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质疑点”谈地理教学聚焦方向的拓展

来源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m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针对学生的“质疑点”,传统地理教学侧重点在于“释疑”,并将学生的质疑置于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的框架下。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应将学生质疑视为学生参与建构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体现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有效落实新课程理念。
  关键词
  质疑点 教学聚焦 地理教学
  针对学生的质疑点,传统教学侧重点在于“释疑”,并将学生的质疑置于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笔者称其为“专家的课程”)的框架下,不敢逾越雷池。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应将学生质疑视为学生参与建构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体现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充分重视学生的每一个质疑,并结合质疑审视教学聚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是落实新课程理念和有效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
  一、聚焦“主干”,也要聚焦“细节”
  案例一:“雪壁公路”景观图辨析
  1.情景再现
  在地理教学中,常常运用景观图来分析地理环境特征及其成因。如在分析“日本本州岛西部沿海冬季多雪”的问题时,笔者结合“雪壁公路”景观图(图1)来引入问题,先让学生判断“这种景观最可能出现在何地”,并进一步分析该景观形成的原因(冬季西北季风经过日本海带来水汽,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降雪充沛)。但在教学中,一位学生对教师的解析提出了质疑,认为“该地不应该是日本!因为日本的汽车都应该是左行,而图片显示该地汽车为右行”。
  2.教学反思
  学生的这一质疑,对教师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与组织方面具有很强的警示意义。因为学生充分运用了“日本汽车左行”这一常识来进行分析判断,我们没有理由将其推翻。因此,教师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与组织中既要聚焦“主干”,也要聚焦“细节”,尽量减少信息干扰,让学生能够更精准地把握学习的关键点。同样,在地理教学的其他环节中,也须处理好“主干”与“细节”的关系。对此,笔者首先充分肯定了这位同学的观察力,同时在下一节课的教学中重新选择信息干扰更小的一张图片(图2)。
  二、聚焦“规律”,也要聚焦“逻辑起点”
  案例二:唐代的“坊市分离”与城市功能分区
  1.情景再现
  “城市功能分区越来越明显”是近现代城市发展的普遍规律。在一次教学中,笔者提到“古代的城市,生产区、住宅区和商业区往往互不分离,形成一种‘前店后场(作坊)’的格局。但现代城市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功能分区,这是城市发展的普遍规律”。有同学对此提出质疑:“在唐朝实行严格的‘坊市分离’,当时的居住区(坊)和商业区(市)之间有严格的区分,而到了宋代,‘坊’与‘市’才融合。由唐至宋,反映出的是城市的功能分区越来越不明显,所以我认为这个规律并不正确”。
  2.教学反思
  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的规律。地理事物的演变规律是地理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也是教学聚焦的核心,但在阐述这些规律时,教师往往忽视规律研究的“逻辑起点”。以“城市功能分区”为例,我们只是强调了城市发展过程中“功能分区越来越明显”这一规律,但却忽视了“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因”这一问题的逻辑起点。“坊市分离”客观上加强了封建统治(强化城市管理、维护社会秩序),却也压制了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隋唐时期“坊市制度”达到顶峰,与此同时商品经济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坊市融合”能够便利居民生产生活,并降低成本,获得更高经济效益,促进城市经济繁荣。因此到了宋代,“坊市制度”最终瓦解,城市走向“坊市融合”[1]。现代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城市,一块土地由哪种活动占有,取决于这块土地的租金高低和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两方面。因此,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城市功能分区就会越来越明显。可见,抓住问题研究的逻辑起点,地理教学才能更好地阐释地理规律。
  三、聚焦“模型”,也要聚焦“事物的内在联系”
  案例三:沙尘暴与黄河含沙量
  1.情景再现
  在一次答疑中,一位学生提问:“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能不能用‘黄河流域沙尘暴频发’来解释?”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学生都认可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与“黄土土质疏松,流域内夏季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有关,笔者没预料到有学生会从沙尘暴的角度来解释。对此,笔者没有马上回答,而是反问:“你为什么会认为与沙尘暴有关?”该学生解释道:“沙尘暴携带的沙尘物质沉降于黄河河面,黄河含沙量不就增大了吗?”
  2.教学反思
  尽管学生的上述观点有失偏颇,但还是值得认真反思。由于地理学科综合性、区域性和时代性等诸多特性,使得地理学中的许多理论可能存在诸多解释。地理学家大卫·哈维认为,一种模型可以是一种理论范围内的一小部分,它作为一种设计的程序,将这一部分所包括的事实进行概括和抽象[2]。一种模型是一种理论许多可能解释当中的一种。而中学地理作为一种普及性教育,不可能对各种地理理论进行全面阐释,只能选择其中的典型进行介绍。因此,在中学地理原理的教学中,主要是对地理模型的建构与理解,这也成为教师教学中的主要聚焦方向。以“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分析为例,教学中着力建构以下分析模型:从“沙源”角度来看,与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关系最密切,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又主要分为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主要由“气候(夏季多暴雨)、地形(起伏大)、土质(疏松)、植被(稀疏)”等构成;人为因素主要由“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表土裸露”构成。
  当今世界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获取信息是多元而无序的。即相关现象的成因不一定与教学中所建构的“模型”相一致,因此教学中还须充分考虑“事物的内在联系”。仍以“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分析为例,黄河含沙量大与“沙源”充足有关,但“沙源”并不仅仅限于水土流失,其与区域风沙活动等因素也密不可分。如黄河上游西岸的乌兰布和沙漠,每年因风沙活动向黄河输送的泥沙就达3000万吨。又如黄河流域部分河流的含沙量增大与沙尘暴关系密切,一般在沙尘暴过后的首次大雨往往会形成一次含沙量高峰,这与疏松的沙尘物质在地表沉积而被雨水冲刷带入河流有关[3]。   四、聚焦“地理应用”,也要聚焦“地理观念”
  案例四:环境污染与工业布局
  1.情景再现
  在教学中,往往会有学生提出质疑:“在城区河流的下游布局工厂,其污水会导致更下游的城市污染加剧;在盛行风的下风向布局工厂,也会加剧更下风向城市的污染。针对这样的问题,在工业布局时应如何解决呢?”
  2.教学反思
  学生提出这样的质疑,反映了学生具有环境保护意识的一种自觉性。有的教师针对学生的这类质疑,往往不置可否,但这是地理教学必须正面解决的问题。传统地理教学在部分地理原理和规律的教学中,更注重聚焦“地理应用”而忽视“地理观念”。以工业布局为例,地理学重点研究如何合理布局来降低生产成本和保护区域环境,这其中环境保护往往是作为一种工业布局中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且通过“合理的布局”可以减轻对区域环境的污染。由于过于强调地理学在生产布局中的应用价值(聚焦“如何合理布局以避免区域的环境污染”,而较少聚焦“环境保护也是生产成本”、“减少污染排放才是减轻环境污染的根本”),这就容易让学生形成一种“错觉”,即通过“合理布局”可以规避相关的环境保护义务。而在发达国家,由于把环境保护成本上升到很高的地位,因此大量落后产能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一些传统印象中的高污染工业也通过技术改造和严格的排污限制(如钢铁、石油化工等),使得环境污染大大减轻。如日本、瑞典等国家的垃圾焚烧电厂,往往与居民区仅数百米之隔,有的甚至就建在政府办公区旁,这和政府、企业严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密不可分[4][5]。由此可见,发达国家由于“环境保护是生产成本”观念的深入人心,民众对企业污染排放问题高度关注,政府对企业节能减排严加管控,一些传统意义上的污染型工业布局并不一定完全与目前地理教学中所聚焦的相一致。
  五、聚焦教师“创生”,也要聚焦学生“创生”
  案例五:种植业结构改变的原因分析
  1.情景再现
  在一次“农业区位因素”的公开课教学中,授课教师在讲述“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时,设计了以下案例供学生探究:
  8月初,老师乘火车经过湖南省西部某县境内,原来以种植水稻的农田,现在却有不少改种了玉米(对比图略)。请同学们探究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同学经过讨论后,纷纷发言。
  生1:“近年来该区域水源短缺,部分水田改为旱地。”
  师:“玉米地周围地区都种植水稻,说明该地区不缺水源。”
  生2:“我觉得这种玉米可能是以鲜玉米的方式在市场销售,目前鲜玉米售价高于大米,种玉米的单位面积产值高于水稻。”
  师:“如果是因为单位面积产值较高,那周围地区应该大量种植玉米啊。”
  生3:“从图中可以发现玉米已经成熟,可能是为了和其他农作物轮作的需要,这种变化应该是受农业技术发展的影响。”
  师:“水稻是一种需要消耗大量劳动力的农业生产活动,玉米则对劳动力需求较低。湖南西部地区由于大量农民工外出打工,传统上该地本应该种植双季稻,8月份是双抢季节(收割早稻,播种晚稻),但图中表现出来的水稻在8月份仍一片葱绿,说明该地区目前农业劳动力短缺。所以,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原因应该是劳动力价格上涨(劳动力短缺)。”
  2.教学反思
  在多年的新课程改革推行过程中,课程实施正在由“专家的课程”转向“教师的课程”,即教师已经逐渐意识到课程实施需要加入自己的创造,积极主动地建构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体现教师“创生”的同时,学生的“创生”却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通过对上述教学活动的审视,可以发现教师尽管从外在形式上体现了新课程重视案例教学、重视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重视学生的探究活动等理念,但从本质上来讲仍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羁绊。新课程还倡导教师与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建构,采取创生取向的课程实施观,尽管学生的回答与自身预设有一定出入,但是也言之有理,从创生取向的理念来看,教师应该积极吸纳学生的观点以充实自身的预设,使得教学过程“不再是原初的课程计划按图索骥的过程或稍事修改的过程,而是一个真正的创造过程”[6]。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关注学生的质疑点,给学生自由表现的机会,让学生敢于和乐于接近教师,把教师当作学习的向导,真正意义上实现师生共同建构课程资源,才能从本质上推动地理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合群.论中国古代里坊制的崩溃[J].社会科学,2007(12).
  [2] 大卫·哈维.地理学中的解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3] 黄河上游973项目组.黄河上游沙漠宽谷段风沙水沙过程与调控机理[R].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科技协作工作委员会2011年年会交流材料,2011.
  [4] 谢云巍,等.垃圾焚烧,我们该向日本学什么[J/OL].网易,http://news.163.com/special/00012Q9L/lajifenshao091128.html.
  [5] 廖雪梅,等.垃圾发电重庆VS瑞典[N].重庆日报,2013-4-2.
  [6] 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 王 颖】
其他文献
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分析了如何通过丰富企业的文化内涵,进而促进企业长远健康地发展,包括正面导引、追求精益、深化内涵等内容,为企业提升软实力。
媒介生态属于传播学与生态学的交叉学科视角.平衡报道是新闻报道中的重要原则,必须要保证传播受众群体能够吸取到客观、公正、尽可能全面的信息,从而对新闻事实做出独立而理
党员教育与管理工作是基层组织建设中的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快,全国共有一亿多名退休老人,国有企业所管辖的离退休党员也逐年增多. 作为企业员工队伍
【正】 农产品:进口水果更便宜 加入WTO后,农产品将面临关税下降的情况,现行21.2%的平均税率,将在2004年降至17%左右。关税下降主要集中在肉类食品、水果及酒类。现在牛肉的关
该研究用杂交十六号水芹、香菇草、粉花狐尾藻、美人蕉、鸢尾等5种水生植物,处理养猪场污水经沼气发醇后的沼液。结果表明,5种供试植物中,水芹菜对重铬酸盐(CODcr)的净化作用
文言文作为高中语文课的一个重环节,对学生人格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都有非常积极的影响,但是目前文言文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学生对文言文教学不感兴趣,教学效率低下。如何改变
建设“机动作战、立体攻防”的新型陆军,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军目标,这对加快院校改革和发展,培养优秀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以“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
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问题也应该受到人们更多地关注,基于文献的研究和工作的总结,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心理问题进行阐述:第一
日前,从北京市环保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京津冀环保部门签署了3个重要的“跨界环保”协议:统一开展区域煤炭管理,统一区域新车和油品标准,实现环境执法联动。据悉,京津冀签署
通过对火电行业CO2排放源的梳理及煤质变化对CO2的影响,由火电行业不同煤种推算出标准煤在不同煤种下得到的CO2排放值,阐述了燃煤电厂中CO2排放量实际计算方法,提高了火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