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李长者形象的文本演变

来源 :五台山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71232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代是李长者传说故事产生和发展的时期.自李长者去世始,一些文学与历史夹杂的佛教经典故事不断被后人掺入李长者生平事迹中,从而混淆了历史实在的李长者与后人想象建构的神祇之间的界限,李长者传说故事由此产生.李长者的形象由唐至宋越来越神奇、高大,其神性也被“层累地”制造出来.僧俗信众参与塑造“李长者神话”的过程,同时又拜倒在他们所造之神的脚下.通过文本回溯李长者神格化的过程可以看到由唐至宋社会平民化、世俗化和人文化的趋势.
其他文献
五台山境域很早以来村落庙宇众多.繁峙位于五台山佛教道场北麓,当地村落庙宇多为佛教寺庙.明清时期,由于统治者对佛教的推崇,民众也频繁地进行佛教寺庙的修缮.在明清修庙碑刻记载中,凡参与修庙的民众皆被称为“善人”.从“善人”群体的社会构成及其修庙“善举”可见,对于当地佛教信仰而言,“善人”的称呼是佛教话语对民众修庙行为的认可,更是民众接近佛教的通行证;对于当地村落生活而言,“善人”群体的实质为民众,“善人”是沟通佛教信仰与日常生活的纽带.“善人”称呼的泛化及“善人”的修庙行为,体现了明清五台山境域民间信仰佛教化
1920年9月,在俄共(布)和共产国际培养东方革命干部的背景下,由维经斯基提议,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了以培养赴俄优秀革命青年为目标的“外国语学社”.外国语学社也是建党前后中国共产党早期党组织创办的第一所培养青年和革命干部的学校.外国语学社重视马列主义教育,多数学员在学社完成了思想转化,加入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外国语学社同上海建党建团有着直接的关系,它的公开活动在掩护上海建党建团活动中发挥了特殊作用.外国语学社培养了刘少奇、任弼时、罗亦农、汪寿华、肖劲光等一批党的重要干部,为早期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和社会
采用大学生被看重感量表、大学生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与学习投入量表考察471名在校大学生的被看重感、生活满意度与学习投入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生活满意度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 表明:(1)被看重感、生活满意度与学习投入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2)被看重感可以显著正向预测生活满意度和学习投入,且生活满意度也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学习投入.(3)生活满意度在被看重感与学习投入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该研究揭示了被看重感与学习投入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深化了被看重感对个体认知与行为的影响,因此未来可从提升大学生的被看重感、生活
为探究青少年亲子依恋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自尊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亲子依恋量表、Rosenberg自尊量表和青少年自我伤害问卷对472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 显示:(1)亲子依恋与自尊均显著负向预测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亲子依恋显著正向预测自尊;(2)自尊在亲子依恋和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这一结果表明亲子依恋水平影响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并且这一影响通过自尊起作用.
李道纯内丹心性论具有浓厚的三教合一特色,他特别推崇禅宗的明心见性思想,将其运用到内丹心性论的理论建构中.无论是对于心性内涵的理论阐释,还是对于心性修炼的功法解读,亦或是对于心性教化的旨趣论述,李道纯的内丹心性论都体现出了圆融三教的成熟性和系统性.以比较研究为视角,从即心即佛与即心即道、明心见性与性命双全、顿悟成佛与顿修成仙三个方面来研究惠能与李道纯心性论的异同,以期能够较为客观地揭示出禅宗心性论对于道教心性论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山西省长治市潞州区南垂村有一方宋代功德碑,形制巨大,庄重典雅.但因年代久远,仅存碑身.碑阳为《中书门下牒潞州》与《潞州潞城县金粟山南垂村真如院重修佛殿功徳记》,记叙了重修真如院佛殿的缘起与过程;碑阴为官员、僧侣与男女信徒名录以及唐大慈恩寺窥基法师口述《般若心经序》与《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原文.通过考证碑文,梳理还原其所记载的唐宋时期南垂村的佛教信仰及宋代佛教政策.碑文内容与现存史料相印证,可补史之阙,兼之碑文清晰,笔锋尤存,可谓集历史、书法艺术于一身的精品.
敦煌写本S.6388是《胜鬘经》的汉文注释书,至今未被《大正藏》和《卍续藏》收录.S.6388中使用了地论宗的判教理论及《十地经论》的术语,藤枝晃认为S.6388成书于北魏延昌四年(515)至净影寺慧远(523-592)的《胜鬘经义记》成立之间的某一时间.“种性”这一术语在S.6388中被明确使用,其作者利用菩萨阶位说解释种性,算是对《地持经》的种性说的再解释.但与强调菩萨种性的《地持经》不同的是,S.6388并未限定在菩萨种性的范围之内.S.6388的作者还表示,如来藏是有为法,其体真实不变,但其用有为
紫柏真可在晚明的儒释会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他的学说以“心”作为立论纲宗、融摄三教.就易学诠释而言,真可在承认“文字见道,心通三教”的基础上,以名异实同为解经原则,用一心统摄三家,以《易》之经传为诠释对象,用佛教独特的语言和思维,通过心的变现和转化把《易》的思想内容化用到佛家教义中,以《易》为方法,通过破《易》立佛的方式,建构其以心为核心的佛学体系,彰显佛教精神.
“祖统”观念是指以单一线性师承关系为中心的正统性观念,是隋唐佛教宗派观念的核心要素.代传一人的“祖统”与枝繁叶茂的“法统”有明显差别,前者是差序结构的正统观念,后者是平等结构的真理观念.禅宗的树状式世系祖统说融合了“代传一人”与“平等传灯”,既有唯一的正统性建构,又能回避因追求正统而排斥其他支派的情况.唐末五代,随着丛林、禅院的兴盛,寺院成为正统传承的中心与派系的“祖庭”,寺院方丈取得“正法”与“一人”合一的地位,“家系祖统”观念由此出现.
徐蔚如编辑、印刷、流通的《印光法师信稿》是最早署名“印光”的别集.该书收录了《复邓伯诚居士书一、二》、《复邓新安居士书》三封书信,发行5000册.它的出版是《印光法师文钞》编撰的前奏,也是印光法师从“粥饭僧”到“人天师”身份转变的一个关键,对于印光“专修净土”的形象具有导向性和建构性意义,具有文献学、宗教史学、文化传播学等多重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