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虽然这句话并不是直接针对教师说的,但他的话却深深地启迪了我。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不断地学习、提高、总结、反思,相信数学教学会渐渐出色、更为精彩的。只有在教后不断地反思,才能在今后的教学中完善提高。所以,平时教学中,我注重反思和积累。
反思一:数学教学,适宜结合学生生活
如有次我在讲课的时候,发现部分学生听讲不认真。课后询问,一个学生竟然说“没意思”。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联系所讲的内容,立刻明白了学生乏味的原因是教学内容没有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感觉枯燥无味。《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与理解数学。”小学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这样的数学教学才能焕发生命活力。我在备课时忽略了这一点,之后我改变了方法。凡是能够跟生活实际挂钩的。我都尽量从生活的源泉中去挖掘材料,力求让学生在兴趣中学。如教学“空间与图形”一课时,我把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图形给学生作了演示,让学生知道数学原来跟我们的生活联系得如此紧密;教学“圆柱和圆锥”时,我把生活中常见的饮料罐、沙堆、建筑中的圆锥尖顶等有趣的图形用课件呈现出来……实践证明,这样教学,大大丰富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
反思二:作业批改,应该穿新鞋走新路
批改作业几乎是教师天天都要做的工作,但在批改中。有没有贯彻新课标理念?有没有执行发展性评价观?有没有把展示激励、积极导向作为教师批改作业的原则?这些想法,我也是从批改一个后进生练习题时经过反思得到的。那一次,我在新授“百分数的应用”后布置了当堂练习。批改时,有一个后进生居然全对了,我真替他高兴,当即给了满分,并写了一个“好”字。作业发下后,我突然觉得,对这位平时成绩中下游的学生来说,这样的表扬还轻了点。如果我把他叫到办公室,问问他这次为什么能全对,鼓励他几句,在学习方法上适当地加以辅导,并借此机会在班上给予表扬,我估计这个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我又想到,作业批改评语太陈旧,不能老是出现“较好”、“不认真”、“订正”之类公式化的老面孔,应该在新课标理念下穿新鞋走新路。所以,在以后的作业批改中,我尽量体现教师的人文关怀。如:“这一题有点难度,是自己解决。还是要老师帮助?”“老师真替你高兴,这次全对!”……评价不仅在过程与方法上给予指导,还可以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果然,由于批语焕然一新,且带有鼓励性,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加了。
反思三:课堂讲授,不能忘记德育教育
《数学课程标准》对不同阶段的学生不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提出了基本的要求,更为强调的是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培养良好的品行。我认为,无论哪门学科的教学,在适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是每个教师应有的职责。如我在备教“比例尺”时,想起了不久前看到的一个电视新闻短片——《生命的接力》,写的是几个热血男子为了抢救一个落水小孩先后跳入水中救人的感人事迹。第一个跳人的是一位出租车司机,他从出租车上下来,连衣服、皮鞋都没脱就跳到了河里。而当时,由于大坝的闸门大开,河水翻滚着骇人的波浪,司机将小孩推给了第二个救援的男子以后,由于筋疲力尽永远地离开了亲人。我觉得,就用这个事例作为引子,学生在英雄精神的感召下,相信学习会更聚精会神,然后我假设桥的高度、孩子落水处到桥的距离,导入“比例尺”。上课时,就在我讲完故事开始教学比例尺时,我听到下面有个学生在说“自己找死”,虽然声音不高,但几个坐在他旁边的学生轻轻嬉笑起来。我当时因为正讲到关键处,也就没有去纠正。课后反思,觉得在是非面前应该正确引导学生。如果讲完了故事停下来让学生就这个问题进行一番短时间的讨论。这对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纠正学生的不良思想是个较好的教育机遇。当然,我的目的不是对这几个学生进行批评,只是让学生懂得这几名见义勇为的男子的做法正体现了我们社会大力提倡的一种浩然正气。
一句话,反思使教师走向成熟,使教学走向成功。
反思一:数学教学,适宜结合学生生活
如有次我在讲课的时候,发现部分学生听讲不认真。课后询问,一个学生竟然说“没意思”。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联系所讲的内容,立刻明白了学生乏味的原因是教学内容没有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感觉枯燥无味。《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与理解数学。”小学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这样的数学教学才能焕发生命活力。我在备课时忽略了这一点,之后我改变了方法。凡是能够跟生活实际挂钩的。我都尽量从生活的源泉中去挖掘材料,力求让学生在兴趣中学。如教学“空间与图形”一课时,我把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图形给学生作了演示,让学生知道数学原来跟我们的生活联系得如此紧密;教学“圆柱和圆锥”时,我把生活中常见的饮料罐、沙堆、建筑中的圆锥尖顶等有趣的图形用课件呈现出来……实践证明,这样教学,大大丰富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
反思二:作业批改,应该穿新鞋走新路
批改作业几乎是教师天天都要做的工作,但在批改中。有没有贯彻新课标理念?有没有执行发展性评价观?有没有把展示激励、积极导向作为教师批改作业的原则?这些想法,我也是从批改一个后进生练习题时经过反思得到的。那一次,我在新授“百分数的应用”后布置了当堂练习。批改时,有一个后进生居然全对了,我真替他高兴,当即给了满分,并写了一个“好”字。作业发下后,我突然觉得,对这位平时成绩中下游的学生来说,这样的表扬还轻了点。如果我把他叫到办公室,问问他这次为什么能全对,鼓励他几句,在学习方法上适当地加以辅导,并借此机会在班上给予表扬,我估计这个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我又想到,作业批改评语太陈旧,不能老是出现“较好”、“不认真”、“订正”之类公式化的老面孔,应该在新课标理念下穿新鞋走新路。所以,在以后的作业批改中,我尽量体现教师的人文关怀。如:“这一题有点难度,是自己解决。还是要老师帮助?”“老师真替你高兴,这次全对!”……评价不仅在过程与方法上给予指导,还可以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果然,由于批语焕然一新,且带有鼓励性,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加了。
反思三:课堂讲授,不能忘记德育教育
《数学课程标准》对不同阶段的学生不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提出了基本的要求,更为强调的是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培养良好的品行。我认为,无论哪门学科的教学,在适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是每个教师应有的职责。如我在备教“比例尺”时,想起了不久前看到的一个电视新闻短片——《生命的接力》,写的是几个热血男子为了抢救一个落水小孩先后跳入水中救人的感人事迹。第一个跳人的是一位出租车司机,他从出租车上下来,连衣服、皮鞋都没脱就跳到了河里。而当时,由于大坝的闸门大开,河水翻滚着骇人的波浪,司机将小孩推给了第二个救援的男子以后,由于筋疲力尽永远地离开了亲人。我觉得,就用这个事例作为引子,学生在英雄精神的感召下,相信学习会更聚精会神,然后我假设桥的高度、孩子落水处到桥的距离,导入“比例尺”。上课时,就在我讲完故事开始教学比例尺时,我听到下面有个学生在说“自己找死”,虽然声音不高,但几个坐在他旁边的学生轻轻嬉笑起来。我当时因为正讲到关键处,也就没有去纠正。课后反思,觉得在是非面前应该正确引导学生。如果讲完了故事停下来让学生就这个问题进行一番短时间的讨论。这对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纠正学生的不良思想是个较好的教育机遇。当然,我的目的不是对这几个学生进行批评,只是让学生懂得这几名见义勇为的男子的做法正体现了我们社会大力提倡的一种浩然正气。
一句话,反思使教师走向成熟,使教学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