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粒酶与胰腺癌的早期诊断

来源 :国际外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0283999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端粒酶是近来肿瘤学研究的热点,研究表明,人类恶性肿瘤细胞端粒酶活性表达不同于正常体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作用已引起国外学者关注。本文对端粒酶活性检测在胰腺癌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其他文献
胃肠道癌术中腹腔内温热灌注化疗(IPHP)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能有效地减少和预防术后复发。本文对其理论基础、技术方法、临床应用和副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预防胰瘘的技术及其临床效果
实验研究表明,精氨酸及其体内代谢活性产物一氧化氮能有效地改善胰腺微循环、抑制白细胞-内皮细胞相互作用,增强机体免疫能力,对急性胰腺炎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为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其保护作用与精氨酸剂量及胰腺炎病理阶段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期刊
已注意到腹腔镜手术后全身性免疫反应的研究,本文从白介素(IL)-6、周围组胺反应、白细胞、腹膜宿主防御、巨噬细胞激活以及CO2气腹的影响等几方面来复习这些全身性免疫反应。
细胞凋亡是细胞的主动死亡,它参与机体许多生理及病理过程。近年来研究表明,细胞凋亡与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密切关系。本文详细阐述了缺血-再灌注时细胞凋亡现象、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基因调控以及如何通过抑制细胞凋亡而有效地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
肥胖增加许多医疗上问题,从而对手术结果产生不利影响,重视手术围期的监测可以尽量降低心血管和肺部并发症,肥胖病人同样可以安全和有效地治疗,与正常体重组病人一样,不应否定必要的手术治疗。
开展结肠直肠癌的筛选检查以及内镜技术的改进使能发现更多和更早期的病灶,早期病灶仍需进一步分型,这一分类对指导手术方法的选择、与腺瘤的区别以及预后统计有很大的帮助。
乳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好坏均与微血管活性密切相关。反映微血管活性的指标是微血管密度(MVD)以及调节血管形成的各种调节因子,包括形成因子和抑制因子。目前检测微血管活性的方法包括免疫组方法和生物化学方法。对微血管活性的研究,将为预防乳癌的发生、治疗乳癌方案的选择以及预测预后提供依据。
本文介绍选择素的表达及介导中性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附着、沿血管壁滚动及迁移,参与炎症过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