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2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16-30岁的农民工占农民工总量的36.8%。与2011年相比,30岁以下新生代农民工组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比重增加2.4个百分点,明显高于其他组农民工。
这些新生代农民工跟上一辈农民工相比,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近日,记者探访了北京数十位新生代农民工的衣、食、住、行及业余生活。
衣
着装代表品位和个性
一身黑西服,梳着辫子,面容俊俏的阿飞虽然口口声声称自己是“打工仔”,却不大情愿别人称呼他为“农民工”。25岁的他是一家理发店的发型师。“我们这个店的店长跟我一样大,也是从农村来的,没读过什么书,但是他都开上奥迪了。这个社会讲的是能力,不论出身。”
“下了班我就不穿黑西服、白衬衫了。我们这个职业一般都这么打扮。我自己更喜欢穿休闲装。”阿飞笑着说起了他钟爱的服装品牌。“即便是我不大喜欢穿的职业装,我也会挑选修身一点的。我一个月3000元的收入大多都投入到了着装上,一个人的着装很能代表这个人的品位。”
19岁的刘小波在一家餐馆做服务员,他的打扮在一些旁人看来或许不伦不类。一头黑发在灯光的照耀下显得有些发油,白色的骷髅头印花T恤和带着泛白花纹的牛仔裤中间扎着一条夸张的蓝色宽皮带,脚上穿着一双山寨的红色耐克阿甘鞋。“骷髅头印花显得个性一点,这条皮带也是我很喜欢的。”
无论是喜歡在商场里购物的阿飞,还是经常在街边地摊淘货的刘小波,虽然对着装的投入不同,但是都非常注重自己的品位和个性。
食
在吃上浪费钱太不值
“再来三串鸭血。”凌晨1点的旧鼓楼大街街边,一群80后、90后农民工围坐在一张小桌子上,边聊天,边吃着麻辣烫。20岁的李丰就是其中一个。
在街边摆摊卖衣服的他收工后一般都会来这里吃。“白天一般就随便吃点馒头凑合着,晚上吃点串。”李丰吃了一串豆皮,由于太辣,眉头紧皱,嘴里嘘嘘溜溜的,赶紧喝一口冰啤酒缓缓辣劲。
搭建在低矮工棚里的灶台上苍蝇飞舞,简陋的餐桌在灯光下显得脏兮兮。建筑工地上24岁的泥水匠胡军并不在意这些。“能吃饱就行了,干活累,不好下饭,一定要有小菜、辣椒才能下饭。”胡军嘴里一边嚼着饭一边说。
泡面是21岁的李洋的最爱。在木樨园附近一个服装商场做导购的他,把平时省下来的钱都用在了上网和买衣服上。“吃饭一般就是一碗泡面就行了,也没什么时间去吃饭。”李洋笑着说,“香辣牛肉面够味就好了。哪天不想吃了,加个玉米棒就行。在吃上浪费钱太不值。”
住
有个睡觉的地方就行
下午两点,北京金融街两家银行中间供人休憩的几条长椅,被躺着、趴着、侧着、坐着午休的农民工“全部占领”。“我们在附近工地上施工,中午就在椅子上休息一会儿。”23岁的王辉轻声告诉记者,“能有个睡觉的地方就行了,我们住的地方还没这个地方好呢。”
调查中,记者发现,衣食住行四个方面中,他们对住的要求普遍不高,一方面是因为休息时间比较少,另一方面是因为北京的房租实在太高,不敢有太多的奢望。在城市里,他们大多居住在工棚、工厂宿舍或出租房里。由于经济条件所限,即便是租房,他们也会挑最便宜、最简陋的地方。
在安慧桥附近一家房产中介公司工作的刘丽打扮得光鲜靓丽,手里拿的是苹果最新版的手机,乍一看跟都市白领没有区别。今年刚满18岁的她平时喜欢结交朋友,一有空就会跟朋友打羽毛球或篮球。她很满意在北京的生活状态,“总比在农村家里憋着好”。
不过,一提到自己租的房子,刘丽就一脸无奈,“我经常给别人介绍好房子,但是自己只能租住附近的地下室,北京的房租实在是太贵了,地下室也要500元一个月。”刘丽租住的地下室常年见不到光,不到10平方米。“反正白天都忙,晚上就回去睡个觉而已。”
行
尽量节省出行费用
无论是住在工棚或是租住地下室,年轻的农民工们在住宿方面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住得近。一方面是为了工作方便,另一方面是为了省点交通方面的钱。“能不坐公交就不坐,身上脏兮兮的,车上人都不愿意跟我坐在一起。”24岁的洗车工李志告诉记者,他基本上没有出行的费用。
虽然他们在生活中很少出行,但是他们却一直都在追逐潮流,很怕自己不时尚。阿飞告诉记者,“到我这来做头发的年轻农民工很多,他们一般都比较舍得花钱。”
采访中,不少新生代农民工都表示自己是“月光族”。在衣食住行方面省吃俭用,有时只为能够买一款苹果手机、一台平板电脑。“身边的人都用苹果手机,用别的就落伍了。”一家理发店的按摩师小华告诉记者,“一个月工资2000多元,老板包吃包住,除了买衣服是大头以外,基本不用花什么钱。省几个月,就可以买一部苹果手机。”
值得一提的是,年轻农民工越来越多地选择网络购物。一项调查数据分析显示,被调查的农民工中76.2%拥有手机,12.4%拥有电脑,31.33%的人经常去网吧上网。“我经常会用手机网购并支付。”由于空余时间不多,用电脑上网不方便,小华经常通过手机购物。
这些新生代农民工跟上一辈农民工相比,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近日,记者探访了北京数十位新生代农民工的衣、食、住、行及业余生活。
衣
着装代表品位和个性
一身黑西服,梳着辫子,面容俊俏的阿飞虽然口口声声称自己是“打工仔”,却不大情愿别人称呼他为“农民工”。25岁的他是一家理发店的发型师。“我们这个店的店长跟我一样大,也是从农村来的,没读过什么书,但是他都开上奥迪了。这个社会讲的是能力,不论出身。”
“下了班我就不穿黑西服、白衬衫了。我们这个职业一般都这么打扮。我自己更喜欢穿休闲装。”阿飞笑着说起了他钟爱的服装品牌。“即便是我不大喜欢穿的职业装,我也会挑选修身一点的。我一个月3000元的收入大多都投入到了着装上,一个人的着装很能代表这个人的品位。”
19岁的刘小波在一家餐馆做服务员,他的打扮在一些旁人看来或许不伦不类。一头黑发在灯光的照耀下显得有些发油,白色的骷髅头印花T恤和带着泛白花纹的牛仔裤中间扎着一条夸张的蓝色宽皮带,脚上穿着一双山寨的红色耐克阿甘鞋。“骷髅头印花显得个性一点,这条皮带也是我很喜欢的。”
无论是喜歡在商场里购物的阿飞,还是经常在街边地摊淘货的刘小波,虽然对着装的投入不同,但是都非常注重自己的品位和个性。
食
在吃上浪费钱太不值
“再来三串鸭血。”凌晨1点的旧鼓楼大街街边,一群80后、90后农民工围坐在一张小桌子上,边聊天,边吃着麻辣烫。20岁的李丰就是其中一个。
在街边摆摊卖衣服的他收工后一般都会来这里吃。“白天一般就随便吃点馒头凑合着,晚上吃点串。”李丰吃了一串豆皮,由于太辣,眉头紧皱,嘴里嘘嘘溜溜的,赶紧喝一口冰啤酒缓缓辣劲。
搭建在低矮工棚里的灶台上苍蝇飞舞,简陋的餐桌在灯光下显得脏兮兮。建筑工地上24岁的泥水匠胡军并不在意这些。“能吃饱就行了,干活累,不好下饭,一定要有小菜、辣椒才能下饭。”胡军嘴里一边嚼着饭一边说。
泡面是21岁的李洋的最爱。在木樨园附近一个服装商场做导购的他,把平时省下来的钱都用在了上网和买衣服上。“吃饭一般就是一碗泡面就行了,也没什么时间去吃饭。”李洋笑着说,“香辣牛肉面够味就好了。哪天不想吃了,加个玉米棒就行。在吃上浪费钱太不值。”
住
有个睡觉的地方就行
下午两点,北京金融街两家银行中间供人休憩的几条长椅,被躺着、趴着、侧着、坐着午休的农民工“全部占领”。“我们在附近工地上施工,中午就在椅子上休息一会儿。”23岁的王辉轻声告诉记者,“能有个睡觉的地方就行了,我们住的地方还没这个地方好呢。”
调查中,记者发现,衣食住行四个方面中,他们对住的要求普遍不高,一方面是因为休息时间比较少,另一方面是因为北京的房租实在太高,不敢有太多的奢望。在城市里,他们大多居住在工棚、工厂宿舍或出租房里。由于经济条件所限,即便是租房,他们也会挑最便宜、最简陋的地方。
在安慧桥附近一家房产中介公司工作的刘丽打扮得光鲜靓丽,手里拿的是苹果最新版的手机,乍一看跟都市白领没有区别。今年刚满18岁的她平时喜欢结交朋友,一有空就会跟朋友打羽毛球或篮球。她很满意在北京的生活状态,“总比在农村家里憋着好”。
不过,一提到自己租的房子,刘丽就一脸无奈,“我经常给别人介绍好房子,但是自己只能租住附近的地下室,北京的房租实在是太贵了,地下室也要500元一个月。”刘丽租住的地下室常年见不到光,不到10平方米。“反正白天都忙,晚上就回去睡个觉而已。”
行
尽量节省出行费用
无论是住在工棚或是租住地下室,年轻的农民工们在住宿方面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住得近。一方面是为了工作方便,另一方面是为了省点交通方面的钱。“能不坐公交就不坐,身上脏兮兮的,车上人都不愿意跟我坐在一起。”24岁的洗车工李志告诉记者,他基本上没有出行的费用。
虽然他们在生活中很少出行,但是他们却一直都在追逐潮流,很怕自己不时尚。阿飞告诉记者,“到我这来做头发的年轻农民工很多,他们一般都比较舍得花钱。”
采访中,不少新生代农民工都表示自己是“月光族”。在衣食住行方面省吃俭用,有时只为能够买一款苹果手机、一台平板电脑。“身边的人都用苹果手机,用别的就落伍了。”一家理发店的按摩师小华告诉记者,“一个月工资2000多元,老板包吃包住,除了买衣服是大头以外,基本不用花什么钱。省几个月,就可以买一部苹果手机。”
值得一提的是,年轻农民工越来越多地选择网络购物。一项调查数据分析显示,被调查的农民工中76.2%拥有手机,12.4%拥有电脑,31.33%的人经常去网吧上网。“我经常会用手机网购并支付。”由于空余时间不多,用电脑上网不方便,小华经常通过手机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