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经典美文 提高语文素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wang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要求,把语文素养成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在学生量背诵古诗文做了不同年段的具体要求。可见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时代的要求,对学生幼小的心灵中逐渐形成仁义敦厚高尚的人格、开启创新思路,奠定一生中具有高远的智慧和优秀的人格与秉性的基础,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健全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诵读的古诗文多了,自然就为语文素养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经典诵读能够健全学生人格
  “诵千古美文,做谦谦君子。”通过诵读经典,使学生从小吸收经典的文化知识,不但能够陶冶情操,培养儿童心地善良,性格温和,举止文雅,还能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现在社会物质丰富,诱惑普遍,使得孩子易产生畏难情绪,难以专注学习,性格也容易变得急躁不安。诵读《三字经》“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缀。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用古人勤学苦读的事例感染学生,让他们懂得“吃得苦中苦,方位人上人”的古训;诵读贤文“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能后虑,虑而后能得。”让他们知道“定能生慧”。浸润在诗书中的孩子变得日益娴静,人格更加健全了。
  二、诵读经典能够培养学生语感
  吕叔湘先生也曾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本质和核心,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经典美文文质兼美,经常诵读,养成习惯,对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阅读经典美文,体会美文在句子音、韵上的协调,将美文视为一篇不可多得的朗读材料,让学生在朗读之中体会到文章的铿锵之声,音乐之美;体会到文章的起承转合、急迫舒缓;体会到文章的气势、神韵、风格……可以很好的增强学生的语音感。
  阅读经典美文,体会美文中语法、修辞的精美,将美文视为表达形式优美、表达技巧娴熟、表达模式精细的写作范式,让学生进行品味,进行欣赏,进行学用。从发现的角度,用审美的眼光去教学优美的文学作品,指导学生对课文的人物形象塑造、表达方式运用、表现手法应用、谋篇布局技巧等等内容进行“美点寻踪”,进行“妙要列举”,进行“妙点揣摩”。使学生找到“美”的语法感。
  三、诵读经典能够增强理解能力
  人们的记忆有两种,一种是机械记忆,一种是理解记忆。小学生理解能力差,主要是机械记忆。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能力逐渐增强,记忆力也由机械记忆转化为理解记忆。小学生理解力较差,但头脑单一,精力充沛,记忆力强,正是在无忧无虑的大脑中大量储存信息的极好时光。这一阶段,不能要求学生什么都理解了以后再去记忆,还真的要来点“死记硬背”。苏步青教授曾经说,他小时候背涌《孟子》、《史记》等书,很多内容都不理解,但硬是背下来了。随着诵读的增多和年龄的增长,所背内容都一一理解了。他今天深厚的文学功底,就是那时候由诵读打下的。事实上,一个人等到理解力强了,恐怕诵读的大好时光也就过去了。应当趁年纪小,精力旺盛,记忆力强时大量诵读。就像牛儿吃草一样,先抢着囫囵吃进去,到吃饱了以后,再卧下去慢慢反刍、咀嚼、消化、吸收。
  朱熹在这方面论述很精辟。他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使其言皆若出于我之口,其义皆若发于我之心。熟读精思,融会贯通,就成了后来读书的正确标准。
  四、诵读经典能够积累语言材料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积累语言材料,其实就是感性的语言模块的整体储存,它可以看作是生活经验材料,也可以看作是形象材料,或者是思维材料、情感材料,这些材料储存于大脑,将成为学生的终身营养,也就是语文素养的重要构成,它们一旦被激活,就会产生综合效应,极有利于接受和表达能力的整体提高。当学生的头脑里记住了大量的词语、精彩句段或者美文,融会贯通后变成自己的东西,形成新的观点,读起文章来,也就会有了自己的理解;写起文章来,自然也有了内容可写。巴金诵读《古文观止》200篇,才有了《家》、《春》、《秋》等文学鸿著,茅盾能将《红楼梦》倒背如流,钱钟书先生也能任人随便从书中抽出一段来,就不假思索、流畅无碍地背出来。正因为他们头脑中存储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文化知识,做起学问、写起文章来才能旁征博引,成为一代大家。因此,通过诵读,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之一。
  五、诵读经典能够提高写作能力
  明代学者张溥,他每读一部书,都要用蝇头小楷工笔抄写一遍,然后烧掉;接着再抄再烧,如是者七,遂给自己的书房取名《七录斋》。很明显,张溥这“七录”,实际上是把别人的书录在心纸上了,所以他才诗文敏捷。杜甫又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破”,据我体会,恐怕就有点熟读成诵的味道。读“破”了万卷书,写起文章来还会没有神来之笔吗?鲁迅先生更以切身经历来肯定、推崇熟读。他在谈到写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的准备工作时说:“大约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可见,这诵读是与写作紧密相连的。这些名人背名篇、背名著,就如同不拒细流蓄水成渊一般,为他们创作之流备足了丰富的水源,才有“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文传诵……这就告诉我们一个写作规律:诵读是为写作筑坝蓄水,只有大量储存,才会有源源不断的输出。
  汉代扬雄在《答桓谭论赋书》中说:“能读千赋,则能为之”。唐代诗人杜甫留下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千古名言。清代唐彪则在《读书作文谱》中对语文能力的形成规律作了具体的总结:“阅者必宜博,经史与古文时文,不多阅则学习肤浅,胸中不富。”“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作文时吾意欲所言,无不随吾所欲,应笔而出,如泉之涌,滔滔不竭。”通过诵读经典,可以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把别人的好作品融会贯通后,变成自己的东西,逐渐形成自己的能力。学生的诵读能力,此时就转化成了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转化成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了书义,也便受到了教育,提高了对事物的认识、分析、理解能力,对生活自然有了正确的观点、态度。
其他文献
把第一节初中英语课上好,让学生们能够从第一堂课开始就有所收获,对于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小学阶段因为学习水平的差距,所以老师如果能够在第一堂课上对总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朗读在低中高3个学段中分别作了这样的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正力显了新课程提倡的“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但在日常的课
高职高专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专业人才。我国现有的高职高专院校招生考试制度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对我国高
针对常规F?rster共振能量转移(FRET)体系中能量转移效率低的问题,合成了可见光吸收的Ⅰ型CIS@Zn S核-壳量子点作为能量供体,近红外方酸(SQ)染料作为能量受体,采用超声自组装
目前初中生的动手能力不强,而教材要求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文章阐述了实验的作用以及日常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用两节实验课堂实例说明实验课堂开发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时代成为主流,英语的学习也更加注重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与运用。其中,英语阅读能力是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流表达的基础,本文将通过探讨引导学生在
校园文化环境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校园文化环境对于思政教育也有着一定的影响,本文针对校园文化环境对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影响进行
期刊
设计合成了含有酰亚胺结构单元的氮杂和硫杂稠五环共轭分子1和2,并对它们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显示酰亚胺基团的引入不仅使得分子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而且有效地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了具有仿生固氮结构的两类化合物[Cp*Fe(μ-η~2:η~2-bdt)(μ-η~1:η~1-Me N=NMe)Fe Cp*]以及[Cp*Fe(μ-SEt)_2(μ-η~1:η~1-Me N=NMe)Fe Cp*]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