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剪纸

来源 :青春岁月·校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fall5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母亲的剪纸艺术远近闻名。从我记事起,屋里陈年摆放着一个用包装纸壳裱糊的六边形笸箩。里面放着连补鞋袜的鞋楦、顶针,线卷上扎着缝衣针,一大一小的两把剪刀锋利无比,还有那些零散的富有神秘感的红纸……母亲闲来要么缝补衣服和鞋袜,要么剪纸。
  吃罢夜饭,刷完锅,母亲会盘腿坐在炕头上,对准煤油灯,将笸箩拾掇跟前儿,沉思一会儿,琢磨先缝补袜子还是先剪纸。袜子补完,就从柜箱顶面抽出一张红纸,操起小剪刀,把16开红纸折叠成火柴盒大小。剪刀在手上掂量来掂量去,这是母亲打腹稿的时候,心在默念剪啥好,花草树木还是12生肖。腹稿打好了,她屏住呼吸,剪刀专心致志地在纸张上来回游移,此时最怕有人干扰说话,那样会打乱思路,容易走形的。锋利的尖刀一旦咬上纸张就没有退路,一旦剪错就没有修改的余地,对人家不好交代。剪刀在纸张上左转右转,时进时退,时慢时快,转弯抹角地行进着。剪刀转弯时,母亲的嘴唇跟着转动,剪刀下来,母亲干瘪的嘴巴会变圆。这时,只看见火柴盒大的纸坯,看不出剪的啥,也是最具神秘感的时刻。只见母亲用拇指和食指捏起剪纸,举在半空,粗糙皲裂的手指轻轻弹击纸屑,无名指指甲掀开边缝,口吹着,一点点掀开,听到“呲呲”的纸张分离声,露出网状透明作品,啥作品?一时是个谜,及至把作品摊开平放在纸张上,谜底才揭开,啊,是八骏图!那仰起的马头似乎在长啸,仿佛能听见骏马的奔跑声。将剪纸放在炕席子底下压实,轮廓会更加清晰。旁边的我们则互相争夺母亲剪下的红纸边料,贴在脸上,挂在脖颈……
  一年中,母亲有几个剪纸高峰期: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刚开始,母亲自备红纸,久而久之,索要剪纸的人不好意思再用母亲的红纸,就自带红纸来,实在要用母亲的红纸,就捎来几块糖块或几个红皮鸡蛋作为答谢。因此,我们没少跟着解馋。细心的母亲将剩余的红纸叫我们一一写上名字,以备下次剪纸时用。日久天长,结果三间屋里全都塞满了红纸。
  有个光棍汉,名字叫良子,只字不识,心里有啥说不出来。他经常向我母亲索要剪纸,母亲问他:“剪啥?”良子说:“花花带色的就成。”母亲取下红纸,沉思一会,翻来覆去折叠几下,剪刀在纸上转几圈下来。母亲蘸着口水,口吹纸边,无名指甲掀开一点,剪纸发出“呲呲”的响声,良子伸手夺去,又被妈妈抢过来。妈妈摊开、压实,原来剪的是一对男女栽植树木,一人把树,一人浇水。良子连声说:“好,好。”良子拿起剪纸跑出门。3天后,良子又叫母亲剪纸,此时母亲正发着高烧,见良子恳切着急,母亲爬起来,拿剪刀的手颤抖着,这次剪的是一对牵手夫妻,良子又抢在手里跑出门。
  不久,良子领着一个女人来见我母亲,良子说这是他媳妇,母亲愣在那里,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良子拿出一张报纸,报纸里夹的全是出自母亲之手的剪纸。良子说:“婶子,是你的剪纸传递了我们的爱情。”母亲笑了。良子结婚后,把我母亲当亲戚走动,良子媳妇手也巧,来后总要我母亲教她剪纸。母亲去世后,良子媳妇拾掇起剪纸艺术。母亲的剪纸艺术有人继承了。
  (选自《黄河晨报》)
  锁定对象:茶
  茶原为中国南方的嘉木,茶叶作为一种著名的保健饮品,它是古代中国南方人民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贡献,也是中国人民对世界饮食文化的贡献。
  茶文化
  茶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内涵一种具体表现,谈茶文化必须结合中国汉文化而论之。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谓,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即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和中华的文化内涵礼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礼节现象。
  中国十大名茶
  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茶,六安瓜片,君山银针,信阳毛尖,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祁门红茶。
  品茶
  就是品其味,是一种极优雅的艺术享受。品茶讲究的是程序。品茶讲究审茶、观茶、品茶三道程序。审茶是指泡茶前要先审看茶叶,内行人一眼就能分出是什么茶,什么茶用多高温度的水,沏、冲、泡、煮方法各不相同。观茶是看茶叶的形与色。茶叶一经冲泡后,形状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几乎会恢复茶叶原来的自然状态,特别是一些名茶,嫩度高,芽叶成朵,在茶水中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第三步才是品茶,品茶既要品汤味还要嗅茶香。嗅茶香先是干嗅,即嗅未经冲泡的干茶叶。茶香可分为甜香、焦香、清香等,茶叶一经冲泡之后,其香味便会随之从水中散溢出来,此时便可以闻香了。
  汲江煎茶
  苏轼
  活水还须活火煮,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马古道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域称谓,是一条世界上自然风光最壮观,文化最为神秘的旅游绝品线路,它蕴藏着开发不尽的文化遗产。如今,在几千年前古人开创的茶马古道上,成群结队的马帮身影不见了,清脆悠扬的驼铃声远去了,远古飘来的茶草香气也消散了。然而,留印在茶马古道上的先人足迹和马蹄烙印,以及对远古千丝万缕的记忆,却幻化成华夏子孙一种崇高的民族创业精神。这种生生不息的拼搏奋斗精神将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上雕铸成一座座永恒的丰碑,千秋万代闪烁着中华民族的荣耀与光辉。
其他文献
听蝉  余光中  知了知了你知不知  在我午梦的边边上  是谁,一来又一往  拉他热闹的金锯子  锯齿锯齿又锯齿  在我院子的边边上  知了知了你知不知  岛上的夏天有多长  多长是夏天的故事  锯齿锯齿又锯齿  让你天真地的金锯子  试试夏天有多长  知了知了你知不知  岛上的巷子有多深  多深是巷子的故事  拉你稚气的金锯子  锯齿锯齿又锯齿  试试巷子有多深  知了知了你知不知  去年夏天是
期刊
雾笼罩着江面,气象森严。十二时,“江津”号启碇顺流而下了。在长江与嘉陵江汇合后,江面突然开阔,天穹顿觉低垂。浓浓的黄雾,渐渐把重庆隐去。一刻钟后,船又在两面碧森森的悬崖陡壁之间的狭窄的江面上行驶了。  你看那急速漂流的波涛一起一伏,真是“众水会万涪,瞿塘争一门”。而两三木船,却齐整地摇动着两排木桨,像鸟儿扇动着翅膀,正在逆流而上。我想到李白、杜甫在那遥远的年代,以一叶扁舟,搏浪急进,该是多少雄伟的
期刊
燕子从来不斜视,也从来不眯缝着眼睛、蹙额地看人。他那双黑色的小眼睛总是直瞪着。所以,人们猜摸不透他在想些什么。  七月里,一个闷热的夜晚,室内已经无法入睡,我便搬到顶楼上来了。我踩着摇摇晃晃的云杉木梯爬上了顶楼的圆木地板,把一捆捆隔年的厚实的亚麻在角落里摊开,在昏暗中愉快地躺在地铺上了。遥远的天际一阵雷声,炎热的夏季夜晚充塞了剧烈的连绵的轰响。从远处传来的减弱无力的雷声,遇到殷勤的干燥的屋顶,又活
期刊
雌火鸡  看,大路依然是雌火鸡的寄宿学校。  每天,不管是什么天气,她们都在散步。  她们不怕雨,因为没有谁会比雌火鸡裤脚管卷得更高;她们也不怕阳光,因为一只雌火鸡出门是永远也不会不带着她的小阳伞的。  母鸡  门一开,她就脚爪并拢跳出鸡棚。  这是一只平常的母鸡,装饰朴素,从不下金蛋。  在炫目的亮光下,她犹豫不定地向院子里走了几步。  她首先看到的是灰堆,每天早晨,她都习惯于在那儿嬉戏。  她
期刊
(提示:文中两处破折号后的“这”注意停顿,起到强调作用。结尾两个感叹句,是全文情感的高潮。同时“盘锦”语带双关,需通过朗读理解其含义。)  【请用一种舒缓愉悦的语气来朗读——  以北京为出发点,只需几个小时的路程,就可进入一片一眼望不穿的“五彩净土”!  第一道彩、也是最抢眼的,是一望无际的亮红。这便是目前地球上最大、最壮观的一片红海滩。红得耀眼,红得纯粹,其间竟无半点杂质,在秋阳下红晕弥漫,映得
期刊
魅力经典  素材原貌  华盛顿砍樱桃树  美国开国大总统华盛顿小的时候,是个诚实的孩子。他跟父亲之间,曾有过这样一段故事:  一天,父亲送给他一把小斧头。那小斧头崭新崭新的,小巧锋利。华盛顿可高兴啦!他想:父亲的大斧头能砍倒大树,我的小斧头能不能砍倒小树呢?我要试一试。他看到花园边上有一棵小樱桃树,微风吹得它一摆一摆的,好像在向他招手:“来吧,小华盛顿,在我身上试试你的小斧头吧!”华盛顿高兴地跑过
期刊
发光并非太阳的专利,你也可以发光。  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爱迪生  永远不要跟别人比幸运,我从来没想过我比别人幸运,我也许比他们更有毅力,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们熬不住了,我可以多熬一秒钟、两秒钟。——马云  把活着的每一天看做生命的最后一天。  要冒一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去做、愿意去冒险的人。  知
期刊
让我们用略带欣赏的语气中速来读  建议朗读时间:5分10秒  鲁迅先生曾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人人都想享“清福”,但“清福”意味着什么,并非人人懂得。其实,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喝茶时心里能将琐事暂且放下。  世人忙忙碌碌,总脱不开眼前这点烦恼。如今大家邀集一起去茶馆,大多是为了谈事,谈到口干舌燥时,喝茶是为了解渴。喝了接着谈,谈了继续喝,远离了品茶的本意。真正的品茶是抛开满脑子浮
期刊
寻找你的姓氏图腾
期刊
读书,应抱着一种什么态度,该读什么书,这可能是有些同学很困惑的问题。让我们用沉稳平和的语气来读下面鲁迅先生在知用中学的演讲节选,认真体会一下大师的主张。  说到读书,似乎是很明白的事,只要拿书来读就是了,但是并不这样简单。至少,就有两种:一是职业的读书,一是嗜好的读书。所谓职业的读书者,譬如学生因为升学,教员因为要讲功课,不翻翻书,就有些危险的。我想在座的诸君之中一定有些这样的经验,有的不喜欢算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