的安全稳定,中央银行主导人民币汇率水平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然而2013年,人民币已成为全球十大交易货币,这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取得重大突破。同时,为顺应市场发展,促使人民币国际化向下一个阶段发展,中央银行应该稍微放松对人民币汇率的控制,比如2012年,中央银行扩大原为5‰的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至1%,目前中央银行还有继续放宽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的趋势,这一系列措施表明中国人民银行正为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而努力。需要正确认识到的是,虽然人民币已成为全球十大交易货币,但事实上人民币国际化率仅为2%,还有很长一条路要走,此时不可以急于求成,过分放宽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以至人民币汇率波动过大,危害我国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安全。
2.完善人民币流出及回流机制
针对人民币国际化发展不均衡的现状,在北美及南美地区、非洲及中东等人民币流通度较低甚至没有的地区,应当注重人民币流出机制的完善,在这些地区寻找合作机会。而在港澳、欧洲、亚太等人民币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不应过分放松资本项目的管制,应当注重人民币回流机制的发展。我国于2011年建立人民币回流机制,目前将香港、上海、新加坡、东京和伦敦定位为人民币离岸中心,为人民币流入与流出的良性循环提供物质依托。为解决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水平不均衡,可以考虑在不同地区采用不同方式对待的方法:(1)与美国保持良好的经济合作关系,寻找双赢合作点,以带动人民币在北美地区的流通度,在南美洲寻找合作机遇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零突破;(2)加大对非洲和中东地区的投资,以及扶持当地产业来增加非洲和中东地区人民币的流量;(3)继续稳固香港作为人民币离岸市场及人民币在国际范围流通的重要地区和沟通桥梁的地位;(4)巩固人民币国际化在欧洲取得的成就,继续发挥伦敦人民币离岸市场的作用,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在欧洲的影响;(5)以新加坡为亚太地区主要人民币离岸市场,以带动人民币与亚太地区各国货币的兑换便利,促进经济交流。
3.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建设
套利和投机行为是我国金融体系的潜在威胁,作为金融体系重要部分和环节之一的金融监管体系较为单薄又为套利投机提供客观条件,因此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势在必行。首先,要认识到防范于未然,做好金融风险评估、监测和预警。将金融风险评估、监测广度化和深度化,监测范围覆盖市场上所有金融机构,将重点放在主要、业务量大的金融机构和存在可疑问题的金融机构,动用一切技术手段进行评估和监测。一旦发现潜藏风险及时发出预警,进行备案,建立防御屏障。其次,直视、不回避问题。建立职责明确、分工清晰的相关机构部门调和解决监测出的风险,了解明晰其所属范畴,各机构部门间不相互推诿责任,相互配合协调处理威胁。建立多元风险应对策略,面对不同种类性质的金融风险采用不同风险应对措施,将风险规避、风险减轻、风险转移和风险接受相结合。面对可规避和减轻的风险应当减小风险发生可能性,降低风险损失额度;可进行转移的风险,可以考虑将潜在威胁转移给第三方;当风险无法规避、减轻或转移时,就需要直面问题,制定应对方案并接受其所带来的一切后果。最后,联合全世界力量。美国次贷危机启示世界,全球金融是一个共同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绝非单个个体,之间息息相关,存在共同利益。个体的能力有限,所以需要国际间合作,制定国际监管法律法规,成立国际性金融监管机构部门,各地区和国家严格遵守约定,在世界的框架内构建金融监管体系。
4.以“点-线-面”逐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初期,发展水平不均衡是一个必经阶段,重要的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参考我国1978年对外开放的策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也可以采用“点——线——面”策略。首先在主要人民币结算市场建立人民币离岸市场中心,以此带动周边主要国家将人民币作为主要结算工具,再通过这些国家的辐射作用,带动其余人民币使用量较少的国家,连成整片区域,以此完成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例如,对于人民币国际化水平较高的地区,要发挥已建立的香港、上海、新加坡、东京和伦敦人民币离岸中心的作用,带动周围国家特别是平时与中国经济往来就十分频繁的国家,人民币的使用量和流通量;而对于北美及南美地区、非洲及中东等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较为落后的地区,首先应当分析当地情况,考虑辐射影响效果,结合与我国的经济合作实际,选定人民币离岸市场中心,优先发展此中心与人民币有关的结算业务,等到时机成熟再进入下一个阶段。
参考文献:
[1]李婧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看人民币国际化战略[J].世界经济研究,2011(02):13-19 87.
[2]曲金丽.浅析人民币国际化[J].对外经贸,2013(04):97-98.
[3]李旸.关于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思考[J].商品与质量,2012(S3):80.
[4]宗良,李建军.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与路线图[J].中国金融,2012(13):56-57.
[5]赵鑫.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分析及对策选择[J].经济研究导刊,2012(15):54-55.
[6]陆晓磊.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障碍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2(14):89-91.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结算量;人民币离岸市场;金融监管体系
中图分类号:F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7-0001
一、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水平不均衡现状
自2009年,中国政府提出“人民币国际化”这一目标以来,人民币已经被一些国家所接受。与此同时,作为国际上流通的、发展较快的新货币,人民币在世界各个地区国际化存在进程不一的问题。根据人民币在各个国际地区的结算量,除中国内地以及港澳台地区外,由多到少,大致可以分为欧洲地区、亚太地区、北美及南美地区、非洲及中东地区等四个层次。
2011年至2012年欧洲、亚太地区、美洲及非洲和中东地区人民币结算量占总人民币结算量比例
Source:SW IFT.Customer in itiated and in stitutional payments,sentand received with China and Hong Kong.based on value Asia-pacificexcludes China and Hong Kong itself.
2012年,世界范围内除中国内地以及港澳台地区外,结算量排名第一的是以英国为首要代表的欧洲地区。与2011年位居第二的亚太地区相比,欧洲地区使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惊人。欧洲地区2012年人民币使用率为6.7%,稍低于亚太地区的7.2%,但由于欧洲经济发达,人民生活水平高,其付款绝对数额较大,所以实际上对人民币付款的贡献比亚太地区大。
以新加坡为首要代表的亚太地区在2012年人民币结算量被欧洲地区赶超,退居第二位。亚太地区由于旅游业的发展,边境贸易的繁荣,人民币在这些国家地区发展迅速,与各种国际货币以及亚太地区各国货币兑换便利,并且亚太地区的华侨数量较多,对拓展人民币使用起到一定作用,但是由于亚太地区总体经济水平较低,人民生活水平差距大,所以付款绝对数额相对欧洲地区较小,加上近几年我国与菲律宾、越南、印度等东南亚国家之间存在南海之争,从而人民币结算量总体上落后于欧洲。
北美及南美地区2012年人民币结算量排在世界第三位。人民币在北美地区发展比较缓慢,主要原因之一是美国对中国的压制。近几年,中国飞速发展使得美国感受到自身地位受到威胁,不择手段压抑中国发展,不断对中国提出无理要求,大量抛售美国国债后通货膨胀使得美元大幅度贬值,使得人民币难以回笼,破坏中国与他国友好外交,干涉我国与其他国家的领土纠纷,以限制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所以虽然美国与中国存在大量经济合作,但是人民币在北美的结算量十分有限,而人民币在南美洲地区基本没有活动迹象。
人民币结算量在最后一位的是非洲广大地区以及中东地区。在2011年以前,人民币在非洲流通活动为零,但是同年上半年,情况有了改变。2011上半年,非洲的人民币贸易结算额达到人民币5亿元,这一数字在2012年飞速上升为57亿元。中国与非洲各国之间一直保持友好的外交关系,为中国在非洲地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奠定政治基础,并且非洲地区市场广大,蕴藏着巨大的未来潜能,人民币在非洲地区流通这一举措值得一试。
二、对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消极影响
1.造成汇率不稳定及波动
人民币在境外的交易结算规模较小,或人民币国际化加速发展都将导致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较落后的地区,人民币的交易量和规模都较小,因而海外市场对本币定价掌握很大的决定权,且我国用于扩大交易规模的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主体较少,容易被交易对方的控制,进而影响到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对于人民币国际化水平较高的地区而言,为了进一步深化人民币国际化,我国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放宽监管限制,尽可能将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与此同时,人民币在外的流动性与汇率相关性高,以是增加汇率波动的可能性。例如2012年,香港有关部门采取放松人民币风险管理以及延长人民币支付结算时间等一系列措施带动人民币国际化在香港的进展。然而在人民币交易结算规模扩大、香港作为人民币离岸市场的活跃和欧洲债务危机等多种因素影响下,2012年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剧。人民币汇率的不稳定,将影响宏观经济健康正常发展,进而影响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2.限制人民币流通规模的扩大
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规模,虽然目前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在欧洲、亚太地区发展较快,但在北美及南美、非洲及中东地区发展不是很理想。想要从整体上提高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量以及人民币在境外的流通度,仅仅依靠欧洲、亚太几个主要优势地区的拉动是非常有限的,发展偏慢的地区会拖后人民币国际化的整体水平,特别是在完全没有人民币计价的金融市场存在的地区,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人民币流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特别是如果当人民币结算量高的地区人民币流通市场趋于饱和,国际化程度很难再进一步提升的情况下,只有发展人民币结算量较少的地区,才能使人民币流通规模水平完成另一个飞跃,从而提高人民币国际化全局的水平,向下一个阶段迈进。
3.影响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建设
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建设是为增加人民币境外结算量,拓宽人民币使用渠道,发展人民币金融市场而建设,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主要物质载体就是人民币离岸市场,由此可见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对于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性。然而,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水平不均衡导致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水平不均衡。在港澳、欧洲、亚太等人民币流通量、结算量较大的地区,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建设就较为完善,例如我国目前正在建设以香港、伦敦、新加坡以及东京为中心的人民币离岸市场以带动经济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但在北美及南美地区、非洲及中东等人民币使用量较少甚至没有的地区,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建设就偏落后。由此可见,人民币国际化发展不均衡影响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建设。由于在一些地区没有建立健全的人民币离岸市场,人民币在一些地区难以或完全不能实现自由兑换,以至于难以满足离岸市场人民币持有者的需求,人民币无法在境外实现大规模投资,也影响到人民币计价金融市场的建设,从而限制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 4.产生套利投机行为冲击金融体系
人民币国际化在不同地区发展水平不同,可能会造成套利和投机行为的发生。由于人民币境外需求不同,相较于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较慢的地区,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较快的地区的居民和投资者对人民币的需求较大,加上对外投放的人民币数量有限,不能盲目一味增加投放量,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较发达地区的人民币投放量较多,例如中国人民银行2013年与欧洲央行、英国、新加坡等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走在前段的地区和国家签署了规模分别为3500亿人民币、2000亿人民币、3000亿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但在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较为缓慢的北美及南美、非洲及中东地区,中央人民银行在2009-2003年与巴西、阿联酋、阿根廷分别签订了规模为1900亿人民币、350亿人民币、700亿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因此将会产生不同水平的两个市场,套利者会利用这个机会,从人民币汇率较低的地区购入人民币,再到人民币汇率较高的地区卖出,从而获得套利利润。同时这一行为也影响到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将造成人民币汇率不可预知的波动,又为投机者,特别是风险偏好大的投机者创造了投机的可能。而我国的金融监管尚不完善,对套利投机行为的监督管理存在缺陷,增加我国金融体系的风险,降低其安全性。在这样的条件下,不能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良好的环境,最终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三、解决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水平不均衡的措施
1.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
目前,我国人民币汇率主要仍是由中国人民银行控制,若要促进人民币国际化,重要的前提之一就是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市场化的人民币汇率能够比较好地反映人民币在外汇市场上供给和需求的实际情况,如果人民币外汇水平完全由中国人民银行控制,那么人民币汇率的国际供给需求将失衡,限制人民币自由流通度。但是,由于前几年我国处于人民币国际化初始阶段,为保障人民币币值和国内金融市场的安全稳定,中央银行主导人民币汇率水平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然而2013年,人民币已成为全球十大交易货币,这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取得重大突破。同时,为顺应市场发展,促使人民币国际化向下一个阶段发展,中央银行应该稍微放松对人民币汇率的控制,比如2012年,中央银行扩大原为5‰的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至1%,目前中央银行还有继续放宽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的趋势,这一系列措施表明中国人民银行正为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而努力。需要正确认识到的是,虽然人民币已成为全球十大交易货币,但事实上人民币国际化率仅为2%,还有很长一条路要走,此时不可以急于求成,过分放宽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以至人民币汇率波动过大,危害我国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安全。
2.完善人民币流出及回流机制
针对人民币国际化发展不均衡的现状,在北美及南美地区、非洲及中东等人民币流通度较低甚至没有的地区,应当注重人民币流出机制的完善,在这些地区寻找合作机会。而在港澳、欧洲、亚太等人民币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不应过分放松资本项目的管制,应当注重人民币回流机制的发展。我国于2011年建立人民币回流机制,目前将香港、上海、新加坡、东京和伦敦定位为人民币离岸中心,为人民币流入与流出的良性循环提供物质依托。为解决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水平不均衡,可以考虑在不同地区采用不同方式对待的方法:(1)与美国保持良好的经济合作关系,寻找双赢合作点,以带动人民币在北美地区的流通度,在南美洲寻找合作机遇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零突破;(2)加大对非洲和中东地区的投资,以及扶持当地产业来增加非洲和中东地区人民币的流量;(3)继续稳固香港作为人民币离岸市场及人民币在国际范围流通的重要地区和沟通桥梁的地位;(4)巩固人民币国际化在欧洲取得的成就,继续发挥伦敦人民币离岸市场的作用,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在欧洲的影响;(5)以新加坡为亚太地区主要人民币离岸市场,以带动人民币与亚太地区各国货币的兑换便利,促进经济交流。
3.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建设
套利和投机行为是我国金融体系的潜在威胁,作为金融体系重要部分和环节之一的金融监管体系较为单薄又为套利投机提供客观条件,因此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势在必行。首先,要认识到防范于未然,做好金融风险评估、监测和预警。将金融风险评估、监测广度化和深度化,监测范围覆盖市场上所有金融机构,将重点放在主要、业务量大的金融机构和存在可疑问题的金融机构,动用一切技术手段进行评估和监测。一旦发现潜藏风险及时发出预警,进行备案,建立防御屏障。其次,直视、不回避问题。建立职责明确、分工清晰的相关机构部门调和解决监测出的风险,了解明晰其所属范畴,各机构部门间不相互推诿责任,相互配合协调处理威胁。建立多元风险应对策略,面对不同种类性质的金融风险采用不同风险应对措施,将风险规避、风险减轻、风险转移和风险接受相结合。面对可规避和减轻的风险应当减小风险发生可能性,降低风险损失额度;可进行转移的风险,可以考虑将潜在威胁转移给第三方;当风险无法规避、减轻或转移时,就需要直面问题,制定应对方案并接受其所带来的一切后果。最后,联合全世界力量。美国次贷危机启示世界,全球金融是一个共同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绝非单个个体,之间息息相关,存在共同利益。个体的能力有限,所以需要国际间合作,制定国际监管法律法规,成立国际性金融监管机构部门,各地区和国家严格遵守约定,在世界的框架内构建金融监管体系。
4.以“点-线-面”逐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初期,发展水平不均衡是一个必经阶段,重要的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参考我国1978年对外开放的策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也可以采用“点——线——面”策略。首先在主要人民币结算市场建立人民币离岸市场中心,以此带动周边主要国家将人民币作为主要结算工具,再通过这些国家的辐射作用,带动其余人民币使用量较少的国家,连成整片区域,以此完成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例如,对于人民币国际化水平较高的地区,要发挥已建立的香港、上海、新加坡、东京和伦敦人民币离岸中心的作用,带动周围国家特别是平时与中国经济往来就十分频繁的国家,人民币的使用量和流通量;而对于北美及南美地区、非洲及中东等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较为落后的地区,首先应当分析当地情况,考虑辐射影响效果,结合与我国的经济合作实际,选定人民币离岸市场中心,优先发展此中心与人民币有关的结算业务,等到时机成熟再进入下一个阶段。
参考文献:
[1]李婧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看人民币国际化战略[J].世界经济研究,2011(02):13-19 87.
[2]曲金丽.浅析人民币国际化[J].对外经贸,2013(04):97-98.
[3]李旸.关于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思考[J].商品与质量,2012(S3):80.
[4]宗良,李建军.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与路线图[J].中国金融,2012(13):56-57.
[5]赵鑫.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分析及对策选择[J].经济研究导刊,2012(15):54-55.
[6]陆晓磊.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障碍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2(14):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