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融合视域下特色村经济转型的动力机制

来源 :农业经济问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kaixin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动特色村经济转型,将其建设成为新时期推进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空间支点,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在城乡融合视域下,立足特色村经济转型内涵,从农业增长、质效提升、结构优化三个维度,本文构建了以“市场扩张、功能集聚、模式创新”三大动力机制为核心的经济转型逻辑框架.市场扩张,通过生产规模累积、结构优化升级和绿色发展导向效应,是拉动特色村经济转型、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引擎;功能集聚,通过知识溢出、分工深化和组织保障效应,加速构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支撑特色村的经济发展提质增效;模式创新,是特色村经济转型的核心动力,主要通过拓展高级要素禀赋、引入现代农业组织以及发展乡村新型服务业,助力现代乡村经济体系建设,推动特色村“经济、生态、文化”融合互动的高质量发展.
其他文献
2020年底,中国兑现了在现行标准下全面消除绝对贫困的承诺,提前十年实现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中消除极端贫困的目标,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巨大贡献.回顾中国近40年的扶贫经验,有助于为构建2020年后中国缓解相对贫困的治理体系提供借鉴.本文拟从贫困内涵演进、减贫目标与战略、扶贫手段、扶贫治理等层面分析和解释中国减贫经验,并对未来缓解相对贫困的发展战略提出建议.
人口老龄化和乡村振兴的时代要求决定了老年人参与乡村治理具有重要作用.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基本要求,也是当前社会治理领域研究热点.故此,本文在综合交叉基础上提出老年人参与如何提高乡村治理有效性这一研究问题.首先,从效果、效用和效率三个层面来阐释治理有效性,并以内生发展视角来对老年人参与乡村治理进行理论建构.其次,通过实地调研和政策文本梳理指出,老年人通过担任村干部以优化治理队伍,动员关系网络以链接治理资源,参与村庄建设以减少治理成本,生产老年福利以搭成治理伙伴等实践机制来提升乡村治理有效性.最后,提出了优化
农村宅基地与承包地分属两类不同物质要素,不宜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主体制度嵌套于宅基地上,宅基地使用权主体不是农村承包经营户,亦非由流动家庭成员构成的“户”.其初始取得主体是申请时家庭全部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个人,在共同关系存续期间为各权利人共同共有,待共同关系终结时可以分割份额.宅基地使用权为个人财产,属于继承法所调整的遗产.继承发生于个体的权利人死亡之时,继承人可以就其共有份额进行继承和分割.“一户一宅”原则不构成对继承权的限制.不具有本集体成员身份的继承人可以继承取得宅基地使用权,而非宅基地租赁权.宅基地使
本文引入经纪理论,通过赢利经纪、保护经纪和行政经纪的概念构造出“复合经纪机制”的分析框架,基于湖北省B镇4个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实践案例,对乡村振兴中土地股份合作社的生成机制、土地股份合作社促进乡村有效振兴的运作机制以及乡村振兴对基层治理结构的形塑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自上而下的政策势能、地方政府的基层创新和村两委的功能不足是土地股份合作社产生的原因;(2)土地股份合作社作为关键性中介组织,通过复合经纪机制将政府、农户、企业、村两委联结起来,并形成多元合意的利益共同体,进而促进乡村有效振兴
本文依据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总体要求,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5个维度,构建了包含45个指标的乡村振兴发展指标评价体系,采用时空极差熵值法对2010-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极化指数和Kernel密度估计法对地区差距与空间极化程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考察期内中国各省份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呈现显著上升趋势,但各省份发展水平处于非均衡状态,呈现东部、中部、东北、西部逐渐降低趋势,存在中西部地区对东部地区的追赶态势;整体和各地区乡
作为世界第一的粮食生产、消费以及进口大国,粮食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是构建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粮食安全视角界定粮食产业国际竞争力内涵,从粮食供给总量、供给结构、流通通道、产业链条和市场地位五个方面对我国粮食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评价,并提出我国粮食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路径.研究认为:第一,现阶段我国粮食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在于粮食获得能力的可竞争性;第二,我国粮食产业在国内粮食供给总量、国内粮食流通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竞争优势;大型跨国粮商全球产业链布局能力和国际规则参与制定程度有所提升;第三
转出土地不再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却领取根据农户土地承包面积发放的农业补贴,这引起了不小的批评.本文从补贴的分配效应、农地经营规模、非农就业、市场扭曲、基层政府的工作难度、WTO农业补贴规则、当前土地流转比例、农民心理感受和代际补偿性等方面,以当前实行的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适度规模经营补贴为例,讨论了按照承包面积发放补贴的合理性与局限性.研究发现,2016年中国农业“三项补贴”改革之后,实行的主要农业补贴项目的 发放方式是恰当的.基于研究结论,对未来“十四五”期间的补贴发放方式提出以下建议:(1)耕地地力保护补
大量种植高附加值的生鲜农产品之后,持续稳定的农产品供应链是贫困地区在后脱贫时代发展的关键.贫困地区农产品供应链持续改善,但也出现了诸如产地供应分散不及时、物流成本高、供应链不协调等问题.新冠肺炎疫情对贫困地区农产品供应链冲击再次暴露了其脆弱性.本文结合新冠肺炎疫情对供应链的影响,找出生产、产地物流、干线物流、城市配送四个薄弱环节.在供应链主体、环节、要素、网络和管理五个方面进行优化升级.最后,提出实施农产品供应链扶贫战略、强化供应链关键环节、加快冷链物流设施、打造扶贫公益物流干线等政策建议.
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贸易产生的巨大冲击以及在粮食安全、国际关系等方面产生的连锁反应,使中国稻谷价格波动的情势和调控局面更加复杂和敏感.通过稻谷、大米等关联产品价格变化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020年中国稻谷价格涨幅处于合理区间,呈现“籼强粳弱”和“稻强米弱”、副产品价格上升明显、与国际价格联动偏弱等特征.新冠疫情与自然灾害、国际粮食局势变化及国内猪周期引起的饲料粮需求增加等因素相叠加,造成了稻谷供求形势的预期变化,推动中国稻谷价格上涨.政府在实施合理调控防范投机炒作等应急措施的基础上,要发挥粮价上涨的积极
本文以各地农业碳排放权初始余额作为依据构建了农业碳排放权奖惩制度,而后将其与农业碳汇补贴制度相结合,在此基础上发挥市场与政府的合力形成了新型农业碳减排补偿机制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全国有10个省份可以享受因为农业碳排放权盈余所给予的奖励合计为99.52亿元,其中山东居于榜首,而天津最低;其他21个省份则会由于碳排放权处于欠缺状态而被处以罚金合计为119.39亿元,其中湖南所遭受的处罚力度最大,而陕西最小.(2)河南、黑龙江以较大优势占据了农业碳汇补贴的前2位,而北京最低;补贴标准则以吉林居首,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