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与美: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民族叙事的动力学考察

来源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fanta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经历了最重要的一次语言革新.其革新的动力来自历史语境中多种力量的相互渗透和共同作用.其中最为切近的三个历史动因是:美、苏电影对中国电影语言的影响,“左翼”思潮、商业本性和国民党电影政策之间的角力制衡,以及电影语言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
其他文献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成都地处西南腹地,其早期电影产业肇始于私人场所的“电火戏”放映活动、伴随“上江”“大华”影业社的影片发行和“大同”影片公司的制片初尝,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成都城区内
1943年初,第二次世界大战到了关键的时刻,德国纳粹当局加紧了对法国地下抵抗组织的围剿,大批的爱国青年被逮捕,在盖世太保的监狱中受到刑讯逼供,终于,有人经受不住威逼利诱,
国家债务危机引发西葡两国电影产业发展的多年震荡,凸显了稳定、良好的政治经济环境对文化产业的重要影响.重创之下,西葡两国纷纷将目光转向海外.西班牙借助类型片优势打开国
每一个焊接行业的人,都会对北京·埃森焊接展有所了解,这一盛会为生产商与用户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2007年第一次参加上海的北京·埃森焊接展,见识到展会的规模、影响
十七年时期的电影形成了民族化倾向,在电影实践与理论方面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将电影看作一种文艺类型时,它的民族化倾向与延安文艺改革有很大联系,主要体现在群众性观念作为人
鲁迅作为资深影迷,尤其青睐苏联电影,体现了其独特的艺术审美和社会思考.本文以《申报》电影广告为基础,统计1933-1937年鲁迅所观苏联电影以及在沪上映苏联电影的基本情况,并
市场潜力    钥匙是每个人都要用到的生活必需品;如今是追逐时尚个性的时代,尤其是年轻人,对一切可以彰显自我的事物感兴趣,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强;从个性钥匙在欧美国家出现以及很快流行的趋势看,该类生意在中国也会有市场。    风险提示    一流行很容易被新的潮流淹没,很难预料个性钥匙会流行多久;新生事物很容易被模仿,这种小店的成本不高,市场竞争在所难免;铺位所在对投资是否成功影响很大,最好选择铺
1959年的国庆十周年献礼片中,《春满人间》意识正确、群星云集、技术完善,是符合标准之作.在新闻事件到报纸、广播、电视、报告文学、科教片、舞台剧等多种媒体样式之后,电影
本文从产业角度出发,结合对电影文本的解读,对韩国电影近十年的产业发展和创作流派进行梳理在电影产业方面,指出韩国电影产业同韩国经济相似,均具有大企业主导、出口导向、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