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跨学科知识融合策略研究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therz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程标准(2017年版)》倡导教学要贴近生活、融合多学科。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生命现象及其本质的科学。生物实验技能与物理、化学等学科有密切联系,从这方面看生物学更具有综合性的特点,能更好地开展融合教学。本文以生物学教学活动为例,分析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习题巩固,课外活动三方面开展融合教学的路径、方法和策略。期待为生物教学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学科融合   生物教学    跨学科   策略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文理相通,学科融合已是大势所趋。要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需要多学科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笔者将从以下几方面浅谈在生物教学中跨学科知识融合的策略和方法。
  一、在生物教学中融合跨学科知识
  许多生物学的概念,需要学生理解掌握,如果单从生物学角度去讲述,理解上就有难度。可以借助于学生已有的其他学科概念的帮助,从而突破学生在生物学思维上的障碍。例如,对植物激素本质的理解可借助化学上的有机物的本质与结构来理解。在日常教学中,从物理学、化学、数学的角度来解释生物学现象或生命的本质是常遇的事情。例如,在讲解种群数量变化曲线时借助了数学的指数函数来理解种群的数量变化。再如,运用物理学中能量守恒定律理解生物学中有关能量流动计算问题。教育的核心是知识的迁移能力,老师不仅要培养学生本学科内的知识迁移能力,还要促进其他学科知识在生物学习中的迁移和扩展,而其他学科知识在生物学中的应用,对解决生物教学中的某些难点,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学习渗透作用时,学生都知道渗透装置中漏斗管内液面不会一直上升,应如何解释?课本上没有答案,这就需要引导学生联系物理学中压强的平衡,以及化学专业动态平衡的知识来思考问题,便迎刃而解。
  二、在生物练习中融合多学科知识
  一些涉及到计算的生物习题,学生在解答时往往无从下手,甚至于有的老师不能将有关学科知识迁移进来,造成在讲解时讲不清,讲不透,从而使此类习题成为学生学习的障碍,惧怕点,并可能会影响整个生物学的学习。如果我们能换种思维,利用物理、化学、或者数学的思维来考虑问题,有效借鉴其他学科的方法为我所用,使复杂问题简单化,又可增强学生的学科渗透意识,可谓是事半功倍之效。例如:现有四种氨基酸,假设每种氨基酸只有一个,最多能合成几种不同的多肽?假设每种氨基酸数量不限,又能合成几种不同的三肽?其与数学知识直接相关,是一道典型的数学排列组合与生物知识相结合的题目。若直接简单的用生物知识去解答就会复杂易错且费时,无疑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如果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出发,运用数学排列组合的思维去处理这个问题,就很快得出答案,即可使解题思路化深为浅,又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同时又培养的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三、在课外活动中融合多学科知识
  开展生物学课外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但是如果单一的只围绕生物本学科的知识,活动就显得狭窄,也无法起到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例如,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就是以数学为武器来解释自然选择的;沃森和克里克的DNA分子双螺旋模型就是以物理学家威尔金斯等人的x光射线衍射分析为基础的。由此可见,在生物课外活動的科普讲座中加强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既适应了生物教学的新趋势,又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高层次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开发学生心智潜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推理判断和创造型思维的能力。
  四、跨学科知识融合的思考
  现在的高中学生已具备了融合学习的基础。融合学习与学科学习的不同在于内容的组合形式有差异,学科学习以“知识”为本位,即概念是主线。融合学习以“主题(或课题)”为核心,以解决生活现实问题为目标多角度去理解问题。因此,融合学习突出问题导向,不是将学科进行“横向”跨越或简单的“综合”,而是对同一问题不同的思维表达,多方面的理解。开展学科融合教学,教师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时可以从学科内的局部整合再到学科间的主题整合,最后实现“全课程”统整。
  教育家佐藤学认为:综合学习的最大魅力,是从生活现实出发进行学习。在生物教学中融合跨学科知识,其学习内容的重构只是形式变革,核心还是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在帮助学生建构生命观念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其他文献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主要开展形式之一,通过学生的课内阅读及课外阅读,在帮助学生完善自身词汇语言体系的同时,促进自身文学素养的培养,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了基础。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教学需要,从提升学生阅读兴趣、改善当前教学方式等层面做起,幫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学好语文、学精语文,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及阅读数量。  一、小学语文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1
期刊
读于漪老师的文章《一辈子学做人师》,不仅让我想起自己的求学生涯,求学生涯中给过我帮助的老师,也让我忆起当初选择教师这一职业的原因。我选择教师这一职业作为自己终生的职业,是源于对一位恩师的爱戴和敬仰。这位老师用自己的身体力行告诉我:教师是最无私,最公正的人。他交给我的知识我早就忘了精光,但是他给予我的关爱、鼓励和平等相待却让我终身难忘。从从事教师工作第一天起,我就下定决心也要做这样的老师。  于老师
期刊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学生会犯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错误,比如,“一部手机长20米”、“一栋楼房50厘米高”。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都是学生的数感不够强,在头脑中没有数字单位的概念,因此,教师要在日常的数学教学工作中着重于培养学生的数感,从而使学生在面对数学的学习时更加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一、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数感  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又会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因此,教师想要培养学生良好的
期刊
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是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一名教师,要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考虑课堂气氛问题。如何让课堂气氛真正活跃起来呢?  研究发现,课堂气氛与学生的学习状态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天性好动、好玩,课堂气
期刊
内容摘要:据调查,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因为作业而伤脑筋,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将不要布置太多的作业、少写作文等作为对语文老师最大的希望。我们教师能不能设计一些既能深化课堂学习,又有趣的作业呢?作为语文老师,我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积极引入现代教育理念,构建人文交互性作业评价机制,形式上追求活泼多样,内容上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形成了“以自主学习为主线、以人文互动为主体” 的作业设计与指导
期刊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是与“个体学习”相对应的一种教学策略和学习组织形式,是一种学生在小组中通过明确的责任分工,完成共同任务的互助性学习。它以小组成员间的合作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下面就合作学习阐述个人的观点。  一、合作式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合理而科学的分组  小组分配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小组的战斗力和组员潜能的发
期刊
一直以来,古诗词分篇教学是语文教师普遍采用的教学策略,侧重字斟句酌,不利于学生获得多样化的感悟与体验。语文教育工作者提出一种新的理念——群文阅读,即围绕一个主题形成一组同属一个内容主题和训练主题的群文阅读,既能达到训练考题的目的,又能在内容主题上有所积累,能提高思想认识,且对读写都有益处,在探索性的阅读实践中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边塞诗是古诗词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采用群文阅读的理念,通过群
期刊
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即教育”是一份宝贵的教育财富和教学经验总结,道德与法治教学引进“生活化课堂”,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将所学道德与法治知识与日常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并且可以分析、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我国越来越注重智慧教育,课标规定了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旨在帮助学生养成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应用道德与法治解决问题的基本态度与能力。因此,道
期刊
基于当前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形势,我国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号召,积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大力推行学生素质教育。在当前教育环境下,教师的职能也在逐渐发生转变,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更要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实行课堂合作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加强学生的知识沟通,提升课堂效率,也有效的促进了学生思维活跃,养成团队协作能力。  一、课堂合作学习模式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积极作用  (1)激发学生学
期刊
如何增强语文课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的问题。我发现在教学中巧妙运用一些学生熟悉的歌曲,不仅能够增加语文课的趣味性,寓教于乐,而且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其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间唱学生爱唱的流行歌曲,渲染气氛,奏好前奏  在课堂前准备活动中唱流行歌曲,能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调集到语文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