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视角下的高校本科生培养问题探究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ryleex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者主要通过对比研究、实地走访和调查问卷的形式,结合高校学生培养实际情况,从企业视角审视以东北大学为例的当今高校本科生培养工作,并从基础教育、拓展素质、价值导向三个主要方面挖掘其当前面临的问题;并以基础教育和专业训练辩证关系、创新与执行能力协调性,以及领导能力和创业意识的导向作用等方面为焦点,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的建议。
  关键词: 企业视角 高校本科生培养 问题 解决方案
  高等教育是新世纪科教兴国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本科生培养工作则是高等教育中基础和重要的一环。面向社会、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是高校教育的重心,其中以“面向社会”作为其人才培养的落脚点。本文以社会元素中的企业视角为中心,审视高校本科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有效解决方案,为提升高校本科生培养质量的理论与实践作出贡献。
  囿于篇幅,笔者选取东北大学作为研究中企业视角的目标样本。东北大学是位于辽宁的教育部直属“985”重点大学,拥有冶金、材料、机械等基础产业优势学科和计算机、自动化等新兴产业特色学科,以孵化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服务社会的坚实支撑点,在省内乃至全国相关领域有着良好声誉。
  一、高校本科生培养中面临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从企业视角审视当前高校学生培养现状及不足,笔者调研了山东莱芜、辽宁鞍山、本溪、锦州、抚顺等五座城市的六家钢铁行业大型国营、民营企业的500名不同性别、年龄、职务和学历的职工,收回有效问卷488份。问卷大致涉及本科生基础教育、拓展素质、价值导向等方面。从统计结果来看,有如下几个结论。
  1.从基础教育上看,重视基础知识而忽视专业训练。
  调查结果显示,488名受访者中大约75.4%认为当前高校传授给学生的专业知识与企业生产实践脱节,其中约37.1%认为这种脱节现象十分严重。基于这项结果进一步调查后可以发现,全体受访者中31.6%认为高校忽视对学生的专业训练(如工艺流程、工程理论和实践等),另外有27.3%认为高校缺少有效的专业实验和实习。
  相对地,单以东北大学下属的某工科学院为例,本科生专业基础课课时占到了全部培养计划的约40%,用于专业训练的课时量仅占约20%,专业实习仅8%左右,对于这种培养安排,企业员工中仅有12%左右认为是合理的。
  这样的结果表明,从基础教育上看,当前高校本科生培养中,存在着较为明显的重视基础知识而忽视专业训练的现象,它是造成高校教育与生产实践相脱节的主要因素。
  2.从拓展素质上看,创新能力与执行能力存在脱节。
  自主创新能力是知识经济与全球化背景下高校教育的重要使命。根据调研,有52.7%的企业员工认为“身边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最受重视的优点是创新和思辨能力”;有超过88.4%的企业员工评价身边的大学毕业生“有朝气、有干劲、富有创新意识”。与此同时,另一份对在校本科生的调研中,也有超过33.1%的人认为创新和思辨能力是未来在企业工作中能够获得发展与晋升机会的重要能力。以上结果说明企业和高校都充分认同本科生创新和思辨能力的培养。
  笔者在调研中还发现,企业员工认为“自己与所在岗位标兵能手和业务骨干的主要差距”体现在执行能力、创新能力和思辨能力三个方面,分别占35.7%、24.8%和17.3%;而“胜任自己目前岗位所需的最重要能力”前三项为创新能力、执行能力和思辨能力,分别占27.2%、25.6%和19.1%。这说明企业对于从事相关岗位工作并能有所发展所需能力的看法是:创新与执行能力并重。
  与之相对应,79.5%的企业员工认为身边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工作中并不重视执行能力,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眼高手低”现象;在东北大学随机抽取200名在校本科生进行调查,重视执行能力的也仅占到19.6%。可见高校本科生培养中对于学生创新、思辨能力与执行能力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脱节,而大多数企业员工认为这阻碍了现在或未来的职业发展。
  3.从价值导向上看,重视领导能力而忽视创业精神。
  调研表明,仅有9.2%的人认为在职场获得升职和发展主要靠领导能力,7.1%的人承认大学生的领导能力出众。相对的,有超过37.6%的在校本科生却做出了相反的判断(即认为主要靠领导能力)。
  而另一份在校本科生创业观的调研报告显示,仅有不超过5%的学生愿意选择到西部地区进行创业,愿意到二、三线城市民营企业发展的也仅有约11%。但在对企业的调研中,有41.8%的人近期有创业的目标或者想法,另有38.6%的人认为在国有大型企业工作积累的人脉和经验有助于未来的创业。而在对于高校本科生培养的期望上,也有57.4%的受访者认为高校应该培养学生沟通与拓展人脉、自主学习新技能、适应新工作等创业性质的能力。
  综上所述,大学生过分重视领导力而耽于安稳环境的心态,与企业环境中重视开拓进取的创业能力与热情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距。这是全社会、高校和学生自身的综合性问题,但在其中,高校是纽带和重点,应该在学生培养中重视上述价值导向。
  二、解决高校本科生培养问题的建议
  1.走校企、校(研究)所联合道路,弥补专业训练量不足。
  高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担负着教学与科研双重任务,而基础知识的传授是教学任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不能一概苛责高校重此轻彼。笔者认为应该从联合培养着手,使专基础知识与专业训练相结合、教学研究任务与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
  为此,一方面要走校企结合的道路,利用高校(特别是知名的研究型高校)与企业进行广泛研发与孵化合作的有利条件,主动引进前线生产技术人员走入学校担任兼职学生导师或实验指导教师、实验员等角色。同时,在本科生就业指导课、专科概论等课程中引入客座教师,及时安排企业中相应人员,将第一手资料和行业职场信息传递给在校学生,使教学相长。另外,可以尝试与大型企业建立联合教学实验基地,属于校企联合的实验室在没有研发任务时,应该承担一些基础的学生实习与社会实践工作。   另一方面则是要走校所结合的道路,尝试在本科生高年级阶段进行分流,将有从事科研潜质和意愿的学生选拔出来,提前进入研究所进行联合培养,使科研深造、工程训练、本科直接就业多种道路更加清晰,从而弥补各领域专业训练量不足的难题。例如东北大学的“卓越工程师”计划及校所联合培养计划,都是良好的尝试。
  2.通过多种渠道,将创新与执行相融合,培养复合型人才。
  如何实现创新与执行能力的良好结合,是培养复合型人才、实现学生全面成长的重要环节。这个问题具体从两个层面进行探讨。
  一是在创新中执行,即引导学生进行创新研究向实际成果转化。拨出专门场所、专门经费,支持学生科技发明和创新性实验成果的孵化,利用榜样力量,带动全体学生主动追求创新成果;同时利用学生社会实践等形式,组织例如“科技下乡”、“调研服务”等规模广泛的科普类活动,将高校的创新和科研成果面向社会进行普及,在实践中锻炼学生。
  二是在执行中创新,即引导学生对日常教学与实验环节进行创造性改良、自主选择和思辨性反馈。具体来讲,应该在本科生某些专业课中适当加重学生说课和小组讨论的课时,同时以评估形式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思考和巩固;对于理工科的实践和实验类课程,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选择,并且允许各实验和实践类课程之间进行课时转换与学分共享;要在本科生教学评估体系中引入纠错机制并适当给予学生成绩、奖金和其他形式的奖励,鼓励学生热情参与教学互动,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同时增强自身创新能力。
  3.以高水平就业为抓手,提升学生的进取意识和创业能力。
  就业是国家高等教育的出口,是检验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我们不仅要以就业为抓手,而且要将高水平就业放在重要位置上。
  一方面,要确立重点企业就业战略,实现企业与学生双赢。以东北大学为例,它具有显著的冶金、铸造、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学科背景和地域特色,很多相关央企和大型国有企业成为接收其毕业生的重点。为此应该根据这些企业的专业特色和职业需求,有意识地引进其人力资源和其他工作部门人员,对高年级非毕业班学生进行提前选拔和重点培养,在方便企业选择优秀人才的同时,激励学生树立重点就业概念,提高忧患意识和竞争精神。
  另一方面,树立创业热情,培养创业能力。创业不仅仅指“另起炉灶”,更是一种不断学习新经验、积累新优势、树立新目标的投资。要警惕“重点岗位”意识混淆“重点企业”战略,警惕社会“官本位”不良思潮对学生的腐蚀。因此,高校在日常价值导向上,要在利用实际案例鼓励学生参与西部开发、国有大型开发项目等创业工程的同时,引导学生在校期间进行模拟的或小规模的创业尝试。同时注意在学生领导能力培养上,立足于在新环境中整合优势资源实现自身目标的培养,以此树立学生创业热情。另外,应该通过挂职锻炼、岗位实习、专业调研等多种形式,提升学生适应新环境、面对新问题、开拓新局面的能力和意识。
  参考文献:
  [1]杨晓慧.当代大学生成长规律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0.11.
  [2]郑永廷,江传月.主导德育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元主导与多样发展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8.1.
  [3]徐涌金,张明纲.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的构建思路[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04).
  [4]杜贞仪,王宇.强化信息素质教育培养合格创新人才[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11).
其他文献
摘 要: “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教师应该意识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开放系统,绝不能局限在书本里,必须以小学生为主体,体现教学的开放性。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打破课堂和校园的限制,树立大语文观,从多角度构建开放性的教学内容。在聋校,更应该如此。聋生由于听力的缺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存在种种障碍,不是读不懂,就是道不明,主动阅读的积极性普遍不高。教师要
摘 要: 马丁·艾米斯是近来备受关注的新锐作家之一。他以独特的作品主题、新颖的叙事手法,吸引了国内外越来越多的读者和批评者。本文从马丁和他的小说《死婴》入手,介绍这部小说的叙述策略和内涵,以此为读者引出研究马丁·艾米斯与其作品的一些线索。  关键词: 马丁·艾米斯 小说《死婴》 叙事技巧 人文关怀    至少有一个原因可以使马丁·艾米斯注定成为一个公众人物:他的著名的文学家父亲——金斯利·艾米斯。
摘 要: 《牡丹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分别是中国明末剧作家汤显祖和英国人文主义大师莎士比亚的代表作,都出现于十六世纪九十年代,都是文学史上不朽的爱情精品。两个同一时期不同国度的爱情剧本都给读者和观众的心灵带来强大的震撼力,在主题思想、人物形象、结局安排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通过比较这两部名著,并对它们进行细致的分析,有利于加深对这两部剧作的理解,同时也可以透过这两部剧作更加
摘 要: 巴金先生的《寒夜》道出了抗战时期国统区没背景和地位的小知识分子的人生的悲凉。女主人公曾树生的人生选择值得我们探讨,其人生选择的悲剧性不仅仅是她个人性格所导致,时代影响也是巨大的,因此可以称为是个人主义与时代的双重悲剧。个性解放始终是思想启蒙后历代女性所追求的目标。作为女性我们要完善自己,提升自己,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从而追求真正的自由和解放。  关键词: 寒夜 社会影响 家庭因素 个人主
摘 要: 对同一件事或人物,不同时代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这些看法构成了历史思维的三时态。高中阶段是学生历史思维能力迅速提升的关键时期,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渗透这样的思维方式,提升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关键词: 思维时态 历史思维能力 实践性认识  爱因斯坦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的基础理论,
摘 要: 《先秦诸子选读》作为选修教材进入高中语文课,对语文教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如此博大精深的文化著作该怎样教才能达到教学目的?作者就《先秦诸子选读》的教学作了一些思考与探索,以更好地指导选修课的教学。  关键词: 《先秦诸子选读》选修课教学重点 定位    高二年级语文选修了《先秦诸子选读》,这本教科书通过学习先秦诸子论著,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性情,提高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认识,培养把握社会
摘 要: 作者以 CNKI中国引文数据库( 新) 收录的1979—2010年间《高等教育研究》期刊中的“辅导员”专题论文为研究对象,对其中19篇相关主题论文进行研究,分析其研究对象、理论依据。《高等教育研究》期刊中辅导员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和趋势,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我国对大学辅导员问题的研究情况及其存在的不足之处,对大学辅导员的长远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 大学辅导员 《高等教育研究
摘 要: 中国和日本这两个国家,交流历史超过2000年,日语文字就是受汉语影响产生的。而近年来,日语却逐渐“反哺”汉语,汉语中出现诸多日语词汇。本文谈谈日语词汇对汉语的影响。  关键词: 日语 汉语 影响    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自古以来就与中国交流很深。早在公元239年,邪马台国①女王卑弥呼(ひみこ)就派遣难升米出使当时的曹魏政权,获赐亲魏倭王之金印和铜镜100枚。但是当时日本并没有文字,这段
摘 要: 云南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着教师专业理想、业务水平偏低,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先天不足,教师生存状态艰辛,“双语”教师奇缺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探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内涵与实质,提出开展丰富有效的师德教育,多途径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提升教师的地位与待遇,健全教师管理制度等教育实践策略。  关键词: 《纲要》 云南中小学教师 教师专业发展 问题 对策  目前,云南省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专任教
摘 要: 品格优良、人格高尚的作者能写出好的艺术作品,而格调高雅的好作品也一定出自品格高尚者之手。作者结合个人教学实践,针对具体的文学作品,探讨了作家的品格修养与作品的艺术风格的关系。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品格与艺术 作家 作品    在十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有很多的感悟。其中最深的要数对我国文学作品的领悟了,谈到这,源远流长的《诗经》、忧国忧民的杜甫、洒脱俊逸的苏轼、像一把锋利的匕首刺向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