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思考

来源 :柴达木开发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liang4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循环经济是指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其和谐地纳入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循环利用过程是以产品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和废物高效回收为特征的生态经济发展形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循环型生态社会已成为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既有利于发展经济,又有利于保护环境,而且符合我国国情,对于资源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很好的创新,能从根本上缓解能源危机及环境压力。
  
  柴达木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1.发展循环经济是柴达木根治环境污染的良策。目前,柴达木部分工矿企业年废水排放总量达360.68万吨,由于盆地属封闭的内流水系,水资源的自净能力差,污染物会沿着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向盆地底部汇集,直接威胁饮用水的安全。据统计,柴达木仅茫崖石棉矿棉尘每年排放总量为900吨,有关部门对茫崖矿区污染点的观测,有两个点大气飘尘含量超标2000倍;三个点超标500-1000倍,面积约18平方公里:12个点超标100-499倍:据不完全统计,柴达木每年生产各类矿渣200万吨,其中随意排放180万吨,占地面积达30万平方米。此外,土地沙化、土壤盐渍化等生态污染问题制约着柴达木经济的发展。大量事实证明,经营方式粗放,资源利用水平低,是产生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据推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若提高1个百分点,每年就可减少1000万吨废弃物的排放;粉煤灰综合利用率若能提高20个百分点,就可以减少排放烟尘近4000万吨。由此可见,提高资源利用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转变企业生产方式,降低消耗,减少废弃物的排放,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以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发展效应,是保护环境的治本良策。
  2.发展循环经济是柴达木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柴达木许多企业虽然经过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技术改造,使资源利用率有了较大提高。但从整体上讲,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层次依然相对较低,开发领域窄,产品以粗加工和初级产品为主,且绝大多数矿产资源开发均属单一生产方式,矿产资源开发的链条较低,只利用品位的优势矿产,许多有价值,甚至价值超过主矿的共(伴)生矿产得不到有效利用而成为工业废料,甚至作为矿渣抛弃。这不仅造成矿产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了污染了当地环境。以锡铁山铅锌矿为例,除对铅和锌进行较为有效的提取外,其他伴生的锡、黄金、银、铜、锑、镉、钼等潜在价值达28亿元的稀有金属并未能有效利用,而是作为矿渣被抛弃。再以盐湖资源为例,柴达木的盐湖资源是多元素互相伴生的,如察尔汗盐湖,即是以钾盐、镁盐为主,伴生有钠盐、溴、碘、硼、锂等元素的综合性大型钾、镁盐矿,大柴旦盐湖是以硼为主,伴生有芒硝、钠、锂、钾、镁等的大型硼矿。这些矿种除盐、芒硝、天然碱外,其余都是以离子形式存在于卤水中。由于综合利用程度低,在盐湖化工中只能利用氯化钾,其余全部被当作矿渣、老卤丢弃了。据有关资料统计,察尔汗盐湖生产1吨氯化钾的老卤中,同时含有氯化镁11.2吨,氯化钠3.8吨,硼0.03吨,氯化锂0.06吨及一定含量的碘、溴、铷等,其经济价值远过于钾的几倍,却得不到充分利用。因而,较低的资源利用水平,已成为企业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差的重要原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是盆地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双赢的目标。
  
  柴达木发展循环经济的条件及存在的问题
  
  1.柴达木发展循环经济的条件。一方面柴达木区位重要,交通便捷。其南扼西藏北门、北制敦煌要冲、西连新疆通衢、东接甘青要道,是青、甘、新、藏四省区交往的中心。区内已初步形成便捷的交通网络,新修筑的青藏铁路贯穿盆地,并已建成通往茶卡和柯柯盐厂、德令哈纯碱厂、锡铁山铅锌矿、察尔汗钾肥厂、格尔木炼油厂6条专用线;青藏公路在盆地内全长1113公里,经格尔木直达拉萨;此外盆地内还有青新、柳格、茶察、当黄、茶冷等5条干线公路总长3100多公里;格尔木机场的复航,使柴达木的交通变得更为便捷,为柴达木发展循环经济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柴达木资源富集,得天独厚。它不仅有丰富的农牧业资源,而且有众多的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截至2000年底,盆地内共发现矿产48种,矿点、矿床387处。其中,原盐、钾、镁、锂、石棉等储量居全国首位,锂资源居世界之首;石油天然气、铅锌、锑、黄金、锶盐及芒硝等矿产资源,也具有种类多、储量大、品位高的特点,有广阔的综合开发利用前景。另外,1亿亩天然草场,550万亩宜农耕地,为柴达木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柴达木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第一,柴达木还无指导循环经济的总体规划。其发展循环经济一方面缺乏全面高水平的规划草案和一系列相互配套切实有效的政策i另一方面现有的部分促进循环经济建设的政策并不完善,缺乏明确的政府措施和相关责任的严格法律规定和实施办法。比如,如何鼓励使用再循环产品、征收环境补偿费,如何对有毒固体废弃物严格管理等都无法可循。第二,在指导思想上,还未转到体现以全过程控制,从源头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清洁生产上来,与循环经济的理念相差甚远。第三,柴达木经济基础薄弱,进行循环经济建设资金投入不足,而全省又缺乏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规划和启动资金以及开展循环经济示范建设的补助资金,各级政府还没有把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规划纳入财政预算,因而,发展循环经济从资金上来说就没有保障。第四,柴达木工业企业中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企业多,大中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高科技企业少,私营企业数量多而规模小,缺少主导产业,造成规划组织建设生态工业园或设计生态产业链时的困难。第五,循环经济的建设是建立在有可靠、实用的循环资源技术基础上的,需要大力发展科技,鼓励再生资源的技术研究,但柴达木许多企业技术落后,尚未形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各中小工业企业未有效整合,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
  
  柴达木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选择
  
  1.逐步建立由科技型企业群组成的工业科技园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柴达木建立生态工业园区或生态产业链,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着力构筑盐湖、石化、贵稀有色金属三大产业基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同时把不同的工矿企业连结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并最终形成上游企业“废料”与下游企业“原材料”稳定衔接的生产链条,通过企业间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形成企业间的工业代谢和共生关系。生态产业链或生态工业园区应根据柴达木的实际,建立相对的矿产资源开 采区和产品加工区,同时,要把盆地的盐湖、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矿产等优势矿产资源的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农畜产业发展相结合,使其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2.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实施循环经济与生态农业建设相结合的战略,最终实现农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柴达木是青海农业开发后备土地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目前有可垦移农荒地119万亩,可利用天然草场4130万亩,盆地“绿洲带”总面积有247.18万公顷。为了充分开发利用这些农牧业资源,我们要汲取历史教训,重视生态效应,在农畜产业循环方面走出一条新路,从而推动农牧业的多元化、产业化的进程。并建议应用生态学原理,建立沼气站,生产、加工无公害绿色食品和动植物养殖基地,通过循环,将农畜业的废弃物变成资源,经过多次利用,使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农、牧、副、旅游等产业得到协调发展。
  3.增大政府的扶持力度。柴达木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水平较低,经济实力较弱,地区工业大都是以高投入、低产出为代价的原材料粗加工,商品大都是初级产品,甚至是矿石,产品附加值低,竞争力差。导致地区经济自我积累能力弱,因而,仅靠盆地自身力量发展循环经济,是难以实现的,这就需要政府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对盆地投资的重点,加大扶持力度,政府对一些重大项目进行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并采取贷款贴息的支持方式,发挥好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的引导作用,特别是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对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给予支持,给盆地发展循环经济创造最大的空间。
  
  柴达木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
  
  1.转变思想,加强宣传。推行循环经济,关键要转变思想观念,创新思维。因而,必须加强宣传、培训与交流,才能将循环经济思想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的综合决策和执行中。发挥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报刊网络和文化部门的作用,大力宣传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法规及典型事例,为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公开曝光,使公众充分认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加强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领导决策层的宣传,在相关企业、机关组织讲座、开展讨论,提高推动和实践循环经济主体单位的意识。
  2.健全法制,完善政策。推动循环经济建设,政策法规是保证。目前,我国还没有循环经济建设的专项法规,但我国已经颁布的《清洁生产促进法》、《节约能源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规都与循环经济建设相关。青海省政府制定了《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矿产资源管理条例》,青海省人大常委会也制定了《青海省盐湖资源开发与保护条例》、《青海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但从总体上看,循环经济方面的法制建设还很薄弱,因而要结合青海省省情,在科学调研的基础上,遵循开放者养护,污染者治理的原则,出台相关实施细则,并从实际出发,制定相关条例,用法律的手段,确立循环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明确具体的优惠措施和政策,为推动柴达木及全省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法制保障;加紧制定推动循环经济实施的相关政策,如循环经济基金制度、资源回收奖励政策,综合运用财税、投资信贷、价格等政策手段,调节市场主体的行为,建立自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机制。
  3.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布局。开发柴达木的资源是青海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也是青海经济发展的潜力所在,首先,大力开发以盐湖、石油天然气和有色金属为主的优势资源,力争将柴达木建设成我国重要的盐化工生产和加工基地,西北重要的石油天然气化工基地,青海重要的商品粮油和农畜产品加工基地。其次,优化地区经济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淘汰高物耗、重污染、低效率的产业,提高资源生产利用率,逐步形成有利于资源持续利用和符合环保政策的、合理的产业结构。最后,调整农畜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畜产业,建立有机农畜产品和绿色食品基地,促进农畜产品的产业化,保障食品安全。
  4.控制人口增长,提高资源环境的承载力。1949年以来,柴达木的人口增长近20倍,牲畜总头数增长4倍多,而耕地、草地面积却日益萎缩,人口的迅速增长,与资源环境的衰退形成了突出的矛盾。加上由于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属于荒漠化系统,这样就造成了资源环境的承载压力大,生态系统敏感而脆弱,致使污染废弃物的分解自净能力十分有限。因此,必须控制人口增长,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人口与环境的矛盾,改善盆地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青海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其他文献
第一次邂逅藏羚是在1992年那个美丽的夏天。  那的确是个美丽的夏天,没有风也没有雨,那晴朗的天空啊,把我们十八岁的心也映照得无比蔚蓝明净。我那时还在上高中,暑假里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一个“地学夏令营”活动。那也是我第一次走上青藏线。
德令哈是一座新崛起的戈壁绿洲城市.有些人也许不知道德令哈,但绝有可能知道柴达木.那么,德令哈市则是镶嵌在柴达木盆地东北部边缘的一颗明珠.她既是海西州府的所在地,也是青
近年来,海西州人大常委会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人大工作,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促进自治州经济、法制建设,为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和谐海西开展了必要的工作。本文结合海西州人大常委会开展工作的做法,就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谈点粗浅认识。
这里人类的居住史比人类文明史晚了五千年,上帝派来的主宰者,暴戾而强悍的风,千百年来给这里笼罩上一颗硕大无比的“绝密”印章。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建设,为海西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提供了助推器。作为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四大工业园区之一的柴旦,抓住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顺利完成“
这样的消息为什么总是从清晨打来,大概是太阳来了,冲走阴霾,唤人醒来。这天没有风,西风歇了,人心也能安息宁静许我吗?这天是2005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