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是诸文明间的冲突吗?

来源 :国际政治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ye8879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3年夏美国哈佛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奥林战略研究所所长塞缪尔·亨廷顿在《纽约时报》、《外交季刊》等报刊突出的版面上连续发表文章,认为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将是不同文明的冲突左右全球政治。该论点提出后引起美国及世界一些国家学术界的关注和争议。《外交季刊》称亨廷顿的文章提出了冷战结束后最引人注意又最有争议的有关国际政治问题的论点。该刊在1993年秋、冬季的刊物的头版开辟专栏进行争论。 对亨廷顿的文章国内已有介绍,但译文多有删节,为了准确地分析亨廷顿的观点,现把他在《外交季刊》第72卷第3期(1993
其他文献
冷战结束以后,世界各国都把优先发展本国经济作为基本战略。在西方国家看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必然会促使西方民主政治在全球的推广,最终实现西方民主政治的全球化。美国强调以美国为核心的西方民主价值观,强化美国人的特殊优越感,以经济“合作”为手段,成就其全球霸权的目的。
<正> 本文试图分析中国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的几个问题,着力于九十年代的发展趋势。文章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亚太经济合作"的提出及发展走向;第二部分是对合作的分析,说明亚太经济合作对中国来说意味着什么;第三部分对中国积极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的战略、策略,提出几点拙见。
<正> 自东盟成立以来,其对外安全战略发生过几次大的转变,即60年代的对美依附、70年代的自由中立、8u年代的区内和平,进入90年代,则是大国均势战略(或称大国平衡战略)。该战略的主要内容是,力求聚集所有大国势力,使之相互制衡,平等对话,友好协商,从而实现相互信任和理解,和平解决分歧和争端,共同参与建构和维护亚太安全新秩序,东盟则在其中周旋和协调,扮演平衡者的角色,发挥主控中心作用。
<正> 在过去的十年中,日本凭借不断增强的经济实力,把追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作为日本国家对外战略的总目标。1980年4月,大平首相在自民党政经文化集会上发表讲话指出:"美国如今已从超级大国变成了强国之一,可以对美国的威慑力量寄予期望的时代已经过去。"1981年5月,铃木首相访问美国时宣布:"日本正开始‘第三个新的起点,’即要从被动的受益者成为积极创造者。"这个讲话被认为日本已实行"第三次开国。"中曾根担任日本首相
<正> 一、"大文化"视野的概念性研究近年来,"文化热"的兴起,必然带来对"文化热"的反思。笔者认为: "文化热"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学术界对原有的僵化、片面,带有强烈公式色彩的理论模式的厌弃和突破。人们要求以一种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理论视野,对所关心的课题进行全
<正> 要探究世界秩序的发展规律,从而为世界秩序的现实创建、维护或变革活动提供理论指南,就必须全面、深入地研究世界秩序的内在结构。现代系统论认为,任何事物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由各种要素构成的具有独特结构的系统。系统分析方法对于解析世界秩序的内在结构无疑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基辛格曾经精辟地指出,世界新秩序必须回答三个基本问题:世界秩序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它们相互作用的手段是什么?它们
2000年3月27日下午,意大利著名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客座教授瓦洛里先生莅临北大,在院会议室为全体师生作了关于中欧澳合作与经济开发的演讲。 国际关系学院常务副院长潘国华教授主持了演讲会。他首先向与会老师和同学们简短地介绍了瓦洛里教授的业绩,称赞他是中
期刊
<正> 每年的8月8日这一天是全世界劳动妇女的光辉节日,各国劳动妇女用不同方式庆祝它。这个节日怎么起源的呢?国内外对此都给予了不同的回答。我国流行的说法是:为了纪念1909年8月8日美国芝加哥女工争取政治、经济上的平等权而举行的盛大游行示威,1910年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第二届国际社会主义妇女代表会议根据克拉拉
2018年全国卷Ⅱ作文题“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
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的温度受季节和一天当中空气温度的影响,既有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并没有考虑RAP温度对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性能的影响。该文研究了RAP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