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组织文化塑造的意义与价值研究①

来源 :当代体育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da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04.119
  摘 要:该文以我国体育组织文化的塑造为研究对象,以在我国体育组织中的文化力为研究线索,对体育组织文化塑造的背景和价值进行了探讨。体育组织要在未来的发展中保持可持续发展态势,要不断借助企业管理的思维,反映出体育随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性,即构建和创新体育组织文化的管理趋势。
  关键词:体育组织 文化塑造 价值 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2(a)-0119-02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文化可以用来表示一个群体中人们的观念和行为,它通过代表进行传承,体现为人们对价值和行为的共同认识。文化有所属群体的所有成员共同形成,是构成人们共同生活的基础,也是社会生活得以延续的依托。
  组织是指一定的人员根据一定的程序和制度、为着特定的目标而组成的。共同体。当组织与文化结合在一起时,则是指全体组织成员所共同奉行的价值观以及受价值观影响形成的行为方式,也就是组织文化。组织文化通常包括一个组织的价值观、总体目标、道德风气、理想信念、行为标准等等,是全体组织成员共同拥有和遵守的观念和价值体系。
  世界体育发展水平在迅速提高,它不仅表现在竞技体育发展水平,同时,大众体育、体育产业等已经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效益。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管理体制正在发生深刻变革,部分体育组织进入了实体化,将体育真正推入市场。在体育组织管理体系中引入组织文化理念,建立一个灵活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则是体育组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探寻的一条必经之路。
  1 体育组织文化塑造的社会背景
  1.1 经济与科技发展带来的理性化思潮呼唤人性的回归
  随着世界范围内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高科技产品越来越多地走进人们的视野,科学技术也在不断地渗透到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当中,人们也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科学和理性来对事物进行价值判断,可以说,理性化的痕迹已经布满社会发展的每一个角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理性思潮的涌动是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是,理性与感性的平衡需要适度的调控,天平的任何一方发生倾斜都会导致人类自身的不幸。
  在体育领域中,理性化思潮的影响同样深远:高科技的发展对体育的作用容易陷入单纯追求高水平竞技能力的误区,而忽略了人对精神的培养与和谐发展,对“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的理解演变为竞技成绩的提升与金牌至上的锦标主义,使得体育理想被简单量化;商品经济将体育资本换算成金钱,崇高的体育精神在资本拜物的话语体系中被物化的欲望所淹没;而在体育评价标准被完全客观量化之后,运动竞技也沦为对技术提升的追求和肌肉的无意义炫耀。由此可见,体育在市场化与科技化的驱使下,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人文危机。因此,各种体育组织需要从人文的视角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通过对文化的塑造来实现对人的塑造。
  1.2 在体育全球化浪潮冲击下的全球体育文化的趋同
  冷战结束之后,以文化与经济的融合为特征的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逐渐形成。全球化的推进使世界各民族开始步出其原有的思维及行动模式走向世界。文化的全球化在形成多元文化格局的同时,导致了全球文化的趋同,而经济的全球化使得全球趋同的文化呈现出西方化的特征,体育的全球化在這股浪潮驱动之下以奥林匹克运动为代表席卷世界,西方体育文化中“公平竞争”“胜者为王”的理念,以及对个人英雄的崇拜,很可能会威胁到一些文化所极力推崇的主张人人平等、中庸和谐的社会习俗。因此,非西方文化的民族本土文化,亟需在文化趋同趋势下实现文化的自我拯救。这就使得所有体育组织中的体育管理人员必须在全球化的体育文化和本土文化之间寻求最佳的契合点,建立既能够适应全球化的冲击,同时又独具该民族特色的文化管理范式。
  2 体育组织文化塑造的现实意义
  2.1 体育组织文化塑造是发展我国体育事业的需要
  体育组织中文化力的开发日益受到重视。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极大地改善,社会公众对精神享受的追求也日益加速,国民的自信心也随着经济发展而空前高涨。过去在举国体制之下,需要依靠在国际重大比赛中夺取金牌和突破记录来提升国际声望、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的时代已经远去,体育曾经承载的政治功能也在渐渐淡化。国民对体育的诉求从过去对成绩与金牌的热烈追逐,开始转向关注体育比赛过程中的审美体验和运动员的精神世界,体育的价值取向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地变化。这样的时代背景也要求我国的体育组织在提升竞技能力的同时,要增加体育组织文化含量的比重,通过文化的载体来保证体育组织的正常运转。
  2.2 体育组织文化塑造有利于实现体育人才资源开发利用的最大化
  现代体育的国际竞争愈演愈烈,不仅反映在国际赛场上对优异成绩的竞争,更多地体现在科技的竞争、信息的竞争、市场资源的竞争,这其中,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则是人才资源的竞争。因此,只有在管理中掌握了人的因素,才能真正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制胜。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组织中,其所拥有的技能与智慧的发挥程度截然不同,这就与其所在的组织文化环境密切相关。拥有良好的人文环境和人际关系的体育,有利于充分发挥组织成员个人的创造力和积极性,从而取得优异的成绩。反之,个人的技能、智慧和创造性则会受到压制,不利于组织成员整体目标的实现。
  2.3 体育组织文化有利于实现组织的整体目标
  “文化看起来十分柔软,但它实施起来却像钉子一样坚硬;组织文化实施起来十分艰难,但一旦取得效果却牢不可破”。在组织管理中,文化属于软件,无法完全通过可外显的内容体现出来,但它却有着硬件无法取代的作用。对于体育组织来说,组织文化能够将组织成员的意志、思想、行动和目标统一起来,将个体的目标转化为组织目标,尤其对于体育组织来说,组织的胜利也就是组织成员的胜利。体育组织文化通过物质与制度的建立来加强组织成员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将个体与组织之间的联系有机融合,形成相对稳定的组织文化氛围,并以此来激发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通行,为了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
  2.4 体育组织文化塑造有利于更好地实现人性化管理
  在体育组织内部,要想实现组织的共同目标,就必然需要所有组织成员将对目标的共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并为之努力奋斗。而组织文化中这种内聚力的形成需要建立在对组织成员个体的充分尊重的基础之上,满足个人利益、认可个人价值、让个体在组织中充分体会到存在感和成就感,才能在组织成员之间形成充盈着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群体意识。
  中国是一个权力距离相对较大的国家,运动队的管理十分强调管理者在组织中的绝对权利和不容置疑的地位,同时要求运动员必须完全接受上级对自己严格地控制和清晰的指示。这样的管理文化在计划经济时代为中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地贡献,但是在中国体育体制面临改革的今天,组织文化中应该添加人本主义策略的成分从以往重物不重人的经验管理、科学管理,转向强调“以人为本”的文化管理。中国的体育组织要想在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通过组织文化来真正提升体育组织的内在活力,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
  参考文献
  [1] 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管理学[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2] 邓星华,黄彦军.体育全球化的西方化倾向[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23(4):5-9.
  [3] 罗争玉.企业的文化管理[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
  [4] 王玉珠.中国体育组织文化研究的现状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22(1):18-22.
  [5] 张东军.体育组织文化研究现状与展望[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0(4):120-124.
其他文献
自2005年5月以来,我们共为12例患者施行经鼻孔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手术,取得满意效果.现将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呼吸道护理。方法对12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呼吸道进行细致管理。结果通过有效吸痰,保持呼吸道通.保持环境清洁,加强营养等护理措施,减少了肺部并发
类风湿关节炎属祖国医学“痹证”范畴,其病机复杂,常反复发作。近来,我们对3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用自制中药制剂治疗,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中主要使用的是混凝土技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保证建筑行业发展的基础,也是保证建筑质量的关键。在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中.不仅要坚持项目建设与施
莽山烙铁头蛇分布范围狭窄,种群数量稀少,只在中国湘粤边界一带有分布,是中国特有的濒危蛇种。1994年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一级优先保护动物;1998年列入《中国濒危
依托专业开办企业,是高职教育实现工学结合和专业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式,本文试图从管理机制、师资培养、课程设置三个方面探讨依托专业办企业的实施策略,以期能为高职教育专
目的分析影响心肺复苏(CPR)成功的各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心肺复苏患者开始复苏的时间、流程以及主要的抢救措施。结果复苏成功28例,成功率为35%;存活出院6例,存活率仅为
近些年来,随着大学扩招,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大学毕业生面临严峻的考验,随之,心理问题在大学生中广泛出现,“双困生”人数比例逐年上涨。而如今,“构建和谐校园”已成为时代的主流,面
目的以聚氰基丙烯酸丁酯纳米粒(PBCA-NPs)作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反义寡核苷酸(ASODN)载体,转染肺癌A549细胞,观察其对该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PBCA-NPs携带hTERT ASODN转染A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采集血标本在儿科应用的优点。方法将1600例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使用静脉留置针采血,对照组使用注射器采血,并对两种方法的穿刺成功率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