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气开发的美国经验和中国难题

来源 :科技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weijie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页岩气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它之所以热,并非因为它是一个新词,而是页岩气革命对于世界能源以及经济格局所产生的影响不容小看。 以美国为例,2000年,页岩气占美国天然气总的比重只有1.7%,到了2012年,这一比重已经上升到了37%,预计到2030年这一比重会达到50%。 页岩气不仅让美国朝着能源自给自足的道路大步前进,而且由于减少了对中东地区的石油依赖,甚至对全球的地缘政治都会产生明显的影响。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丰富的页岩气储量,比如中国、阿根廷、墨西哥、南非、俄罗斯等,为什么页岩气开发在美国率先获得了成功呢?我想,这首先归功于一代代公司的技术创新,几十年来,页岩气开发的先驱们创造了水力压裂以及水平钻井这两大关键技术,使得过去的边角料成为了今天能源供应的重要矿种之一。与此同时,市场也培养了成千上万家专业性很强的技术服务公司,如成像技术、油气井技术、设备技术、数字技术,它们大大地提高了采收率,延长了油气田的寿命。
  页岩气在美国能够形成气候,跟美国的市场开放有很大关系。美国有1万多家各类油气服务公司,服务于钻井、地质勘探、地质测试等不同环节。正是由于不断的竞争和技术创新,使得页岩气的生产成本大幅度地下降。我曾经看到一组数据,刚开始时页岩气钻井要钻100多天,而现在只要20天的时间。
  此外,美国的管网非常发达,目前的天然气管网有40.1万公里,从1994年就已经做到了开发商与运输公司全面分离,管网对第三方无歧视的准入条件,这样你开发出来的东西才可以上网输送。当然,美国页岩气开发的成功还有赖于很多条件,比如非常明晰的矿权和矿权交易机制,成熟的融资市场、政府对非常规资源的开发的优惠政策,以及完善的监管等。
  从目前的评估数据来看,中国陆域页岩气地质资源潜力为134.42万亿立方米,其储量至少不低于美国。中国对这一新兴能源产业期望很高,各方也有强烈的开发愿望,但是在大规模开发页岩气的时候,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中国要面临着各种不同的挑战。中国的页岩气相对于美国要深埋很多,地表和地下的结构都非常复杂,因此对页岩气开采的技术和成本要求都会更高。
  但是,更多的挑战恐怕还在地上。首先是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四川、贵州等矿区连道路都没修好;管网也不够发达,到2012年底,中国的管网只有5.5万公里,大部分的管网都在“两家油”手上,管网的准入还有待于明细。此外,中国的页岩气开采还面临水资源不足,相关的政策以及监管不到位等问题。
  不过,我认为最大的挑战还是在矿权方面,美国的矿产资源主要是在私人手上,他们非常希望能够套现地下的资源,油气公司获得这些资源也就有了一定的便利,而我们的矿产资源是国有的,石油公司又代表国家在行使这一部分的权利,这种资源垄断的局面对于开发页岩气会带来很大的挑战。
  我个人的建议是,国家应该尽快制订页岩气作为新矿种的相关勘探管理条例,建立完善的页岩气区块准入与退出机制。也就是说,你拿到了页岩气开发的矿权,就必须按照报备的计划去执行,如果不能够实现,应当有一个退出机制,重新把区块推向市场。此外要引入竞争机制,页岩气的开发要对私营企业、外国企业放开。同时,要尽快建立起一整套页岩气开发的环境标准以及有效的监管体系,以保障开发过程中的环境和生态安全。
  一个行业的发展,不能够一哄而上,一蹴而就,回过头来再一哄而散。对于中国页岩气的开发,要有理性的思考,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希望这个行业不要重蹈光伏产业的覆辙。我们还要认识到,资源的开发只是一个环节,除了开发还要能够有效地利用能源,这也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其他文献
学生举报导师 披露院士评选内幕  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王正敏教授被举报了,举报者是他的学生兼前任助手王宇澄。2013年11月8日,王宇澄向中科院递交了举报材料,内容涉及论文数目造假、专著抄袭以及临床试验造假等多个方面,并指控王正敏利用不规范的专著、论文获得了院士头衔。  举报材料中关于著作抄袭的指控,指王正敏的第一本专著《耳显微外科》(1989年出版)中,有一百多幅关于如何实施耳
期刊
2013年3月15日,美国《科学》(Science)杂志在线刊发了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领衔,清华大学物理系和中科院物理所联合组成的实验团队的最新成果,这是世界范围内,从实验上首次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匿名评审给出了这样的评价,“这篇文章结束了对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多年的探寻,这是一项里程碑式的工作。我祝贺文章作者们在拓扑绝缘体研究中作出的重大突破。”  提到这里,参与这一课题的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王亚愚还
期刊
近日,台湾媒体爆料,统一、康师傅等 品牌方便面的调料包里发现了重金属铅、砷、 汞等。那么,它们会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呢?  首先,随着工业发展,包括铅在内的重 金属和各种污染物早已遍布土壤、水体和空 气,无论你喜不喜欢,它就在那里,无论中 国还是欧美日概莫能外。世界各国对待这一 类污染物普遍采取的应对办法就是“风险控 制”,比如制定相应的限量标准、工艺规范等。  那么对于铅,到底多少才算安全呢?国
期刊
29岁的摄影师柯林·赫顿花费了数小时来捕捉昆虫的一举一动,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拍摄到了昆虫面部特写的震撼图片。柯林·赫顿拍摄的对象都是世界最容易被忽视的动物,包括蜘蛛、黄蜂、蜜蜂、苍蝇和甲虫等。他只拍摄活着的昆虫的表情,为此可以每次花费长达三个小时的时间拍摄。他拍摄时使用的是微距镜头,由于这些生物活动的敏捷性,捕捉到这些画面十分不易。
期刊
近日闭幕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生态文明建设再次被重点提及。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话虽不长,但它所蕴含的内容依然令人揣摩和期待。  客观来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生态补偿制度”都不算新词,2011年10月出台的《国
期刊
11月12日,世界上第一支全机器人乐队——德国的压缩 机头(COMPRESSORHEAD)在纽约联合广场举行“Brilliant Machines Rock”免费活动。通用电器创意总监安迪说:“一 支机器人乐队的现场演出展现出金属和数据能够结合在一起创 造出全新的可能性,以创新方式助力如音乐般的日常事物。”  乐队由3个5人高的机器人组成,包括拥有4条机械手臂 鼓手的“棍子男孩”(Stickboy
期刊
近日,一系列的“牛奶威胁论”又开始在网络上“流窜”。  大部分牛奶都是奶牛吃了激素产生的、牛奶中的酪蛋白引发癌症、越喝越缺钙等等言论,都将矛头指向了我们日常饮用的牛奶,而这些骇人听闻的言论,都靠谱吗?  适量的牛奶对身体是有益的,并非会危害健康。专家建议,除了牛奶过敏人群需要绝对远离奶类,大多数人真正需要避免的,是吃太多的奶酪、黄油、冰淇淋之类高脂肪奶类食品。  对于多数人来说,听起来最可怕的威胁
期刊
神经衰弱是用脑过度导致?  神经衰弱是一种以脑和躯体功能衰弱为主的神经症。以精神易兴奋却又易疲劳为特征,常伴有紧张、易激惹等情绪症状及肌肉紧张性疼痛症状。这些症状不是继发于躯体疾病和脑器质性病变,也不是其他任何精神疾病的一部分。 (北京青年报)  同食虾和维C致猝死?  如果把虾中的五价砷与维C两样物质放到试管中进行试验,确实能生成毒性很强的类似砒霜的物质,但在人体是不可能的,因为想形成有毒物质,
期刊
科学家发现治愈伤口基因  科学家发现了“青春之泉”基因。一直以来,专家对动物幼崽比成年动物从伤害中更快恢复的原因感到困惑。  Lin28a基因在未出生婴儿体内异常活跃,但随着年龄增长,其数量越来越少。在对老鼠进行的试验中,它加快治愈伤口的速度,同时加快身上软毛的重新生长。它还在耳朵受伤后帮助修复里面的组织。通过增加几种代谢酶的含量和增强通常在胚胎中更为活跃的代谢过程,Lin28a基因起到这些作用。
期刊
这几天,北京时常会刮起一阵阵大风。寒风骤起,一方面给北京吹来了蓝天;另一方面,也提醒了北京烧煤取暖的人家“该生火取暖了”。  随着居民逐渐“上楼”,以及北京“煤改电”工作的进行,烧煤的人家越来越少了,但是目前还是存在着少部分的烧煤取暖户。对于他们来说,冬季烧煤时要防止煤气中毒仍是“头等大事”。此外,烧煤取暖并不是造成煤气(一氧化碳)中毒的唯一起因,洗澡、开车时,其实也都有可能造成煤气(一氧化碳)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