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创新需要思想自由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in1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型创新需要非传统思维,打破定势,因此需要一定程度的思想自由。中国需要减少等级制和自我孤立的情况,把传统上相互隔绝的政治、社会和科学领域放在一起形成新的模式,让他们彼此对话
  范阿格塔米尔(Antoine van Agtmael)结束了他的亚洲行,回到美国。
  作为在1980年代初发明了“新兴市场”这个金融界广泛使用词汇的资深投资人,新兴市场股份有限责任公司(Emerging Markets Management)创始人、前CEO范阿格塔米尔本人也被称为新兴市场坚定的鼓吹者。他曾充满激情地表示,新兴市场里最成功的公司学会在母国生存后,有足够的智慧成为占主导地位的跨国公司。
  但在这次亚洲之行后,他的论调有所不同。他说,在现阶段,谁会去质疑中国会不会失去其制造业的领先地位?但事实是,中国现在工资上涨、货币升值、人口老龄化加快。
  其他的新兴市场在建设基础设施、奋力赶超中国。孟加拉国、越南、菲律宾和泰国(将来甚至包括缅甸),这些国家正吸引着全球制造商越来越多的关注。甚至有人认为美国应该成为制造业的新基地。
  3月底,华盛顿已经春光明媚。《财经》记者见到范阿格塔米尔时,恰巧是他与荷兰的弗雷德·巴克(Fred Bakker)的新书(The Smartest Places on Earth)正式面世的首日。回想起八年前,全球经济重心日益向中国等新兴市场转移,美国消费者的主导地位正被新兴市场消费者、并且主要是亚洲消费者所取代。
  范阿格塔米尔说,这两个趋势没有改变而且还在继续。不过,全球竞争优势向新兴市场转移的情况正在发生变化,范阿格塔米尔认为一部分的竞争优势逐渐移回美国,竞争焦点也从廉价转到智能。
  巴克(Fred Bakker)是荷兰财经日报(Het Financieele Dagblad)的前总编,他自称生活在一个很小的国家,所以经常东奔西跑。在实地调查后,他说,看到经济优势和创新正在转移回来,经济充满活力。

全球优势变局


  新型创新需要非传统思维,打破定势,因此需要一定程度的思想自由。如今年轻的创新者倾向于在热闹的都市,而非此前那种隐藏在安静林间的公司和政府或隔绝的郊区研究中心。新型研究是协作的学院式、硅谷式而不是等级制,这有助于加速创新
  《财经》:在你看来,全球经济大潮已从对廉价便宜货的迷恋转向关注更“聪明”的产品了?
  范阿格塔米尔:这很重要。在过去的25年,美国一直输给中国,因为他们在比谁更便宜。但这不是势均力敌的较量,中国有廉价劳动力,美国没有,所以输是必然的。现今欧美国家意识到,想要有竞争力,就应该争做最聪明的那个。
  效果已然开始显现:虽然大多数iPhone仍在中国制造,但想法是美国的,苹果手机在中国也很风行。这只是一个例子。
  现在出现了特斯拉这样全新的、先进的美国汽车公司,基本上靠机器人制造,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很多智能产品都是现代化的制造方法与无线信息技术,及大数据分析工具相结合,这些元素的组合让产品变得智能。
  《财经》:这是否意味着传统制造业一去不复返了?
  范阿格塔米尔:部分制造业正在从中国转移出去。现代化的制造方法会让一些经典产品回归,如衬衣鞋袜,但采用的将是全新的生产方法,也从过去的大众化生产更多地变成借助自动化和3D打印进行定制化生产。这样的经济革命正在悄然发生。
  巴克:我们在欧美采访时常听到的是:技术太过复杂昂贵,企业无法自行将其开发成商品。其复杂性和高成本意味着合作伙伴的重要,这已从奢望变成必需。过去三年我们走访中发现,单枪匹马无法成事,脑力共享(Sharing brainpower)是让游戏进行下去的新名词。
  这意味着有全新的组织创新流程的方式。跨界合作包括竞争对手、供应链、大学及不同领域间的合作。若要更智能化就要分解复杂技术。
  欧美国家这种新的竞争优势建立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市场决定需要什么产品。这种竞争优势不仅出现在硅谷和麻省剑桥市,还遍及超过35个美国大学城,已成为普遍现象。
  最让人吃惊的是,其中20多个过去的工业重镇、工业锈带,虽然失去了传统工业,但其大学保留了世界一流的研究。
  《财经》:“最意想不到”是指什么?
  巴克:它们曾经失去活力,被人遗忘、落后、衰败。工业锈带在我们脑海中的画面就是一度繁华如今破败的地区。人们曾经生活富足,他们一生努力工作,突然间失去一切。
  我们以为看到的只是空荡荡的街区和摇摇欲坠的厂房仓库。但在阿克伦(Akron)、德汉姆(Durham)、俄勒冈的波特兰等地,旧工厂仓库地区都已翻新,更让人震惊的是研究人员、企业家、大学管理者、风险投资家和地方官员的活力与热情,他们坚信当地具有变革性的优势。
  制造业走了,但大学、企业的部分研发功能还在。这发生在美国和欧洲曾经的工业重镇,让人非常意外。
  范阿格塔米尔: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制造能力和完备的基础设施对美国和北欧构成巨大挑战的同时,后者也找到了创造性的应对方法,即发展智能创新,这将反过来对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构成挑战。
  巴克:补充一点。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运动。
  在纽约州、俄亥俄、北卡罗来纳和俄勒冈等地,地方当局、企业家、大学和学术型医院等并未坐等国家牵头,而是自己看到了协作的必要性。有意愿和有头脑的州长信任这些人,不仅提供精神支持也提供资金支持。
  在中国,很多指导和优先重点的设定来自中央政府。中国正向市场经济过渡,从生产型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型,问题是如何快速实现这种转型?中国的创新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自下而上才是问题的所在。
  范阿格塔米尔:新型创新需要非传统思维,打破定势,因此需要一定程度的思想自由。   如今年轻的创新者倾向于在热闹的都市,而非此前那种隐藏在安静林间的公司和政府或隔绝的郊区研究中心。新型研究是协作的学院式、硅谷式而不是等级制,这有助于加速创新,也是智能创新趋势的一部分。
  也不是说完全没有自上而下。举例来看,一是1980年以来的重要立法《拜杜法案》,它让私人性质的研究员和大学可以进行政府资助的基础研究;第二个是联邦政府对基础研究的资助;第三个是类似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等机构的支持,DARPA是隶属国防部的研究机构,是美国最具创新意识的风险投资者之一,推动了无人驾驶汽车、机器人、新材料等的发展。
  但总的来说有90%的行动都是自下而上的。

被重塑的新兴市场


  中国在创新方面投入很多,但在其他方面却面临瓶颈,至少在打破常规、创新思考和实验新创意方面做得不够。中国需要减少等级制和自我孤立,把传统上相互隔绝的政治、社会和科学领域放在一起形成新的模式,让他们彼此对话
  《财经》:智能创新成为制造业新趋势,中国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将受到挑战?
  范阿格塔米尔:自动化早晚会带来挑战,自动化能够极大地提高生产率,从而造成大量失业。中国曾经是世界工厂,如今它或将是世界上的一个制造工厂,仅此而已。
  这不意味着它将停止制造,但将失去制造业的主导地位以及一些竞争优势。但毫无疑问,中国会对此有自己的创新应对。
  《财经》:你认为中国已经找到应对方式了吗?
  范阿格塔米尔:一些有趣的事情正在发生。比如,中国的干细胞研究很发达。私营行业充满活力和创造力,像阿里巴巴这样的企业和硅谷公司很相似。政府也意识到激励顶尖的研究型高校的重要性,因为它们往往是新动向的中心。中国在这些方面投入很多,但在其他方面却面临瓶颈,至少在打破常规、创新思考和实验新创意方面做得不够。
  巴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西方经济体开始转型时,失去了很多制造业工作。政府曾尝试着用补贴和财政支持来挽救,但于事无补。这个转型过程因可能导致社会动荡而变成政治难题。
  在中国,大量劳动力从农村来到城市打工,谋求更好的生活,并支撑农村家人。中国体量巨大,所以任何变化都会带来大规模的影响,但中国别无选择必须转型,而且考虑的不仅是长期,还有中短期。中国需要减少等级制和自我孤立的情况,把传统上相互隔绝的政治、社会和科学领域放在一起形成新的模式,让他们彼此对话、发展共通的语言,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这正是欧美向“智能”经济转型所做的努力。总之中国必须信任自下而上的行动力和非传统的思维。
  《财经》:在你的《世界是新的: 新兴市场崛起与争锋的世纪》一书中,阐述了世界正向新兴市场倾斜,现在趋势发生了完全的逆转吗?
  范阿格塔米尔:在写那本书的时候,我看到三个趋势:全球经济重心日益向中国等新兴市场转移,美国消费者的主导地位正被新兴市场消费者——并且主要是亚洲消费者——所取代。这两个趋势没有改变,并且还在继续。
  很多投资者过于担心中国经济增速下滑,GDP会从多年前的10%-12%下降到6%。但他们忘记了2001年高盛发布的金砖四国报告就已预计2016年中国经济增速将在6%左右。
  第三个趋势有所变化。全球一部分竞争优势正从新兴市场转移回来,竞争焦点也从廉价转到智能。
  巴克:2013年我写了几篇关于墨西哥、印尼、韩国和土耳其等快速发展经济体的特别报道。这些国家的政策制定者、学者都认识到农村进城务工、廉价劳动力带来的短期优势。他们也认识到,未来他们需要通过不同方式竞争,通过增加附加值来保持竞争优势。不管在布鲁塞尔还是华盛顿,各国的政策制定者都在思考如何组织创新。
  促进教育和基础设施显然是必要的,韩国尝试了不同于欧美的方式,设立国家首席技术官来协调一切,其创新政策侧重于生命科学、新金属、新材料或高科技。
  中国或许会有不同的做法。并不是说市场力主导的、典型的西方模式是最好也是唯一的方式。
  《财经》:如果说美国和欧洲曾经的锈带工业城市在浴火重生,新兴市场是否从中可以复制一些成功的经验?
  范阿格塔米尔:希望靠廉价赢得竞争已行不通了,应该开始尝试不同的方式。经济体的适应性很强。美国曾有数百万的秘书,几十万电梯操作员,这些工作现在都不见了,但经济本身能自我调整适应,中国的经济也会自我调适。
  《财经》:中国南方沿海制造业地带就在向自动化转型。
  范阿格塔米尔:我同意你说的,一些中国公司已开始在工厂引入自动化。这会是非常有趣的挑战。但正因为它是挑战,才需要用创意来应对。这种创造性的回应是什么?我不知道。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的区别在于,政治革命又吵闹又血腥。经济革命可以在你甚至没有意识的情况下悄然发生。自动化就是这样。
  巴克:最大的变化在我看来是文化意义上的。荷兰与德国、法国和英国邻近。德国文化是比较以“控制”为导向的,职务头衔很重要。如果你有工程师文凭,在公司你就有话语权。有趣的是,这种严谨刻板的德国文化也在改变。福特公司的一个工程师对我说,“控制”已经不在他的字典里了,现在需要围绕新的组织原则建立起协作的文化。
  福特的CEO和董事会不再将自己看成汽车制造商,而是便利出行的提供者。通过一个广义的概念作为挑战,可以统一人们的态度。他们每年组织一次全球范围的工程师竞赛,提出研究项目,有些被选中进入执行阶段。而这些项目总是会和高校合作。他们的合作对象包括中国、澳大利亚、欧洲以及美国大学。所以,即使在德国这种高度成熟的文化中,他们也在开始注重协作,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范阿格塔米尔:一句话,就是不要抗拒正在发生的事情,而要想法适应。中国和中国人就很善于适应。中国比多数国家都适应得更快。毫无疑问,就像“老旧”经济体的制造业大量失业一样,未来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也会如此,如果不调整适应就会成为问题。   《财经》:制造业如今谈得更多的是中国的制造企业纷纷迁到越南、墨西哥,甚至迁回到美国本土。
  范阿格塔米尔:但那并非是新的模式,仅是旧模式的重演——墨西哥等地有廉价劳动力。你在墨西哥的汽车制造厂看到多少工人?多少机器人?
  《财经》:我没去很多墨西哥的汽车制造厂,但去过的地方确实都是工人,没见到机器人。
  范阿格塔米尔:这非常有趣。在韩国、中国、美国、德国等国家,汽车工厂里都用上了机器人。在德国和美国,机器人比工人要多。所以一旦机器人的成本降到比劳动力更低,一旦第二代机器人出现,这将让成本变得更加平等。
  当然我们不应该忘记,全球还有很多制造业采用传统方式,总体也做得不错,也仍然有很大竞争力。竞争的时候最好不要迎头而上,不要试着去发展别人已独具优势的东西。采用新的、不同的方式去竞争往往胜算更大。所以归根结底要专注于智能创新,而不是怎样压低成本。

城市的未来


  3D打印和无人驾驶会变成现实,并将改变我们的经济和社会基础设施,但这或许需要更长的时间
  《财经》对历史上曾经的工业重镇而言,一方面政府很难实行长期的工业振兴计划来直接提高实体经济;另一方面,由于制造工艺已然改变,世界也在变化,制造业作为刺激地方经济发展的工具可能会遇到成功的局限性?
  范阿格塔米尔:1990年到2010年间,美国失去了700万份制造业的工作,1万家工厂倒闭。这样的巨大损失,影响到中产阶级。
  解决这个问题并不容易,但在此期间,高科技领域创造了440万份工作,且自2010年以来,高科技行业又增加了100万个就业机会。制造业如今也重新开始创造就业。
  此外,美国的人口构成(中国也如此)会减缓就业流失的速度,因为人口总体上在减少。所以从这点来看,不是大问题。
  在地方层面,当大型轮胎企业离开俄亥俄州的阿克伦时,大量工作随之流失。现在那里有数千家小型聚合物公司,它们雇佣的劳动力人数已超过大轮胎企业的鼎盛时期。
  加州大学伯克利的意大利教授莫雷帝(Enrico Moretti)做过研究,发现每一份高技术行业就业能带来五份额外工作,这其中有一半是好工作,一半不那么好;同样高科技行业创造的就业中,差不多有一半需要大学毕业,另一半中学毕业就可以。对不具备技能的人们我不知道提供什么答案,这是一个问题,是政治而不是经济问题。
  我的建议是打破常规的思维,共享脑力,这是发展的两个关键。
  巴克:我们在美国重新起飞的工业锈带城市看到的共同之处是,其专注力和愿意合作的开放精神。
  在埃因霍温(Eindhoven),电灯泡和电视机生产向国外转移时,当地人感到恐慌,最后有那么一两个人将大家凝聚在一起。这是个漫长的过程——他们用了35年的时间才成为“世界上最智能的城市”。
  《财经》:你不认为美国中产阶级的就业机会在减少,认为这是一个“善于计算多少工作丢失了,而不善于计算多少工作机会被创造出来的世界”?
  范阿格塔米尔:杯子有一半水可以用“半满”或“半空”来表述。像特朗普和伯尔尼那样会说杯子半空,侧重这一点,就会想到那些失业者,害怕移民,或者把问题的根源归为不好的贸易协定;就想闭关锁国,竖起围墙,或提高进口税才感到安全。
  但如果说杯子半满,强调的则是我们正处在新一轮创新和竞争浪潮中,会带来大量新的就业。个人需要不断地自我教育,在迅速变化的环境中,企业和政府也有义务提供更多的工作、学习和培训。
  作为投资人,我研究世界各地很多公司从而学到重要经验。对移民的恐惧,或者说保护主义,是一种懒惰,对增长不利。的确新兴市场对美国构成竞争,但假设这种竞争不存在,或者美国保护了自己,那就不会有自动化,不会有生产率的提高。我们同样会有失业。来自中国等新兴市场的竞争实际上是健康的警示。
  《财经》:对于振兴城市而言,你认为未来哪些领域会对城市的竞争力起决定性作用?
  范阿格塔米尔:在比较基本的领域方面包括整个半导体和传感器领域;新材料——它会对钢铁行业和原材料行业带来影响,但新材料的到来无法阻止;生物科学和医疗器具;还有清洁技术领域。
  巴克:中国和欧美的共同之处是老龄化。如何控制慢性疾病,使其不至于威胁生命将得到很大重视,这将带来全新的服务导向的产业;无线技术很重要。3D打印和多材料打印是未来趋势。


中国需要减少等级制和自我孤立把传统上相互隔绝的政治、社会和科学领域放在起形成新的模式让他们彼此对话。

  《财经》:3D打印已经让我们兴奋了20多年,因为它的革命性会重塑制造业的潜力。但3D打印的广泛采用遇到了一系列的约束条件,比如太昂贵、耐用性等等,甚至人们抱怨3D打印出来的东西可能还不如传统方法制成的实用。
  巴克:我1984年在波士顿参观了未来的办公室和未来的厨房,这实际用了三四十年才成为现实。无线技术本身不那么昂贵,但需要时间围绕它打造整个社会基础设施。
  3D打印和无人驾驶会变成现实,并将改变我们的经济和社会基础设施,但或许需要更长的时间。
  我们预见的是未来发展的一种可能性,但具体会如何展开,社会和政治上如何应对,包括安全和隐私等问题,则需要靠社会和政治讨论来解决。
其他文献
在提高的通胀预期及近期一系列金融新规出台的背景下,市场对货币政策转为收紧的担心有所增加  一季度的信贷数据再一次显示了中国金融体系强大增长意愿,并在经济放缓的背景下释放出了史上最高的单季信贷及社会融资总量。在担心总债务杠杆继续快速攀升之外的其他一些现象与问题导致了笔者对流动性过度宽松的担心。  第一,我们看到很大一部分的流动性投放是通过银行对非银金融机构授信再通过非银金融机构及其创造的产品投放到市
期刊
如果我们用一种静态的观点来看待人口问题,恐怕会得出资源有限、需要控制人口数量,多出生的人口消耗的社会资源应该由多出生的家庭承担,也就是要交“社会抚养费”。  但这是一种老旧过时的思维方式。不仅是因为资源有限的假设可以放宽,还因为多出生的人口在未来可能创造出极大的经济价值。例如在技术和制度更新的情况下,资源可能会极大丰富,从而不需要限制人口数量;而多出生的人口未来即便不是个个都能成为企业家,但进入劳
期刊
欧盟不愿因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而丧失对中国出口产品实施反倾销的能力。目前一个可能的中间方案是,欧盟部分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但对那些面临威胁的产业保持例外  关于是否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讨论正在欧盟内部升温。  5月10日,欧洲议会就这一议题进行了辩论,并于12日通过决议,呼吁欧盟委员会不要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该决议不具有法律强制性。  中方坚持认为,中国将在今年底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根据1
期刊
如果这两件大事都不能完成,或只能完成其中一件,那么我们或许将不得不继续在黑暗中行走,且可能走不出全球货币和金融系统的黑森林  现在全球正经历从布雷顿森林体系2.0向3.0过渡,在此期间需要解决两件大事:第一,稳定全球汇率;第二,化解全球通缩压力。在这当中,中国应发挥相应的领导作用,借上海成功召开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和将在杭州召开的G20峰会,适时开启谈判,为将来签订稳定全球汇率的“上海协议”而
期刊
(《财经》2016年第13期“土地使用权到期后怎么办”)  土地40年-70年不等的出让期,以及土地出让面积不稳定和城市化结束后,将导致城镇居民居住产权及使用方面的社会断崖、企业土地使用到期后的经营断崖、土地财政不稳定和未来的财政悬崖。正是由于物权法对如何续期、是否需要缴纳土地出让金及缴纳标准等问题,未给出详细规定,才引发了温州土地使用权续期的争议。  专家认为,尽早给出系统的、具体明确的解决方案
期刊
这里,我特别期待公募基金、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和创投基金,坚守各自的功能定位,坚持真正将资金转化为资本,根据企业生命周期不同节点的资本需要进行介入,避免只追求价差获利,不考虑价值增值的短期化、投机性行为,避免违背基金本质、信托本质或产生利益冲突的“业务兼营”  今天,借这个机会,我希望和大家分享三个方面的看法,供大家参考。已成行业中坚力量  首先,我国资管行业空前发展,已经成为中国金融业
期刊
中国内地股市先天不足、证券法的缺陷、救市决策过于仓促,是2015年股灾的三大教训。  2015年6月15日,沪指最高触及5178.19点,随即掉头向下,并引发融资崩盘,股灾由此开始。一年过去,对股灾的研究和讨论从未停止。因为人们知道,如果没有深刻的省思,中国内地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无从谈起。  “我愿意从个人观察的角度分析股灾发生的原因,总结一些经验教训。”日前,中国证监会原首席顾问梁定邦在香港接受
期刊
这项可能长达20年的潜艇建造项目,关系着澳大利亚的技术创新、国防自主、地方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机会,原本拥有绝对优势的日本却对澳方需求反应迟钝  4月26日对澳大利亚、法国和日本都堪称历史上的重大日子。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宣布法国国有造船厂DCNS获得澳大利亚建造12艘潜艇,高达390亿美元的订单,原本高度预期能从竞标中胜出的日本并未如愿。  特恩布尔指出,法国国有造船厂DCNS“是(澳大利亚)建造
期刊
少数人的美国梦是否可以持续已经存疑,如果到2050年全球人口达到100亿,世界将变得无比拥挤,如何实现博爱,避免战争,将是本世纪的首要问题  这个月在巴黎举行的新兴市场论坛上,一位来自拉丁美洲的政治家引用诺贝尔奖得主奥克塔维奥·帕斯(Octavio La Paz)的话说,法国大革命之后,19世纪是在寻找自由,20世纪是平等,而21世纪则应是博爱。  自由和个人自由的概念诞生于法国大革命,但却在美国
期刊
中国的问题在于,借钱的大头是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借钱的时候,没有想过土地抵押会出问题,也不需要担心自己破产的问题。因为它们期待上级政府会来挽救它们。这就是“软预算约束”  目前中国经济形势复杂:一方面经济增长似有趋稳之势,另一方面过剩产能很难消减、杠杆率继续提升,债务占GDP总量的比例不断提高。  “中国经济最大的问题之一是软预算约束问题”,经济学家许成钢日前在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说,“正是由于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