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形成物理概念与掌握物理规律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un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高中物理基础知识最重要的内容。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牢固正确的物理概念和准确地掌握物理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过对高中物理教学的摸索,要使学生形成正确概念,牢固掌握规律,决不是简单的,被动地从教科书上或教师那里接受一些概念和规律的条文,而是在学生头脑深处发生一系列极其深刻,极其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
  一、教师应向学生介绍相关的感性材料,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这是学生形成概念和掌握规律的基础。
  在物理学习中,我们可以发现每一个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都来自大量的具体事例,所以在物理教学中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学生日常见到的一些现象等,使学生对所学习的物理问题获得生动而具体的感性认识是非常必要的。相应的如果学生对所学习的物理问题还没有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还没有认清必要的物理现象,教师就急于向学生讲解概念和规律,采用“填鸭式”的教学,学生靠灌输得来的“概念”和“规律”就将是空中楼阁。
  其实,当学生对教师介绍有关的物理现象和物理事例有了比较充分的感性认识,而学生自己用已学的知识又无法合理地说明和解释这些现象与事例时,便会有强烈的求知欲。例如,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一个身高体壮的大人从你身旁走过,不当心碰了你一下,可能使你打个趔趄,甚至摔倒。
  但是,如果碰你的是个瘦小的小孩,尽管他走得跟那个大人一样快,打趔趄甚至摔倒的可能不是你,却是他。学生便会产生“这究竟为什么?这到底是什么?”的探究心理,这种探究心理,这种对学习内容的浓厚兴趣,正是学生学习概念掌握规律的内部动机。可见,当我们考虑一个物体的运动效果时,只考虑运动速度是不够的,还必须把物体的质量考虑进去。物理学上把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叫物体的动量。
  每一个物理概念和规律都包含着大量的具体事例。在物理教学时,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具体事例越多越好,而是通过几个典型事例引导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理解,体会一种思维和方法,所以我们教师必须精选典型事例,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二、在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进行科学抽象,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这是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关键。
  观察同一个物理现象,不同的学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因为在每一个物理现象中,存在着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果把握不住抽象思维的正确方向,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例如,在“马拉车”的问题上,尽管学生把牛顿第三定律背得滚瓜烂熟,思想上总还认为“马对车有拉力,车对马没拉力”或者“马对车的拉力大于车对马的拉力”。学生“最有力的证据”是:反正是马拉着车向前走,而不是车拉着马向后退。学生主要是固执地盯住了马拉车向前走这一直观的表面现象,而没有对车,马的启动过程以及车,马与路面之间的作用力做深入细致的分析。
  三、学生对相关物理问题的感性材料进行科学抽象,得出结论后,为了强化概念和规律,还得使学生理解所学概念和规律。
  那么学生怎样才算形成了物理概念呢?至少明白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能说出这个概念是如何定义的,对于物理量要记住它的单位,对于有定义式的物理量要记住它的定义式,明确概念的适用范围,弄清楚一些容易混淆的物理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对于物理规律要知道物理规律是怎样得来的,能记住物理规律的文字叙述及数学表达式,还要抓住表述规律的关键词语,明确规律的适用范围,了解规律的应用并能解决有关问题。
  四、学生要深入领会概念和牢固掌握规律,还需要系统的练习才能达到目的。
  在概念和规律上容易出错的地方,编撰适当的例题,变化条件,多方设问。例如,为了巩固“电场强度”这一概念,可编撰下列一组问题①为什么说电场中的电场强度反映了电场本身的力的性质?②在电场中的P点放一个2.0×10-8库仑的点电荷,它受到的电场力是4×10-10牛顿,P点的场强是多大?假定在P点改放一个8×10-8库仑的点电荷,P点的场强是多大?如果在P点不放电荷;P点的场强是多大,为什么?③关于电场强度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E=F/q可知,电场中某点处的电场强度眼放在该点的检验电荷所受的电场力成正比。(B)由E=F/q可知,电场中某点处的电荷所受电场力总是跟电荷电量成正比。(C)放入电场中某点处的电荷所受的电场力越大。则该点处的电场越强。(D)放入电场中某点处的单位电荷所受的电场力越大,则该点处的电场越强。(E)由公式E=F/q可知,E与q成反比;由公式E=Kq/r2可知,E与q成正比。可见这两个公式是不相容的。(F)放入电场中某点的检验电荷的电量改变时,电场强度也随之改变;将检验电荷拿走,该点的电场强度就是零。
  这些问题很容易把学生对电场强度的模糊认识暴露出来。有的学生硬套公式E=F/q,有的学生则以为“q变F就变,E也随着变;没有q,F就不存在,场强也就消失了”。澄清了学生对概念的模糊认识,便会形成正确概念。
  总之,学习一个概念和规律,必须使学生了解它的来龙去脉,最后留在学生头脑里的是一幅能够反映现象之间密切联系的、完整的物理图景,而不是干巴巴、孤零零的几句话。
  (陕西省洋县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对于作业常用的批改形式作一总结。在数学作业批改中,用不同形式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写上不同的批语,不仅能传递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要求和指导意见,使学生及时获得反馈信息,而且有利于融洽师生感情,强化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关键词:批改 数学作业 批语    传统的批改数学作业的方法,只是对学生所做的作业作出正误判断,打上分值,或者是批上优、良、中、下。这种作业批改的方式简单,批阅粗糙,有
期刊
兴趣是学习的一种动力,是心理上的催化剂,它可以激发我们的学习情感,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新课改强调以生为本,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体验。而要实践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本人认为首要任务就是要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有的教师说,实施新课改必须借助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而在农村学校暂时根本难以施行。对于这种观点本人不敢苟同。本人以为新课程的实施并非城市学校的专利。农村学生也应和城里学生 一样
期刊
数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乐意走进课堂,去品味学数学的情趣,才会有展示自我能力的欲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呢?     一、力求以情感人,唤起兴趣     1、让教学语言富有情感。众所周知,在诸多科目当中,普遍都认为数学科比较呆板、单调和乏味,而数学本身的内容安排也不如语文那样生动形象,在教学过程当中若不花点心思则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为了让课堂变得生动一点
期刊
摘要:在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多种媒体,不仅能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而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信息技术 多媒体 数学教学    “所谓现代教育技术是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提高,现代化教学媒体已经进入
期刊
良好的情绪是幼儿友好交往的前提、是智力开发的保证,健康的情绪对幼儿的个性形成、人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我在平时教学中通过开设心情角、来了解幼儿的心理情绪;通过创设情景、游戏活动、讲故事的形式来引导幼儿调节情绪,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情绪;游戏对孩子来说是最喜爱的活动,游戏
期刊
教师,这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在教育的殿堂里,用生命燃起了爱之火。它跳动着爱、传递着爱、诉说着爱,它照亮了一代代莘莘学子的心灵,也照亮了人们一双双崇敬倾慕的眼睛。转眼间,我已在幼教岗位上度过了五个年头,跟孩子们共同成长,共同发展,共同走过那段健康、快乐的童年时光。如今的我更加深深地意识到: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  师爱是一种最高尚的爱,是不求回报的,然而,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教师那份真
期刊
衡量一个人能否获得充分自由的发展,关键不在于他现在会做什么,已经做了什么,而在于将来能做什么,是否有能力适应社会的发展。一句话,关键在于一个人是否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的学校教育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而让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克服学生依赖心理。树立自主学习意识  我国的
期刊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如何找到两者之间有效的契合点,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更值得我们去思考。笔者积极探索学科整合的内在规律,着力从课前预习、情境设置、突破重难点、学练结合、拓展延伸等环节入手,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对优化小语教学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一、课前预习找准预热点  预习好比打仗前的火力侦察,既可以扫清一些障碍,取得进攻的出发基地,又可以对“
期刊
七年级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小学,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差异都很大。大约有百分之二十的学生对学习没有信心、没有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源于自信心。要让每个学生都爱学数学,就要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入手。    一、寓教于游戏之中,在游戏中进行学法指导    如 第一节课不妨和学生做“明三暗三”的游戏。1、弄清游戏规则。2、回忆能被三整除的数的特征,找出能被三整除的数有哪些? 3、
期刊
《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规定: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在加强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同时,注意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高中英语课程还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发展需求,为他们提供丰富的选择机会和充分的表现空间。通过高中英语课程的学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