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漏洞之三:学术腐败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iyuwq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高校学术腐败案频发,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据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玉圣统计,国内几乎所有著名高校都已经传出有学者“涉嫌”学术造假或腐败,被点名或被质疑卷进学术造假或学术腐败的学者教授不下百人。他将学术腐败作了如下划分:权学交易、钱学交易、学色交易、学术不端,以及学术的低水平重复。“高校中的学术不端和学术腐败现象普遍存在,我们必须设法遏制科研上愈演愈烈的浮躁倾向。”安徽财经大学教授陈忠卫认为,在高校科学研究方面,要创造条件预防和扭转高校学术道德滑坡行为。“花钱就能够发表论文,作科研就是一场文学堆泥游戏和烧钱行为,现如今这种行为已经见怪不怪了。”
  博士生举报导师剽窃
  今年5月10日深夜,厦门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博士生戈鋆在人人网上发布了一篇日志,直指本科毕业论文遭其指导老师、苏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恽自求教授剽窃。两天内,戈鋆一共发布了4篇日志,将其与恽教授的往来邮件与“剽窃”的证据公开。
  戈鋆曾是苏大数院基地班2006级的本科生。2010年2月以后,戈鋆开始准备毕业论文,由于主持课题的缘故,他认为自己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最优布局领域有一定的积累,因此仍打算研究相关问题。恽自求做了他的本科毕业论文指导老师。
  着手毕业论文写作时,恽自求给戈鋆提供了一个思路,他介绍了无线传感器最优覆盖领域的一个猜想:平面的最稀疏2-覆盖布局是否是等边三角形网络。戈鋆的毕业论文正是以此为题,即《平面的全等圆盘最稀疏2-覆盖布局》。戈鋆的论文最终是苏大数院基地班分数最高的本科毕业论文之一。
  2013年5月的一天,他在“谷歌学术搜索”上查询恽自求的个人成果,发现恽自求作为通讯作者(一般指整个课题的负责人)和多位合作者、国内外著名高校的教授在2011年计算机网络界顶尖会议INFOCOM发表了一篇英文论文。戈鋆发现,该文章的结果即是他毕业论文中的主要结果,只是稍微改进了思路,将他的22种构型情况减至12种。
  这篇文章“发表我完全不知情,他们不但并未把我列为作者,甚至未提及我的任何贡献”。戈鋆说。同时,该论文的摘要中称,这是“第一个关于最优多覆盖问题的直接答案”,这激怒了戈鋆,他认为这是赤裸裸的剽窃和非常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出于诸多考量,戈鋆当时并未及时反映这一情况。直至今年5月初,他意外发现恽自求向工程领域著名的《IEEE/ACM 网络汇刊》投了一篇论文,已被录用,即将正式发表。戈鋆发现这篇论文与会议论文“内容几乎完全一致”。
  学术不端深层原因
  在一份“剽窃证据详细说明”中,戈鋆列出了他的毕业论文与恽自求的论文中的相同之处,其中包括8幅同样的模型图,部分主定理、引理及证明,和5个相关情形的具体运算式。戈鋆怒不可遏,给恽自求发了一封电子邮件:“希望你能尽快给我一个解释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否则我将联系刊物主编要求撤稿,并联系论文涉及的各单位包括校方以及基金委说明情况。”
  恽自求则否认剽窃。对此,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师彭翕成说:“数学剽窃比文科难以界定一些。不是对比文字相似就行。从戈鋆的本科论文来看,他做的工作还是不小的。文章若发表,他应该有署名权。除非恽自求教授能证明当初的本科论文,戈鋆毫无贡献;否则,恽自求教授这样做属于学术不端行为。”
  彭翕成认为,署名问题很难规范,因为高校里老师混日子的不少,但考核评职称申报项目都需要文章。按惯例,学生在校所作成果,发表论文都是要老师同意才能进行。如果老师需要成果,自己又没有,就只能抢占学生成果。学生属于弱势,也不得不低头。
  学校往往“冷处理”
  西安交通大学一名曾经获得“长江学者”称号的博士生导师李连生被撤销教授资格并解聘,其背后是6名老教授连续两年多的实名举报学术造假。然而,在此期间,6名教授却不断被校方领导约见。校方还对这几位教授表示,“现在高校弄虚作假成风,你们不要大惊小怪。这几年造假的成分越来越多,越来越厉害了。”校方劝阻教授的表态让人吃惊。对“弄虚作假”的纵容就是对学术生态的伤害,而劝阻对学术造假的举报某种程度上比学术造假更可怕。在高校行政化色彩浓厚的背景下,高校领导往往可以利用手中的权力包庇学术造假者、压制举报人。
  有专家认为,可以理解高校领导对学校面子问题以及声誉的重视。但是,如何维护高校声誉,在高校声誉与学术造假之间到底该如何取舍,答案不言自明,只是现实的选择并没有遵从应该的规则。这些年来,很多高校为了提升实力、增强竞争力,不惜下血本吸引各种人才,高校里有多少院士,有多少博导,有多少“长江学者”,这些指标都成了高校的实力象征。为了维护所谓的声誉与排名,一旦涉及到院士等人才学术造假时,高校方面就千方百计冷处理,“家丑万万不可外扬”是绝大多数高校在处理学术造假时的态度。可是,对学术造假者的纵容,无疑是对那些勤勤恳恳、认认真真做学术的教师的伤害。
其他文献
日前,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信长星表示,要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要推进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又是一年就业季,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牵动着各方的神经。对于大学生蜗居、蚁族、待业甚至“毕业即失业”现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认为责任在于政府的扩招政策,从2005年至2014年,10年间全国
据媒体报道,近年来,“高校腐败”案件有增无减,包含多所“211院校”在内的腐败现象震惊国人。多数涉案问题与高校基建或者自主招生相关。针对这些腐败案件,有关部门正在进行严厉整治,与此同时,这些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监管缺失之处,正引起人们的警惕。社会呼唤高校“为人师表”形象的回归。  腐败案频发  5月23日,四川省纪委通报,对四川护理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赵鲁平进行了立案调查。经查,赵鲁平
教育部日前下发《关于做好2014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执法监察工作的通知》。其中,今年国家将完善招生录取结果复查制度,有关部门将组织专家对录取结果尤其是自主招生等特殊类型招
本刊记者对近5年来高校腐败案例进行了梳理,其中发现,高校腐败人员七成以上是在基建工程招标时受贿;另外,在采购、招生、后勤服务等众多环节,也可轻易找到腐败的漏洞。对此,《教育》旬刊对其中一些已经明确结案的事例进行回顾,冀望对研究高校如何预防和防治腐败提供一些借鉴。  许晓鸣:提拔之日腐败之时  2013年8月21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上海理工大学原校长许晓鸣受贿案做出一审判决,法院以受贿罪判处
2003年开始,教育部开始放权,允许部分高校自主招生。这本是教育改革中一次重大的突破和尝试,却成了某些人掘金的好机会。在利益的诱惑下,一些高校负责人纷纷跳入腐败陷阱。“100万能上人大。”这是去年11月,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蔡荣生被调查后,爆出的腐败黑幕。和自主招生一样,“点招”也容易为招生权力产生巨大的寻租空间。  自主招生黑幕  2013年9月,中央巡视组进驻中国人民大学的时候,就已嗅出
中国高校到底有多少校办企业?这是公众非常关心的问题。今年年初,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等部门发布的《2012年度中国高等学校校办产业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年末,全国489所高校3478个校办企业的资产总额为3190.26亿元。虽然总资产超过3000亿元,但《统计报告》显示,高校产业资产规模非常不均匀,排名前20位的高校资产总额就高达2500多亿元。也就是说,这20所高校相关负责人直接管理着这高达
目的:应用RT-PCR作为探针分别测算在大鼠肝星状细胞中FoxL2,以及代表了TGF-beta/Smad细胞信号通路的重要标志物Smad3和肝纤维化的重要产物collagen typeⅠ在大鼠肝星状细胞中
毕业季临近,每到此时,散伙饭成了毕业生们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但是今年,很多学校表示,毕业聚会将会取消。很多大规模的散伙饭将被其他更简朴的形式所取代。  “散伙饭”并非毕业唯一仪式  安娜今年就要大学毕业了,她最近一直在忙着找工作、面试的事情,但就在几天前她收到了学校微信群里的通知:“同学们,根据学校的指示,今年的毕业聚餐将会取消,且行且珍惜。”这让安娜略感意外。  不过当问及安娜自己是否愿意参加这
近年来,高校腐败引人注目。腐败是复杂而且敏感的政治问题和社会现象,造成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的同时,对政治稳定也构成严重挑战。高等教育自主办学后,腐败问题在数量、程度、范围上呈上升和扩大趋势,社会影响十分恶劣。高校腐败与社会腐败有何不同?如何从源头上治理高校腐败?  办学自主权不是自由作主  高校腐败问题来自于滥用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或小团体利益的行为。高校的公共权力包括校内普通行政管理权和办学自主权
盐业企业尤其是井矿盐生产企业,在长期的生产运行过程中,由于设备故障、管道腐蚀等原因,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含盐液体跑冒滴漏和盐尘飞散,对制盐建筑物产生一定腐蚀,影响其使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