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追求课堂教学高效一直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现在多数小学既没有多媒体,也没有太多专家、名家的点拨和指导,有的只是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呢?这是我们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最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
什么是高效课堂教学呢?高效课堂教学应是追求效果、效益和有序的教学,应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多发展的教学。即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高效课堂教学不是热闹的,不是展示教师个人风采的,而是学生思维活跃的课堂,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碰撞的课堂。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实现高效且充满魅力呢?
一、教师要吃透教材,备好课
一篇课文拿到手,作为教师,首要的任务就是要逐字逐句地把课文读熟,甚至背下来,要做到吃不透教材不开课。其实,教师如果备课不充分,在课堂上就很容易出现跑题现象,以至喧宾夺主,浪费时间,造成耗时低效。甚至还有可能出现传授错误知识的情况,以至闹出笑话。如有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生认识“小兔”这两个字时,将字音读成了“小免”。一位学生站起来纠正,而这位老师却一本正经地说:“你不知道吧,小兔是土名,小免是学名!”
全国小学特级教师窦桂梅在《回到教育的原点》一书中提出:衡量一堂课的好坏,重要的有两点,“一是学科本位的价值获得,二是教育学的含量”。而这两者都要靠教师的学科专业水准和教育教学能力来完成。窦桂梅老师认为,对于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解读教材的能力。所以我认为,要想用活、用足、用好教材,让课堂教学高效,教师必须要吃透教材。
二、构建以读代讲的课堂教学模式
语文课应当是读书的课堂,没有读书声的课堂,又怎能叫做语文课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重在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
对于朗读的指导,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多读,并要适当地进行范读,要给学生以方法的指导,尤其是要让学生学会“有感情的朗读”。什么是“有感情的朗读”呢?有感情的朗读其实就是读的像说话一样自然。它是天然去雕饰的,不是拿腔拿调的、矫揉造作的。我们教师不能紧紧抓住一些词,让学生高一脚,低一脚,磕磕绊绊地尝试着一遍遍去琢磨老师的别有用心,去跟随老师预设的方案做。因为当学生读出感情来了,教师也就没有必要再去讲了,讲得再多,不如读得传神。
而在我们的课堂上,基本上是教师从来不范读,学生也很少读,即使读也是缺少情感地读,不关痛痒地读。甚至有的课堂从头到尾都是老师讲,学生听,根本就听不到读书的声音。课上到最后,那真是教师很劳累,学生很受罪;教师很成功,学生很失败;教师很精彩,学生很无奈。那么,应该怎样把握“读”这个环节呢?我觉得有两点不能忽视。
1.要给学生读书的时间。这就是说,教师要在课堂上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读书,对暂时不懂的问题不要急于解答但也不轻易放过,而是适时地要求学生再读课文解决。学生只有充分地读,才能把课文读懂,才能做到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才能在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般来说,学生读书的时间应占到课堂教学时间的三分之二以上。
2.要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语文实践目的,设计不同形式的读,如,试读、默读、指名读、范读、引读、自由读、齐读、分角色读等,引导学生多读。要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重语言的感悟、积累,淡化内容的分析。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古文《伯牙绝弦》一课时,不是把重点句子找出来让学生分析、解释,也不是把全文支解得破碎不堪,而是让学生在一首《知音》乐曲中诵读历来关于知音的诗句。然后,这位教师让学生在反复诵读课文中感悟古文的节奏美,让学生细细地品读句子,在读中感受伯牙和子期两人的情深意重,在读中领会古诗文吟唱韵律的美妙,在读中体会两人生死离别的伤感。这样就使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对感情的体会更真切。通过自读,可以使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他们的感悟能力。试想,这样的课堂教学又怎能不高效呢?
三、教师要转变上课的理念
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上课的理念,即上课不是讲课,而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语文教师最大的长处就是好说、会说、能说,所以这必然导致课堂成为教师的“讲堂”,而不是学生的“学堂”。在新课改背景下,我认为“教师”不应该叫“教师”了,而应该叫“导师”,这样就不会剥夺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了。语文课程标准一再强调,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活动。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也说过:“我们当老师的,一辈子一定要搞清楚三件事:一是为谁教,二是教什么,三是怎么教。”
近几年来,在我们学校听课,几乎众多教师的课都是以讲为主。在整堂课中,教师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思考,学生一直是在接老师的话音回答“是”或者“不是”,几乎没有思考的余地和机会,课堂气氛也很沉闷。试想,这样的课堂又怎能是“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课堂呢?又怎能是高效的课堂呢?
当然,课堂教学要想高效还有许多许多的途径。比如让学生课前预习,设计好导入语,减去不切实际的课堂目标,减去烦琐的教学环节,采用小组学习方式,恰当运用多媒体等。但无论采取什么样的策略,语文教师都不要忘记一点:课堂是学生的,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只有学生学会了,会学了,学得愉快了,这堂课才真正是高效的,有魅力的,精彩的。
什么是高效课堂教学呢?高效课堂教学应是追求效果、效益和有序的教学,应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多发展的教学。即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高效课堂教学不是热闹的,不是展示教师个人风采的,而是学生思维活跃的课堂,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碰撞的课堂。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实现高效且充满魅力呢?
一、教师要吃透教材,备好课
一篇课文拿到手,作为教师,首要的任务就是要逐字逐句地把课文读熟,甚至背下来,要做到吃不透教材不开课。其实,教师如果备课不充分,在课堂上就很容易出现跑题现象,以至喧宾夺主,浪费时间,造成耗时低效。甚至还有可能出现传授错误知识的情况,以至闹出笑话。如有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生认识“小兔”这两个字时,将字音读成了“小免”。一位学生站起来纠正,而这位老师却一本正经地说:“你不知道吧,小兔是土名,小免是学名!”
全国小学特级教师窦桂梅在《回到教育的原点》一书中提出:衡量一堂课的好坏,重要的有两点,“一是学科本位的价值获得,二是教育学的含量”。而这两者都要靠教师的学科专业水准和教育教学能力来完成。窦桂梅老师认为,对于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解读教材的能力。所以我认为,要想用活、用足、用好教材,让课堂教学高效,教师必须要吃透教材。
二、构建以读代讲的课堂教学模式
语文课应当是读书的课堂,没有读书声的课堂,又怎能叫做语文课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重在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
对于朗读的指导,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多读,并要适当地进行范读,要给学生以方法的指导,尤其是要让学生学会“有感情的朗读”。什么是“有感情的朗读”呢?有感情的朗读其实就是读的像说话一样自然。它是天然去雕饰的,不是拿腔拿调的、矫揉造作的。我们教师不能紧紧抓住一些词,让学生高一脚,低一脚,磕磕绊绊地尝试着一遍遍去琢磨老师的别有用心,去跟随老师预设的方案做。因为当学生读出感情来了,教师也就没有必要再去讲了,讲得再多,不如读得传神。
而在我们的课堂上,基本上是教师从来不范读,学生也很少读,即使读也是缺少情感地读,不关痛痒地读。甚至有的课堂从头到尾都是老师讲,学生听,根本就听不到读书的声音。课上到最后,那真是教师很劳累,学生很受罪;教师很成功,学生很失败;教师很精彩,学生很无奈。那么,应该怎样把握“读”这个环节呢?我觉得有两点不能忽视。
1.要给学生读书的时间。这就是说,教师要在课堂上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读书,对暂时不懂的问题不要急于解答但也不轻易放过,而是适时地要求学生再读课文解决。学生只有充分地读,才能把课文读懂,才能做到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才能在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般来说,学生读书的时间应占到课堂教学时间的三分之二以上。
2.要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语文实践目的,设计不同形式的读,如,试读、默读、指名读、范读、引读、自由读、齐读、分角色读等,引导学生多读。要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重语言的感悟、积累,淡化内容的分析。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古文《伯牙绝弦》一课时,不是把重点句子找出来让学生分析、解释,也不是把全文支解得破碎不堪,而是让学生在一首《知音》乐曲中诵读历来关于知音的诗句。然后,这位教师让学生在反复诵读课文中感悟古文的节奏美,让学生细细地品读句子,在读中感受伯牙和子期两人的情深意重,在读中领会古诗文吟唱韵律的美妙,在读中体会两人生死离别的伤感。这样就使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对感情的体会更真切。通过自读,可以使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他们的感悟能力。试想,这样的课堂教学又怎能不高效呢?
三、教师要转变上课的理念
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上课的理念,即上课不是讲课,而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语文教师最大的长处就是好说、会说、能说,所以这必然导致课堂成为教师的“讲堂”,而不是学生的“学堂”。在新课改背景下,我认为“教师”不应该叫“教师”了,而应该叫“导师”,这样就不会剥夺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了。语文课程标准一再强调,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活动。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也说过:“我们当老师的,一辈子一定要搞清楚三件事:一是为谁教,二是教什么,三是怎么教。”
近几年来,在我们学校听课,几乎众多教师的课都是以讲为主。在整堂课中,教师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思考,学生一直是在接老师的话音回答“是”或者“不是”,几乎没有思考的余地和机会,课堂气氛也很沉闷。试想,这样的课堂又怎能是“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课堂呢?又怎能是高效的课堂呢?
当然,课堂教学要想高效还有许多许多的途径。比如让学生课前预习,设计好导入语,减去不切实际的课堂目标,减去烦琐的教学环节,采用小组学习方式,恰当运用多媒体等。但无论采取什么样的策略,语文教师都不要忘记一点:课堂是学生的,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只有学生学会了,会学了,学得愉快了,这堂课才真正是高效的,有魅力的,精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