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言道:“礼轻人义重”。赠送礼品,不是为了满足对方的欲望,也不是显示自己的富有,而是为了表示对别人的感谢。但是,我发现“送礼”这个词一到了安理会,就另有一番说法了。
送礼——来者不拒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送礼之风也刮进了安理会!我在安理会工作期间,发现“送礼”似乎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每届安理会主席几乎都会在任期之内,随便找个由头就向其他理事国的代表送礼。送礼通常是在月底,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的,无需偷偷摸摸。所送礼品也常常有独特之处,而且喻意深刻。
如印尼大使在他的安理会主席任期结束时,送给其他理事国大使的是一块座位牌。牌子用印尼产的黑木刻制而成,上用“金粉”(只是一种颜料)写上各个大使的名字。座下刻着“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制造”。大使们乐见此礼。他们收到后,立即摆在了各自的办公室桌上,作为见证他们与印尼大使“牢固友情”的纪念品。
洪都拉斯是中美洲的小国、穷国。洪都拉斯大使在担任安理会主席期间,分别向大家赠送了一套该国的硬币。他在解释时强调,硬币在通货膨胀的小国是不“值钱”的,但因为硬币流通越来越少,大家收藏起来又是最“值钱”的。结果,大使们个个当真,像宝贝似的小心接过来,放在文件包内带回去。
英国大使韦斯顿于1997年8月担任安理会的主席。有一天,他在会场内向大家展示了一台辞典般大小的收音机。这台收音机需要用手摇来充电,充电后能听半个小时,适合在非洲贫穷地方使用。收音机的功能非常简单,但只能收听一个频道BBC(英国广播公司)的广播!大使们收到这件礼品后,都在纳闷:“是搞赠送,还是搞宣传?”
美国原常驻联合国代表奥尔布赖特大使在安理会工作期间,是唯一的女性大使。她曾将安理会内的大使组成比喻为“一条裙子加十四条领带”。1996年2月,奥尔布赖特大使恰好担任安理会主席。此月中的一天上午,当其他理事国的大使们迈着方步,懒洋洋地走进安理会的磋商室时,便惊奇地发现每人的桌上放了一份精致的小礼品盒。当大家打开礼品盒时,都连声叫道:“我的天啊!”盒子里面装的是几块造型别致的巧克力。原来,当天恰逢西方的“情人节”,女主席借机向其他十四位大使级男同事表达“敬慕”之情!男大使们也毫不客气,当时就打开来品尝。难怪当天的安理会磋商显得尤其的活跃和热烈。
1996年12月系非常任理事国意大利的常驻联合国代表富奇大使担任安理会主席。在最后的一个工作日,他特意从纽约最著名的意大利餐厅订购了几十份盒装意大利葡萄干面包,并在散会时站在门口逐一分发给大家,以祝愿所有人来年“丰衣足食”!由于当天安理会的磋商到傍晚才结束,拿到面包的外交官忍不住当场打开,送进了腹中,嘴上还连连叫道:“好吃,好吃极了!”对于个别拿不到面包的人,他还特意安慰说:“面包会有的,面包会有的。”
1996年上半年,联合国恰逢严重的财政危机,各种办公设备和后勤安排捉襟见肘。秘书处规定,联合国的任何文件只能给每个安理会的理事国三份。安理会内原来免费放在每个大使桌上的铅笔和白纸一律暂停供应。各个理事国的代表需要自带笔纸开会。大家在安理会内本来就娇生惯养,历来享受“纸来伸手、笔来放兜”的“副部级待遇”,对暂时的经济困难立即怨声载道。当年8月份的安理会主席、德国大使埃托可谓雪中送炭。他在当主席的第一天就吩咐德国代表团工作人员在每个理事国的大使桌上献上一份“见面礼”:两支德国造铅笔和一小叠纸笺。埃托主席在开场白中表示,此举“不讲排场、只求实际”,是德意志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他特意希望大家当月在安理会内能“好好工作,天天进步”!大使们拿到这份礼物后,如久旱逢雨,立即就与后排的副手们“瓜分”了。
有一次是瑞典常驻联合国代表达尔格恩大使担任安理会主席。在其安理会主席任期结束时,他出乎意料地向各位大使派发了一个塑料饭盒。饭盒上面分别写上各个大使的名字。他见大家都在纳闷,才慢条斯理地揭开了“谜底”:瑞典积极派兵参加了联合国的维和行动。不久前又有一批士兵上了前沿阵地,他们携带的就是这种饭盒!大使们手捧着饭盒,一些人在忆苦思甜,另一些则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埃及原常驻联合国代表埃亚拉比大使担任安理会主席时,送给各个理事国大使的礼物显然是经过精心考虑的。那是一张书本大小、用桦树皮仿制的古埃及图画,上有各种造型的人物和一串古文。他向其他大使介绍时,强调了一点:“阁下,当你们与埃及打交道时,请记住埃及是一个文明古国!”许多人听后都不禁点头赞同,只有美国大使显得不以为然。
我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秦华孙大使于1996年5月担任安理会主席。在当月的最后一天,秦大使给每位大使赠送了一枚印章,上面分别用篆体刻上了各人的中文译名。秦大使在会上详细地介绍了印章的由来和篆体的发展历史,强调印章在中国最早称为“玺”,是权力的象征。秦大使最后一本正经地说:“今后,如果诸位要写信给我,别忘了盖上你们的印章!”大家被秦大使的这番幽默引得开怀大笑。
吃喝——有请必到
在安理会,除了有刹不住的“送礼之风”之外,还有一股“吃喝之风”值得高度重视!
通常在每月第一天,新任安理会主席都会在休息室内摆上各种小吃、糕点、茶水和咖啡。大概这象征着“开门红”! 月中,主席还需找一家餐馆,邀请联合国秘书长和其他理事国的大使去“撮一顿”,边吃边议“大事”。月底,主席还需要在各自官邸举行一次丰盛的招待会,以答谢一个月来同事们的“大力帮助、支持和鼓励”。
此外,如果当月需要就某个专题举行大使级的非正式聚会,主席还需要在曼哈顿城外找一个“风景优美、四周安静”的地方,或古堡或农庄,供大家“神侃”和“通吃”!这时,上至秘书长,下至大使,都会身着便装,早早赶到聚会之地,天南地北聊、仰着脖子喝、撑开肚皮吃!
考虑到安理会的磋商费时费神,为提高工作效率,曾担任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的墨西哥干脆“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向安理会赠送了一只带有磨碎和加热多功能的中型电咖啡壶。该壶摆放在安理会磋商室旁的工作室,由墨西哥先赞助一大包咖啡豆,以后由各个理事国在自愿的基础上,继续提供各种咖啡豆和方糖,让口干、舌燥、心烦的代表们随时自助使用。
我发现,大家对安理会内的这种自愿“送礼”都安然处之,认为拒之“无礼”。“礼”后的确彼此感情深,政事通。事实亦证明,为了维护联合国“绝大多数会员国的根本利益”,把国际上的事情办好,在理事国大使们之间安排一些“小吃小喝”也是形势所需、在所难免的! 文章——八股成风
有人说,联合国是一个“加工厂”,每天“制造”出一堆又一堆的文件。这些文件究竟有多少被人认真阅读过,又有多少被人当作废纸随便扔掉,迄今无人做过统计,恐怕亦无法统计。在联合国的各个机构中,安理会就是一个生产“八股”文件的“大户”。这种“八股文”几乎是安理会与生俱来的。随着时间的推延,安理会的“八股”文风在联合国内已有了自己固定的“套路”和“市场”。
首先是联合国秘书长向安理会定期提交的报告。目前,安理会共授权了10多项维和行动。根据安理会决议的要求,秘书长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向安理会提交每一项维和行动的进展情况。长则3个月或半年,短则7天至半个月。通常,这种报告“切割”为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关于该项维和行动的背景情况和来龙去脉。第二部分是关于冲突各方的态度及该项维和行动的进展状况。最后部分必定包括一些意见或建议。
有一些长期在联合国工作的外交官曾对这种“八股文”书面报告做了一个讽刺的比喻:第一部分犹如历史课本,读起来“味同嚼蜡”;第二部分犹如武侠小说,读起来“情节曲折”;第三部分犹如科幻材料,读读可以,实际上“较难实现”!
其次是安理会的决议。安理会的决议一般是“一项议题、两段陈述”。前半截称作“序言部分”,主要介绍背景情况,后半截称作“执行部分”,主要表明要做的事情。序言部分通常使用如下的措辞:“忆及什么什么”、“回顾什么什么”、“注意到什么什么”。如果内容多,语气强,还可以增加如下的措辞:“进一步忆及什么什么”、“又注意到什么什么”之类。然后再转入正题。
“执行部分”无非是“决定什么什么”、“谴责什么什么”、“敦促什么什么”,最后是“要求秘书长如何如何”等。安理会的大使们磋商决议草案时,各出奇招,有时就像一帮老头儿在玩小孩的“填字游戏”一般。
传说有人在安理会工作一段时间,离任回国后曾得了轻度“职业病”,起草文件、谈话要点,甚至在网上写条信息也忘不了使用几句“忆及、回顾、注意到”等安理会的惯用语!
再者便是大使们的“礼貌用语”了。安理会有一个约定俗成的做法,每逢月初第一次全体磋商或正式会议,大家在发言时都要首先对新主席走马上任奉送一些祝贺或恭维的话,然后对刚刚“下岗”的上月主席回赠一些赞美之辞。一般都沿袭如下的句型:
“主席先生:
首先,我愿代表我国代表团,并以我个人的名义,衷心祝贺你担任本月安理会主席。我相信,在你的聪明智慧、丰富经验和杰出才干指导下,本月安理会的工作将会取得成功。请你相信,我国代表团将会全力配合你的工作。”
“主席先生:
我还要感谢上月安理会主席某某先生。他的出色表现和外交技巧使安理会上月的工作得到圆满结束。”
在安理会正式会上,15个理事国的大使在大庭广众下分别寒暄一通后,才开始言归正传,根据议题发表各自实质性的评论。有时,安理会需要就某项议题举行紧急会议,几十个会员国的大使在会上每人唱一段“赞美之歌”,浪费了大家许多宝贵的时间。
还是德国人讲求实效,不图“虚名”。有一年是德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埃托大使担任安理会轮任主席。他敢说敢做,在安理会第一次全体磋商和正式会议上,分别要求大家不必重复这些烦冗礼节。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各国派出的大使既不是傻子,也不是平庸之辈。如果确属这类人物,料大家也不会允许他担当安理会主席这一重任。在当月初安理会的第一次正式会议上,他甚至敲槌打断其他会员国大使千篇一律的“颂辞”。
不知是大使们碍于面子,还是真的喜欢听表扬,德国大使的做法仅在他当安理会主席的当月见效。之后,一切又都故态复萌了。后来,有人对安理会理事国的大使们不愿意对主席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挖苦,说:“礼多人不怪,八股人人爱!”
记得曾有人将纽约这个光怪陆离的都市形容为一个社会的“大染缸”。如果有人将安理会形容为“八股文”的“大学堂”,其实一点都不为过!
责编:雷向晴
送礼——来者不拒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送礼之风也刮进了安理会!我在安理会工作期间,发现“送礼”似乎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每届安理会主席几乎都会在任期之内,随便找个由头就向其他理事国的代表送礼。送礼通常是在月底,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的,无需偷偷摸摸。所送礼品也常常有独特之处,而且喻意深刻。
如印尼大使在他的安理会主席任期结束时,送给其他理事国大使的是一块座位牌。牌子用印尼产的黑木刻制而成,上用“金粉”(只是一种颜料)写上各个大使的名字。座下刻着“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制造”。大使们乐见此礼。他们收到后,立即摆在了各自的办公室桌上,作为见证他们与印尼大使“牢固友情”的纪念品。
洪都拉斯是中美洲的小国、穷国。洪都拉斯大使在担任安理会主席期间,分别向大家赠送了一套该国的硬币。他在解释时强调,硬币在通货膨胀的小国是不“值钱”的,但因为硬币流通越来越少,大家收藏起来又是最“值钱”的。结果,大使们个个当真,像宝贝似的小心接过来,放在文件包内带回去。
英国大使韦斯顿于1997年8月担任安理会的主席。有一天,他在会场内向大家展示了一台辞典般大小的收音机。这台收音机需要用手摇来充电,充电后能听半个小时,适合在非洲贫穷地方使用。收音机的功能非常简单,但只能收听一个频道BBC(英国广播公司)的广播!大使们收到这件礼品后,都在纳闷:“是搞赠送,还是搞宣传?”
美国原常驻联合国代表奥尔布赖特大使在安理会工作期间,是唯一的女性大使。她曾将安理会内的大使组成比喻为“一条裙子加十四条领带”。1996年2月,奥尔布赖特大使恰好担任安理会主席。此月中的一天上午,当其他理事国的大使们迈着方步,懒洋洋地走进安理会的磋商室时,便惊奇地发现每人的桌上放了一份精致的小礼品盒。当大家打开礼品盒时,都连声叫道:“我的天啊!”盒子里面装的是几块造型别致的巧克力。原来,当天恰逢西方的“情人节”,女主席借机向其他十四位大使级男同事表达“敬慕”之情!男大使们也毫不客气,当时就打开来品尝。难怪当天的安理会磋商显得尤其的活跃和热烈。
1996年12月系非常任理事国意大利的常驻联合国代表富奇大使担任安理会主席。在最后的一个工作日,他特意从纽约最著名的意大利餐厅订购了几十份盒装意大利葡萄干面包,并在散会时站在门口逐一分发给大家,以祝愿所有人来年“丰衣足食”!由于当天安理会的磋商到傍晚才结束,拿到面包的外交官忍不住当场打开,送进了腹中,嘴上还连连叫道:“好吃,好吃极了!”对于个别拿不到面包的人,他还特意安慰说:“面包会有的,面包会有的。”
1996年上半年,联合国恰逢严重的财政危机,各种办公设备和后勤安排捉襟见肘。秘书处规定,联合国的任何文件只能给每个安理会的理事国三份。安理会内原来免费放在每个大使桌上的铅笔和白纸一律暂停供应。各个理事国的代表需要自带笔纸开会。大家在安理会内本来就娇生惯养,历来享受“纸来伸手、笔来放兜”的“副部级待遇”,对暂时的经济困难立即怨声载道。当年8月份的安理会主席、德国大使埃托可谓雪中送炭。他在当主席的第一天就吩咐德国代表团工作人员在每个理事国的大使桌上献上一份“见面礼”:两支德国造铅笔和一小叠纸笺。埃托主席在开场白中表示,此举“不讲排场、只求实际”,是德意志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他特意希望大家当月在安理会内能“好好工作,天天进步”!大使们拿到这份礼物后,如久旱逢雨,立即就与后排的副手们“瓜分”了。
有一次是瑞典常驻联合国代表达尔格恩大使担任安理会主席。在其安理会主席任期结束时,他出乎意料地向各位大使派发了一个塑料饭盒。饭盒上面分别写上各个大使的名字。他见大家都在纳闷,才慢条斯理地揭开了“谜底”:瑞典积极派兵参加了联合国的维和行动。不久前又有一批士兵上了前沿阵地,他们携带的就是这种饭盒!大使们手捧着饭盒,一些人在忆苦思甜,另一些则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埃及原常驻联合国代表埃亚拉比大使担任安理会主席时,送给各个理事国大使的礼物显然是经过精心考虑的。那是一张书本大小、用桦树皮仿制的古埃及图画,上有各种造型的人物和一串古文。他向其他大使介绍时,强调了一点:“阁下,当你们与埃及打交道时,请记住埃及是一个文明古国!”许多人听后都不禁点头赞同,只有美国大使显得不以为然。
我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秦华孙大使于1996年5月担任安理会主席。在当月的最后一天,秦大使给每位大使赠送了一枚印章,上面分别用篆体刻上了各人的中文译名。秦大使在会上详细地介绍了印章的由来和篆体的发展历史,强调印章在中国最早称为“玺”,是权力的象征。秦大使最后一本正经地说:“今后,如果诸位要写信给我,别忘了盖上你们的印章!”大家被秦大使的这番幽默引得开怀大笑。
吃喝——有请必到
在安理会,除了有刹不住的“送礼之风”之外,还有一股“吃喝之风”值得高度重视!
通常在每月第一天,新任安理会主席都会在休息室内摆上各种小吃、糕点、茶水和咖啡。大概这象征着“开门红”! 月中,主席还需找一家餐馆,邀请联合国秘书长和其他理事国的大使去“撮一顿”,边吃边议“大事”。月底,主席还需要在各自官邸举行一次丰盛的招待会,以答谢一个月来同事们的“大力帮助、支持和鼓励”。
此外,如果当月需要就某个专题举行大使级的非正式聚会,主席还需要在曼哈顿城外找一个“风景优美、四周安静”的地方,或古堡或农庄,供大家“神侃”和“通吃”!这时,上至秘书长,下至大使,都会身着便装,早早赶到聚会之地,天南地北聊、仰着脖子喝、撑开肚皮吃!
考虑到安理会的磋商费时费神,为提高工作效率,曾担任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的墨西哥干脆“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向安理会赠送了一只带有磨碎和加热多功能的中型电咖啡壶。该壶摆放在安理会磋商室旁的工作室,由墨西哥先赞助一大包咖啡豆,以后由各个理事国在自愿的基础上,继续提供各种咖啡豆和方糖,让口干、舌燥、心烦的代表们随时自助使用。
我发现,大家对安理会内的这种自愿“送礼”都安然处之,认为拒之“无礼”。“礼”后的确彼此感情深,政事通。事实亦证明,为了维护联合国“绝大多数会员国的根本利益”,把国际上的事情办好,在理事国大使们之间安排一些“小吃小喝”也是形势所需、在所难免的! 文章——八股成风
有人说,联合国是一个“加工厂”,每天“制造”出一堆又一堆的文件。这些文件究竟有多少被人认真阅读过,又有多少被人当作废纸随便扔掉,迄今无人做过统计,恐怕亦无法统计。在联合国的各个机构中,安理会就是一个生产“八股”文件的“大户”。这种“八股文”几乎是安理会与生俱来的。随着时间的推延,安理会的“八股”文风在联合国内已有了自己固定的“套路”和“市场”。
首先是联合国秘书长向安理会定期提交的报告。目前,安理会共授权了10多项维和行动。根据安理会决议的要求,秘书长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向安理会提交每一项维和行动的进展情况。长则3个月或半年,短则7天至半个月。通常,这种报告“切割”为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关于该项维和行动的背景情况和来龙去脉。第二部分是关于冲突各方的态度及该项维和行动的进展状况。最后部分必定包括一些意见或建议。
有一些长期在联合国工作的外交官曾对这种“八股文”书面报告做了一个讽刺的比喻:第一部分犹如历史课本,读起来“味同嚼蜡”;第二部分犹如武侠小说,读起来“情节曲折”;第三部分犹如科幻材料,读读可以,实际上“较难实现”!
其次是安理会的决议。安理会的决议一般是“一项议题、两段陈述”。前半截称作“序言部分”,主要介绍背景情况,后半截称作“执行部分”,主要表明要做的事情。序言部分通常使用如下的措辞:“忆及什么什么”、“回顾什么什么”、“注意到什么什么”。如果内容多,语气强,还可以增加如下的措辞:“进一步忆及什么什么”、“又注意到什么什么”之类。然后再转入正题。
“执行部分”无非是“决定什么什么”、“谴责什么什么”、“敦促什么什么”,最后是“要求秘书长如何如何”等。安理会的大使们磋商决议草案时,各出奇招,有时就像一帮老头儿在玩小孩的“填字游戏”一般。
传说有人在安理会工作一段时间,离任回国后曾得了轻度“职业病”,起草文件、谈话要点,甚至在网上写条信息也忘不了使用几句“忆及、回顾、注意到”等安理会的惯用语!
再者便是大使们的“礼貌用语”了。安理会有一个约定俗成的做法,每逢月初第一次全体磋商或正式会议,大家在发言时都要首先对新主席走马上任奉送一些祝贺或恭维的话,然后对刚刚“下岗”的上月主席回赠一些赞美之辞。一般都沿袭如下的句型:
“主席先生:
首先,我愿代表我国代表团,并以我个人的名义,衷心祝贺你担任本月安理会主席。我相信,在你的聪明智慧、丰富经验和杰出才干指导下,本月安理会的工作将会取得成功。请你相信,我国代表团将会全力配合你的工作。”
“主席先生:
我还要感谢上月安理会主席某某先生。他的出色表现和外交技巧使安理会上月的工作得到圆满结束。”
在安理会正式会上,15个理事国的大使在大庭广众下分别寒暄一通后,才开始言归正传,根据议题发表各自实质性的评论。有时,安理会需要就某项议题举行紧急会议,几十个会员国的大使在会上每人唱一段“赞美之歌”,浪费了大家许多宝贵的时间。
还是德国人讲求实效,不图“虚名”。有一年是德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埃托大使担任安理会轮任主席。他敢说敢做,在安理会第一次全体磋商和正式会议上,分别要求大家不必重复这些烦冗礼节。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各国派出的大使既不是傻子,也不是平庸之辈。如果确属这类人物,料大家也不会允许他担当安理会主席这一重任。在当月初安理会的第一次正式会议上,他甚至敲槌打断其他会员国大使千篇一律的“颂辞”。
不知是大使们碍于面子,还是真的喜欢听表扬,德国大使的做法仅在他当安理会主席的当月见效。之后,一切又都故态复萌了。后来,有人对安理会理事国的大使们不愿意对主席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挖苦,说:“礼多人不怪,八股人人爱!”
记得曾有人将纽约这个光怪陆离的都市形容为一个社会的“大染缸”。如果有人将安理会形容为“八股文”的“大学堂”,其实一点都不为过!
责编:雷向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