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是一种声音艺术,它借由声音的节奏和旋律进行情感的表达。情感是音乐侧重表达的方面,音乐不能以物质形式再现于现实生活中,它的表达是抽象的、直接的,并且其表达具有较高的欣赏性和情感性,音乐是人类情感的特殊表达方式,在音乐领域中情感始终胜于理智。众多事例表明,任何专业的学员在成为高素质知识份子,都应在一定程度少接受艺术教育,培养艺术修养。
1 音乐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
音乐教育同其他教育同等重要,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总结音乐对他产生的影响时,曾说过这样的话:“音乐艺术里所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丰富了我对世界的认识,学会了艺术的广阔思维方法,或者说,正因为我受到这些艺术方面的熏陶,才能够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够更宽一点、活一点。”因此,我们可以说高品质的音乐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塑造完美的人格、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发展、使人的感情更加丰富。而低品质的音乐可使烦闷、暴躁,不利于人们身心的健康发展。我们可以利用音乐的这种作用来改变人的思想、运动和生理,提高个人能力,丰富人类情感生活、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通过音乐教育也可达到育人的目的。同时,音乐也可增强学生的协调性和注意力,学生在联系不同乐曲的配合演奏中能够培养出较高的协作能力、集体责任感、交流能力以及感官交流能力等等。音乐教育在素质文化教育逐渐普及化发展的情况下,越发的重要,它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专业教育之一。
音乐的旋律可带给我们不同的感觉,平稳和跳跃起伏的旋律会使人产生平和安稳、矛盾戏剧化两种不同的感觉;大调、大和弦使人有一种坚定、明朗和积极等印象,小调、小和弦使人感觉到忧伤、恐惧、柔和等;音乐快慢节奏会分别会赋予人轻松愉快和悲伤恐惧的心情。
作曲家正是利用音乐的旋律、色彩、节奏和和声等表达自己或世人丰富的情绪情感;人们在享受音乐所带来的美的享受的同时,也会感受、把握、理解作曲家艺术情境,并通过音乐作品形成与作曲家之间的情感共鸣。比方说,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利用多变的音式音调、丰富和声来表达博爱胸怀和顽强不屈的精神。贝多芬的作品就是他一生真实生活的写照,他用音乐创造了另一个世界,一个包罗了欢乐、爱情、友情、悲伤、幻想和英雄等丰富情感的世界,人生当中各种情感经历都在其中得到了体现。人们聆听他的音乐时,也感受到了丰富的情感和强大的精神力量,音乐在这位伟大的音乐家手中成为其表现人类情感的重要手段。
经过现代科学证明,音乐不仅具有表达人类情感的作用,同时它也可以调节人们的情感情绪。音乐主要通过物理性的声波传播对人体产生作用,并通过特定的声压、频率等对人体器官、大脑、耳膜产生直接作用,调节人们的情感情绪。例如:维瓦尔第的《春》、德彪西的《大海》等就可对大脑皮层活动的抑制来环节人的疲劳,使人们兴奋的情绪趋于平衡,快速消除疲劳;而贝多芬的《欢乐颂》和《命运》交响曲有利于消除人们的消极情绪,激发人体力量,使人们感受到对新生事物的向往和美好希望。
2 增强人们对音乐的感受
音乐既然能够给人们带来各种丰富的感情体验,那么我们就更应注重培养学生在音乐教育中学生情感,下面我们就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
首先,要从听觉上培养学生对音乐色彩、和声、节奏和旋律的感知能力,使其掌握到音乐美的形式;其次,要培养学生对音乐内在情感的感受能力,从中领会音乐家在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进而形成情感上的共鸣。音乐教育最佳的开始时期是在婴儿出生时,胎儿尚在母体当中时,听觉器官已经形成,一些轻快、抒情的音乐可当做胎教乐曲,这样的音乐有利于胎儿身心健康的发展,对良好的性格和情感的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斯特恩在《婴儿的人际世界》中就讲述了儿童出生至三岁之间四个自我渐进发展阶段,阐述了在儿童道德早期教育中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其中将婴儿刚出生时称作“必然自我”阶段,儿童在这一阶段已经开始组建了运动神经和基本感知觉,它就是一个感觉道与另一个感觉到的信息传输,婴儿会在其中体会到音乐高潮和强烈的美感。3~8个月是婴儿的“核心自我”阶段的培养,它属于独立是在的物质感知,它抓住了婴儿能够抓住曲调或歌声中的只音片语感受音乐的特点。第三个阶段“主观自我”阶段,该阶段中的婴儿已经确立了基本的音乐感知,而在15个月至3岁间的发展阶段中,好的音乐能够促进儿童音乐情感和才能空前的发展。因此,3岁以后的儿童就可以进行系统的音乐学习,将最好的、最美的、艺术价值高的音乐传授给他们。音乐教育可先从唱歌开始,声音是人类最美的音乐,它也是最自然和易于掌握的,这是每个人都可以参加、学习的,这是普及音乐教育的根本途径。儿童不仅能够从唱歌中掌握音乐形式美,同时也可在这一环节使其学会音乐情感的领会,为儿童日后的音乐分析、情感处理以及艺术表现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且歌唱有利于儿童审美感的培养,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时要选择最优秀的歌曲,像民歌等,它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情感色彩,对学生有潜移默化和以情感人的作用,它能使学生感受本国的历史文化和生活、风俗等,是劳动人民的劳动结晶和丰富感情的表达。在不同民族歌曲的演唱中要注意不同的民族特点,选择宜于学生领会的方法,让学生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快速接受、理解其中深刻内涵。
音乐能够为人们带来全新的情感历程,它通过音乐旋律来给人们带来较深的触动,感染人的心肺。使人们在音乐中得到精神和情感上的升华,是对人们心灵上最深的触动。
3 结语
音乐给人带来全新的不同体验,它是超越音乐、超越现实的深度情态境界。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利用音乐来感染人、鼓舞人,是人们的艺术情操在音乐中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从音乐我们可以领悟到生活的真谛,增强人们对美好愿望的领悟,激发人民的爱国热情。
参考文献
[1] 苏珊,朗格.艺术问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75.
[2] 李岚清.音乐艺术人生—— 关于《音乐笔谈》的讲座[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1,23.
[3] 王懿颖.音乐教育的情感意义[J].中国音乐教育,2009(178):12,183.
[4] 周世斌,宫正.国外音乐教育文献选读与分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187~189.
1 音乐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
音乐教育同其他教育同等重要,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总结音乐对他产生的影响时,曾说过这样的话:“音乐艺术里所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丰富了我对世界的认识,学会了艺术的广阔思维方法,或者说,正因为我受到这些艺术方面的熏陶,才能够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够更宽一点、活一点。”因此,我们可以说高品质的音乐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塑造完美的人格、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发展、使人的感情更加丰富。而低品质的音乐可使烦闷、暴躁,不利于人们身心的健康发展。我们可以利用音乐的这种作用来改变人的思想、运动和生理,提高个人能力,丰富人类情感生活、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通过音乐教育也可达到育人的目的。同时,音乐也可增强学生的协调性和注意力,学生在联系不同乐曲的配合演奏中能够培养出较高的协作能力、集体责任感、交流能力以及感官交流能力等等。音乐教育在素质文化教育逐渐普及化发展的情况下,越发的重要,它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专业教育之一。
音乐的旋律可带给我们不同的感觉,平稳和跳跃起伏的旋律会使人产生平和安稳、矛盾戏剧化两种不同的感觉;大调、大和弦使人有一种坚定、明朗和积极等印象,小调、小和弦使人感觉到忧伤、恐惧、柔和等;音乐快慢节奏会分别会赋予人轻松愉快和悲伤恐惧的心情。
作曲家正是利用音乐的旋律、色彩、节奏和和声等表达自己或世人丰富的情绪情感;人们在享受音乐所带来的美的享受的同时,也会感受、把握、理解作曲家艺术情境,并通过音乐作品形成与作曲家之间的情感共鸣。比方说,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利用多变的音式音调、丰富和声来表达博爱胸怀和顽强不屈的精神。贝多芬的作品就是他一生真实生活的写照,他用音乐创造了另一个世界,一个包罗了欢乐、爱情、友情、悲伤、幻想和英雄等丰富情感的世界,人生当中各种情感经历都在其中得到了体现。人们聆听他的音乐时,也感受到了丰富的情感和强大的精神力量,音乐在这位伟大的音乐家手中成为其表现人类情感的重要手段。
经过现代科学证明,音乐不仅具有表达人类情感的作用,同时它也可以调节人们的情感情绪。音乐主要通过物理性的声波传播对人体产生作用,并通过特定的声压、频率等对人体器官、大脑、耳膜产生直接作用,调节人们的情感情绪。例如:维瓦尔第的《春》、德彪西的《大海》等就可对大脑皮层活动的抑制来环节人的疲劳,使人们兴奋的情绪趋于平衡,快速消除疲劳;而贝多芬的《欢乐颂》和《命运》交响曲有利于消除人们的消极情绪,激发人体力量,使人们感受到对新生事物的向往和美好希望。
2 增强人们对音乐的感受
音乐既然能够给人们带来各种丰富的感情体验,那么我们就更应注重培养学生在音乐教育中学生情感,下面我们就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
首先,要从听觉上培养学生对音乐色彩、和声、节奏和旋律的感知能力,使其掌握到音乐美的形式;其次,要培养学生对音乐内在情感的感受能力,从中领会音乐家在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进而形成情感上的共鸣。音乐教育最佳的开始时期是在婴儿出生时,胎儿尚在母体当中时,听觉器官已经形成,一些轻快、抒情的音乐可当做胎教乐曲,这样的音乐有利于胎儿身心健康的发展,对良好的性格和情感的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斯特恩在《婴儿的人际世界》中就讲述了儿童出生至三岁之间四个自我渐进发展阶段,阐述了在儿童道德早期教育中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其中将婴儿刚出生时称作“必然自我”阶段,儿童在这一阶段已经开始组建了运动神经和基本感知觉,它就是一个感觉道与另一个感觉到的信息传输,婴儿会在其中体会到音乐高潮和强烈的美感。3~8个月是婴儿的“核心自我”阶段的培养,它属于独立是在的物质感知,它抓住了婴儿能够抓住曲调或歌声中的只音片语感受音乐的特点。第三个阶段“主观自我”阶段,该阶段中的婴儿已经确立了基本的音乐感知,而在15个月至3岁间的发展阶段中,好的音乐能够促进儿童音乐情感和才能空前的发展。因此,3岁以后的儿童就可以进行系统的音乐学习,将最好的、最美的、艺术价值高的音乐传授给他们。音乐教育可先从唱歌开始,声音是人类最美的音乐,它也是最自然和易于掌握的,这是每个人都可以参加、学习的,这是普及音乐教育的根本途径。儿童不仅能够从唱歌中掌握音乐形式美,同时也可在这一环节使其学会音乐情感的领会,为儿童日后的音乐分析、情感处理以及艺术表现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且歌唱有利于儿童审美感的培养,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时要选择最优秀的歌曲,像民歌等,它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情感色彩,对学生有潜移默化和以情感人的作用,它能使学生感受本国的历史文化和生活、风俗等,是劳动人民的劳动结晶和丰富感情的表达。在不同民族歌曲的演唱中要注意不同的民族特点,选择宜于学生领会的方法,让学生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快速接受、理解其中深刻内涵。
音乐能够为人们带来全新的情感历程,它通过音乐旋律来给人们带来较深的触动,感染人的心肺。使人们在音乐中得到精神和情感上的升华,是对人们心灵上最深的触动。
3 结语
音乐给人带来全新的不同体验,它是超越音乐、超越现实的深度情态境界。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利用音乐来感染人、鼓舞人,是人们的艺术情操在音乐中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从音乐我们可以领悟到生活的真谛,增强人们对美好愿望的领悟,激发人民的爱国热情。
参考文献
[1] 苏珊,朗格.艺术问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75.
[2] 李岚清.音乐艺术人生—— 关于《音乐笔谈》的讲座[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1,23.
[3] 王懿颖.音乐教育的情感意义[J].中国音乐教育,2009(178):12,183.
[4] 周世斌,宫正.国外音乐教育文献选读与分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187~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