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习作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来源 :安徽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zil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阶段,是儿童学习写作的起步阶段。对写作的良好体认,能够极大程度地激发儿童对文字语言表达的兴趣,甚至会成为其一生文字创作的动力;对写作的畏惧,会导致其从此对书面语言产生抵触情绪,敬而远之。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始终是重点也是难点。小学生生活经验少、知识面窄、阅读量不够、缺少素材积累等,导致对写作的热情不高、主动性不强。针对这些问题,我结合自己日常作文教学中的思考和做法,整理出一些解决办法和建议,和大家共同探讨。
  关键词:小学生 作文困惑 方法思考
  
  一、小学生习作教学中的困惑
  1.脱离实际,“真实”缺乏
  平时习作并不是参赛或投稿的“作品”,它是一项特殊的语文作业,是学生把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做到的、想到的用文字顺利地表述出来,让学生愿意主动尝试、满怀信心,让写作变成儿童心灵的一扇窗户,把内心真实的感情表达出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当引导小学生多观察生活,从细节入手,从身边入手,描写自己真实感受到的事物。遗憾的是,不少语文教师缺乏这样的意识,很多学生刚刚写作时就套上了被写作的“枷锁”:结构相同、无中生有、套话连篇、言过其实、生搬硬套、改头换面。这种现象必须受到重视。
  2.厌烦作文,“兴趣”缺乏
  如果你在一堂作文课上对学生们说:“走,带你们到花园里赏花去!”学生一定会欢呼雀跃,激动不已,可一旦你加入一个附加条件:观赏完后回来写篇作文,那么孩子们的兴趣将大打折扣,甚至了无兴趣,这是由于他们对作文的抵触情绪。孩子其实天生具备写作意识,只不过后期的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使作文变成了一种学习负担、硬性任务,还未作文,先畏作文。当前教学中,教师经常让学生借鉴优秀作文,根据模板套入自己的内容,以此达到教学目的。但这样做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学生的作文大同小异、千篇一律,内容创新不足、不接地气,甚至有的学生养成懒于动脑、照搬照抄的不良习惯。
  3.示范不足,“经验”缺乏
  小学生年龄较小,身心各方面都没有发育完全,独立思考能力有所欠缺,知识结构也不完整。因此小学生写作,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模仿行为。因此,为小学生提供良好的模板,对于小学生大脑开发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无疑是小学生作文教学中最合适的模板,这就要求教师能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写出“下水作文”,给孩子们做好示范。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由于自身能力有限,无法站在学生的角度,真实地叙述事物、表达感情。由于缺乏正确的指导和示范,学生很容易被带进写作误区,冒进求全,总想要提高站位、说出意义,产生畏难情绪。
  二、小学生作文教学方法的思考和建议
  针对以上作文教学中的困惑,该如何应对呢?我主要从以下三点谈谈我的思考和建议。
  1.联系生活实际,开展作文教学
  小学生作文教学应当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从生活中获取丰富的写作素材、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加以引导,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先写出自己身边的实际生活案例,突出“真实”。在真实的基础上,再写出自己的切身体会和内心感受,突出“感情”,从而实现作文的内容丰富、感情流畅。例如,三年级作文教学中,以端午节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作为中国重要传统节日之一,班级里组织了包粽子比赛,学生们兴致很高。在包粽子之前,我问学生:你们知道为什么端午节包粽子吗?三年级的学生并不清楚,于是我给他们讲了屈原受辱后刚正不阿,投入汨罗江,百姓包粽子纪念屈原的故事。故事讲完后,带领学生一起,拿着粽叶,先卷成筒状,放上糯米,再用手拍一拍,按实,然后把多余的粽叶折下来,再折一次,最后用绳子捆紧。虽然第一次包粽子的学生们包得千奇百怪,但是他们知道了包粽子的方法,体会到了包粽子的不易,也感受到了包粽子成功的喜悦。在学生的作文中,我看到了这样的话:今年的端午节过得真有意义,我既知道了端午节的来历,也学会了如何包粽子,更尝到了我自己动手包的粽子的味道。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自然而然地就流露出来了。清明节的时候,我布置了一篇以“扫墓”为主题的作文,在组织扫墓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扫墓的全过程,结合革命故事的讲述,让学生亲身体验、身临其境,了解革命岁月、明确扫墓意义,这样文章写起来就得心应手了。其实生活中的作文素材十分丰富,学生也可以通过电视、网络、报刊等不同渠道获取素材、丰富积累。这样既呵护了孩子们的写作兴趣与信心,也降低了作文起步的难度,孩子们会觉得,原来我也可以当个“小作家”呀。
  2.營造写作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运用多媒体的趣味性激发写作兴趣,充分利用其直观性、趣味性,为学生提供生动的素材和形象。例如,在“我喜欢的小动物”主题写作中,我课前拍摄了猫、狗等小动物的生活录像,还抓拍了几个特写镜头,在课堂上向同学们展示各种顽皮可爱的小动物,它们时而安静,时而顽皮,时而吃食,时而睡觉,学生们欢呼雀跃,热情高涨。这时我启发孩子们认真观察、思考,先说一说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画面、最喜欢的小动物、最喜欢的原因,再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写下来,进而运用丰富的联想和现象,指导学生通过恰当的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对所写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形成作文,让文章更生动,更富有感染力。再如,在教学“秋天的树叶”为主题的作文时,先播放一段秋天里五彩斑斓、形态各异的树叶,配有优美熟悉的旋律的视频,再结合课前在校园里、城市里拍摄身边的树木,比如枫树叶、银杏树叶、桂花树叶,先让他们整体感知这些树叶的色彩美,再让他们进一步观察每片叶子的形状,通过细致观察,感受树叶的美,孩子们写起来就会容易得多。
  3.通过“下水作文”,提升教学效果
  教师是小学生语文教学中关键的引导者,给学生提供优质的示范作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作文示范教学水平,不断自我学习和充电,拥有更加丰富、先进的教学知识与教学能力。在教学中要能够考虑到学生实际情况,换位思考,写好“下水作文”,分层指导。同时,要发挥传统经典经验的优势,优化“以说促写”“读写结合”的方式,将传统模仿与现代化科技相互结合。比如,在“我的文具”主题写作中,让学生在已有的文具中挑一件自己最喜欢的,仔细观察,再结合这种文具对自己的帮助来说说文具的用途,最后表达对文具的感谢和喜爱,孩子们自然感到有话可说。又如,在写“我喜爱的水果”主题作文中,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日常见到的水果,让其他同学猜一猜说的是什么,或者通过图片、视频、语音等,描述某种水果的特征,让同学猜一猜是什么,从而增加对陌生水果的认知,通过自身所见所闻所感做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通过口语这把“钥匙”,打开通向成功写作的快捷通道。
  总之,小学生作文占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不仅是小学语文考试的重要分值构成,更是能影响学生一生文字表达的基础。对于小学生而言,写作是一块未完全开发的处女地,许多未知的疑惑等着他们去解答。教师是学生重要的引导者和启蒙者,如何联系生活实际、创设作文情境、解决小学生在作文表达中的困惑,我想这是小学语文教师,尤其是青年小学语文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着力解决的问题。通过师生的不懈努力,不断探索和实践,提高作文教学水平,提升小学生作文品质,最终实现小学作文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全体小学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陆志平,李亮.课程标准案例式导读与学习内容要点:小学语文[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2]王淑萍. 试析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创新[J]. 中国校外教育, 2017(20):121.
其他文献
二、与赵先生对话回到客厅后.大师与我品茶论艺.进行了简短的对话:卜:您怎样安排一天的创作时间?赵:我每天早晨9时进工作室,整天进行作画,出工作室的时间很晚,中午休息一刻钟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海洋技术研究所设计的长基线水声定位系统成功地用于渤海BZ-34油田海底管技的敷设工程,本文介绍该系统的基本组成,数据处理,水温的变化对定位工作的影响,根据现场实测数据分
《中国古代服饰史》为上海戏剧学院周锡保教授在1983年精心编著的大部头著作;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该书考核比较详实,引证材料丰富。对于戏剧服装设计专业乃是必修的课程,
本文介绍的南沙海洋气象自动遥测系统是一个小型的自动气象观测网,它由三个无人自动气象观测站和一个中心数据接收站组成。自动气象观测站上的ZQA4-1遥测终端机和中心站的数据读出——打印装置系采用80C31单片机开发设计而成,全部采用CMOS器件,现场的数据除实时向中心站发送外还存放在电改写的E~2PROM芯片中,每半年收取更换一次,取代了常用的磁带记录方式,使之更适合于恶劣的海洋环境条件下使用.控制器
每门课程的设立,其背后的隐性功能往往易被忽略。本文从回归生活、注重体验、注重规则教育、隐性和显性相互转化四个方面阐述了体现课程的隐性功能的重要性。
期刊
本文介绍了我所最新研制成功的一种现场 PH 测量仪的工作原理、特点及技术性能。该仪器除测量海水酸度(PH 值)外,还能测出海水的温度。它除在海洋环境监测中发挥重要作用外,
海洋站自动观测系统用于对水文气象要素进行自动测量和实时传输,对测量的原始资料自动进行分析,整理,按规范要求编制年月报表。本文对该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主要技术性能
精心之作一般是指慎密构思、精心制作的作品。即兴之作一般是指乘兴发挥、迅速完成的作品。历来不少画家、美术理论家、绘画欣赏者,对于研究这两类作品的创作过程、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