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眼患者泪液中Nod样受体1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来源 :眼科新进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qing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究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1(Nod-1)在人泪液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干眼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延边大学附属医院眼科门诊受试者50名(右眼),其中干眼患者27眼(干眼组),健康人23眼(对照组)。通过分析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实验(SⅠT)、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以及泪液中Nod-1受体蛋白、核因子kappa B p65(NF-κB p65)蛋白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表达水平,确定Nod-1受体蛋白和眼表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干眼组和对照组受试者的OSDI评分、BUT、SⅠT、FL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干眼组患者的Nod-1受体蛋白、NF-κB p65蛋白、IL-1β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干眼组患者中,Nod-1受体蛋白、NF-κB p65蛋白、IL-1β的表达水平与OSDI评分、FL评分均呈正相关性(均为P<0.05),与SⅠT均呈负相关性(均为P<0.05),与BUT均无明显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 干眼患者泪液中Nod-1受体蛋白表达与干眼严重程度相关。Nod-1受体蛋白、NF-κB p65蛋白和IL-1β共同参与了干眼的发生,Nod-1受体蛋白的表达可能在启动干眼的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针对当前数字化研究概念混淆与界定缺乏的情况,以SCI、SSCI一区期刊与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认定的30种重要期刊为主要文献来源,使用文献计量法与文献研究法对“数字化”与“数据化”以及“数字化转型”与“数据化转型”两组中英文概念进行区分与界定,明确其内涵外延、演化规律及应用现状,提出数字化未来的研究框架。在数字化快速发展的初期阶段,明确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将减少后续研究中的混淆与偏误,为数字化领域
学位
学位
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过程宏大且难观其详,但在源于《四十二章经》的典故“三宿恋”的发展变化中却能窥得一二。其典形在两方潜移默化的作用下由“树下”“不再宿”变成了“桑下”“不三宿”,典义则从警戒沙门勿生留恋转化成了对世俗的爱恋。该典从佛教文化中生长、逐步演化并最终漫延至中国文化整个版图的过程极具代表意义,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数字媒介时代出现“视觉化转向”,主体使用社交媒体过程中,图像成为了信息交流、传播内容的重要话语形式。通过对主体图像社交中的行为进行层级化的研究,从行为主体在图像社交中的生产、行动和与理念三个层面,分析其内在的行为机制与动因。图像是数字媒介时代重要的社交符码,其重构着传统的述情方式,主体通过对图像的再生产,达成对画面、语言及情绪的二次叙事。社交媒体作为社会表演的典型舞台,主体呈现着自我角色化、自我与
康德所提出的“根本恶”概念,实际上涉及个体在其自由决意(die Willkür)的准则上根本性地倒置了自爱原则与道德原则之间的关系,而作为这一概念所引发的伦理效应,人的道德改善在康德看来也就相应地体现为恢复道德原则相对于自爱原则的优先性与纯粹性。然而,在弗洛伊德对恶的精神分析的基础上,拉康对于康德构想和探讨“根本恶”问题的基本进路进行了彻底反思。通过深入揭示自爱原则与道德原则在康德学说中未被探明的
巴迪欧与齐泽克关系密切,他们都关注事件和实在界,但同时二者之间也存在着分歧。巴迪欧认为事件是真正的变化,是非在的绝对化;齐泽克师承拉康,在拉康欲望理论的基础上将事件比作现实世界的一个裂口,它给现实世界带来一种普遍的原则。虽然他们对事件的解释存在差异,但是又殊途同归。二者的目的都是要在现存世界找到一个转折点,打破现有状态,使不可能成为可能。
目的:探析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在干眼症患者血清与泪液中的表达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在本院眼科就诊的47例干眼症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于本院进行眼科体检未见异常的47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予以人工泪液治疗2周后,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泪膜破裂所需时间、希尔默(Schirmer)泪液分泌所需时间及
目的:探索并分析六西格玛管理理念下中药注射剂联用药学监护策略的制定与成效。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7—2021年6月期间的1 200张中药剂处方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医院急诊治疗中中药注射剂联合用药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查,并采用六西格玛管理理念制定相应的药学监护策略并实施。2021年1—6月期间的600张中药剂处方及患者,设为实施后研究对象。将2020年7—12月期间的600张中药剂处方
有意义的生命总是故事化的。一个人需要持续的叙事来维持其身份,建立其自我。但《野草》经常取消动作和事件,强调单数的个体,从而悬置了群体身份,消解了故事,使自我的完整叙事成为不可能。《野草》是鲁迅内面精神的静谧花园,呈现为以沉默为主调的失语之语,和以雕塑为聚态的不动之动,与“无地之地”“无物之物”形成了同构关系。这种“言无言”的悖论式写作,实现了一种非故事的故事,反叙事的叙事。而归根结底,是主体的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