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jx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实行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村振兴并行推进的“互向发展”道路。农村教育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条件也要做出相应的战略调整:提升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夯实互向型路径的人力基础;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推动外向型路径的开展;建立现代农业培训体系,促进内向型路径的实施;适度发展农村高等教育,引领互向型路径的进行。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农村教育 发展战略
  [作者简介]王光(1975- ),男,北华大学教务处,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吉林吉林132013)
  [中图分类号]G7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03-0149-0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就农村教育的功能而言,学术界讨论颇多,基本可以归结为农村教育是新农村建设的准备条件与前提条件。农村教育应以何种方式实现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效对接呢?学术界并未给予充分的理论回应。新农村建设的路径是分析新农村建设问题的逻辑前提,农村教育作用的发挥必须以明确新农村建设的路径为基础。
  
  一、新农村建设呼唤农村教育的加盟
  
  在动态的社会形态中,各种社会经济因素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这种相互影响循环往复,便会构成一种累积性的循环效应。①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滞后正是这种累计性循环所致。
  1.现实背景。经济发展水平的落后造成农民人均收入水平过低,接受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的状况得不到改善,从而导致人口素质低下,劳动生产效率较低,影响到农村的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水平又会对人民生活水平、劳动力素质、劳动生产率等产生影响,由此形成的循环累积无疑是导致三农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2.理论依据。美国经济学家罗托斯(Walt Whitman Rostow)的经济成长理论认为,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经济发展是分阶段的,包括:传统社会、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起飞阶段、成熟阶段、高额群众消费阶段和追求生活质量阶段。经济成长阶段论的核心内容是“起飞”理论,罗托斯强调,经济成长阶段论并没有为每一个社会都准备一套相同的演变模式,但确实提出了一套相似的选择,而如何选择则取决于各国在成长过程中的具体情况。
  3.现实选择。新农村建设要破解累积性的循环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就必须选准突破口。从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即将进入“起飞”阶段中后期,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最重要、也最困难的阶段。生产方法、经济和社会的结构将在较短时间内发生巨大变化。我国将面临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最终完成新型工业化的挑战。在这种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新农村建设就对劳动人口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目标来看,新农村建设显然是农村经济、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人自身的全面发展。无论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还是农村的全面可持续发展都以农村教育的发展为基础。
  
  二、新农村建设应实行互向型的发展路径
  
  自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以来,社会各界都给予了积极回应。理论界、实践界各有主张,总体而言,较为典型的是外向型和内向型两种发展路径。
  1.外向型发展路径。外向型发展路径的主张,实质上是一种农民消减论与农村消除论的观点,是以农民的消减来获得三农问题的化解。以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为代表的学者认为,中国整个农业问题的根本解决在于减少农民,差不多要将90%的农民转入城市,基本上消除掉农村。②这种观点的理由是,我国农业自身的发展潜力已经达到了极限,不可能再通过农业本身的发展来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性大幅度提高,减少农业人口,将农村劳动力转入非农产业是唯一的可行出路。近年来,乡镇企业大量破产、倒闭,“离土不离乡”形式的存在空间已然萎缩。所以,城市就成为转移的主要方向。
  2.内向型发展路径。内向型发展路径的主张是一种农村振兴论观点。以温铁军为代表的学者认为我国的多数人口在农村,七亿以上的人口包袱是我们永远无法甩掉的,三农问题的解决应立足于农村自身。只有扩大内需才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真正出路,内需的扩大只能来自农村。③20世纪80年代,我国之所以会出现经济发展的黄金期,正是缘于农村经济发展对内需的拉大。因此,无论从三农问题的现实状况还是从解决的路径来看,加强对农民、农村、农业自身的建设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3.互向型发展路径。人口众多是当前的国情,也是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摆脱的沉重压力。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城市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空间已经有限,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爆发的情况下,城市也很难保持对农村劳动力的持续性吸纳。如果将农民都移入城市,其结果很可能成为危机的转嫁或者造成更大的危机隐患。相反,如果按照农村振兴论的观点,完全依靠农村自身的发展来解决三农问题又必须以持续且大规模的投入为前提。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迅速提升,我国的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由于处于转型期,面临的问题和各种不确定性较多,完全依靠外向型路径来推进新农村建设也较为困难。就现有的发展水平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而言,新农村建设应实行“互向发展”路径,各个地区应结合当地的实际,将劳动力对外转移和农村振兴两种发展模式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近年来我国多次农村生产结构调整政策的实施结果看,农业的“增产”“提效”并未促进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留下足够的人口来实现农业以及农村自身的发展并将剩余的劳动力转入非农产业,就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
  
  三、农村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教育作为准备条件,必然要做出相应的战略调整。在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守法制的新型农民方面,发展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现代农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为农村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
  1.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夯实互向型路径的人力基础。义务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础性部分,这种基础性不仅体现为对其他教育的铺垫性,也体现为对人生发展的奠基性。它对基本国民素质的培养具有较强的潜在性与长效性。正是基于义务教育对人发展的重要性,义务教育才应常抓不懈并不断提升。特别是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互向型发展路径的实施要求农民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农民转变,即要出现数以千万计的能促进农村社会发生现代性转变的农村专门人才,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农村建设者。农村教育的现实问题是义务教育还囿于“应试”,为的是“离农”。破此困境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长时间的探索与尝试。当下,最为迫切的任务是开拓思路,在免费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缩减城乡义务教育的差距。
  2.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动外向型路径的开展。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产业的升级和改造已成为必然,这需要数以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从就业结构来看,第一产业比重将持续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不断提高,第二产业则经历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就业结构的变化将对中级人力资源的开发产生巨大需求,特别是二、三产业劳动力的增多,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将会增大。因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要继续保持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就必须提高农民素质,使其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否则,进城农民很容易陷于“进城易,就业难”或者“就业易,收入低”的窘境。从进城农民的素质来看,整体上还比较低下。2005年全国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构成为:文盲、半文盲占6.9%,小学占27.2%,初中占52.2%,高中占10.3%,中专占2.2%,大专及以上占1.1%。农村劳动力中曾受过技能培训的劳动力比重仅为20.2%。④这为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向城市转移埋下了隐患。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大约有2000万农民工的就业受到影响,其中文化水平低,无一技之长的农民工占有很大比例。由此,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以推动外向型路径的开展就成为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
  3.建立现代农业培训体系,促进内向型路径的实施。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只有生产发展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获得坚实的物质基础,这就离不开内向型路径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取得了较快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下风。总体上,可用“生产规模小、单位产量低、市场适应差”来描述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要突破这些瓶颈,就必须走发展现代农业之路。首先,现代农业是生产方式科技化的农业。要克服资源障碍、提高单位产量、实现生产集约化,农业生产科技化是必然选择的道路。农业科技的创新与应用都离不开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一项涉及13个发展中国家,包括10个亚洲国家的研究表明,对农民实施教育能够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仅仅是接受四年的基础教育就能使农业产量增长7.4%。另外一项调查则说明这种效应在亚洲国家表现更为突出。其次,现代农业是产业化经营的农业。传统农业提供的主要是原材料,只关注生产而忽视产前和产后,增值的重心往往又集中在产前和产后。只有以市场为导向,实施产业化经营,将产前、产中、产后统筹运作,才能解决农民增收缓慢的问题。同样,实施农业生产经营的产业化,产前的引进、产中的优质化、标准化生产以及产后的销售,都需要相应的人才来完成。这就要求建立同发展现代农业相适应的培训体系,既要为现代农业发展培养大量科技人才,又要培养数以万计的懂技术、会应用的农业生产者,以及具有一定营销能力的销售者等。
  4.适度发展高等教育,引领互向型路径的进行。通过考察,我们发现在每个发展成功的农村案例背后,总能找到一位或几位“领军式”人物。这些“带头人”不仅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而且会组织、有胆识、能创新,具有较强的领导与开拓能力,具备一定的奉献精神。尽管他们很难用逻辑的、系统的话语表达思想,但他们可见可验证的成绩与外部媒体的宣传引导相比,更容易影响农民的思想与行动。所以,新农村建设应培养农民精英,应由“农民带头人”来引领农民进行新农村建设。在科技飞速发展和竞争异常激烈的现代社会,要进行农民精英的培养,就应摒弃传统的“唯学历论”,建设以技术和能力为培养主线,“为农” “强农”的农村高等教育。此外,高等教育不能仅在城市中存在,要主动向农村传播知识或推广适用的科技成果,使高等教育成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智力支持系统。例如,2007年山东东营市组织300名农民进入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学习畜牧、水产、林业、蔬菜、粮棉等现代农业生产与经营技术。一部分优秀毕业生已经成为促进东营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农民。中国农业大学在一些农村建立了科技示范基地,从不同区域经济实际出发,通过建立校地合作平台,以农村基地为载体,为农村第一线培养了许多科技人才。
  
  [注释]
  ①童星.现代性的图景——多维视野与多重透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52.
  ②茅于轼,华生,陈剑波.激辩新农村建设路径与方向[EB/OL].http://business.sohu.com/20060329/n242541615.shtml,2006-03-29.
  ③温铁军.农民不可能都进城[J].绿叶,2004(3):34.
  ④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2006[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110.
其他文献
为了提高入炉风温,在采用陶瓷燃烧器及利用烟道废气预热助燃空气和煤气的同时,加强管道绝热措施,尽量减少热损失,对节约能源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983年8-11月,我厂利用4号高
期刊
针对甜菜制糖渗出过程实现自动控制的难点,提出相应控制策略,设计了计算机控制系统,介绍系统硬件和软件结构组成及功能,以及控制环节的设计与实现,该控制系统已经在两个甜菜制糖厂
2010届大学毕业生将达630万,原本在就业问题上就饱受“性别困扰”的女大学生群体,将面临着更大的考验。2010年同时还是“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在2010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至立表示,她最关注就业,特别是女性的就业。    “国家花那么多钱培养一个女大学生不容易,她们自己也希望能够学有所成,可是严峻的就业问题却越来越让这些女孩子求职无门,看不到希望。
文章从体育史学的角度,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法及比较体育学的相关理论,对中美两国体育专业教育的发展历史进行了对比研究,并提出了加快体育专业教育的科学化进程等意见与建议。
针对市场对柴油的强劲需求,寻求适合镇海炼化公司实情的增产柴油的途径,以实现效益最大的目的,对实际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回顾镇海炼油厂芳烃抽提装置溶剂再生系统的运行情况,从溶剂质量、工艺、设备,仪表控制等方面分析了再生系统结焦的原因,并介绍了防止结焦的对策措施,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议。
狭叶锦鸡儿胚乳发育属核型。胚乳细胞化始于球胚期。胚囊壁具分枝状的内突生物。初始垂周壁的形成源于部分胚囊壁内突的自由生长。
[摘要]文章介绍了学分制的基本内容,并从目前学分制条件下的高校学生心理现状来分析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而探究解决这一问题的适当方法,包括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坚持以预防性和发展性为指导的心理辅导原则、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工作、加强学生的自我保健教育等。  [关键词]学分制 归属感 焦虑 沟通 心理潜能  [作者简介]李忠华(1980- ),男,山东淄博人,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
[摘要]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文化素质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使其成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从组织保障和制度建设、文化素质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搞好高校学生群团组织的建设、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搞好社会实践活动六个方面探讨了大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途径。  [关键
汽油饱和蒸汽压是汽油产品一项重要的质量指标,生产过程中必要具备有效的检测和控制手段,才能保证汽油产品的合格,投用汽油蒸汽压在线分析仪,就能连续监视汽油蒸汽压的动态变化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