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计算机产业的迅猛发展,企事业需要大量计算机的实用型人才。目前全国高职类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模式及内容,都处在一种探讨、研究的状态。因此,如何制定出适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专业发展的、能与国际接轨的、并可培养出实用型计算机专业人才的教学模式,正是目前亟须探索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高职 计算机专业 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晏争农,男,江西南昌人,江西旅游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数据库应用。(江西 南昌 330100)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32-0079-02
一、高职计算机专业教育的现状
由于计算机对各行业以极快的速度进行渗透和发展,各种专业化、行业化的应用软件不断诞生和变化,人们已经难以对计算机在各行业中的应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更无法对无数计算机应用软件都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应用,所以高职计算机专业的设置应改变过去单一的结构,即不再沿袭大学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模式,而是朝专业化和行业化的方向发展,按社会行业需求和计算机应用软件、硬件的发展情况,设置相关的、实用的专业。在计算机开始普及的今天,一般的应用操作、文字处理,已经是一种基本技能,一般学习过计算机的人都能掌握。但许多行业化、专业化的计算机应用人才,就相对不足。普通的计算机应用人才(电脑录入员、电脑等级操作员等)的社会需求已逐渐趋于饱和,而行业性质或专业性质较强的计算机应用人才却相对短缺,如计算机软件开发与维护、计算机软硬件维护、计算机网络管理、计算机网络网页设计、计算机网站规划建设、计算机图形图像、计算机广告设计制作、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所以,高职计算机专业应打破原有专业设置的格局,充分考虑目前市场的需求,进行专业细分。
在我国,随着计算机进一步普及,计算机教育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由于计算机发展速度很快,与之相应的计算机专业教育显得相对滞后,特别是高职的计算机专业教育,与社会的需求有相当的差距。我国的计算机应用教育,在基础知识、基本应用方面,是比较成功的,如计算机等级考试等,使许多人初步掌握了计算机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但计算机技术较高层次的应用教育,特别是各种专业化的计算机技术教育,其专业课程设置就明显不足。目前大多高职院校虽然开设了计算机的各种专业,如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及应用等,但其专业内涵还是太大、太廣,不能适应计算机专业行业细化的需求。如机关企业中计算机网络的管理、信息处理的多媒体设计制作、广告影像行业的图形图像处理、设计行业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办公自动化中的设备应用和公文处理等,都缺少具有熟练技术水平的人才。现有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要达到上述行业中计算机应用人才的要求,还要经过一定的岗前学习和培训。高职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该是社会对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求比例中较大的一部分,但现在我们计算机专业的专业设置和专业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法还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实习实训场所的欠缺,造成了教育和社会需求的脱节。因此,根据市场及行业特点,设置面向社会的更为专业、更为细化的计算机专业,成为当务之急。
二、高职院校学生素质的现状
随着高新技术的兴起和发展,世界经济呈现出全球化、知识化的发展趋势,知识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面对这样一个趋势,江泽民同志曾深刻地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这段话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出现。21世纪,知识经济将占主导地位,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将取决于教育发展、科学技术和知识创新水平,取决于人才的素质。未来社会需要较高素质的复合型、开拓型人才。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主要来自普通高中的学生以及三校生(职业高中、技工学校、中专学校),年龄一般都在18岁左右,与普通大学生相比,高职学生心理素质存在明显差异;高职学生以考场上的失败者居多,多数学习成绩一般或较差,自卑感较强,一些学生是出于无奈进入高职的校门。因此,与普通大学的学生相比,高职学生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学习上动力不足。他们从小学到中学(或中专、技校)到高职,一直都在学校度过,对社会知识了解较少,生活经验不丰富,性格活泼但波动性大,政治热情高但比较盲目和狂热,有远大理想又缺乏吃苦和务实精神,自立意识强但自控能力弱,有较强的求知愿望但文化基础知识不扎实等。因此,这个时期,他们具有较大的可塑性。
高等职业教育虽区别于其他教育方式,但它始终是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其学生素质培养目标理应与素质教育整体目标保持一致,必须坚决克服用“一个模式”来培养人才的倾向。没有区别就意味着否认层次和类型,强求统一只会造成“千校一样,万人一面”,使素质教育的意义和效果消弭于无形。
高等职业教育就是要突出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在品质素质方面,学校可通过社会实践和课程教育,修正学生的不良品质、行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让学生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做人,实现个体的社会化。在智力素质方面,对高职层次的学生来说,只要其掌握所学专业必需的知识,具备该专业对应职业的技能及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即学会做事就可。不必面面俱到,其发展的“后劲”应留待继续教育中去解决,而不是在专科层次就“一揽子包到底”。应重视其专业基本知识和动手能力素质的培养,让其学会发展。在学习素质方面,在高职学习的学生,更应培养训练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掌握学习方法,善于从课程和网络中汲取有用的信息,不为大量的无关信息所惑,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在能力素质方面,在学习和工作中,应要求学生自觉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将知识和智力转化为实际的创新能力、实际能力、审美能力和创业精神。在心理素质方面,应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和必胜的信心,要求他们学会克服困难,不断地调适自己的心态,去争取学习的不断进步。
三、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探讨
面对国内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与产业需求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我们亟须培养计算机实用型人才。我们要根据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定位,确定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和服务层次,力求办出自己的特色。课程设置应紧跟时代发展和企业需要,注意学科交叉,重视现代教育课,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教师应将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开发新的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参与,设置讨论课,强调教育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只有设置灵活的课程体系,才能够培养出具有创造性思维的高素质人才。
1.改变教师观念,改革教学模式。在计算机教学中,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大屏幕投影、网络等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代替传统的粉笔和黑板。在课堂上,教师应着重问题的创设,提供氛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着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老师则应成为学生的“协作者”。例如,在学习DOS命令时,把先由老师讲解理论,改为在老师的指导下边实践、边学习;在学习Windows时,更是每堂课都离不了计算机。例如,在讲解Word软件时,我们可以首先把学生带到计算机旁,使每一名学生都面对Word软件的界面。老师先让学生熟悉Word界面,再帮助学生学会阅读“帮助”,然后观看老师编写文档的过程,最后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图文并茂的文档。学生在刚开始操作时,感到困难重重,每进行一步操作都会遇到新问题,此时教师要亲切和蔼地耐心指点,鼓励学生去发现新问题,大胆地让学生去试验,并提供可行的处理办法,使学生在操作中,总结出有规律性的方法。在文档设计中,学生倾注了自己的心血,使得版面非常美观、精致,很多老师看后都赞叹不已。在Word软件学习中,学生们不断进行着自我评价、自我完善,最终不但能全部掌握要求的内容,而且对学生来说,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一种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为学生今后独立使用其他工具软件奠定了基础。当然,教学模式有多种多样,如讲解接受模式、自学辅导模式、引导发现模式、实验模式等,在诸多种教育模式中,没有哪一种模式是最完美的。在教学中,采用哪种教学模式,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去摸索总结。当然,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追求完美的模式,改革教学模式不是目的,而是要通过某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全面地贯彻教育方针。
2.积极开展第二课堂。课堂教学在形式上虽是集体授课,而实际上则是学生的个别化学习。课外活动小组则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学生们既可以有自己的学习进度,也可以互相探讨、交流,使每个人的思路更开阔、更清晰。若老师能适当引导,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就能很好的保持和提高。计算机课外活动的内容,应紧扣专业特色。如计算机软件专业,有编程训练和软件设计,其活动宗旨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独立地学习知识、研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品质。在小组活动中,老师可根据学生的志愿,把学生分成几个组,每组学生可以用老师提供的题目,也可以自己找题目,利用课堂所学的知识,编写软件,服务于学校的各个部门。在编写软件的过程中,老师不控制每个组的进度,而是在学生遇到问题时,与学生共同探讨或指点。这样,学生的学习从原来的“老师要你做”,变成了“我要做”。在这种轻松的学习环境下,学生的创造性得到了最大的发挥。如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02级计算机软件专业徐华等同学给学院学生会编写了学生干部管理系统,给学校的学生会管理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还有一些学生利用工具软件为很多学科的老师制作了多媒体教学软件。在小组活动中,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为有了自学本领,就等于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当然,自学不等于放任自流,而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去完成任务,老师则着重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学生共同研究,启发学生找出解决办法。为了把学生培养成21世纪的合格人才,教师要努力掌握教育理论和技术,以此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抓好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如在给计算机软件专业学生上课时,可经常进行编程训练。可以利用程序设计及算法自身的科學思维方法进行教学,通过分析试题,建立数学模型、确立算法、上机实践、调试程序、优化算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造精神。
4.采用项目案例教学法。例如,“软件工程与项目开发”课程的教学,以往这种课程的教学仅仅在课堂上讲,脱离实际,学生不容易理解。我们可通过请具有丰富软件开发经验的软件工程师参与课程教学。以一个实际的软件开发项目为例,我们可根据用户需求,从收集用户需求入手,让学生参与,深入用户单位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将调查的资料进行需求分析,确定项目的目标,进行数据库设计、软件功能设计,构架数据库模型、软件模型,编写软件代码,并对软件进行测试。在每一个过程中要求学生书写文档,分组进行认证分析讨论。这样一种教学模式,能使学生在教学中直接参与实际的软件开发项目,缩短了学生学习理论知识与实际软件开发之间的距离。
质量和特色是高职教育未来发展的生命线。目前,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正从观念更新与模式转换向教学过程深入。如何加快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是每个从事该专业教学的教师要研究的课题。笔者在这几年的计算机教学和管理中感觉到:从改变教师观念、改革教学模式着手、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抓好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训练,这种教学模式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高职 计算机专业 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晏争农,男,江西南昌人,江西旅游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数据库应用。(江西 南昌 330100)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32-0079-02
一、高职计算机专业教育的现状
由于计算机对各行业以极快的速度进行渗透和发展,各种专业化、行业化的应用软件不断诞生和变化,人们已经难以对计算机在各行业中的应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更无法对无数计算机应用软件都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应用,所以高职计算机专业的设置应改变过去单一的结构,即不再沿袭大学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模式,而是朝专业化和行业化的方向发展,按社会行业需求和计算机应用软件、硬件的发展情况,设置相关的、实用的专业。在计算机开始普及的今天,一般的应用操作、文字处理,已经是一种基本技能,一般学习过计算机的人都能掌握。但许多行业化、专业化的计算机应用人才,就相对不足。普通的计算机应用人才(电脑录入员、电脑等级操作员等)的社会需求已逐渐趋于饱和,而行业性质或专业性质较强的计算机应用人才却相对短缺,如计算机软件开发与维护、计算机软硬件维护、计算机网络管理、计算机网络网页设计、计算机网站规划建设、计算机图形图像、计算机广告设计制作、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所以,高职计算机专业应打破原有专业设置的格局,充分考虑目前市场的需求,进行专业细分。
在我国,随着计算机进一步普及,计算机教育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由于计算机发展速度很快,与之相应的计算机专业教育显得相对滞后,特别是高职的计算机专业教育,与社会的需求有相当的差距。我国的计算机应用教育,在基础知识、基本应用方面,是比较成功的,如计算机等级考试等,使许多人初步掌握了计算机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但计算机技术较高层次的应用教育,特别是各种专业化的计算机技术教育,其专业课程设置就明显不足。目前大多高职院校虽然开设了计算机的各种专业,如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及应用等,但其专业内涵还是太大、太廣,不能适应计算机专业行业细化的需求。如机关企业中计算机网络的管理、信息处理的多媒体设计制作、广告影像行业的图形图像处理、设计行业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办公自动化中的设备应用和公文处理等,都缺少具有熟练技术水平的人才。现有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要达到上述行业中计算机应用人才的要求,还要经过一定的岗前学习和培训。高职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该是社会对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求比例中较大的一部分,但现在我们计算机专业的专业设置和专业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法还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实习实训场所的欠缺,造成了教育和社会需求的脱节。因此,根据市场及行业特点,设置面向社会的更为专业、更为细化的计算机专业,成为当务之急。
二、高职院校学生素质的现状
随着高新技术的兴起和发展,世界经济呈现出全球化、知识化的发展趋势,知识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面对这样一个趋势,江泽民同志曾深刻地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这段话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出现。21世纪,知识经济将占主导地位,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将取决于教育发展、科学技术和知识创新水平,取决于人才的素质。未来社会需要较高素质的复合型、开拓型人才。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主要来自普通高中的学生以及三校生(职业高中、技工学校、中专学校),年龄一般都在18岁左右,与普通大学生相比,高职学生心理素质存在明显差异;高职学生以考场上的失败者居多,多数学习成绩一般或较差,自卑感较强,一些学生是出于无奈进入高职的校门。因此,与普通大学的学生相比,高职学生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学习上动力不足。他们从小学到中学(或中专、技校)到高职,一直都在学校度过,对社会知识了解较少,生活经验不丰富,性格活泼但波动性大,政治热情高但比较盲目和狂热,有远大理想又缺乏吃苦和务实精神,自立意识强但自控能力弱,有较强的求知愿望但文化基础知识不扎实等。因此,这个时期,他们具有较大的可塑性。
高等职业教育虽区别于其他教育方式,但它始终是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其学生素质培养目标理应与素质教育整体目标保持一致,必须坚决克服用“一个模式”来培养人才的倾向。没有区别就意味着否认层次和类型,强求统一只会造成“千校一样,万人一面”,使素质教育的意义和效果消弭于无形。
高等职业教育就是要突出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在品质素质方面,学校可通过社会实践和课程教育,修正学生的不良品质、行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让学生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做人,实现个体的社会化。在智力素质方面,对高职层次的学生来说,只要其掌握所学专业必需的知识,具备该专业对应职业的技能及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即学会做事就可。不必面面俱到,其发展的“后劲”应留待继续教育中去解决,而不是在专科层次就“一揽子包到底”。应重视其专业基本知识和动手能力素质的培养,让其学会发展。在学习素质方面,在高职学习的学生,更应培养训练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掌握学习方法,善于从课程和网络中汲取有用的信息,不为大量的无关信息所惑,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在能力素质方面,在学习和工作中,应要求学生自觉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将知识和智力转化为实际的创新能力、实际能力、审美能力和创业精神。在心理素质方面,应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和必胜的信心,要求他们学会克服困难,不断地调适自己的心态,去争取学习的不断进步。
三、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探讨
面对国内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与产业需求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我们亟须培养计算机实用型人才。我们要根据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定位,确定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和服务层次,力求办出自己的特色。课程设置应紧跟时代发展和企业需要,注意学科交叉,重视现代教育课,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教师应将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开发新的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参与,设置讨论课,强调教育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只有设置灵活的课程体系,才能够培养出具有创造性思维的高素质人才。
1.改变教师观念,改革教学模式。在计算机教学中,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大屏幕投影、网络等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代替传统的粉笔和黑板。在课堂上,教师应着重问题的创设,提供氛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着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老师则应成为学生的“协作者”。例如,在学习DOS命令时,把先由老师讲解理论,改为在老师的指导下边实践、边学习;在学习Windows时,更是每堂课都离不了计算机。例如,在讲解Word软件时,我们可以首先把学生带到计算机旁,使每一名学生都面对Word软件的界面。老师先让学生熟悉Word界面,再帮助学生学会阅读“帮助”,然后观看老师编写文档的过程,最后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图文并茂的文档。学生在刚开始操作时,感到困难重重,每进行一步操作都会遇到新问题,此时教师要亲切和蔼地耐心指点,鼓励学生去发现新问题,大胆地让学生去试验,并提供可行的处理办法,使学生在操作中,总结出有规律性的方法。在文档设计中,学生倾注了自己的心血,使得版面非常美观、精致,很多老师看后都赞叹不已。在Word软件学习中,学生们不断进行着自我评价、自我完善,最终不但能全部掌握要求的内容,而且对学生来说,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一种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为学生今后独立使用其他工具软件奠定了基础。当然,教学模式有多种多样,如讲解接受模式、自学辅导模式、引导发现模式、实验模式等,在诸多种教育模式中,没有哪一种模式是最完美的。在教学中,采用哪种教学模式,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去摸索总结。当然,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追求完美的模式,改革教学模式不是目的,而是要通过某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全面地贯彻教育方针。
2.积极开展第二课堂。课堂教学在形式上虽是集体授课,而实际上则是学生的个别化学习。课外活动小组则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学生们既可以有自己的学习进度,也可以互相探讨、交流,使每个人的思路更开阔、更清晰。若老师能适当引导,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就能很好的保持和提高。计算机课外活动的内容,应紧扣专业特色。如计算机软件专业,有编程训练和软件设计,其活动宗旨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独立地学习知识、研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品质。在小组活动中,老师可根据学生的志愿,把学生分成几个组,每组学生可以用老师提供的题目,也可以自己找题目,利用课堂所学的知识,编写软件,服务于学校的各个部门。在编写软件的过程中,老师不控制每个组的进度,而是在学生遇到问题时,与学生共同探讨或指点。这样,学生的学习从原来的“老师要你做”,变成了“我要做”。在这种轻松的学习环境下,学生的创造性得到了最大的发挥。如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02级计算机软件专业徐华等同学给学院学生会编写了学生干部管理系统,给学校的学生会管理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还有一些学生利用工具软件为很多学科的老师制作了多媒体教学软件。在小组活动中,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为有了自学本领,就等于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当然,自学不等于放任自流,而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去完成任务,老师则着重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学生共同研究,启发学生找出解决办法。为了把学生培养成21世纪的合格人才,教师要努力掌握教育理论和技术,以此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抓好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如在给计算机软件专业学生上课时,可经常进行编程训练。可以利用程序设计及算法自身的科學思维方法进行教学,通过分析试题,建立数学模型、确立算法、上机实践、调试程序、优化算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造精神。
4.采用项目案例教学法。例如,“软件工程与项目开发”课程的教学,以往这种课程的教学仅仅在课堂上讲,脱离实际,学生不容易理解。我们可通过请具有丰富软件开发经验的软件工程师参与课程教学。以一个实际的软件开发项目为例,我们可根据用户需求,从收集用户需求入手,让学生参与,深入用户单位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将调查的资料进行需求分析,确定项目的目标,进行数据库设计、软件功能设计,构架数据库模型、软件模型,编写软件代码,并对软件进行测试。在每一个过程中要求学生书写文档,分组进行认证分析讨论。这样一种教学模式,能使学生在教学中直接参与实际的软件开发项目,缩短了学生学习理论知识与实际软件开发之间的距离。
质量和特色是高职教育未来发展的生命线。目前,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正从观念更新与模式转换向教学过程深入。如何加快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是每个从事该专业教学的教师要研究的课题。笔者在这几年的计算机教学和管理中感觉到:从改变教师观念、改革教学模式着手、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抓好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训练,这种教学模式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