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爱国主义教育的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

来源 :时代报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ssfa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国主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种积极和支持的态度,集中表现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为保卫祖国和争取祖国独立富强而献身的奋斗精神.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不仅体现在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宗教等各种意识形态和整个上层建筑之中,而且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成为影响民族和国家命运的重要因素.新时代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加强对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培育,促进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其他文献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如何认识、联系、培养、发展青年,使之成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生力军、主力军,既是中国共产党人一直以来不断探索、创新、丰富、发展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也是一项重大的实践问题.在广泛、深刻、生动、具体的实践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关于青年工作的科学理论和方法.文章旨在对这些科学理论与方法作简要的概括归纳,并立足于新时代、新情况、新变化,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青年工作的理论作出符合新时代鲜明特点的分析,进一步探索做好青年工作的具体路径.
构建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互动机制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重要策略.研究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基本问题,分析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互动作用和重要性,能够有效提高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互动.基于此,文章结合相关理论探讨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互动发展,研究二者互动发展的现状,并提出解决方案.
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需增强创新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应构建一种逻辑严密、操作简便的“四位一体”理想信念教育新模式,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的同时,思维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新形势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探讨当前阶段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对更好地促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进一步促进我国高校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历经百年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实践特色的基层组织建设之路,取得了显著成就,积累了丰富的、切实可行的基层组织建设经验.百年历史实践淬炼了党对高校基层组织制度体系和党支部工作制度的深刻认识,回顾梳理百年历程,启示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政治核心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开创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
党内政治文化是一个政党从一定思想文化环境和经济社会制度中生长出来的、经过长期的发展过程而相对稳定的积淀于党员心理层面上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价值观、政治理想和政治信仰的总和,对党内政治生活和政治生态发挥着规范、引领和导向的作用.结合国有企业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工作的现状,对如何做好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工作进行了探索,以不断提高国有企业党内政治文化工作的水平,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沈从文的湘西题材文学作品有着较高的美学价值,受到了许多读者的欢迎.在沈从文的创作生涯中,他始终认为不论是故事还是人生,一切都应当美一些.不过,丑即使难以让人产生愉悦之感,也并非是罪恶的.在现代社会之中,仍旧存在着一些丑陋的问题,但大多数人还是渴望实现美好的生活愿景,至少希望能够在文学作品中去实现这种生活愿景.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党的建设,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坚强堡垒.当前,高校基层党组织存在基层组织缺乏活力、支部功能弱等短板和不足.故而,文章从加强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方法和路径出发,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党的十九大以来,高校基层党建工作面临新形势、新要求.高校基层党组织要不断创新基层党建新模式、新途径,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切实发挥自身战斗堡垒作用.党员要发挥自身先锋模范作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肩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有关青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并多次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对于青年发展的重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满足受教育者精神需要的重要环节.社会活动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是人的需要,需要是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当下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的新时代,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并以其为指导,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文章阐述了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的丰富内涵,分析了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和价值,提出了符合马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