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以人为本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vender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坚持以人为本,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思想,准确地把握以人为本思想的内涵并从其思想渊源出发,从而指出以人为本思想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以人为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意义
  中图分类号:D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0)-05-0045-02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科学发展观"有这样一段精辟的阐述:"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他指出了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在他的这段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视,那么,什么是以人为本呢?这一思想又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什么意义呢?
  一、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
  理解以人为本思想的科学内涵,首先是对人这个概念的理解。"人"这一词,在英语中有两个相对应的词,一个是person,是指具有某种个性或者特性的个体,从数量上是指一个人。而另一个表示人的英语单词是people,这个词是person最通用的复数形式,因此,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people,即指的是以多数人为本。其次,是"本"这个概念,"本"在哲学上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世界的"本原",是万物的根源或元素,一种是事物的"根本"。以人为本的本,不是"本原"的本,是"根本"的本,它与"末"相对,是指我们的任何工作中,要总清楚什么是最重要、什么最根本、什么最值得我们关注。
  以人为本,就是说,我们的任何工作中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重要的,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多数人,而不是少数人。但是,对多数人的关注的建立在对个体的关注的基础之上的。因此,从微观层面看以人为本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从宏观层面看就是要把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放在首位。
  二、以人为本的思想渊源
  以人为本的思想根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并结合西方管理思想的精髓,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体现了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
  (一)以人为本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
  在中国,最早提出"以人为本"这个概念的是2000多年前春秋时期齐国著名宰相管仲,他说:"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2]这里所说的以人为本,是指建立霸业的一种重要手段,但也体现了管仲对人的作用和价值的,重视与肯定。在这之后的儒家思想中,也体现了对人的重视。《论语》记载,春秋时代,从国君道士族都有养马爱马的癖好。孔子也不例外。一次,他的马棚失火,其中有他的心爱之马,而他得知此事后,不是关心自己的爱马,而是先问伤到人没有,可见孔子把人的生命看做第一位,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圣贤的观点也包含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但当时以人为本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统治阶级的统治目的,而不是以广大人民的利益为主,这与今天的以人为本思想有着本质的区别。
  (二)西方管理思想的演变对以人为本思想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纵观西方管理思想的演变过程,可以发现,"霍桑试验"以前的管理思想对人的关注甚少。即使有一定的关注,也是很肤浅和表面的。但"霍桑试验"却通过对照明等外部条件对人的行为的影响的研究,最后总结出人际关系对组织效率和成功的重要性,这为后来的人性研究指明了方向。在这个方向的指引下,出现了对人的需要与行为动机的系统研究。后来出现的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人的一系列需要决定着人的行为方向。其中生理的需要和安全的需要是最基本的,但这样的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对人的行为就不再起决定性的作用了。这些理论说明了在任何管理中都需要以人为本,而不能忽视人的需要。
  (三)马克思主义是以人为本思想形成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蕴含着丰富的人本思想。马克思在《黑格尔的法哲学批判》中写:"人并不是抽象的栖息在世界之外的东西。人就是世界,就是国家、社会。"这也就是说,社会的一切发展,离开人就无从谈起,社会的一切进步,离开人都无法实现。同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人是世界之本,认为人是世界的本质和终极本质;人是价值之本,认为人是世界上最有价值意义的生命存在;人是历史之本,认为历史是人的活动史,人是历史的主体,人类创造并主导者历史。
  三、以人为本思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意义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地提出了以人为本为核心的思想,这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一)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集中体现[3]
  邓小平同志在深刻总结我国和前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改革开放的实践,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论断。这一论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揭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任务、根本途径和根本目标,阐明了社会主义实现人的解放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诉求。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了社会主义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满足人的物质文化需要的物质基础,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基础,实现共同富裕则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胡锦涛同志结合新时期的新实践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一论述,同样揭示了社会主义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诉求,揭示了社会主义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二)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成功地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又到总体小康的两次历史性跨越,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战略目标。二十一世纪的头二十年,是我国迈向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要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发展更加迅速、民主制度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系统集成的目标体系,相对于前两步目标来说,又是一次质的飞跃,不仅关注物质的目标,更关注人的目标,处处体现着以人为本的价值诉求。它要求我们制定方针政策时既要关注经济指标,又要关注政治文化指标;既要关注社会指标,又要关注自然和生态指标。而这些指标的实现,是围绕人的发展来进行的。因此,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而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表明,只有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得以充分体现。
  (三)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顺应当代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
  在当代世界,和平和发展是时代的主流,经济全球化和政治格局多极化不可逆转,追求发展特别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目标。随着当代社会的变化,社会发展观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即从增长理论到发展理论再到后来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党的十五大在总结改革开放实践的基础上,明确的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纲领,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为可持续发展战略注入了新的内容,它集中反映了当代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是中华民族参与世界文明发展进程的历史性选择。
  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凝结着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深沉思考,适应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迫切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
  
  参考文献:
  [1]科学发展观若干重要问题编写组.科学发展观若干重要问题解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管子.霸业.
  [3]冯淑嫤.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J].湘潮(理论版),2008,(3).
其他文献
摘要:2008年出台的中层干部助理员制度便是公司管理创新成果之一,该制度运行一年多来,对于提高公司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建立干部新型识人、育人、用人机制,为员工成才搭建平台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在省公司系统也被部分兄弟单位借鉴。  关键词:中层干部;后备干部;干部选拔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0)-05-0013-02    2008年,针对我公司企业管
期刊
摘要: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必须牢固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构建以满足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为宗旨的特色课程体系。该论文结合本系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阐述以就业为导向调整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以职业素养为基础、专业技能为关键、实践运用为主线、核心课程为支撑。  关键词:高职商务英语课程设置;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实践运用;核心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期刊
摘要:高校的扩招,为地方院校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但是也面临巨大的挑战,目前,地方院校的就业难已成为社会问题。本文从影响地方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入手,提出了解决地方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对策。  关键词:就业形势;影响因素;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0)-05-0035-02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骤增,从 2003
期刊
摘要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步伐持续推进,高校体制改革也随着稳步进行,大学生扩招、大学合并等各方面的改革给我国高校管理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高校管理队伍中存在人员层次不合理、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队伍不稳定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国高校采取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创新薪酬管理体系、加强高校管理队伍的职业生涯管理,可以进一步加强我国高校管理队伍建设,继续扩大教育改革的成果。  
期刊
摘要:当前,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广大农民群众。因此,农民的素质将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民素质;研究综述;研究意义  中图分类号:D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0)-05-0030-0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改善农村面貌,与农民息息相关。在社会主义
期刊
摘 要:问题儿童的出现及儿童产品设计的现状将儿童产品设计中结合感觉统合理论问题提到日程上来。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儿童产品中结合感觉统合训练内容的综合性设计原则;同时论证了感觉统合原理在儿童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感觉统合;儿童行为;产品设计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0)-05-0039-02    一、引言  目前,"我国的儿童约占总人口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弃档"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本文详细分析了档案的组成、作用、"弃档"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后果,并对"弃档"后的补救方案进行了探究,以此唤醒社会各界尤其"弃档族"对档案的重视。  关键词:弃档;原因;后果;措施  中图分类号:G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0)-05-0041-0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传统人事制度的变革,人才流动日益频繁,
期刊
摘要:科学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地方高等院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地方本科院校应立足地方,突出特色,强化应用性、实践性,根据社会需求,有针对性地调整本科学科专业结构,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高等教育;地方高校;本科专业;思路  中图分类号:DF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0)-0
期刊
摘要:学校体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职高专院校实施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建设发展的今天,如何搞好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体育教学,就成为我们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而健美操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项目,已深入高职高专院校的体育课堂。本文以体育教学中健美操教学为触角,分析、探讨了我校健美操的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以便我们提高教学质量、转变教学观念,服务于职业教育,培养第一线的高
期刊
摘 要:未成年人监护之再监督是指为了保证监护人善意的履行其监护义务,不对未成年人的人身、财产权益进行损害,而由相应机关对监护人的行为进行监督。可以明确未成年监护监督的对象是监护人对于维护成年人的监护,同时未成年人监护监督对监护提出了"善意"的要求,保护的最终客体是未成年人的人身以及财产权利。  关键词:未成年人;监护监督;父母监管  中图分类号:DF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
期刊